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特特·格林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格兰特特·格林
出生1935年6月6日 编辑维基数据
圣路易斯 编辑维基数据
逝世1979年1月31日 编辑维基数据 (43岁)
纽约 编辑维基数据
就读学校
  • Vashon High School 编辑维基数据
职业吉他手作曲家、爵士音乐家、爵士吉他手、录音艺术家 编辑维基数据
风格爵士乐 编辑维基数据

格兰特特·格林(Grant Green,1935年6月6日—1979年1月31日,曾有消息错误地给出他的出生年份为1931年[1]),美国的爵士吉他演奏家、作曲家。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格林演奏过精纯咆勃(Hard Bop)、灵魂爵士乐(Soul Jazz)、比波普爵士乐(Bebop)和富有拉丁韵味的风格乐曲,而专辑的产量亦相当丰富。格林主要活跃于蓝调之音唱片公司(Blue Note Records)。作为乐团领导或演奏者。评论家Michael Erlewine和Ron Wynn写道,“他是一个于在生时被严重低估的演奏者,格兰特特•格林是当代其中一位伟大的爵士吉他无名英雄……相比其他任何吉他手,格林的演奏是可以立即辨认出来的。” [2]评论家大卫·亨特(Dave Hunter)形容他的声音是“轻盈、宽松、带点蓝调,并充满跳跃感”。[3]他常于以一个风琴手和一个鼓手的风琴三重奏(Organ trio)演奏 。

除了吉他手查理·克里斯蒂安(Charlie Christian),对格林影响最大的人还有一些萨克斯管演奏者,尤其是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因此他的方法是用几乎完全直线的而不是和弦。从他的早期演奏节奏蓝调作品可以看出,格林的演奏朴素而简单,倾向于避免使用半音阶,尽管在他事业鼎盛的时候,他实现了波普和这种风格的合成,然而他实际上是一个蓝调吉他手,在他后来的事业里他几乎完全回到了这种风格。[4]

传记[编辑]

格林出生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12岁就表现出专业才能。受查理•克里斯蒂安、查理•帕克、莱斯特•扬、和吉米•雷尼的影响,格林在转为爵士乐手之前,主要是演奏布基伍基([boogie-woogie])的乐曲。他于圣路易斯市首次录音,跟次中音萨克斯管演奏者吉米•弗瑞斯特一起,为联合唱片公司([United Records])工作。该录音的乐队鼓手是艾特文•琼斯,他于往后日子更成为约翰·柯川([John Coltrane])的节奏骨干。格兰特特与艾特文于1960年代初期再次合作灌录唱片。之后,卢•唐纳森([Lou Donaldson])在圣路易斯发现了在酒吧里演奏的格兰特特。在与唐纳森一起巡回演出之后,格兰特特在1959年至1960年左右到了纽约。

卢•唐纳森将格兰特特介绍给阿尔弗雷德•莱昂([Alfred Lion])的蓝调之音唱片公司([Blue Note Records])。莱昂对格兰特特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没有让格兰特以蓝调之音唱片公司的一贯做法对格兰特特作为一个伴奏者来作测试,而是直接安排他作为一个团队的团长。然而,由于对格林缺乏信心,该次录音于2001年才发布,名为([First Session])。[5][6]

尽管首次担任团长所演奏的录音被搁置,然而除了少数例外,格林与蓝调之音的录音一直保持合作关系。从1961年到1965年,格兰特特更经常出现于蓝调之音的制作名单中,无论作为领导者或伴奏者,都比任何的同期乐手多。格兰特特作为团长首次发行的专辑是Grant's First Stand。同年还发布了Green Street和Grantstand。1962年Down Beat的评论家投选中,格兰特特被选为最佳新星。他亦经常为蓝调之音的其他重要音乐家作吉他伴奏,包括萨克斯手汉克•莫布利、艾克•魁北克、斯坦利•图伦丁和风琴手赖瑞·杨等。

Sunday Mornin',The Latin Bit和Feelin' the Spirit都是轻松的概念专辑,每一个都有音乐主题或风格,分别为福音拉丁圣歌。在此期间格兰特特艺术成功为他获得了很多商业会谈机会。而Idle Moments (1963)和Solid (1964)被认为是格兰特特两张最佳作品。

格兰特特的许多录音在他的生前并没有发布。当中包括McCoy Tyner和Elvin Jones(为Solid的部分班底)在Matador的演奏,还有几个和钢琴家桑尼•克拉克([Sonny Clark])合作的几张专辑。1966年格兰特特离开蓝调之音,曾为几间唱片公司录音,当中包括VerveVerve。从1967年到1969年,很多时候格兰特特都不大活跃,包括个人问题和海洛因成瘾([Drug addition|heroin addiction])的影响。1969年格兰特特回归,带领了一支新受放克([Funk])薰染的乐队。从这段时期的作品包括商业上取得成功的Green is Beautiful 和电影The Final Comedown的配乐。

