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资邮戳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国的代资邮戳(2005年)
“indicia”的各地常用译名
中国大陆代资邮戳
台湾邮资已付邮戳

代资邮戳(英语:indicia[注 1])是邮件上表示寄件人已预付邮资的标记(与不干胶邮票不同),[3] 有与日戳构成双联形式的,也有单独使用的。它又可分为手盖戳机盖戳两类,还有盖在纸上或印在纸上再粘到邮件上的“代票”形式。近些年来,电子邮资机可以打印出多种面值的邮资签条,其上还印有一些花纹和图案,也很受欢迎,在一些国家颇有取代普通邮票的势头。[4]

邮资图案”这个术语或多或少可以与其互换使用[3],但有些印记并不是邮资图。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手盖戳,可在本条目的图片中看到。

印记形式[编辑]

代资邮戳的印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印刷图案和在通常贴有邮票的地方进行手盖来表示预付邮资。印在邮政用品上的邮资图案也属此类[5]

该术语也指邮资机戳盖印[5]或其中标明价值或邮资的部分[6]

邮戳样式[编辑]

中国邮政[编辑]

中国大陆,代资邮戳包括注明“邮资已付”、“邮资总付”及盖有相应邮资数值等形式。

香港邮政[编辑]

香港邮政推出的“邮资已付信封”

“邮资已付信封”的售价为每个港币5元,适用于提交政府部门各类型的申请表格。它采用单一收费模式,令寄件人无需顾虑计算邮资的问题。妥为封好的“邮资已付信封”,只要内载文件不超出信封的容量, 即可放入邮箱或于各邮政局投寄。每个邮资已付信封只限使用一次。不得剪出邮资已付信封上的邮资已付标记,以支付投寄其他邮件的邮资。[7]

其他地区[编辑]

另请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Room, Adrian., ed. The Cassell Dictionary of Word Histories. London: Cassell & Co., 1999, p.306.(英文)
  2. ^ Wunderly, Kathleen; Foreign words spice up stamp collecting in Linns.com Refresher Course section. [2010-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4) (英语). 
  3. ^ 3.0 3.1 Miller, Rick; The language of cover collecting in Linns.com Refresher Course section. 
  4. ^ 邮戳分类 - 中国集邮总公司. www.chinapost.com.cn. [2023-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1) (中文(中国大陆)). 
  5. ^ 5.0 5.1 Carlton, R. Scott.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aedic Dictionary of Philately. Iola WI: Krause Publications, 1997, p.117. ISBN 0-87341-448-90-87341-448-9.(英文)
  6. ^ Mackay, James. Philatelic Terms Illustrated. 4th edition. London: Stanley Gibbons, 2003, p.71. ISBN 0-85259-557-3.(英文)
  7. ^ 香港郵政 - 郵資已付信封. 香港邮政. [2024-05-16] (中文(香港)). 

注释[编辑]

  1. ^ indicia”是拉丁语“indicium”的复数形式,意为区别性标记[1]/标志或识别标记[2]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