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文衡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22°46′58″N 121°05′12″E / 22.782851°N 121.086613°E / 22.782851; 121.086613

太平文衡殿
太平文衡殿
基本信息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台东县卑南乡太平村太平路276号[1]
主神关圣帝君
例祭农历6月22日
状态良好
建筑详情
本殿构造三殿重檐歇山式建筑
建立时间 大日本帝国大正七年(公元1918年)
地图
地图

太平文衡殿位于台湾台东县卑南乡太平村内,其位置紧邻在卑南乡公所旁,为一座祭祀关圣帝君道教庙宇[1],太平文衡殿又有圣武庙的名称,是该地区重要的地方信仰中心之一[2]

沿革[编辑]

日治时期[编辑]

太平文衡殿最初在台湾日治时期1918年由故乡在台南厅萧垄支厅(今台南市将军区)的黄文潜、林国安、张桐等三人将沤汪文衡殿内供奉的关圣帝君神像,分灵后迎驾到今天台东县卑南乡供奉,当时神像安置在林国安家中并设置简易神坛提供给邻近村民祭祀[3][2]

战后时期[编辑]

1949年,台湾战后,由于祭祀这尊关圣帝君神像的居民日益增加,因此部分居民提议募资建庙,并由林国安、黄安心、李改、陈鯸鳅、陈中献、黄文滔、周来福、林灿三、郭老运、林运算、侯龙、张阿清、林海水,陈德元、李天德、赖畔等多位当地居民无偿提供总共近1千坪的土地来兴建一间黑瓦砖造的平房用以安放神像,其位置即就在今日太平文衡殿建筑的左后方[3][2]

1979年,文衡殿信徒黄文潜等人再度提出重建庙宇的提案,然而文衡殿新建筑动工后经历长达6年的工期,直到1985年才全部完工,并举行入火安座典礼[2][3]

2009年7月11日至9月30日之间,位于中国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关帝庙的关圣帝君神像,经分灵后,迎驾至太平文衡殿进行巡礼,该活动由中华两岸公共事务交流协会与中华道教关圣帝君弘道协会筹措举行。并且太平文衡殿方面,也遵循古礼举办释奠大典,为台东祈福[2]

2013年11月15日,太平文衡殿举行28周年的安座大典,于前晚11月14日便有许多来自西部的友庙前来参与盛会。在典礼当天由到访的云林县虎尾顺天宫三献礼团队来协助文衡殿进行团拜科仪[4]

建筑特色[编辑]

太平文衡殿占地约有1千坪。正门的两边各设有一尊士兵的塑像,进入大门后的广场左前方有做为戏台的崇圣台,正门前方的牌楼前放有一对石,两侧宫墙雕塑著双龙拜塔,麒麟呈瑞等吉祥雕像[3]

文衡殿的主建筑为三殿重檐歇山式庙宇建筑,前殿称作山川殿用作拜殿,正殿中央主祀关圣帝君的神像,并且也同时祭祀著清水祖师,另配祀神为关平太子、周仓将军。左、右侧殿祭祀中坛元帅土地公太岁星君白猿元帅等。后殿祭祀观音大士天上圣母等。配祭神则有注生娘娘地藏王菩萨[3]

文衡殿里祭祀的白猿元帅,是民间传说中曾救过孙膑的神猿,这样的祭祀方式在一般台湾其他庙宇中相当罕见[3][2]

重要祭典[编辑]

太平文衡殿一年当中,以6月22日的关帝圣诞为最重要与最盛大之祭典,这时会有许多移民自台南市学甲区与将军区的信徒前来参与祭典,文衡殿的祭祀圈共分为分为东角(干达崛仔)、西角(太平村西侧)、中角(文衡殿所在中心的太平村市区)、北角(泰安地区)[3]

参见[编辑]

资料来源[编辑]

  1. ^ 1.0 1.1 台東縣太平文衡殿.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2017-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3)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2.5 臺東縣卑南鄉太平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PDF). 卑南乡太平社区发展协会. 2012-07 [2017-02-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6-05)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文衡殿. 教育大市集. [2017-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中文(台湾)). 
  4. ^ 刘采妮. 台東太平文衡殿28週年安座大典. 美美网. 2013-11-16 [2017-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