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謝沃洛德·瓦西里耶維奇·沙羅諾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弗謝沃洛德·瓦西里耶維奇·沙羅諾夫
出生1901年2月25日(儒略曆3月10日)
聖彼得堡
逝世1964年11月27日
列寧格勒
國籍 蘇聯
母校彼得格勒大學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天文學
機構列寧格勒大學

弗謝沃洛德·瓦西里耶維奇·沙羅諾夫(俄語:Все́волод Васи́льевич Шаро́нов;1901年2月25日(儒略曆3月10日,聖彼得堡)—1964年11月27日(列寧格勒)),是一位蘇聯天文學家

傳記[編輯]

1918年他進入列寧格勒大學。在1919年-1924年加入紅軍,1926年大學畢業後恢復軍訓。1929年到天文研究所進修研究生課程。後來曾在塔什干天文台、國家航空攝影研究所和普爾科沃天文台(1936年至1941年)工作過。1941年來到列寧格勒大學,1944年任該校天文系教授;1950年至1961年為大學天文台台長。

科學成就[編輯]

他主要致力於行星光度、天體測光和大氣光學的科學研究。開發了測定天體顏色反照率方法。提出了(同瑟京斯卡婭·尼古拉耶芙娜一道)所謂「隕石渣」[1]月球表面覆蓋物結構理論,後通過月球太空飛行器的研究得以證實。發表過各月相階段,一百多個月球物體所顯示的光度特徵變化數據。在1939年、1956年和1958年火星期間,他對該星球進行了一系列光度色度觀察, 並與地球上的沙漠和其他形式的風化地表反照率光度特徵進行了比較。他也對其他行星以及日冕進行了光度研究。他提出了一種新的計量類型「дымкомер」。

他研究過夜光雲,曾參加過六次日食觀察的遠行。

他是《遠處物體能見度的測量和計算》(1947年)、《火星》(1947年)、《行星的性質》(1958年)的作者。還從事過更多教學和普及工作,發表過一些流行的天文學宣傳冊-《太陽及其監測》、《世界如何運作》、《外星生命在哪裡》等等。

曾在保羅·弗拉迪米羅瓦·克盧尚采夫(П. Клушанцева)導演的科普電影-《月亮》中出現過。

紀念[編輯]

以沙羅諾夫名字命名的:

備註[編輯]

  1. ^ В.В.Шаронов представляет свою «метеорно-шлаковую» теорию в научно-популярном фильме «Луна». [2015-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9). 
  2. ^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астрономический союз. Указатель названий на планетах. Кратер Шаронов на Луне (1970 год). [2015-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7). 
  3. ^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астрономический союз. Указатель названий на планетах. Кратер Шаронов на Марсе (1973 год). [2015-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7). 

作品[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