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埠墩

座標31°35′29″N 120°16′42″E / 31.59152°N 120.27834°E / 31.59152; 120.2783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黃埠墩
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無錫市吳橋東運河中流
時代宋至清
認定時間1983年

黃埠墩京杭大運河無錫北段河道中心一孤島,全島不過0.3多畝地。此地古為芙蓉湖,通惠山,因春申君黃歇曾在蒞於島上疏治得名。[1]南宋時,文天祥為元軍所俘,押行北上時,曾在島上暫留並寫下《無錫》,全詩內容如下:[2]:491

金山冉冉波濤雨,錫水泯泯草木春。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英雄未死心為碎,父老相逢鼻欲辛。夜讀程嬰存趙事,一回惆悵一沾巾。

明代,時任應天巡撫海瑞來錫時曾為島上環翠樓題寫「玩山臨水第一樓」之匾。清帝康熙南巡時,則為島上佛殿寫下「蘭若」一額,後乾隆又仿該島在頤和園昆明湖中建鳳凰墩。[3]1925年,無錫地方工商先驅唐保謙重修黃埠墩,先後請閻錫山林森題「小金山」、「圓通寺」二匾,掛於佛寺內。1958年,大運河無錫段改道,島上建築物毀,1982年得以修復。

參考資料[編輯]

  1. ^ 陸羽),《游慧山寺記》載:「(惠山寺)東北九里有上湖,一名射貴湖,一名芙蓉湖。其湖南控長洲,東泊江陰,北淹晉陵,周圍一萬五千三百頃,蒼蒼渺渺,迫於軒戶。閣西有黃公澗,昔楚考列王之時,封春早君王歇於吳之故墟,即此也。
  2. ^ 文天祥. 文天祥全集.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7-01-01 (中文(簡體)). 
  3. ^ 吳振棫),《養吉齋叢錄》卷之十八載:「鳳凰墩在湖中,仿江南黃埠墩為之。有樓,建金鳳,張翼隨風而轉,以相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