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音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介音(prenuclear glide)是漢語語音學的術語,指在漢語音節的構成中位於輔音和主要元音之間的過渡音,都是閉元音。介音又叫介母,與韻腹韻尾並提時則也稱韻頭[1]

漢語的介音[編輯]

漢語共有3個介音:/i/(衣/i/ㄧ[2]), /u/(烏/u/)和/y/(淤/u, ü或yu/ㄩ)。對於零聲母音節,如果採用中國大陸的小學漢語拼音教學方案,就無所謂介音而只講韻母或「整體認讀」,但如果承認零聲母也具有一定的輔音音值,則介音仍然存在。充當主要元音(韻腹)的/i/, /u/和/y/不再看作介音。在北方官話的三響複元音音節中,介音的音值總是與尾音(韻尾)不同,即不存在/jaɪ/之類,但在其他方言中可能存在。

與充當尾音的元音的普遍弱化不同,介音要求發音飽滿清晰,舌位穩定準確;而和主要元音相比,通常只是音長較短、音強稍弱(/weɪ/等例外)。

介音體系圖表[編輯]

音節   語音學   音韻學
音節起頭
(Onset)
韻身
(Rime)
聲母
(Initial)
韻母
(Final)
韻頭
(介音)
(Medial)
韻身
(Rime)
拼音 IPA 韻腹
(Nucleus)
韻尾
(Coda)
韻腹
(Nucleus)
韻尾
(Coda)
a ʔä ʔ ä   ʔ ä
yue ʔɥœ ʔ ɥœ   ʔ ɥ œ
wai ʔwaɪ ʔ waɪ   ʔ w a ɪ
ang ʔɑŋ ʔ ɑ ŋ ʔ ɑ ŋ
yan ʔjæn ʔ n ʔ j æ n

相關條目[編輯]

參看[編輯]

腳註[編輯]

  1. ^ 吳瑾瑋,"漢語中的介音、擦音和變調:從優選理論分析(Prenuclear Glides, Fricatives and Tone Changes in Mandarin: An Optimality Theory Approach)"[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2002.
  2. ^ 括號內的標註依次為例字/漢語拼音/注音符號。後例同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