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黃信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信恩為高雄人,1982年出生,長於高雄左營,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現為花蓮門諾醫院預防醫學科主治醫師兼主任。喜歡以文字編織生活,寫作散文與小說,散見各報章。作品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獎項,並入選九十四年散文選(九歌出版社)。

生平[编辑]

黃信恩對文學的興趣萌芽於大學時期,在大學時期看到公共電視改編自徐金財〈鴿〉(第十二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首獎)的電視劇,因此早期所嘗試的作品多為短篇小說,隨後轉以散文為主。[1]

大學畢業後,黃信恩即展開醫師的生涯,在服役期間亦擔任醫官,隨部隊派駐南沙群島,此時期的所見所聞以及實習醫師、醫官、住院醫師的身分轉換,地域上走過台灣東部、北部、南部,甚至遠渡南沙群島;身分在醫師、作家、人子、軍人、社會觀察者間移位,所見所聞讓他完成散文集《游牧醫師》,此後除了擔任醫師的生活,亦創作不斷。

作品[编辑]

黃信恩的寫作上有出於自身經驗、感受,抒發個人情感與看法,引人共感、共鳴;有對社會現象的觀察與述說,出發點立意良善。文章創作上都展現出黃信恩的創造力與聯想力,因此在文章鋪陳上,用字遣詞具備新意、詼諧風趣,字裡行間帶有溫度,有其個人風格特色。[2]

書籍[编辑]

《高架橋》。高雄:松濤文社,2008。

《游牧醫生》。台北:寶瓶,2009。

散文集《體膚小事》。台北: 九歌,2020。獲文化部金鼎獎優良文學圖書推薦獎。

《12元的高雄》。台北:九歌,2021。

散文[编辑]

〈口音〉,臺灣文學獎散文類入選。

〈蟬〉,獲得2007年第三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三獎。

〈扼口〉,獲得2009年第卅一屆聯合文學獎散文大獎。

〈肚臍眼上的事〉,獲得2011年第一屆臺南文學獎優等。

評價[编辑]

《文訊》雜誌評選的台灣作家作品「21世紀上升星座」中,散文類評審廖玉蕙稱黃信恩「每一則故事都充滿了溫潤的醫者情懷。」[3] 而在擔任台灣文學獎評論黃信恩的作品時,廖玉蕙亦認為黃信恩的作品成功地綰合醫學專業與歷史滄桑,題材殊異,讓人感慨。[4]

聯合文學獎評審蔡詩萍評論扼口時,將該文以能夠擄獲奧斯卡大獎的好萊塢電影相比,認為這篇文章通俗、好讀,手法純熟,技巧聰明,沒什麼缺點。同文評審的簡媜也讚美此文設計工整,以口為關鍵字,書寫醫療經驗,文字沉穩,雖無華采卻樸實有致,架構謹然,善於敘述。文中,張嘴、閉口,各有要義,醫生要病人「張嘴」,病人要醫生「閉嘴」,指涉的都是生存的難題與生命尊嚴。[5]

參考資料[编辑]

  1. ^ 療癒體膚與心靈的一帖私房藥──專訪黃信恩、吳妮民. 
  2. ^ 謝家宜,〈黃信恩《游牧醫師》主題意蘊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1。
  3. ^ 沈信宏. 〈話題》愛城,也愛人——讀黃信恩《12元的高雄》. 
  4. ^ 廖玉蕙. 〈評《口音》〉. 
  5. ^ 王立. 第31屆聯合報文學獎決審記要. 聯合報. 

Category:臺灣1000專案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