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睡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四睡圖》,藝阿彌
元朝佚名《四睡圖》,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重要文化財

四睡圖是中國時期流行的繪畫題材,畫佛教禪宗散聖豐干寒山拾得老虎同眠的情景,通過人與虎、睡與醒的對照來表達禪意。該題材傳入日本後尤為流行。浮世繪亦常以此為見立繪日語見立絵題材,畫藝伎、兩名侍女與貓同眠的情形。

歷史[編輯]

偽托閭丘胤撰寫的《寒山子詩集序》記載了唐朝天台山國清寺禪僧豐干寒山拾得的傳說,並稱有一隻老虎常來豐干禪師院中。國清三隱的形象於宋朝基本定型,歸入禪宗散聖,得到普遍認同。[1]

目前尚未發現畫於宋朝、留傳至今的四睡圖,但南宋不少文人、禪僧都留下了題贊四睡圖的,可見其盛行。該題材蘊涵著人與虎、睡夢與醒覺之間的對立和轉化關係,各人圍繞此從不同角度揭示禪機。[2][3][4]

多少醒人作寐語,異形同趣誰知汝?四頭十足相枕眠,寒山拾得豐干虎。

——林希逸,《四睡戲題》

拾得寒山,老虎豐干。睡到驢年,也太無端。咦!驀地起來開活眼,許多妖怪自相瞞。

——天童如淨,《四睡圖贊》

善者未必善,惡者未必惡。彼此不忘懷,如何睡得著。
惡者難為善,善者難為惡。老虎既忘機,如何睡不著。

——佛鑒禪師,《豐干寒拾虎四睡贊》

現存最早的四睡圖畫於元朝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有元佚名《四睡圖》,為重要文化財。日本畫僧默庵靈淵日語黙庵於1329年到1345年入元,前田育德會日語前田育徳会藏有其《四睡圖》。中國現存最早的四睡圖為嵩山少林寺的石刻線畫,時代約在明朝成化年間。其構圖通常以剃髮的豐干體型較大,蓬頭的寒山、拾得身材較小,三人一虎睡成一團。[4][5][6]

四睡圖此後在中國不再流行,乃至於後世不識,誤認其為伏虎羅漢圖。而在日本,該題材仍長期盛行。除禪畫外,四睡圖也成為浮世繪常見的見立繪日語見立絵題材,常畫藝伎、兩位侍女和貓同眠的場景,將重心從禪機轉為畫面的裝飾性表達。[6][7]

在東亞之外,該題材還向西亞傳播。土耳其托普卡珀宮博物館收藏有波斯細密畫《四睡圖》,其團形造型可能是《一團和氣圖》的構圖淵源之一。[6]

圖集[編輯]

四睡圖
四睡圖之見立繪日語見立絵

注釋[編輯]

  1. ^ 此畫未明確為四睡圖之見立繪。學者程茜猜測如此,認為其中的狻猊香爐是老虎之見立。[7]

參考文獻[編輯]

  1. ^ 羅時進. 伪托闾丘胤撰《寒山子诗集序》的接受与演化——以寒山、拾得之形象演变为中心.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59 (04): 98-106. 
  2. ^ 崔小敬. 寒山题材绘画创作及演变. 宗教學研究. 2010, (03): 56-64. 
  3. ^ 楊振國 (編). 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4卷·辽金 西夏 元. 長沙: 湖南美術出版社. 1998: 276. ISBN 7-5356-1216-4. 
  4. ^ 4.0 4.1 羅世平; 如常 (編). 世界佛教美术图说大典 绘画 2. 長沙: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17: 502-503. ISBN 978-7-5356-7687-0. 
  5. ^ 四睡図. e國寶. [2022-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6). 
  6. ^ 6.0 6.1 6.2 倪亦斌. 《一团和气》宪宗画 西域藏图揭传承. 紫禁城. 2009, (08): 96-103. 
  7. ^ 7.0 7.1 程茜. 寒山拾得题材的浮世绘研究——以“见立”手法为中心. 日語學習與研究. 2020, (04): 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