格兰特特于1974年再次离开蓝调之音,随后的录音在其它公司制作,并被受不同的评价:部分认为格林是“迷幻爵士乐之父”(他的后期录音被艺术家作为样本,包括US3,A Tribe Called Quest和Public Enemy),[7]而部分无视该段时候的唱片(再版制片人Michael Cuscuna在专辑Matador的唱片套上的介绍中写道:“在1970年代,格林做了一些相当差劲的唱片”)。

1978年格兰特特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尽管如此,他还是不顾医生的建议回去赚钱,并灌录了他最后的一张唱片Easy。同年秋天,轻微的中风令格兰特特的左边身体短暂性瘫痪。医生于他心脏附近发现一血块并要求他做三重搭桥手术,但格兰特特不但拒绝,更驾车往加利福尼亚州参与演奏会。当经过长途驾车并返回纽约时,于1979年1月31日,格兰特特于送往哈林医院([Harlem Hospital Center|Harlem Hospital])途中逝世。其后他被葬在他的家乡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格林伍德公墓,生前总共有六个孩子。格林逝世后,他的名声大涨,许多早期 (后波普/主流爵士乐和灵魂爵士乐)和后期(时髦/舞池爵士乐) 的作品被精选出来并保存了下来。

乐器使用[编辑]

格林早期使用吉布森ES-330([Gibson ES-330]),之后使用配上吉布森马克卡迪拾音器的吉布森L-7,依普风Emperor(相同的拾音器),最后一个定制的D'Aquisto([D'Aquisto])。据吉他手乔治•本森 格兰特特把吉他扩音器的低音和高音设定调整至最低值,并最大化中音来达到他要的声音。这样他才能够得到强音有力而有咬劲的签名音调。

作品目录[编辑]

作为主演[编辑]

蓝调之音
制作时间 唱片名/歌曲名 发行时间
1960-61 第一季 2001
1961 格兰特特的第一站 1961
1961 格林大街 1961
1961 周日早上 1961
1961 Grantstand 1961
1961 回忆 1980
1961 古登的角落 1980
1962 尼日利亚 1980
1962 奶油 1980
1962 生而为蓝 1985
1962 拉丁比特 1962
1962 向西 1969
1962 感受灵魂 1963
1963 给洛的蓝调 1999
1963 蓝色的我忧郁吗 1963
1963 忙里偷闲 1964
1964 斗牛士 1979
1964 立方体 1979
1964 Talkin' About! 1964
1964 梦想大街 1964
1965 我想握住你的手 1965
1969 继承 1969
1970 漂亮的格林 1970
1970 活着! 1970
1971 住在莫桑比克俱乐部 2006
1971 幻觉 1971
1971 格林的阴影 1971
1971 最后的衰落 (影视原声) 1972
1972 住在灯塔上 1972
其他公司
制作时间 唱片名/歌曲名 标注 发行时间 备注
1961 美丽人生 黑狮(Black Lion )出版[8] 1989 戴夫·贝利五重奏, 美丽人生 (戴夫·贝利专辑)|美丽人生 (爵士时间 JT-003)。1973年作为Grant Green再次发行, Green Blues (出版者:Muse Records-MR 5014) 1973. 1989 作为Grant Green再次发行, 美丽人生 (出版者:Black Lion Records-BLCD760129).
1965 陛下恐慌了 神韵(Verve)出版 1965
1967 钢铁城市 鹅卵石(Cobblestone)出版 1972
1976 魅力 捻角羚(Kudu)出版 1976
1978 简答 全能(versatile) 1978

作为伴奏[编辑]

1959年

  • Jimmy Forrest – 所有的杜松子酒喝完后 (Delmark)
  • Jimmy Forrest – 黑森林 (Delmark)

1960年

  • Sam Lazar – 太空飞行 (Argo)
  • Willie Dixon – 蓝调根系列, Vol. 12 (Chess)

1961年

  • Lou Donaldson – Here 'Tis (蓝调之音)
  • Baby Face Willette – 面对面 (娃娃脸魏勒唱片) (蓝调之音)
  • Baby Face Willette – 停下脚步聆听 (蓝调之音)
  • Brother Jack McDuff – 蜜汁乐音(唱片集) (声誉)
  • Stanley Turrentine – Up at "Minton's" (蓝调之音)
  • Dave Bailey (musician)|Dave Bailey – 美丽人生(戴夫•贝利) (爵士时间)
  • Hank Mobley – 考验 (蓝调之音)
  • Horace Parlan – Up & Down (album)|Up & Down (蓝调之音)
  • Brother Jack McDuff – 跳动的节拍(杰克 马歇尔)|跳动的节拍 (声誉)
  • Brother Jack McDuff – 晚安,该走了 (声誉)
  • Stanley Turrentine – 详细的蓝调 (蓝调之音)
  • Lou Donaldson – 吹号角的男人 (蓝调之音)
  • Sonny Red – 模式 (爵士园)
  • Sonny Red – 图像(索尼红) (爵士园)
  • Ike Quebec – Blue & Sentimental (蓝调之音)

