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emplate talk:Reply to/存檔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其实 12 年我做了一个 At1 模板的说

功能有点像,但看到 reply to 模板我把之前那个重定向过来了 :) -- Sky.6t 2014年4月1日 (二) 18:10 (UTC)

去掉冒號

許多用戶都不一定使用冒號(例如可能會想用逗號),因此建議去掉冒號。— lssrn45 | talk 2014年4月26日 (六) 13:56 (UTC)

關於ping模版失靈之研究

近日,本人與一名IP用戶在WP:DYKC討論,期間無意發現ping模版失靈的問題;於是,本人和IP用戶開始探討ping模版失靈的可能原因,得出結論如下:

  • 用戶剛好在瀏覽自己被人提及的頁面
  • 留言的用戶沒有簽名(例子12
  • 在某頁面反覆提及同一個用戶(不肯定是否屬實,因為這個也通知了本人)

希望這研究能減少維基人之間的誤會,避免技術問題妨礙合作。--Carrotkit討論頁新設計 ~ 維基和平約章 ~ 條目擴充計劃 2015年1月22日 (四) 13:19 (UTC)

昨天User:Hat600刚拿mw:Manual:Echo问我。Liangent留言 2015年1月22日 (四) 13:45 (UTC)
User:Carrotkit:其实第一点的话,用户讨论页也是如此,如果用户刚好在浏览自己的用户讨论页,也刚好有新留言,那系统也自动不会发出通知。ping应该也是这样。--175.156.214.74留言2015年1月25日 (日) 06:11 (UTC)
关于第二点,您可以用分身帐号做个测试,看不签名的话会不会发出通知。--175.156.214.74留言2015年1月25日 (日) 06:12 (UTC)
好,待會試試看。這次本人又收不到閣下ping了我的通知,真是巧合。。。--Carrotkit討論頁新設計 ~ 維基和平約章 ~ 條目擴充計劃 2015年1月25日 (日) 06:24 (UTC)

{{Reply to}}裡面的username不作轉換

@LiangentJimmy Xu:請問如何實現?-- By LNDDYL.(留言2016年1月25日 (一) 08:54 (UTC)

参考{{SockpuppetProven}}。已经修改。--GZWDer留言2016年1月25日 (一) 13:39 (UTC)

{{ping}}壞了

前幾天我 ping 了 Stang ,但是她說她沒有收到通知。剛才923888 ping 了我,但是我也沒有收到。個人認為可能和這幾天新加入的模块:Ping有關。 --歡迎光臨 Q用戶頁 討論頁 2016年4月1日 (五) 11:14 (UTC)

@BowleerinStang:实在很抱歉,模板出了问题。已经被Jimmy Xu修回来了。我改为模块是因为模块可以突破用户数量的限制。但是我仍然不知道为什么改为模块之后就坏了,可能是因为Minecraft Wiki和维基百科的程序有很大的不同,导致在Minecraft Wiki中模块化(见Template:reply)依然正常,但是到维基百科就不正常了。--SolidBlock讨论 2016年4月1日 (五) 14:39 (UTC)

存档后内容 @BowleerinStangQinyongr重新用该模块试了一下,Special:Diff/45531363(利用到此版本的沙盒模板模块:ping),然后pingExample,发现ping成功了(收到提及成功的通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SolidBlock留言 2017年8月5日 (六) 10:45 (UTC)

(~)補充en:Template:Reply to使用了模块。--SolidBlock留言 2017年8月5日 (六) 10:57 (UTC)

去掉{​{reply to}}的冒号

如题,感觉在用{{reply to}}的时候后补一个冒号、逗号或空格比记得去给模板加|p=方便得多,现时在文段中央ping时默认带出的一个冒号也很影响观感。只是真去掉的话有可能需要将目前的链入都替换引用一下。不知有何意见。--Jimmy Xu 2016年4月10日 (日) 14:55 (UTC)

如果換作增設另一種沒冒號的ping模板的話呢?-和平、奮鬥、救地球!2016年4月10日 (日) 15:00 (UTC)
会没人用的。--Jimmy Xu 2016年4月10日 (日) 15:32 (UTC)
我觉得如果用{{pong}}会有很多人用。--Miao233 RBEEPE 1IPBEGIPBE留言2016年4月10日 (日) 15:39 (UTC)
{{Template:Pong}}也是有冒號的,而且比現在的「Reply to」更沒回覆用戶的感覺。-- Patema  Talk me  2016年4月13日 (三) 11:36 (UTC)

修改這模版會影響所有相關討論的存檔。——C933103(留言) 2016年4月10日 (日) 22:03 (UTC)


存档后内容:

如果可以{{ping|管理员}}就把所有的管理员都叫过来就好了。

首先得确保不能有人叫“管理员”。—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脂肪酸钠對話貢獻)於2017年3月17日 01:03 (UTC)加入。

編輯請求 2020-02-03

请求已拒绝

-- Sunny00217 2020年2月3日 (一) 06:34 (UTC)

提议:添加Re前缀?

