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裴度
性別
出生765年
河東聞喜
逝世839年
洛陽
國籍唐朝
別名裴中立
職業政治人物
活躍時期8世紀
經歷
  • 進士、河陰縣尉
    累官至御史中丞
    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淮西節度使、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
    鎮州行營招討使
    東都(洛陽)留守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中書令
代表作
  • 平定淮西

裴度(765年—839年),字中立河東聞喜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人,出自河東裴氏東眷裴。中晚唐時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官至中書令

生平[編輯]

貞元五年(789年)進士及第,登宏詞科,又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高第,授河陰縣尉。唐憲宗元和六年,擔任招降魏博節度使田弘正的使節。元和九年(814年),累官至御史中丞。時憲宗在宰相李吉甫武元衡的支持下,決心力主削平不受朝命的藩鎮。淮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自李希烈以來,節度使均由軍中擁立,專制一方。這一年節度使吳少陽死,子吳元濟圖謀繼立,發兵侵擾鄰境,威脅朝廷。憲宗發兵征討。成德(今河北正定)節度使王承宗、淄青(今山東益都)節度使李師道與吳元濟勾結,派遣刺客襲擊上朝途中的大臣,刺死主張討伐的宰相武元衡,砍傷裴度。憲宗即命裴度代元衡為相,任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主持討叛軍事。

元和十二年(817年),討叛軍打了一次大敗仗,宰相李逢吉等以淮西屯兵四年,勞師弊賦,力主罷兵。裴度認為淮西是腹心之疾,必須掃除,且河北藩鎮正據此估計朝廷強弱,故不宜中止討伐,並自請督師。同年八月,裴度以宰相領淮西節度使、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赴前線,出發時,裴度慷慨誓道:「臣若賊滅,則朝天有期;賊在,則歸闕無日。」憲宗為之流淚。這時諸道兵都有宦官監軍,諸軍將事權不專,裴度奏准罷去監軍,加強了統一指揮。十月,名將李晟之子李愬雪夜破蔡州,行軍深入七十里,生擒吳元濟。李愬打下蔡州後,迎接裴度進城,拜謁道旁。李愬誠懇說:「蔡人頑悖,不識上下之尊,數十年矣,願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1]淮西既平,河北震懾,諸藩相繼歸順。元和十四年,又平定淄青李師道。史稱「元和中興」。

元和十五年(820年),穆宗即位,由於措置不當,河北再亂,裴度被任為鎮州行營招討使,統兵討伐。當時穆宗昏聵,宰相元稹懼怕裴度得勝歸朝,對其仕途有負面影響,故裴度軍前奏請事宜,常受阻撓,因此不能取勝。最後,裴度被解除兵權,改任位高職閒的東都(洛陽)留守,長慶四年,雖曾短期入相,亦遭到李逢吉等排擠,不能久任。敬宗即位,頗為賞識裴度,重新拜相,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敬宗崩後,裴度定策迎立江王李昂為皇帝,是為文宗。太和八年,甘露之變發生後,宦官大肆捕殺李訓的親友、同黨,裴度此時上言,全活了許多人。自文宗即位以來,宦官的勢力越來越大,年邁的裴度已灰心政事,在洛陽集賢里建造了園林「綠野堂」,與白居易劉禹錫相唱和。因為德高望重,朝官每次經由洛陽,必定會向裴度問安。開成四年(839年)實拜正二品中書令,封晉國公,取得了唐朝後期少有授予大臣的高位;同年薨,享壽七十六。身後被追贈太傅,諡文忠宣宗大中(西元847年-860年)年間,配享憲宗廟廷

裴度以功業著稱,在文學上也有成就。當時韓愈提倡古文,反對「俗下文字」,裴度就持反對的意見,他認為「文之異,在氣格之高下,思致之淺深,不在磔裂章句,隳廢聲韻」,主張「不詭其詞而詞自麗,不異其理而理自新」[2]

軼事[編輯]

裴度少年時被術士謂面相不佳,後來有一次在香山寺撿到一條玉帶,知道是一個姑娘爲了替父親贖罪而預備的,不慎遺失,就慷慨地還給了她。此後再見術士,謂他面相大有改變,當得富貴壽考,後來果然應驗不爽。這個史稱「裴度還帶」的故事,於頤和園長廊壁畫中有描繪。

武元衡被禍時,同行上朝的裴度得倖免於難(頭部受傷墜河),乃忠僕以身殉故。

家庭[編輯]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170》,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173》,出自《新唐書

參考文獻[編輯]

  1. ^ 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十
  2. ^ 裴度:〈寄李翱書〉
前任:
李夷簡
唐朝尚書右僕射
(非宰相)
822年—823年
繼任:
李逢吉
前任:
於頔
唐朝司空
820年—830年
繼任:
王涯
前任:
王智興
唐朝司徒
830年—839年
繼任:
李德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