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立陶宛/特色条目/1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波罗的海之路(英语:Baltic Way爱沙尼亚语Balti kett拉脱维亚语'Baltijas ceļš'立陶宛语Baltijos kelias;俄语:Балтийский путь),又称自由之链波罗的海之链,是发生于1989年8月23日的一次大规模和平示威。大约有200万人加入这场活动,他们手牵手组成一个长度超过675公里的人链,穿过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一示威是为了希望世界能够关心三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在1939年8月23日苏联纳粹德国秘密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该三国被苏联占领。该活动起源于1980年代在西方城市举行的“国际黑丝带日”抗议活动。它标志着苏联与纳粹德国之间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成立50周年。

此事件场景震撼、牵动情绪,在国内外均大收宣传之效。这次活动为波罗的海激进主义者提供了将波罗的海独立问题定位为不止是政治问题,而且是道德问题的机会。苏联当局以激烈的口吻回应,但没有采取任何建设性的行动修补三国与苏联其他地区间日益扩大的鸿沟。示威后7个月,立陶宛成为首个宣告独立的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9月6日,苏联政府正式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独立。东欧剧变之后,8月23日成为波罗的海三国、欧盟和其他国家的纪念日,称为“黑丝带日”或“欧洲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受害人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