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沙力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沙力浪(作家),族名Salizan Takisvilainan,漢名趙聰義,1981年生,布農族,成長於花蓮卓溪鄉中平Nakahila部落。曾經就讀於元智大學中文系,畢業於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所,目前在部落成立一串小米族語獨立出版工作室,做為田野工作的空間。曾多次獲得原住民文學獎、花蓮縣文學獎、教育部族語文學獎。著有《笛娜的話》、《部落的燈火》、《祖居地•部落‧人》。

生平[编辑]

沙力浪為布農族中平Nakahila部落族人,父親為郡社群、母親來自巒社群。自青少年時期就喜歡閱讀,國高中時,在老師的引導之下開始寫作,投稿《花蓮青年》、《台東青年》等刊物。[1]也因此在當時將田雅各視為喜歡的作家。[1]在元智大學就讀中文系的時候開始接觸文學,在族語與中文的寫作中逐漸感受到原住民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並將文學視為傳承部落文化的重要工具,在此時寫下獲獎新詩「笛娜的話」。[2] 大學畢業後回到東部,在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所完成碩士學位。

多年來沙力浪不斷以詩記錄部落的文化歷史及語言,並在2015年透過文化部青年村落計畫返回故鄉,從事出版工作,在部落創立一串小米工作室,持續記錄布農族與中的各種方言。

作品[编辑]

沙力浪既為詩人,也書寫報導文學,在他前兩本詩集《祖居地‧部落‧人》、《部落的燈火》出版後,他以報導文學作品參加文學獎,並屢獲獎項,得獎作品整理後出版為這本《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相較於過去原住民在報導文學中被書寫、被關懷,或者原住民作者常見的尋根式地追溯大歷史,或對當代社會處境沉重的控訴,沙力浪的書寫視角從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小歷史開始,擴及生活在這片山林裡的布農族人,他們正因為外在世界的變動而牽引其族群歷史與個人生命歷程的變化,用頭帶背起了臺灣山林的歷史與變遷。[3]

評價[编辑]

沙力浪的創作,曾獲得原住民文學獎、花蓮縣文學獎、教育部族語文學獎等多個獎項。並曾獲得2016年台灣文學獎。

台灣文學獎評審林志興指出,沙力浪著眼於南島語族文化起源與擴散理論,用第三種類融合式語言表現方式,以詩的型式與氛圍佈局,巧妙的融合運用語言學家重建的南島古語,把原住民議題導入了歷史的深度,也把視野帶出小小的台灣島,拉到寬濶的南島世界的陸地與海洋中。展現了波濤壯濶的新視野、新氣象、新胸襟與新價值。[4]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許文貞. 沙力浪用頭帶背山,把布農人和文化找回來. 國藝會線上誌. 
  2. ^ 陳麗婷. 瓦拉米旅行 詩人行吟布農族. 聯合報. 
  3. ^ 原住民族文獻編輯部. 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 原住民文獻. 
  4. ^ 林志興. 「2016台灣文學獎」創作類原住民新詩金典獎評審感言. 

Category:臺灣1000專案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