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审查制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缅甸审查制度即是缅甸政府英语Cabinet of Burma管控资讯(特别是关于宗教种族政治道德的资讯)的政策。

缅甸宪法名义上保障言论自由[1],但当地的法律、法规仍然限制了新闻出版事业的活动。自1962年缅甸政变起,缅甸所有出版物(包括报纸文章、卡通、广告和插图)在出版前都必须得到新闻部英语Ministry of Information (Burma)新闻审查和登记处英语Press Scrutiny and Registration Division批准[2][3]。2011年起,缅甸实行民主改革,并逐步放宽审查制度,例如废除事前审核制(2012年),裁撤书报审查部门和开放报禁(2013年)等,但自我审查、因言入罪的问题仍然存在。2021年政变后,缅甸军政府操控了所有合法经营的传媒和电信商,并利用法律手段打压独立传媒和记者。

2021年政变后,缅甸实行的审查制度非常严厉,在全世界数一数二。按照无国界记者公布的2023年新闻自由指数报告,缅甸在180个国家中排第173位[4]自由之家则把缅甸列为不自由国家,根据其发表的2022年网络自由报告,缅甸的互联网自由指数为12分(满分100分)[5],为全球第二低(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6]

沿革[编辑]

贡榜王朝[编辑]

缅甸末代王朝贡榜王朝进入尾声之际,缅甸国王敏东于1873年颁布缅甸(以至于东南亚)的第一部新闻法(共17条),保障新闻自由。该法容许记者揭露王室成员和官员的过失,且豁免他们报导新闻的刑事责任[7]。当时缅甸的新闻自由在亚洲名列前茅[8]

殖民时期[编辑]

1852年英国兼并下缅甸之后,英国殖民当局通过了多部压制言论自由的法律。1878年的《本地语言新闻法》旨在抑制本地语言报章反对英国政府的宣传;1898年《刑事诉讼法》授权政府以散播虚假消息,攻击殖民政权为由,利用叛逆罪和煽动罪控告任何人士;1908年的《非法结社法》加强打压言论自由;1923年的《官方机密法》禁止任何人士拥有政府的机密资料;10年后的《缅甸无线电报法》则禁止任何人在未经政府许可下拥有无线电装置[9]。然而,英国殖民期间,在缅甸发行的报刊种类繁多,报刊数目也不断增加。1911年的缅甸共有44种报刊,至1921年增加到103种[10],至1930年代末再增加到超过200种,比1921年多了一倍[10]

独立之初[编辑]

缅甸在1948年独立。1947年的《缅甸联邦宪法》保障言论自由,并保障“思想与表达的自由”[11]。不过缅甸政府在两年后颁布《紧急条款法》,把蓄意散布假新闻、诽谤公职人员和军官等行为列为非法行为[9]。虽然如此,1950年代缅甸的新闻自由仍然位居亚洲前列,市面上发行的缅甸文中文英文印度语言日报共有30种[12]

军政府时期[编辑]

奈温时期[编辑]

1962年奈温发动军事政变后,当局颁布《印刷商与出版商登记法》,该法至今仍然有效。原条文规定所有印刷商和出版商都必须向当局登记,并在出版刊物之前将刊物样本送交新闻审查局英语Press Scrutiny and Registration Division(当时隶属于内政宗教部,后改隶新闻部英语Ministry of Information (Burma))审查[9]。随后,军政府在1975年颁布《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该宪法第157条保障“言论、表达与出版自由,前提是此等自由不与工人和社会主义的利益相互抵触。[13]”同年,印刷商与出版商中央登记局发表《向所有印刷商和出版商发出的,关于手稿送审的备忘录》,明确列出查禁刊物的标准,任何刊物只要含有危害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国家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经济、国家统一、治安、和平及/或公众秩序,批评政府,或带有淫亵诽谤等内容,就会被禁止出版。军政府还颁布了《国家保护法》,授权政府囚禁(涉嫌)威胁国家和平的人士,并以此为依据,拘捕了许多记者和作家[9]

1988年政变[编辑]

1988年9月,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发动政变,并随即颁布戒严令,禁止公众集会、禁止旨在分化军队的活动、刊物和演说,并规定出版任何未由政府登记的文件是违法行为。违反戒严令者,需受军法审判,可能被判处死刑、终身监禁或劳役。戒严令于1992年9月废除[9]

丹瑞时期[编辑]

