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戈洛謝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菲利普·伊薩耶維奇·戈洛謝金
Фили́пп Иса́евич Голощёкин
聯共(布)哈薩克自治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黨委第一書記
任期
1925年9月12日—1933年2月4日
前任維克多·納尼什維利
繼任列萬·米爾佐揚
個人資料
出生1876年3月9日儒略曆2月26日]
 俄羅斯帝國維捷布斯克省涅韋爾
逝世1941年10月28日(1941歲—10—28)(65歲)
 蘇聯古比雪夫州Barboshina
國籍 蘇聯
政黨蘇聯共產黨 蘇聯共產黨

菲利普·伊薩耶維奇·戈洛謝金(俄語:Филипп Исаевич Голощёкин,1876年2月26日(格里曆:3月9日)-1941年10月28日),猶太人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曾任聯共(布)哈薩克自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黨委第一書記。1932年哈薩克斯坦大饑荒的製造者之一。[1]

生平[編輯]

  • 1876年2月26日,(格里曆:3月9日)出生於沙俄維捷布斯克省涅韋爾的一戶猶太商人家庭,本名沙雅·伊西科維奇。
  • 里加一所牙科學校學習牙醫,畢業後擔任過一段時間牙醫。1903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在聖彼得堡,莫斯科,喀琅施塔得,謝斯得羅列茨克等地從事革命工作。曾參與1905年俄國革命
  • 1906年-1909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聖彼得堡市委成員。1907年起擔任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聖彼得堡市執行委員會成員,組織部長。
  • 1909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莫斯科市委領導人。同年被捕,流放納里姆省,1910年逃脫。
  • 1912年,參加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六大,當選中央委員和俄羅斯局成員。同年再次被捕,流放托博爾斯克省,12月逃脫。
  • 1913年,第三次被捕,流放圖魯漢斯克,直到二月革命後才獲釋。
  • 二月革命後,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彼得格勒市委成員,參加四月會議。
  • 1917年5月,受斯維爾德洛夫派遣前往烏拉爾地區,擔任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彼爾姆州委委員兼書記。領導組建當地赤衛隊武裝。
  • 1917年10月,彼得格勒軍事革命委員會成員,參加十月革命。11月,第二次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上當選全俄羅斯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 1917年11月,前往葉卡捷琳堡。負責參與針對舊政府的清算工作。12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葉卡捷琳堡州委書記,葉卡捷琳堡軍事專員。
  • 1918年1月,烏拉爾地區人民委員會司法專員。
  • 1918年2月-5月,烏拉爾地區軍事委員。
  • 1918年5月-9月,烏拉爾軍區專員,俄共(布)烏拉爾地區黨委書記。其間,1918年7月16日-17日,參與策劃處決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的行動。
  • 1918年9月-1919年1月,東部前線第三軍團政委。
  • 1918年12月-1919年8月,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亞局主席,烏拉爾軍區政委。其間,1919年6月-1919年7月,蘇俄突厥斯坦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委員。
  • 1919年8月-9月,車里雅賓斯克州革命委員會主席。
  • 1919年10月-1920年5月,俄共(布)中央委員,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人民委員會委員。
  • 1921年初,擔任礦業人民委員。
  • 1921年7月-12月,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別專員,科斯特羅馬州食品人民委員。
  • 1921年12月-1922年5月,科斯特羅馬州州長。
  • 1922年10月-1925年9月,薩馬拉州蘇維埃主席,州長,州委成員。期間領導抗擊饑荒和自然災害,取消了執行多年的戒嚴法,大力推行列寧的新經濟政策,促進當地經濟恢復。
  • 1925年9月-1933年2月,聯共(布)哈薩克自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黨委第一書記。期間大力推行農牧業集體化政策,沒收了11260個牧場和450萬頭牲畜,強迫牧民放棄游牧,遷入集體農場生活。為了躲避集體化政策和1932年爆發的大饑荒,幾十萬哈薩克人逃往中國。饑荒期間有100多萬哈薩克人死亡。
  • 1933年7月-1934年2月,蘇聯工農檢察院檢察官。
  • 1933年10月-1939年10月,蘇聯人民委員會首席仲裁員。
  • 1939年10月15日,被捕。他被指控同情托派分子,參加恐怖活動,過度集體化和同性戀。被關押在莫斯科蘇哈諾沃特別監獄。
  • 1941年8月起,關押在莫斯科布提爾卡監獄
  • 1941年10月,由於莫斯科戰役爆發,被轉移至古比雪夫州的Barboshina村。10月28日被處決,終年65歲。
  • 1961年平反昭雪。

戈洛謝金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6大,俄共(布)7-13大,聯共(布)14-17大代表。聯共(布)第13-14屆中央候補委員,第15-16屆中央委員。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