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头鳄亚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喙头鳄亚目
化石时期:228–145 Ma
三叠纪到晚侏罗纪
黄昏鳄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演化支 真爬行动物 Eureptilia
演化支 卢默龙类 Romeriida
亚纲: 双孔亚纲 Diapsida
演化支 新双弓类 Neodiapsida
演化支 蜥类 Sauria
演化支 主龟龙类 Archelosauria
下纲: 主龙形下纲 Archosauromorpha
演化支 鳄脚类 Crocopoda
演化支 主龙型类 Archosauriformes
演化支 真鳄脚类 Eucrocopoda
演化支 镶嵌踝类 Crurotarsi
演化支 主龙类 Archosauria
演化支 伪鳄类 Pseudosuchia
演化支 鳄类 Suchia
演化支 副鳄形类 Paracrocodylomorpha
演化支 铠鳄类 Loricata
总目: 鳄形超目 Crocodylomorpha
亚目: 喙头鳄亚目 Sphenosuchia
von Huene, 1942

喙头鳄亚目(Sphenosuchia)是鳄形超目的一个基础亚目,首次出现在三叠纪,并且存活到晚侏罗纪。大部分体型很小、细长,四肢直立在躯体之下。

地层分布范围[编辑]

目前这群生物已知最早的物种是Dyoplax,它们存活于卡尼阶,约2亿2800万年前。喙头鳄亚目最晚出现的成员是准噶尔鳄,发现于中国准噶尔盆地(石树沟层),存活于巴通阶卡洛夫阶之间,约1亿6500万年前[1]Macelognathus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北美洲,约1亿5500万到1亿5000万年前(启莫里阶)。

种系发生学[编辑]

这群生物是否属于单系群仍属于争论中,但这个演化支拥有数个共有衍征,包括修长的四肢、结实的腕骨、长的肩锁关节

在2002年,Clark与Sues提出喙头鳄亚目形成一个演化支[2]。在2004年,Clark与其他人提出关于这群生物为并系群,而形态上的特征在演化成多样性的鳄形超目阶段中消失了[1]。在确定这群生物是否为单系群前,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但因为这群生物的化石很少,所以目前很难有良好的种系发生学研究。

以下演化树来自于斯特林·奈斯比的早期主龙类演化关系研究[3]。喙头鳄亚目的范围是从黄昏鳄到Crocodyliformes之间。

 鳄形超目 

编号CM 73372标本

黄昏鳄 Hesperosuchus

驰鳄 Dromicosuchus

喙头鳄 Sphenosuchus

裂头鳄 Dibothrosuchus

陆鳄 Terrestrisuchus

迅奔鳄 Litargosuchus

卡岩塔鳄 Kayentasuchus

 Crocodyliformes 

直鳄 Orthosuchus

原鳄 Protosuchus

短吻鳄 Alligator

目前喙头鳄亚目已知的属如下: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Clark, J.M., et al. (2004).A Middle Jurassic 'sphenosuchian' from China and the origin of the crocodylian skul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ture 430:1021-1024.
  2. ^ Clark, J.M., and Sues, H.-D. (2002). Two new species of basal crocodylomorphs and the status of the Sphenosuchia.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36:77−96.
  3. ^ Nesbitt, S.J. The early evolution of archosaurs: relationships and the origin of major clades (PDF).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11, 352: 1–292 [2013-01-24]. doi:10.1206/35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