1996年,缅甸当局通过数份法律,对缅甸的资讯传播实行更大的控制,当中包括《关于保护国家责任和平而有系统的转移与国民会议成功而不被反对和干扰的职能行使的法律》,这份法例禁止旨在破坏缅甸国内和平、稳定、法律与秩序的行为,并规定贬低国民会议是违法行为。关于传媒的法律则包括《电视与影片法》(要求电视机、卫星天线、录影机等媒体播放器材的拥有人向通信、邮政与电报部申领牌照、并创立负责审查缅甸影片的影片审查局)和《电影法》(要求电影制片人拍摄电影前先向缅甸电影企业申领执照,并规定所有电影都会受到电影审查局审查)。虽然如此,缅甸仍有不少人规避禁令,借助卫星天线收看星空卫视英国广播公司CNN等外国电视节目[14][15]

此外,缅甸政府也审查外国新闻来源。缅甸政府在1995年开始干扰英国广播公司美国之音的电台广播[16],又经常拒绝外国记者入境,阻止他们在缅甸报导新闻[16]

在此期间,当局拘捕了很多知名记者,包括因为拥有传真机,向被查封的报社“发送新闻”而在1999年被判监的昂·宾特[17][18],以及因为持有一份联合国人权报告的副本而在2008年被捕的《缅甸民族英语Myanmar Nation》杂志编辑德津英语Thet Zin[19]

互联网管制[编辑]

缅甸当局在1996年颁布《电脑科学发展法》;该法规定一切电脑器材必须向通信、邮政与电报部登记,并须得到该部批准;亦规定利用电脑分发,散布或获取损害国家安全、国家团结与文化的资讯是违法行为。2000年,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原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1997年更名)颁布《互联网法》,禁止缅甸网民在网上刊登有害国家利益的文章[9]

根据开放网络促进会英语OpenNet Initiative在2012年8月进行的测试,缅甸对政治网站和网络工具网站进行选择性审查,对社交网站进行大规模审查,然而测试未能发现缅甸当局审查关于冲突和国土安全的网站的证据[20][21]。2012年,缅甸被无国界记者列为互联网敌人之一[22]

根据开放网络促进会在2005年进行的一次研究,民主派团体相关网站和色情网站最常被缅甸审查,另外还有85%的电邮网站被缅甸屏蔽。当时网吧须向缅甸资讯通讯科技发展公司申领牌照,网吧店主每隔五分钟就需要从顾客使用的电脑截图,并在缅甸资讯通讯科技发展公司有需要时,向该公司提供包含用户资料的光碟,以便监察。顾客到网吧上网之前则需要完成登记,而且不可以使用隧道软件代理伺服器绕过互联网审查(但牌照制度和政府安装的过滤程序都阻止不了他们这样做)[23]

政治改革[编辑]

2010年11月,被软禁的翁山淑枝获释之后不久,10份本地报刊被勒令停刊,原因是这些报刊“过于重视”翁山淑枝获释的消息[24]

自2011年6月10日起,新闻审查和登记处已容许出版商自行审查旗下娱乐、体育、科技、健康及儿童类刊物,准许编辑在刊物出版前规避提交报导文告给新闻审查和登记处的步骤[25]。此后一段时间,缅甸进行一连串试验,从中可见审查制度的逐步放宽。2011年7月,被列为“第一类出版物”的178份期刊、杂志不再受到审查[26][27]。按照新制,如果刊物遭到投诉,刊物出版商则需缴交500万缅元的按金。刊物若再遭投诉,当局会从按金中扣取罚款,而出版商则需补足按金金额,否则刊物会遭查封[26]。 另外54份商业、罪案类刊物的出版商则在2011年12月获准自行审查其刊物[28]

新闻审查和登记处局长丁瑞(Tint Swe)公开呼吁废除缅甸的传媒审查制度,并申明此一制度并不符合民主的实践。[25][29]。丁瑞亦指出影片审查制度应该放宽,当局也不应该设置放宽规定的时限[30]

Youtube缅甸民主之声美国之音等在缅甸被屏蔽的网站在2011年9月解封[31]。及后,开放网络促进会在2012年8月到缅甸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与2005年的调查相比,被缅甸屏蔽的网站从领域、深度而言都有所缩窄。不过,有损国家安全的网络内容仍受当局限制。色情网站仍是广为屏蔽,关于酒类、毒品、赌博、网上交际、性教育、同性恋和网络审查突破工具的网站亦然。当地反对派政党网站、政治批评网站和独立新闻网站此前均遭屏蔽,但在2012年已可正常浏览。该会把541个网站归类为政治类网站,当中仅有5个网站被屏蔽[21]。至2014年,缅甸已从无国界记者的互联网敌人名单中除名[32]

