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商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博物馆商店(英语:Museum Store, Museum Shop, Museum Gift Shop),又称博物馆卖店。主要贩售博物馆文物衍生性商品,提供博物馆馆藏文物再生与教育服务的机会,并能增强民众对博物馆的学习动机,期能使民众更接近博物馆、喜爱博物馆。[1]

博物馆商店是为现今大多数博物馆营运中重要的一环,肩负着博物馆教育形象建立与财政收入提高的重要任务。

博物馆商店发展背景[编辑]

新博物馆学(New Museology)思潮[编辑]

1970年代开始的新博物馆学思潮,使博物馆营运主体所专注的对象由“物”转向“人”,因此影响博物馆的经营策略,以吸引观众为首要条件,强调博物馆行销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博物馆观众的整体参观经验。[2]

公部门行政革新[编辑]

1980年代以后的管理主义(Managerialism)浪潮冲击下,公部门产生变革,对于公营博物馆管理预算逐年递减、实施作业基金、鼓励博物馆法人化,促使博物馆有更大诱因开源节流,而博物馆商店则为开源策略之一。[2]

博物馆商店营运方式[编辑]

早期博物馆对于博物馆商店营运属被动的且附属于某个单位的贩售柜台,若无观众主动询问,这些商品是被锁放在寄卖箱中,没有多大行销功能。

然而,近半个世纪前,博物馆营运因受到商业机制影响,除了本质上以非营利事业作为服务人群功能外,更加入行销成本概念,使原本附属于博物馆事业的衍生性商品,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角。[1]

为了让博物馆商店经营受到重视,且在不违反博物馆定义原则下,国际博物馆商店协会(Museum Store Association,缩写为MSA)成立,协助博物馆管理阶层经营博物馆商店,订定《博物馆商店伦理规章》,于1979年1月起草,至1981年3月正式通过,分别就商店经营及人员管理、复制品仿制品和衍生商品的销售、已注销之收藏品的处理、多样化教育功能的发挥以及濒临绝种的物种和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方面,订立准则作为博物馆商店经营的方略。[3]

博物馆网络商店[编辑]

随着科技发展,数位科技已被广泛应用于博物馆经营,线上博物馆、博物馆网络商店应运而生,让参观者不受时空距离限制,网络更促使博物馆商店蓬勃发展。[来源请求]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黄光男. 博物館企業. 台北: 艺术家出版社. 2007.2: 75~92. 
  2. ^ 2.0 2.1 蔡怡怡. 公營博物館之自營商店政策探討--以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為例. 台中: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失效链接]
  3. ^ Barsook,Beverly, 张惠贞译. 博物館賣店的倫理規章. 台中: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失效链接]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