1962年

  • Joe Carroll – 快乐的男人声音 (查理帕克)
  • Dodo Greene – 我一小时的需要 (蓝调之音)
  • Don Wilkerson – 老唐 (蓝调之音)
  • Lou Donaldson – 自然的灵魂 (蓝调之音)
  • Don Wilkerson – Preach Brother! (蓝调之音)

1963年

  • Lou Donaldson – 好亲切! (蓝调之音)
  • Jimmy Smith (musician)|Jimmy Smith – 我在继续前进 (蓝调之音)
  • Jimmy Smith – 特别的客人 (蓝调之音 Japan)
  • Booker Ervin – 演出回来 (蓝调之音)
  • Herbie Hancock – 我的观点 (蓝调之音)
  • Horace Parlan – 快乐的心境 (蓝调之音)
  • John Patton (musician)|"Big" John Patton – 约翰走了过来 (蓝调之音)
  • Gloria Coleman – 灵魂姐妹 (Impulse!)
  • Harold Vick – Steppin' Out! (Harold Vick album)|Steppin' Out! (蓝调之音)
  • "Big" John Patton – 蓝调约翰 (蓝调之音)
  • Don Wilkerson – 呼喊 (蓝调之音)
  • George Braith – 合二为一 (蓝调之音)
  • 玛丽•卢•威廉斯 – 安第斯山脉的黑人基督 (Saba/MPS)
  • George Braith – Soulstream (George Braith album)|Soulstream (蓝调之音)
  • Bobby Hutcherson – 踢球者r (蓝调之音)
  • 李•摩根—寻找新的土地(蓝调之音)
  • 乔治•布雷斯 —扩展(乔治•Braith专辑)|扩展(蓝调之音)
  • 约翰•巴顿—我感觉(约翰•巴顿专辑)(蓝调之音)
  • 拉里•杨—里面的东西(蓝调之音)
  • 唐纳德•伯德—我想回家(蓝调之音)


1965年

  • 约翰尼•霍奇斯/野生比尔•戴维斯—乔的蓝调(活力)
  • Grassella Oliphant—草儿更绿(大西洋)
  • “大”•约翰•巴顿—哦宝贝!(专辑)(蓝音符)
  • 艺术•艾特—等等,我来了(专辑)|等等,我来了(关注)
  • 卢•唐纳森—发霉生锈的(学员)
  • 约翰尼•霍奇斯/野生比尔•戴维斯森—翅膀和事物(活力)
  • “大”•约翰•巴顿——让他们滚(专辑)|让他们滚(蓝调之音)

1966年

  • 乔治•Braith—笑的灵魂(声望)
  • “大”约翰•巴顿,“会有一件好事”(蓝调之音)
  • 艺术。艾特—“等等,我来了”(关注)
  • 斯坦利•图伦丁—糟糕的n次摔倒(蓝调之音)

1969年

  • 生锈的科比—生锈的科比回来了(声望)
  • 查尔斯• 凯纳德—灵魂兄弟会(声望)
  • 威尔逊鲁本—爱Bug(鲁本威尔逊专辑)|爱错误(蓝调之音)
  • 帕特森—Brothers-4(声望)
  • 帕特森—唐尼布鲁克(声望)
  • 帕特森—调整!(专辑)|调整!(声望)

1970年

  • 查尔斯•凯纳德——Afro-Disiac(声望)
  • Fats Theus——‘’停止(CTI)
  • 休斯顿——人与人!(声望)

1973年

  • 休斯顿——真正的东西(向东)

参考资料[编辑]

  1. ^ Sharony Andrews Green, Grant Green: Rediscovering the Forgotten Genius of Jazz Guitar, Backbeat Books, 1999, p. 8.
  2. ^ Erlewine, Michael and Ron Wynn, "Grant Green" from Allmusic.com URL accessed January 26, 2007
  3. ^ Dave Hunter, "Get That Tone: Green Street-era Grant Gre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ibson, Jul 4, 2008.
  4. ^ Andrew Waggoner,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Jazz. ISBN 0-333-63231-1
  5. ^ "Grant Green – An Introduc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udio Ideas Guide.
  6. ^ Review by Ronnie D. Lankford, Jr, Allmusic.com
  7. ^ Grant Green Music Sampled by Others. WhoSampled. [2014-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9). 
  8. ^ Review by Michael G. Nastos, Allmusic.com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