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毓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毓健(?—?),力人干斋湖北长阳人,清朝政治人物,贡生出身。

生平[编辑]

杨毓健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接替孙鲁,于台湾担任台湾府海防补盗同知。品等为正五品的该官职隶属于台湾府主管船政治安业务,相当于副知府。同年,他亦短暂摄理凤山县知县。当时朱一贵起义刚被镇压,杨毓健修莲潭水利躬亲劝稼,雍正元年(1723年)回任台防,去职时举人谢希元等士民九十八人为立“杨邑侯去思碑”于凤山天后宫右壁,当年十二月卸任。

杨邑侯去思碑[编辑]

杨邑侯去思碑今保存于高雄市左营区兴隆净寺,原立于天后宫右壁,高六尺三寸,宽二尺六寸,正书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

碑文

公讳毓健,号力人,湖广徐州府长阳县人。以名卿贵胄树帜胶庠,仕秦、闽间,并著异绩,膺台荐以郡剌史简用。当台郡需才,总制满公复请天子借为台司马,捕奸剔弊,商民大苏。壬寅秋,来摄凤篆。凤遭灾焚之余,百姓雕敝。公下车即访疾苦,贷仓榖,修莲潭水利;凡诸徭役,悉从减省。设纸皂,立铜锣,以来掾胥;修楼橹,崇祠典,皆出宦橐。又念哀鸿甫集,躬亲劝稼,持酒饼以相慰;劳力不足者,给种予之。由是,田野大治。间复勤于听断,几无留牍。公余之暇,诏士子以文行,修义塾,倡示来学,请广本籍取额,以厚风俗,皆淬励为之,绝不以代庖有所宽假。计公治凤将及一年,其所设皆数百年大经大猷,足为保凤良规,非同小惠要誉当世。盖常凛承家训,期以清白报天子,随在而著其忠厚爱民之实。时当苦旱,步祷获龙蛇之祥,洵异事也。兹当还郡,士民念公不置。夫人平居得一衣饭,沾沾不忘,溯其由来,忘其姓氏焉。公贻我罔极,繄我父母,顾无片石志不朽,重贻父老羞。然不博求名钜倾胸而数数书者,文言之何如。质言之,斯则吾邑人以扑待公意也。谨相与拜手稽首而勒诸珉。 雍正元年桂月日立石

前任:
孙鲁
台湾府海防补盗同知
1722年上任
继任:
王作梅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刘宁颜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台北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
  • 台湾国家图书馆,台湾记忆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杨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