2011年10月,缅甸当局向外国记者(包括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之音的记者)签发缅甸签证[33]。一位总统顾问指出,按照新的媒体法例,刊物审查制度将于2012年废除[34]

新闻部在2012年1月宣布已向总检察院提交一份新传媒法草案,以备审阅[28]。这份法例草案须由联邦议会通过,而法例条文的措辞则取自柬埔寨、印尼和越南的相关法例[28]。这份改写自1962年《印刷商与出版商登记法》的法例草案不会在第二个议会会期内送到议会审议[35]。该草案在2013年3月由议会修订并通过,并由总统登盛于2014年3月签署,《印刷商与出版商登记法》则随之而废止。根据新法,出版商仍需向新闻部申领牌照,而政府也有权吊销出版商牌照和禁止“引起动乱、侮辱宗教、违反宪法”的报导,并要求违法者缴交罚款。不过,缅甸记者可以撰写调查报导、批判报导,并免于当局的任意追捕,而出版商也可以出版更多评论著作[36]

新闻部在2012年8月取消印刷传媒在出版刊物前要把刊物送交政府审查的规定。丁瑞向法新社透露:“缅甸的审查制度在1964年8月6日实施,并于48年又2周后废除[37]美联社将之形容为“这个受压已久的国家容许言论自由方面最引人注目的举措[38]”然而,当时报禁和《官方机密法》仍然有效,记者对这个转变有着审慎乐观的态度,但预期“普遍的自我审查文化”不会消失,因为记者仍然害怕因为诽谤罪或危害国家安全而被囚禁[39]。而无国界记者也指出,缅甸新闻法例改善之际,当局仍要求出版商出版刊物后把刊物送交当局分析,损害当地传媒的编采自主;并认为新闻审查和登记处与此前50年一样,仍然有权审查、查禁被当局视为具有煽动性质的报刊,是缅甸新闻自由的一大威胁[40][41]

此后,缅甸于2013年先解散已于2012年8月停止运作的新闻审查和登记处,设立过渡机构“新闻委员会”,报导如有不当内容,政府仍会追究[42]。其后缅甸开放报禁,容许私人办报[43]。尽管如此,缅甸新闻从业员仍然担心会有自我审查的问题,因为新闻审查和登记处在废除审查制度后发出的指引呼吁报刊不要揭露政府弊端,而当局尚有权力藉着发牌制度压制传媒,并查禁报刊[44]。据缅甸民主之声报导,2014年初,缅甸当局既训斥美联社记者,指控他们关于若开邦暴力冲突的报导不尽不实[45]。一些缅甸记者和传媒从业员亦因为报导而受到当局审讯,并被拘留。在2014年5月一场会议中,缅甸新闻部长昂基英语Aung Kyi被问及记者受审、被拘留一事时,提及这些问题的成因是缅甸传媒法律存有漏洞,即是这些法律没有相应的附例和规章,而立法机构也没有创制出一套审理记者犯法案件的标准程序。他说这些漏洞令当地传媒状况不佳[46]

2021年政变后[编辑]

2021年2月缅甸军方发动政变夺权后,当局经常切断互联网服务和移动数据服务,屏蔽或限制民众浏览部分网站[47](如Facebook等社交网站),以及通缉、逮捕在社交网站公开支持反政变示威网络红人[48]

传媒方面,政变后《七日新闻报》、《十一新闻》等独立报章宣布停刊,自此当地所有报章均由军政府控制。当局又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禁止民众接收卫星电视频号,违者可被判监一年[49]人权观察称此举的目的是打压缅甸民主之声等反对派媒体,少数民族媒体(包括克钦族经营的74媒体、掸族经营的大其力通讯社等),以及通过卫星在缅甸播出的外国新闻频道[50]。军政府修改了《缅甸刑法英语Myanmar Penal Code》第505(a)条,使用假新闻罪和煽动罪检控反抗军方的记者[51],又禁止记者使用“军政府”、“政变”等字眼。据无国界记者统计,截至2023年,缅甸是囚禁记者人数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囚禁记者人数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4]

