鮑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鮑超
鮑超


字號 字春亭,後改春霆
諡號 忠壯
出生 道光八年(1828年)
 大清四川省奉節都裏六甲安坪藕塘
逝世 光緒十二年七月(1886年)
 大清四川省
親屬 (子) 鮑祖齡
經歷

鮑超(1828年—1886年),春亭,後改春霆,四川省奉節都裏六甲安坪藕塘人。湘軍名將,領清軍掃蕩太湖周邊太平軍數十萬,立大功獲封一等子爵。

生平[編輯]

鮑超為平定太平天國湘軍名將,不識字,但作戰勇猛,很為曾國藩重用,所部「霆字營」,駐軍佈防於皖南,護衛湘軍祁門司令部,為太平軍所忌憚畏懼;封贈太子少保,官拜浙江提督

鮑超雖作戰勇猛,但軍紀敗壞,郭嵩燾說他「所過殘滅如項羽」。[1]陝西巡撫劉蓉曾寫信給曾國藩,慶幸「霆軍」不入陝:「鮑軍無意西來,所過又多殘暴,誠不願其復至,恐如梳如篦,遂至如剃,則困苦尤所難堪。」[2]曾國藩的好友王柏心之子王傢仕更痛斥鮑超「軍無紀律,旌旗所過,僅存焦土」,「至若一時將帥,使東南數千裏民之肝腦塗地,而諸將之黃金填庫,民之妻孥亡散,而諸將之美女盈門。」。[3]

1867年正月15日,淮軍主將劉銘傳與鮑超的霆軍約定於巳時(上午九時)會師湖北尹隆河(永隆河),進擊捻軍,未料劉軍爭功提前於弗曉卯時(上午五時)即朝戰場開拔,途中遇伏,總兵唐殿魁田履安陣亡,劉銘傳本人幾乎被俘虜。隨後,鮑超的援軍即時出現拯救了淮軍,清軍反敗為勝。 此役清軍殲滅捻軍部眾近萬人,捻軍共約八千人,軍馬五千匹被俘,史稱尹隆河之戰。 經此戰後,朝廷問責,劉推卸責任致使霆軍遭朝廷不公遣散處份,鮑超憤極去職,退出軍隊十一年之久。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紅衛兵搗毀鮑超墓。

逸事[編輯]

  • 咸豐二年(1852年),廣西提督向榮湖北宜昌招兵,組建「川勇營」,超應募入伍,初當伙伕
  • 英勇,屢建戰功,咸豐四年超被調至曾國藩洞庭湖水師「長龍軍艦」任哨長
  • 1856年秋,曾國藩認為已是副將的鮑超可統領大軍,令超至長沙招兵,組「霆字營」一萬五千兵員。
  • 鮑超曾被太平軍包圍,請求曾國藩急派援兵救助,卻苦於不識字,只會寫自己名字,所部兵士亦無人識字。鮑超靈機一動,急忙寫一鮑字,再以毛筆畫了一堆圓圈,圍著「鮑」字,飛信給曾;曾收信呵呵笑言:「鮑超被圍了,要我們去救他!」,派援兵出,遂得救。
  • 參加過500場以上戰役,身被傷108處,與滿人多隆阿並稱為猛將,湘軍陣營有「北多(多隆阿)南超」讚譽

於1861年夏起鮑超統湘軍掃平太湖流域金壇縣的金壇之戰,消滅太平軍近二萬名尤為著稱,鮑也被視為曾國藩系湘軍直屬本部軍,至戰爭後期1862年左右起,湘軍才自原鮑超帶領,改成曾國荃與李鴻章領兵至1864年六月結束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409》,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注釋[編輯]

  1. ^ 郭嵩燾:《郭嵩燾日記》第1冊
  2. ^ 劉蓉: 《養晦堂文集》卷7
  3. ^ 王柏心:《百柱堂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