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資郵戳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美國的代資郵戳(2005年)
「indicia」的各地常用譯名
中國大陸代資郵戳
臺灣郵資已付郵戳

代資郵戳(英語:indicia[註 1])是郵件上表示寄件人已預付郵資的標記(與不乾膠郵票不同),[3] 有與日戳構成雙聯形式的,也有單獨使用的。它又可分為手蓋戳機蓋戳兩類,還有蓋在紙上或印在紙上再粘到郵件上的「代票」形式。近些年來,電子郵資機可以打印出多種面值的郵資籤條,其上還印有一些花紋和圖案,也很受歡迎,在一些國家頗有取代普通郵票的勢頭。[4]

郵資圖案」這個術語或多或少可以與其互換使用[3],但有些印記並不是郵資圖。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手蓋戳,可在本條目的圖片中看到。

印記形式[編輯]

代資郵戳的印記可以採用多種形式,包括印刷圖案和在通常貼有郵票的地方進行手蓋來表示預付郵資。印在郵政用品上的郵資圖案也屬此類[5]

該術語也指郵資機戳蓋印[5]或其中標明價值或郵資的部分[6]

郵戳樣式[編輯]

中國郵政[編輯]

中國大陸,代資郵戳包括註明「郵資已付」、「郵資總付」及蓋有相應郵資數值等形式。

香港郵政[編輯]

香港郵政推出的「郵資已付信封」

「郵資已付信封」的售價為每個港幣5元,適用於提交政府部門各類型的申請表格。它採用單一收費模式,令寄件人無需顧慮計算郵資的問題。妥為封好的「郵資已付信封」,只要內載文件不超出信封的容量, 即可放入郵箱或於各郵政局投寄。每個郵資已付信封只限使用一次。不得剪出郵資已付信封上的郵資已付標記,以支付投寄其他郵件的郵資。[7]

其他地區[編輯]

另請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Room, Adrian., ed. The Cassell Dictionary of Word Histories. London: Cassell & Co., 1999, p.306.(英文)
  2. ^ Wunderly, Kathleen; Foreign words spice up stamp collecting in Linns.com Refresher Course section. [2010-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4) (英語). 
  3. ^ 3.0 3.1 Miller, Rick; The language of cover collecting in Linns.com Refresher Course section. 
  4. ^ 邮戳分类 - 中国集邮总公司. www.chinapost.com.cn. [2023-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1) (中文(中國大陸)). 
  5. ^ 5.0 5.1 Carlton, R. Scott.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aedic Dictionary of Philately. Iola WI: Krause Publications, 1997, p.117. ISBN 0-87341-448-90-87341-448-9.(英文)
  6. ^ Mackay, James. Philatelic Terms Illustrated. 4th edition. London: Stanley Gibbons, 2003, p.71. ISBN 0-85259-557-3.(英文)
  7. ^ 香港郵政 - 郵資已付信封. 香港郵政. [2024-05-16] (中文(香港)). 

注釋[編輯]

  1. ^ indicia」是拉丁語「indicium」的複數形式,意為區別性標記[1]/標誌或識別標記[2]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