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勛 (宣和進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曹勛(1096年—1174年),字公顯,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

生平[編輯]

紹聖三年(1096年)出生。宣和五年(1123年),以蔭補承信郎,赴進士廷試,賜同進士出身甲科。[1]靖康之禍時隨宋徽宗宋欽宗北上,至燕山時奉詔脫逃,帶有徽宗半臂絹書和憲節皇后的金耳環南歸。建炎元年(1127年)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建議「募死士航海入金國東京,奉徽宗由海道歸。」宰相黃潛善責難曹勛的建議荒誕不經,要求皇帝將他貶斥到外地。紹興十一年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與何鑄出使金國,請還徽宗靈柩及韋太后。紹興十五年,定居浙江台州天台。[2]紹興二十九年再次使金。紹興三十年,提舉萬壽觀。[3]乾道七年(1171年)起提舉皇城司[4]淳熙元年(1174年)卒。贈少保,諡忠靖。著有《松隱文集》四十卷、[5]《北狩見聞錄》等。

家族[編輯]

曹組,北宋末詞人。

有子曹耜、曹耘。

註釋[編輯]

  1. ^ 《嘉定赤城志》卷三四
  2. ^ 曹勛《隱松集》所載此賦全文,前有序,略雲: 「紹興十一年十月……逾句請,瀝懇再三,方蒙上恩許居天台山,作此賦圖以傳家,太尉昭信軍節度使譙國公曹勛敘。」李日華《六研齋筆記》卷三記載:「勛,贈太師,諡忠靖,為金國通問使。使還乞身,提舉桐柏宮,因家天台,子耜,工部郎中,子耘,利州觀察使。」
  3.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一
  4. ^ 宋會要輯稿》職宮七七之八二
  5. ^ 宋史·藝文志》著錄為四十卷。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