电信业方面,早在政变前数个月,缅甸政府就已经要求电信商安装拦截间谍软件[52][53]。2021年政变后,由挪威政府拥有和经营的Telenor于2021年7月宣布撤出缅甸市场[54],把缅甸业务出售给M1集团以及和军方关系密切的瑞比漂集团(Shwe Byain Phyu)。该交易在2022年3月完成,而有关业务则于同年6月改名为缅甸先进电讯英语ATOM Myanmar[55]。卡塔尔电信商Ooredoo亦于2022年9月与一家在新加坡注册,与军方有联系的公司签订协议,将其缅甸业务出售予对方,该交易正等待当局批准[56]。剩下的主要电信商当中,缅甸邮电英语Myanma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是国营企业,缅甸电讯英语Mytel则由缅甸国防军和越南军营企业越南军用电子电信等股东控制[53]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 2008: 150 [2014-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5). 
  2. ^ Wai Phyo Myint. Publishing rebounds. The Myanmar Times. 1 August 2005 [11 Jan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0月10日). 
  3. ^ Burma - Annual report 2011-2012.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2011–2012 [20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8月26日). 
  4. ^ 4.0 4.1 Myanmar.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2023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7). 
  5. ^ Myanmar: Freedom on the Net 2022 Country Report. Freedom House.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0). 
  6. ^ 江今叶. 自由之家:台灣網路自由全球第5 中國連8年最差. 华盛顿. 中央社. 2022-10-18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3). 
  7. ^ Aung Zaw. A Healthy Media is Key to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The Irrawaddy. 16 September 2011 [10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5). 
  8. ^ World Press Freedom Day. The Irrawaddy. 2004-05-04 [2014-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5). 
  9. ^ 9.0 9.1 9.2 9.3 9.4 9.5 Chronology of Burma's Laws Restricting Freedom of Opinion, Expression and the Press. The Irrawaddy. 2004-05-01 [2014-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0月13日). 
  10. ^ 10.0 10.1 Ikeya, Chie. The Modern Burmese Woman and the Politics of Fashion in Colonial Burma.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ovember 2008, 67: 1277–1308 [2014-06-02]. doi:10.1017/S00219118080017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7). 
  11. ^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on of Burma. Democratic Voice for Burma. 1947 [2006-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5). 
  12. ^ Arianne Swieca. 16 Ways to Fix Burma. Foreign Policy. 2012-03-30 [2014-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7). 
  13. ^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Burma. Printing an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Rangoon. Democratic Voice for Burma. 1974 [10 Jan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2月7日). 
  14. ^ Cobban, H. The Moral Architecture of World Peace: Nobel Laureates Discuss Our Global Futur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2000. ISBN 978-0-8139-1987-4. 
  15. ^ Saw Myat Yin. CultureShock: Myanmar. Tarrytown, NY: Marshall Cavendish Editions. 2011: 119. ISBN 978-0-7614-5872-2. 
  16. ^ 16.0 16.1 Venkateswaran, KS. Burma: Beyond the Law (PDF). Article 19. August 1996 [11 January 2007]. ISBN 1-870798-28-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1-20). 
  17. ^ Heroes of Press Freedom. The Washington Post. 23 November 2004 [1 June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18. ^ CPJ International Press Freedom Awards 2004.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2004 [1 June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31日). 
  19. ^ Packer, George. Annual Reminder: Some Journalism Deserves Respect!. The New Yorker. 30 November 2009 [3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5). 
  20. ^ Filtering Data. OpenNet Initiative. 2013-09-20 [2014-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7). 
  21. ^ 21.0 21.1 Irene Poetranto. Update on information controls in Burma. OpenNet Initiative. 2012-10-23 [2014-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2). 
  22. ^ The Enemies of the Internet.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2014-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2). 
  23. ^ Internet Filtering in Burma in 2005: A Country Study. Country Studies. OpenNet Initiative. 2005 [11 Jan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5). 
  24. ^ Aung San Suu Kyi's Release: First Euphoria then Sanctions (PDF). Burmes Media: Combating Censorship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November 2010: 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5-18). 
  25. ^ 25.0 25.1 Kyaw Kyaw Aung. Call To End Media Censorship. Radio Free Asia. 7 October 2011 [7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8). 
  26. ^ 26.0 26.1 Htun, Yadana. Pre-censorship lifted for some publications. Myanmar Times. 13 June 2011 [7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6月21日). 
  27. ^ Nyunt Win; Kyaw Hsu Mon. Press scrutiny official ‘satisfied’ with transition to self-censorship. Myanmar Times. 4 July 2011 [7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29日). 
  28. ^ 28.0 28.1 28.2 Lwin, Myo. Media law to protect rights of journalists, says ministry. Myanmar Times. 30 January 2012 [7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0月29日). 
