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何光岳(1939年11月—2015年1月29日),湖南岳陽人,生於廣東汕頭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學家。

生平[編輯]

何光岳早年喪父,只讀過小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過互助組長、農村高級合作社會計。1956年,任岳陽縣農業局農業技術員,1958年發明雙季晚稻「倒種春」,升區農技站長,後調縣文化館任文物幹事。1970年,調任岳陽市北區秘書。1977年,任市文化館幹事。因其勤於自學中國古典文學與地理,頗有建樹[1]:1-4。1977年,參加中國歷史地理討論會,之後加入湖南省歷史學會。1979年,當選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湖南省青聯常委。1985年,獲中華全國總工會職工自學成材金獎[2]。199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擔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所長。2015年1月29日,因病在長沙逝世,享年75歲[3]

爭議[編輯]

何光岳的學術能力遭到廣泛質疑[1]:78-79[4],其在古史研究中暴露出概念不清、邏輯混亂、馳騁想像、言之無據、濫引材料、不加審查等一系列學術失范現象,但卻得到某些新聞媒體和出版行業蓄意炒作及部分學者的大力鼓吹,這一文化現象被稱為「何光岳現象」[5]

何光岳曾與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有過一番學術爭議及私人恩怨,1997年1月22日,葛劍雄在《中華讀書報》發表《「傳記」還是「神話」——評傅朗雲〈史壇怪傑何光岳〉》駁斥何光岳[6]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餘三定主編. 何光岳研究. 北京: 團結出版社. 2008. ISBN 7-80214-490-6. 
  2. ^ 潘嘯龍,毛慶主編. 楚辞著作提要.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528. ISBN 7-5351-3474-2. 
  3. ^ 岳陽市檔案館編. 岳阳市档案馆指南. 北京: 中國檔案出版社. 1994: 307–308. ISBN 7-80019-467-1. 
  4. ^ 王兆成編著. 历史学家茶座 2009 第4辑 总第18辑.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9: 88–89. ISBN 978-7-209-05063-0. 
  5. ^ 周書燦. 透视古史研究中的“何光岳现象”. 河北學刊. 2008, (3): 79–83. 
  6. ^ 葛劍雄. “传记”还是神话——评傅朗云《史坛怪杰何光岳》. 中華讀書報. 1997-1-22.  ,另見:葛劍雄. 传记还是神话——评傅朗云《史坛怪杰何光岳》. 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 廈門: 鷺江出版社. 2018. ISBN 978-7-5459-1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