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資訊科學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地理資訊科學(英語: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簡稱GI Science)是由衛星導航系統(GNSS)、地理資訊系統(GIS)、遙感(RS)、計算機技術數字傳輸網絡等一系列現代技術高度集成,並在資訊科學地球系統科學交叉基礎上形成的,以資訊流為手段,研究地球系統內部物質流、能量流和人流運動規律的一門應用科學。地理資訊科學的概念由美籍英裔地理學家米高·弗蘭克·古德柴爾德於1992年提出,他提出其研究的核心問題有空間分析、視覺化,以及對不確定性的表達。[1]

地球資訊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球系統,應用資訊論控制論系統論來研究地球系統就形成了地球資訊科學的方法論。

地理資訊系統相比,他更加側重與將地理資訊作為一門科學,而不僅僅是一門技術實現,主要研究:分佈式計算、地理資訊的認知、地理資訊的互操作、比例尺、空間資訊基礎設施的未來、地理數據的不確定性和基於GIS的分析、GIS和社會、地理資訊系統在環境中的空間分析、空間數據的獲取和集成等等。地理資訊科學在對地理資訊技術研究的同時,還強調了支持地理資訊技術發展的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性。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Goodchild, Michael F. Twenty years of progress: GIScience in 2010 | Goodchild | Journal of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 of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10-07-27, 2010 (1): 3–20 [2015-09-18]. doi:10.5311/josis.2010.1.2可免費查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