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西姆·魏剛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克西姆·魏剛
Maxime Weygand
馬克西姆·魏剛
出生(1867-01-21)1867年1月21日
 比利時布魯塞爾
逝世1965年1月28日(1965歲—01—28)(98歲)
 法國巴黎
效命 法國
軍種法國陸軍
服役年份1893–1940
軍銜上將
參與戰爭
獲得勳章

馬克西姆·魏剛(法語:Maxime Weygand,1867年1月21日—1965年1月28日)是一名法國將軍,軍銜為上將

在法國向德軍投降組成新的維希政府後,魏剛也與德軍合作,因此,戰後被起訴。

經歷[編輯]

早年與一戰期間[編輯]

馬克西姆·魏剛1867年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1887 年畢業於聖西爾軍校,後在索姆爾騎兵學校學習和任教。1913年,開始在福煦元帥的20軍擔任參謀長。1914年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魏剛與其共同作戰,當福煦8月28日升任第9集團軍司令時,他也隨之擔任集團軍參謀長。1915年至1916年福煦任北部集團軍群司令時,他仍然是福煦的集團軍群參謀長。1917年,魏剛任法國最高軍事委員會委員。1918年任協約國和法國最高統帥費迪南德·福煦的參謀長,並晉升上將。

戰間期[編輯]

1920年至1922年間,魏剛擔任法國駐波蘭軍事使團團長,並幫助約瑟夫·畢蘇斯基打敗了由圖哈切夫斯基指揮的蘇聯紅軍西方面軍。蘇波戰爭後繼續負責波軍的訓練和後勤供應。1923年任駐敘利亞和黎巴嫩首席軍事顧問(實際為殖民地總督)。1930年任軍事研究中心主任、總參謀長。1931年繼貝當之後任最高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陸軍總監。在此職位上,他為實現法軍機械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在1932年建立了新型騎兵師。在政治上,他反對綏靖政策。1935年1月21日在他68歲生日時退出現役。

二戰[編輯]

1939年魏剛恢復軍職,被任命為駐敘利亞和黎巴嫩法軍總司令。1940年5月19日因法、英、比聯軍節節失利,損失慘重,毛利斯·甘莫林被撤職之後,魏剛接任國防部參謀總長和法軍總司令,當時他已經73歲。雖然他表現出充沛的精力和堅定的信心,但戰局已經不可挽回。鄧寇克撤退後,法軍精銳主力損失殆盡。他依靠剩餘兵力沿索姆河至埃納河建立所謂「魏剛防線」,6月,魏剛防線被突破,德軍橫掃沿海地帶,為防止巴黎被戰火破壞,遂聯合亨利·菲利浦·貝當宣佈巴黎為「不設防城市」。後建議進行有條件的投降,被接受。1940年7至9月間任維希法國國防部長,建立停戰軍。9月起任維希政府駐北非總代表和北非法軍司令。1941年2月,簽訂《魏剛-墨菲協定》,試圖得到美國經濟援助,引起德國不滿。同年11月,被召回法國解職。並第二次獲得養老金回到格拉斯的莊園。1942年11月,因盟軍在北非登陸,企圖飛往北非與之會合,未成,他抗議德軍進佔法國南部非佔領區,被黨衛隊逮捕。次年12月起囚禁於奧地利伊特爾

戰後[編輯]

1945年,魏剛被釋放後回到法國,被戴高樂政府交付軍事法庭審判,1946年5月獲釋,1948年5月被宣佈無罪,並恢復名譽。之後過着平靜的退休生活,並大量著書。1965年1月28日,在巴黎去世,享年98歲。著有回憶錄《過時的理想》等。

相關條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