现在Reply to模板用起来后面回复的话太像被AT的人说的话,加个Re前缀如何?如Re@某人:。如果担心Re文字有些人不理解,也可以改成“回复”、“↪”、“➥”等。--Gaosong2101留言2020年6月9日 (二) 14:07 (UTC)

(+)贊成--Firedoge留言2023年6月29日 (四) 10:07 (UTC)

把ping改成ping to

有很多人都是

@examleuser1: @exampleuser2: @exampleuser3: 你们三位看这个。

这样使用,把ping当作ping2使用。

建议把现在的ping改成ping to,而把ping重定向到ping2模板。

ping to = @exampleuser:

ping = @exampleuser

桐生ここ留言2021年10月25日 (一) 17:10 (UTC)

編輯請求 2022-03-22

请求已拒绝

改用Module:Reply to模組改寫模板。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3月22日 (二) 03:31 (UTC)

@Sanmosa:為什麼只支援11個?系統的上限是50。--Xiplus#Talk 2022年4月28日 (四) 08:20 (UTC)
我不清楚這模板當時限定最多只可同時ping 5人是否故意為之或有討論共識,因此我才比照現設定限制為10人。如非故意為之且無先前討論共識,我可以再調整patch。節刪 2022年4月28日 (四) 09:01 (UTC)
@Xiplus節刪 2022年4月28日 (四) 09:02 (UTC)
首先根本不需要一一把參數傳遞給Module,實際上Module可以直接讀取來自模板的參數。--Xiplus#Talk 2022年4月28日 (四) 13:30 (UTC)
另外現在Module:Reply to根本是把可以分在不同模組的程式碼硬湊在一起,重用程式碼的部分非常少。--Xiplus#Talk 2022年4月28日 (四) 13:31 (UTC)
@Xiplus我不太找得到Module直接讀取來自模板的參數的機制,不如你幫我調整一下patch。節刪 2022年5月4日 (三) 10:17 (UTC)
不如直接本地化英文維基的版本,降低以後維護成本。--Xiplus#Talk 2022年5月5日 (四) 01:12 (UTC)
@Xiplus剛剛根據enwiki稍微更新了一下Module:Reply to,enwiki版的{{Reply to}}機制可以直接調用,我也更新了patch了,你再看看?節刪 2022年5月6日 (五) 16:56 (UTC)
Template:Reply_to/testcases少了冒號。--Xiplus#Talk 2022年5月7日 (六) 00:57 (UTC)
@Xiplus現在應該沒問題了。節刪 2022年5月7日 (六) 07:14 (UTC)
路過,不知@Xiplus君認為可否據此編輯請求更新模板內容?——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8月11日 (四) 20:57 (UTC)
@Ericliu1912:不能,因為Testcases無法正常顯示。 2022年10月15日 (六) 22:54 (UTC)

{{reply_to}}改为调用Module


先前讨论:Template_talk:Reply_to#編輯請求_2022-03-22;沙盒版本:Template:Reply_to/sandbox;testcases:Template:Reply_to/testcases;替换引用测试:版本78192408

提案内容:将{{reply_to}}的内容改为沙盒版本

因为此模板应用较广,所以在客栈提出讨论。

副知SanmosaXiplus <- 这句话是用沙盒版本替换引用的 ——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2日 (六) 16:39 (UTC)

{{reply to/testcases}}顯示{{reply to}}調用Module後實際上只能一次ping 49個用戶,我建議調整Module內的描述後才正式調用。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3日 (日) 12:37 (UTC)
我更建议调整Module。有个天才写了一个天才一样的循环,导致实际上能ping的数量总是比设定的少一个。--MilkyDefer 2023年7月24日 (一) 04:56 (UTC)
@Sanmosa:我这边看起来是正常的50位。--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4日 (一) 12:01 (UTC)
不要吵了,我正在写一个Module:Reply to的新版本,等我一会儿。--MilkyDefer 2023年7月24日 (一) 12:38 (UTC)
👍 --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4日 (一) 12:53 (UTC)

船新(全新)版本{{reply_to}}和Module:Reply to

实现了一个全新的{{Reply to}},见于{{Reply to/sandbox2}}。配套这个全新版本还有模组Module:Reply to/sandbox。参见测试用例Template:Reply to/sandbox2/testcases。 --MilkyDefer 2023年7月24日 (一) 14:22 (UTC)

