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全福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全福班是清道光年间在苏州创办的一个昆班,以出演昆曲文戏出名,因此得名“文全福”,与鸿福班、大章班、大雅班并称晚清姑苏四大名班。[1]

历史[编辑]

全福班创立于道光年间,分坐城与江湖两班。坐城班在苏州城内演出,江湖班常在杭、嘉、湖一带的农村和集镇流动演出。咸丰十年(1860),它和大章、大雅合班于上海三雅园张园演出。同治初年返回苏州,经过重新组合,仅剩坐城班。同治驾崩后,朝廷“遏密八音”,戏园要停业三年,但上海租界例外。因此全福班从光绪元年(1875)年开始在上海三雅园、满庭芳、一桂轩和聚美轩演出,并渐渐压倒大章班和大雅班。[1]

由于昆剧不断衰落,全福班又开始跑码头。光绪二十九年(1903),它与绍兴的昆弋鸿秀武班合并,称文武全福班。光绪三十四年(1908),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全福班亦宣布散班。宣统元年(1909)重新恢复文全福昆班(又叫“后全福班”),领班为名副沈斌泉,此外还汇集了“大面程西亭、尤顺庆,白面沈海山、金阿庆,二面曹宝林、沈斌泉,小面王小三、程增寿,老生李桂泉(少美)、沈锡卿,老外吴庆寿、吴义生,副末范荣生,小生沈月泉、陈凤鸣、尤凤皋,五旦丁兰荪、钱宝卿、田桂枝、尤彩云,正旦陈四、许彩金,四旦施桂林,老旦李柴六等五十余人”。[1]

此时的全福班依然流动演出,线路有两条,即在苏州至无锡、江阴、常州、宜兴、溧阳演出的“北班”,以及在常熟、昆山、太仓、青浦、松江、杭州、嘉兴、湖州一带演出的“南班”。民国九年(1920)1月3日起,到上海新舞台演出十六场,但反响一般。之后扩充阵容,同年6月26日起在上海天蟾舞台托名与大章、大雅班公演,这次公演一共九十场,持续了五十八天,轰动一时。次年6月,它又以全福班的名义在上海小世界、大世界游乐场演出。期间昆剧传习所创立,全福班的台柱沈月泉、沈斌泉、许彩金、吴义生等前往苏州任教,导致全福班阵容缩减,最终,民国十二年(1923)秋全福班于苏州长春巷全浙会馆进行了最后一次公演,随后解散[1]

全福班的演员许多晚景凄凉,正净程西亭在苏州老郎庙上吊自杀,而名旦徐金虎则病死在上海弄堂的一个垃圾箱旁边。[2]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全福班. 昆曲网. [2019-10-19]. [失效链接]
  2. ^ 九十五岁传习所,昆曲依然. 北晚新视觉. 2016-09-22 [2019-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2). 

外部连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