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Ngguls/沙盒/東平大事年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古代[編輯]

東平,古稱東原。西周,境內先後置東平國東平郡宿城縣東平州東平府

1000年,黃河決口,淹沒須昌城。州治由埠子坡遷來今址。

1130年(宋建炎四年)金朝劉豫僞齊皇帝,後以東平爲首都。

1162年(金大定二年)辛棄疾與耿京起兵反金,收復東平。

近代[編輯]

清末[編輯]

1840年,東平州州境嚴禁鴉片輸入和種植。

1861年,捻軍張樂行部渡過黃河。3月,兩次攻打州城。

1895年,黃河決口張家樓,導致大量人員傷亡。

1898年夏,黃、清兩河決口。

1910年(清宣統二年),東平州議事會,參事會成立。

民國[編輯]

1913年(民國二年),改東平州為東平縣,設縣公署,(治所今州城)。

1918年,土匪首領張占元率土匪700人攻破縣城,縣城西街守軍何鐸鈺部譁變。

1924年(民國十三年)8月,黃河在黃花寺決口,州城西南秋禾被淹沒。

1925冬,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十二師駐東平縣。軍閥張宗昌向縣城投彈數枚,造成數人死傷。

1926年4月6日夜,紅槍會攻打東平縣城,與民團激戰,不勝。

1925年4月,張宗昌直魯聯軍旅長方永昌率部駐紮東平長達半年,騷擾城鄉。

1934年7月,酷熱,氣溫達40.50℃,百餘人被熱死。

1936年中國共產黨開始在東平境內活動。9月,在境內成立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戴廟支部。

1937年秋,黃河決口。

抗戰[編輯]

1937年12月25日,日軍轟炸東平城,造成30餘人死傷。隨後,東平縣長孫永漢逃走,東平除縣城外基本陷入無政府狀態。

1938年8月17日,日軍攻陷東平縣城。11月21日,同八路軍發生韓山戰鬥。12月,八路軍一一五師東進支隊進入東平。次年3月8日,主力部隊進駐東平。14日同山東縱隊第六支隊會師。

1939年1月7日,日軍製造半倒井慘案;2月8日,製造無鹽慘案;4月22日,製造林馬莊慘案;5月22~23日,製造大羊慘案;6月8日,製造後亭慘案

1939年3月17日,發生香山戰鬥,22日,發生鄭海戰鬥。9月,八路軍在老湖鎮九女泉發動九女泉阻擊戰。

1941年6月16日~19日,八路軍在平阿山區粉碎五縣日偽軍包圍。1942年2月16日,中共黨員韓德林被捕叛變,3月11日製造「108口」被捕事件

1944年冬,日軍在東平境內掃蕩,八路軍發動蘆泉村戰鬥並基本殲滅來犯日軍。1945年5月17日-20日,八路軍冀魯豫軍區發動東平戰役,一舉解放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