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成吉斯汗 (国大代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成吉斯汗(1912年—1950年),原名阿不都勒艾则孜·毛拉·吾守尔,又名阿不列孜大毛拉,在新疆政界用成吉思汗作名字,维吾尔族新疆省轮台县阳霞人,曾在新疆省轮台县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经历[1][编辑]

  • 民国元年(1912年)出生于一个宗教家庭。从小跟父亲毛拉·吾守尔大毛拉学经文,16岁时,在库车木沙依甫大毛拉的经文学堂里学习4年。
  • 民国20年(1931年)至民国23年(1934年)在喀什经文学校进修,毕业后取得大毛拉教称、接著去印度游学。
  • 民国26年(1937年)至民国28年(1939年)赴阿拉伯各国游学。
  • 民国29年(1940年)到埃及学习并毕业于埃及大学。在埃及大学,因学业优秀,获得“成吉思汗”的名号。这些经历、使他受到泛土耳其主义思想的影响,而成为泛土耳其主义分子。
  • 民国30年(1941年),新疆省政府委任阿不都勒艾则孜担任青运会主任等职。
  • 民国36年(1947年)8月9日,被任命为新疆维吾尔文化促进总会理事长,并当选为国大代表。
  • 民国38年(1949年)7月,阿不都勒艾则孜返回轮台县阳霞老家。9月21日,新疆省政府副主席买买提明、秘书长艾沙伯克—行六、七人乘3辆汽车来到阳霞,与他会合,决定一起从南疆出境。10月到莎车,因边界封锁而滞留两个月,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南疆军区集中在喀什学习。
  • 1950年7月,由喀什押往迪化,年底被镇压。

参考文献[编辑]

  1. ^ 轮台县党史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苏浩发主编.《轮台县志》.新华出版社,1991.第495-496页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