這個版本不錯,我支持用這個版本代替原來的版本。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6日 (三) 08:02 (UTC)
(+)支持更换。--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7月26日 (三) 15:04 (UTC)
非常感谢MilkyDefer的贡献。关于新功能您自由决定如何写,我觉得现在的版本已经足够使用。--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7日 (四) 14:29 (UTC)
我觉得我这边应该把模组调整到ok了。管理员什么时候都可以直接把Module:Reply to/sandboxTemplate:Reply to/sandbox2转正。Template:Reply to/sandbox2/testcases可以考虑版本合并。Template:UnpingTemplate:Noping可以完全不用修改,直接兼容。--MilkyDefer 2023年7月27日 (四) 16:38 (UTC)
(+)支持--Taeas留言2023年7月28日 (五) 05:41 (UTC)
@MilkyDeferReply to完全不需要替換引用吧--SunAfterRain 2023年7月30日 (日) 15:53 (UTC)
实际上,我不知道这个替换引用到底替换了什么。我对替换引用,尤其是嵌套的替换引用,不慎了解。他们提议的模版版本有嵌套引用,完全是因为英维也有嵌套引用。--MilkyDefer >这是我的第八千次编辑 2023年7月30日 (日) 16:50 (UTC)

确定新版本ping模板的功能

如果使用模组实现,那么这个新版本的模板可以具有如下功能:

  1. ping人。本质上是创建一个被ping到的人的用户页内链。
  2. 给用户页内链设定一个不一样的文字,也就是管道链接。
  3. 同时ping多个用户,可以自由调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连接符号。
  4. 自由设定最前面的@号,和最后面的冒号。
  5. 临时将最大ping人限制50人,下调至任意数值。不能上调。

我个人觉得这里面第5点功能实在鸡肋,不会有用武之地。你们觉得删掉这个功能如何? --MilkyDefer 2023年7月27日 (四) 11:47 (UTC)

另外我个人觉得里面那个自由调整连接符号的功能也有点没有人会用到。--MilkyDefer 2023年7月27日 (四) 11:55 (UTC)
第5点刪除不會造成負擔,那刪了最好,畢竟我是那種ping 100人的傢伙。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3年7月27日 (四) 12:02 (UTC)
我是在想,后续会不会有人制作出最多只能ping10个人的特制模版之类的。总之这个功能我还是留着吧。--MilkyDefer 2023年7月27日 (四) 15:22 (UTC)
那就是后来人的事情了--Taeas留言2023年7月27日 (四) 16:11 (UTC)
這應該不會導致此前模板引用炸掉或變得完全不一樣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7月28日 (五) 05:21 (UTC)
应该不会炸,我认为。但是{{Ping2}}会炸,幸好那个保护是简单的半保护,我能修。--MilkyDefer 2023年7月28日 (五) 11:10 (UTC)
動了點手腳,新舊應該都可以正常顯示(其實就是讓Sanmosa改了很久也沒改好的弄好,顯然他沒注意到在引入時被加上了parent=true才會從parent獲取參數這件事)--SunAfterRain 2023年7月30日 (日) 16:00 (UTC)
直接對模組沙盒修改處理了新舊版模組兼容性的問題--SunAfterRain 2023年7月31日 (一) 13:37 (UTC)
公示7日--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30日 (日) 14:04 (UTC)
@SunAfterRain:你怎么把Module改了改,把测试用例里头关于连接符号的搞坏了呢?应该不要让Module背负沉重的后向兼容任务,而改掉使用数更少(以至于只有半保护)的{{Ping2}}才对。--MilkyDefer 2023年8月3日 (四) 11:39 (UTC)
@MilkyDefer我不清楚您說的測試用例是哪個(總之我先回退掉了),而且您可以參考一下User:SunAfterRain/測試場/Ping2,不特地做那個hack的話ping2在某種程度就跟ping沒兩樣了(如果您覺得是我用法錯了請自行修改User:SunAfterRain/測試場/Ping2/2讓他跟其他兩個版本相同)--SunAfterRain 2023年8月4日 (五) 11:37 (UTC)
本来ping2就是中维特有的模版,唯一存在跨语言链接的英维都是直接重定向到了reply to的。--MilkyDefer 2023年8月4日 (五) 13:06 (UTC)
我修了一下Module,应该解决了这个问题。--Taeas留言2023年8月4日 (五) 13:41 (UTC)
@TaeasTemplate:Ping2/testcases目前看起來就算強制指定了@和p依然能被外部參數覆蓋,這不算預期行為吧--RainBeforeSun留言2023年8月5日 (六) 01:49 (UTC)
一般用户也不会提供外部参数吧,除非有特殊需求。--Taeas留言2023年8月5日 (六) 02:02 (UTC)
你们的需求真的怪。--MilkyDefer 2023年8月5日 (六) 04:29 (UTC)
取消公示,由于{{ping2}}模板在新module不能工作,等待两人确认如何处理。——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8月4日 (五) 13:02 (UTC)
已经修了,甚至修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使用方法问题。--MilkyDefer 2023年8月4日 (五) 15:42 (UTC)
因为没有反对,公示期已过,视为提案通过,可以替换。——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8月5日 (六) 14:01 (UTC)

