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寮坑石爷石娘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24°44′43″N 121°08′18″E / 24.745251°N 121.138406°E / 24.745251; 121.138406

鹿寮坑石爷石娘庙
鹿寮坑石爷石娘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新竹县芎林乡华龙村六邻
主神石爷、石娘
地图
地图

鹿寮坑石爷石娘庙,是位于台湾新竹县芎林乡华龙村鹿寮坑的石爷、石娘庙,供奉被当地视为夫妻的两颗大石。

沿革[编辑]

昔日华龙村六邻的鹿寮溪边有两颗一大一小的石头,而四周又布满许小石头,状似相依相偎,情景宛如和乐的一家人,因此被村民作为信仰中的石爷、石母。因两颗大石处于溪流中,无钢筋水泥砌成庙身,只用一片遮雨篷及摆设香炉。2001年纳莉台风,溪水空前暴涨,石母被冲至一百多米的下游处。村民们只好在该年9月24日向时任新竹县长林光华陈请,让这两石再度团聚。林光华在乡代会副主席彭友明等人的陪同下,勘查灾情后与诺当地居民,将于以人为主的救灾行动告一段落后,随即展开这项行动。[1]

鹿寮坑石爷石娘迁移安座序文

2003年初,华龙村民掷筊,为石爷、石母安排成亲,移居土地公旁。当年3月29日6点许,民众将重八点四公吨的石爷、四公吨的石娘吊上岸,分乘以花朵装饰的大花轿绕境。村民敲锣打鼓,出动妈祖、城隍爷出巡证婚,也安排牛车、花鼓、龙队、狮队、八音与花童阵助兴,让近十五吨的石爷与石娘在数百岁的老茄苳树前合影,再安座在村内土地公庙边。[2]

华龙村的老茄苳树,高约二十米,居民在树下供奉石板伯公[3]

重新安座后,当地人将每年的3月28日订为当地的客家情人节[4][5]。安座该年获赠数个匾额,有时任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的“天长地久”、新竹县长郑永金的“恩爱万世”、芎林乡长林政良的“福裕德泽”等[6]

信仰[编辑]

鹿寮坑相传石爷在夜间会发光,于雨夜出游,至清晨又回到溪中依偎在石娘旁[5]。风水传说是石爷石娘立地处,为称为“蜈公吐珠”的风水地,将有民变领袖出现,因此传言清朝、日治时代都有人刻意破坏[2][7]

华龙村耆老说,长久以来石爷与石娘为村内的信仰中心,居民在溪畔设案定期祭拜;许多人小时候都会认石爷与石娘为义父母,求枚铜钱挂于身边以祈求平安。文史工作者黄文渊表示,竹东关西一带的小孩出生后会到鹿寮坑认石爷与石娘当义父母。[2][7]

安厝好后,该时因为乐透与四星彩兴盛,不少人常到现场明牌,村里乩童就讲为了维护善良风俗,石爷石娘不会报明牌[7]。2003年中国国民党新竹县党部主任委员李正文代表党主席连战赠匾时,接受人之一的邓姓老人会长忽然起乩预言连战将在总统大选中当选,让李正文乐得频频点头[6]

2014年3月29日,鹿寮坑石爷石娘安座十一周年,石爷石娘首度绕境到北埔乡南埔村的南埔石爷庙,由华龙村长田兴业将代表石爷、石娘的令旗过炉。约两百多位居民参加,以骨董车打头阵,出动近五十部农用货车一路相随,并举行连串艺文表演,包括五龙国小禾秆龙、三角采茶戏、南埔社区咸菜桶表演等。[4][5]

新竹县府民政处宗教礼俗科长范振鑫在十一周年说明新竹县十三乡镇市几乎都有一到两座不等的石爷庙,但石娘庙比较少见,石爷、石娘皆有的石爷庙更稀少,鹿寮坑石爷石娘庙是全县唯一举办过“婚礼”的一对[4]。华龙村长田兴业则道:“我们是很幸福的爱情故事,没有七夕那么可歌可泣!”[5]

伯公庙与石爷石娘前侧
石爷石娘结婚证书

参考[编辑]

  1. ^ 刘广义、张柏东. 依偎溪畔 村民祭拜 石頭爺、石頭母分散 申援. 《联合报》. 2001-09-25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李青霖. 石爺石娘:別逼我們報明牌 透過乩童指示信眾 維護善良風俗「不來這套」. 《联合报》. 2003-05-02 (中文(台湾)). 
  3. ^ 彭日镜. 新竹縣芎林鄉華龍村有一棵樹齡三百年以上的老茄苳樹. 《人间福报》. 2011-07-11 [2017-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7)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黄美珠. 〈北部〉客家情人節 石爺石娘遶境. 《自由时报》. 2014-03-29 [2017-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5.3 蔡昕颖. 客家情人節 鹿寮坑石爺石娘出巡囉 十年前兩石成婚 村民離婚少了 昨天坐轎到北埔 探訪南埔村的石爺 50輛農用貨車一路相隨. 《联合报》. 2014-03-29 (中文(台湾)). 
  6. ^ 6.0 6.1 张柏东. 連戰贈匾 石爺石娘傳神話. 《联合报》. 2003-05-15 (中文(台湾)). 
  7. ^ 7.0 7.1 7.2 李青霖. 媽祖城隍證婚 石爺石娘成親 兩年前風災大水沖散 遙隔150公尺 竹縣華龍村民為「義父母」牽線 300歲老茄冬見證. 《联合报》. 2003-03-30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