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榮東嶽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座標35°25′00″N 110°49′45″E / 35.41667°N 110.82917°E / 35.41667; 110.82917

萬榮東嶽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所在山西省萬榮縣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第三批第129項
登錄1988年1月13日

萬榮東嶽廟位於中國山西省萬榮縣縣城解店鎮,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榮東嶽廟始建於至元二十八年至大德元年(1291年~1297年)重建,景泰天順萬曆年間及清代屢有修葺。現存主要建築有飛雲樓、午門、獻殿、享亭、東嶽大帝殿、閻王殿等,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0600平方米,按中國早期寺廟佈局規制,樓塔設置在中軸線前。[1]

建築[編輯]

飛雲樓[編輯]

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重修(說明此樓至少在萬曆四十五年時已經存在),現樓應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再次重修後的樣貌。樓身成方形,每面面闊五間,樓高23.19米。樓兩側依柱砌牆,前後(南北方向)通透。樓分三層四檐(明三層暗五層),頂部為十字歇山頂。樓二、三層下部設平座,平座外沿設有較短的屋檐溝滴。屋檐溝滴的加入致使樓身外觀呈現出六檐出廈。樓二、三層四面皆凸出抱廈,呈「品」字形平面。三層屋檐上部覆蓋重檐琉璃瓦。[2][3]

雖為三層樓閣,但不是每層柱網相互疊架。樓用四根永定柱(通天柱)自底層直達三層梁下,構成一個三層一體的構架。樓中間立四根直徑0.7米,高15.45米的永定柱(通天柱)。其與周圍28根立柱(立柱均是柏木[4])構成棋盤狀格局,一個正方形的井筒式木架。[3]


此樓歷代來不斷受到人們的讚譽:

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碑中記:「以高則數十仞,以圍則九官八卦,千楹百棟,層層迭迭,綿綿永永,以系人心,志不忘也。」[2]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碑中記:高樓聳峙,上接雲衢。層檐迭角,如系而如飛。畫棟雕梁,暉月而映星。」[2]

柴澤俊《山西幾處精巧的古代樓閣》一文中稱讚此樓:「飛雲樓以其華美的造型、精巧的結構,聞名全國,在我國現存古代樓閣式建築中居重要地位。」[2]

《中國古代建築史》全國20大名樓之一[4]

午門[編輯]

元代木構建築,後歷代修繕。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七間,進深六椽。[4]

獻殿[編輯]

元代木構建築,後歷代修繕。殿為單檐硬山頂,面闊七間,進深六椽。其是廟宇中擺放供品之處。[4]

東嶽廟享亭和背後大帝殿

享亭(香亭)[編輯]

亭平面呈方形,十字歇山頂。正德年間所建。每根石柱上均有正德十一年(1516年)題記。其是廟宇中上香之處。[4]

東嶽大帝殿[編輯]

面闊進深各五間,重檐歇山頂。明代木構建築後清代修繕。殿石柱上有題記,正統十四年(1449年),正德七年(1512年),正德十年(1515年)。此殿供奉的是東嶽大帝,泰山之神。民間信仰認為東嶽大帝主宰人世的生死輪迴,善惡決斷。[2][4]

閻王殿[編輯]

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重修。殿石柱上有萬曆三十年(1602)題記。殿為單檐硬山頂,面闊五間,進深四椽。[2]

保護[編輯]

1953年,萬榮東嶽廟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萬榮東嶽廟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庫[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至第五批·第Ⅰ卷. 文物出版社. 2004: 344. ISBN 7-5010-1525-2. 
  2. ^ 2.0 2.1 2.2 2.3 2.4 2.5 郭志兵 張兵. 万荣飞云楼. 文史月刊. 2017, (10) [2024-05-23] –透過參考網. 
  3. ^ 3.0 3.1 範文娟. 飞云楼结构探析. 山西建築. 2022, (16) [2024-05-13] –透過參考網. 
  4. ^ 4.0 4.1 4.2 4.3 4.4 4.5 万荣东岳庙:此间木楼可飞云. 山西文旅. 2021-12-17 [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