Module:Reply to及相关模版改2版

等一个改3版、改4版、终极版、终极版改1版,

原版 沙盒版 对比
Module:Reply to Module:Reply to/sandbox
Template:Reply to Template:Reply to/sandbox2 Template:Reply to/sandbox2/testcases
Template:Ping2 Template:Ping2/sandbox2 Template:Ping2/testcases
Template:Noping Template:Noping/sandbox
Template:Unping Template:Unping/sandbox

总之,上面列出的模版是这一批次要集体修改的模版,以及对比。当前未解决的问题是,提及使用者之间的连接符号不会进行繁简地区词转换,要不要把这个给修了?无所谓,我修了。 --MilkyDefer 2023年8月5日 (六) 05:44 (UTC)

最终公示

公示7日:再来一次公示吧,这次公示会一次性修改5个模版/模组,列于下方。

原版 拟变更版本 对比
Module:Reply to Module:Reply to/sandbox
Template:Reply to Template:Reply to/sandbox2 Template:Reply to/sandbox2/testcases
Template:Ping2 Template:Ping2/sandbox2 Template:Ping2/testcases
Template:Noping Template:Noping/sandbox
Template:Unping Template:Unping/sandbox

修改内容如下。

模版 新功能 变化功能 其他改善
Template:Reply to 模版实现改为调用模组、允许自定义「@」符号、允许自定义每个提及的用户的显示标签(管道链接实现)、允许自定义提及多个用户时候的连接符号。 允许提及的使用者上限扩充为50人,为MediaWiki许可的上限。 针对多个错误使用情况改善模版输出。
Template:Ping2 模版实现改为调用模组、允许自定义「@」符号、允许自定义每个提及的用户的显示标签(管道链接实现)、允许自定义提及多个用户时候的连接符号。 允许提及的使用者上限扩充为50人,为MediaWiki许可的上限。 针对多个错误使用情况改善模版输出。
Template:Noping 移除@、c、p参数。Noping模版不显示内容,这些参数没有任何意义。 针对多个错误使用情况改善模版输出。
Template:Unping 新增模版参数c2,当提及三人或更多时,用作最后两个人之间的连接符号。在没有填写c2参数时,模版会自动选取参数c的值,如果参数c也没有填写,则默认为一个顿号。 连接符号(c、c2)现在会参与繁简转换。 避免触发提及功能的方法改为输出指向用户页的外部链接、针对多个错误使用情况改善模版输出。

欢迎大家自由尝试。 --MilkyDefer 2023年8月6日 (日) 17:42 (UTC)

@MilkyDefer:公示期已经过了,可以直接修改或提EP了。--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8月13日 (日) 07:49 (UTC)
以上修改计划已执行。--Tiger留言2023年8月13日 (日) 11:41 (UTC)
@MilkyDeferTigerzeng方才才注意到,unping不是一直都不顯示@和p嗎(對應英維en:Template:Noping)?--西 2023年8月20日 (日) 04:25 (UTC)
确实,以前的行为是,虽然有|@=|p=这两个参数,但是二者的默认值都是空字串。我愿称之为行为超级不统一。--MilkyDefer 2023年8月20日 (日) 08:27 (UTC)
似乎不恰當。「[[User:XXXX]]」會ping到用戶,而{{unping}}用於產生相同效果而不ping到用戶。您這一變更把整個SPI bot的效果(使用該模板以不提及用戶)出問題了。--西 2023年8月20日 (日) 16:05 (UTC)
从一个软件设计师的角度来说,名字中含有明确的ping字样,但是最终结果出现了不在合理预期内的与ping模板不同的显示效果,这是不合设计原则的。我可以暂时把{{unping}}改一下,但是之后怎么处理需要讨论。--MilkyDefer 2023年8月20日 (日) 16:17 (UTC)
請問有沒有打算批量清理不再使用的參數?例如noping模板那幾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8月20日 (日) 12:51 (UTC)
没必要吧,我想。目前肉眼可见的未来不会发生什么意外让这几个参数重新现形。--MilkyDefer 2023年8月20日 (日) 14:3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