  29. ^ Censor starts talking sense. Banyan (The Economist). 11 October 2011 [7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30. ^ Myanmar eases censorship for some: local media. AFP. 10 December 2010 [7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1). 
  31. ^ Andrew Buncombe. Burmese junta relaxes access to foreign websites. London: The Independent. 17 September 2011 [29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0). 
  32. ^ Enemies of the Internet 2014.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2014-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2). 
  33. ^ Kyaw Hsu Mon. Further progress needed on media, say journalists. Myanmar Times. 17 October 2011 [7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6月1日). 
  34. ^ Burma says it plans to abolish press censorship. Australia Network News. 22 November 2011 [26 Nov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16日). 
  35. ^ Yadana Htun. Press law to wait until next hluttaw session: govt. Myanmar Times. 6 February 2012 [7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7月25日). 
  36. ^ Nyein Nyein. President Signs New Media Laws, to Mixed Reaction From Journalists. The Irrawaddy. 2014-03-19 [2014-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7). 
  37. ^ Burma abolishes media censorship. BBC News. 20 August 2012 [20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8月20日). 
  38. ^ Todd Pitman. Myanmar ends direct media censorship in most dramatic move yet for freedom of expression. The Washington Post. Associated Press. 20 August 2012 [20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8月20日). 
  39. ^ Martin Petty. Myanmar government abolishes direct media censorship. Reuters. 20 August 2012 [20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8月20日). 
  40. ^ Cautious welcome for announced lifting of pre-publication censorship.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201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1. ^ Burma ends pre-publication censorship; harsh laws remain -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Cpj.org. 2012-08-20 [201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2). 
  42. ^ 于景浩. 缅甸正式宣布解散新闻审查机构. 腾讯新闻. 2013-01-28 [2014-06-02]. 
  43. ^ 解除報禁‧緬甸4民辦日報面市. 星洲日报. 2013-04-01 [2014-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5). 
  44. ^ 解散傳媒審查機構‧緬甸民辦日報4月湧現. 星洲日报. 2013-01-27 [2014-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5). 
  45. ^ MOI says reporters reprimanded, reporters say otherwise. Democratic Voice of Myanmar. 2014-01-22 [2014-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6). 
  46. ^ Panig Soe. Burma's media laws rife with 'loopholes'. Democratic Voice of Burma. 2014-05-05 [2014-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6). 
  47. ^ Padmanabhan, Ramakrishna; Filastò, Arturo; Xynou, Maria; Raman, Ram Sundara; Middleton, Kennedy; Zhang, Mingwei; Madory, Doug; Roberts, Molly; Dainotti, Alberto. A multi-perspective view of Internet censorship in Myanmar. dl.acm.org. 2021: 27–36 [2022-04-17]. ISBN 9781450386401. S2CID 236528907. doi:10.1145/3473604.34745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0). 
  48. ^ ‘Wanted’: Myanmar junta charges celebrities with promoting protests.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Yangon). Associated Press. 2021-04-06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0). 
  49. ^ Davies, Ed. Cameron-Moore, Simon , 编. Myanmar announces ban on satellite TV as security threat. Reuters. 2021-05-04 [2022-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1). 
  50. ^ Myanmar: Junta Bans Satellite Television. Human Rights Watch. 2021-05-06 [2022-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2). 
  51. ^ Ray, Emily; Giannini, Tyler. Beyond the Coup in Myanmar: Echoes of the Past, Crises of the Moment, Visions of the Futur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linic. Harvard Law School. 2021-04-27 [2023-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0). 
  52. ^ Potkin, Fanny; Mcpherson, Poppy. How Myanmar's military moved in on the telecoms sector to spy on citizens. Reuters. 2021-05-18 [2022-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0). 
  53. ^ 53.0 53.1 Junta steps up phone, internet surveillance – with help from MPT and Mytel. Frontier Myanmar. 2021-07-05 [2022-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0). 
  54. ^ 张雅涵 (编). 政變後營運艱難 挪威電信撤出緬甸. 中央广播电台. 法新社. 2021-07-08 [2023-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0). 
  55. ^ Dunant, Ben. Companies Quitting Myanmar Provide Hollow Victories Against Junta. Foreign Policy. 2022-09-27 [2023-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0). 
  56. ^ Zan, Hein Htoo. Military Crony Linked to New Ownership of Ooredoo’s Myanmar Unit. The Irrawaddy. 2022-09-12 [2023-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4). 

延伸阅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