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延宁墓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耶律延宁墓志,刻于986年。

耶律延宁墓志是已知最古老的契丹语铭文,也是已知最古老的蒙古语系(或副蒙古语)的主要书面文本。该碑文是986年以契丹大字写就的蒙古语系契丹语碑文。其篇幅相当长,志石方形,有盖录顶素面。上右部刻契丹大字19列271字;下部刻汉字24列511字,两者不对译。1964年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县西五家公社柏树沟村柏木山的耶律延宁墓,[1]:201–202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碑文右上角契丹文部分第13列出现的契丹语词汇“jau”(百)是最早被破译的词汇之一。

墓志汉字部分[编辑]

首题:大契丹国故保义奉节功臣,羽厥里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尉,同政事门下平章事,上柱国,漆水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耶律墓志铭并序。

正文:公讳延宁,其先祖已来是皇亲。曾祖讳臬离骨,祖讳■午不,考讳萨割,并名已勇闻。庆由善积,□祚将至,英贤诞生,即萨割太师令公第二子也。以命世之才,开基之运,景宗皇帝念是忠臣之子,致于近侍。始授保义功臣,祟禄大夫,检校太保,行左金吾卫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漆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公尽忠尽节,竭力竭身。景宗皇帝卧朝之日,愿随从死。今上皇帝念此忠赤,特宠章临,超授保义奉节功臣,羽厥里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尉,同政事门下平章事,上柱国,漆水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公威极北之壃境,押泹捩之失围。闻见归降,例皆森耸。妖訿扫尽,荡灭凶顽。路不拾遗,安人得众。天之道满,寿尽者然。以统和三年(985)十二月三十日于羽厥里疮疾而薨,年三十九。圣上轸感,即以令归本国。去统和四年(986)十一月十八日,葬于白崖山中之礼也。夫人频毕令公大女,坤仪德备,令淑传芳。从夫荣而赴任独归,苦痛至切。睹灵怅前,箫踈冷落,血泪交流。男和哥,寺奴,赛保,捏骨里,超群书算,武射猿猱。女善哥,演■已,霸哥,迥禀慈柔,芳年点惠。公唐唐相■,状若神姿,何有非常之福,而无寿永之贞欤?今会葬连岗,即扃幽室。或虑寒来暑往,坐迁年世之期;雨灌霜封,莫识平生之事。谨为铭曰: 诞生令德,威镇北方。辅弼圣朝,出入将相。福兮已过,祸兮遄逼。卜连岗兮安此宅,为来世之所识。[2]

另见[编辑]

参考[编辑]

引用[编辑]

  1. ^ Yu Baolin 1985
  2. ^ 遼耶律延寧墓誌. 中国历代墓志数据库. 浙江大学. [2022-09-21]. 

资料[编辑]

  • 于宝林. 契丹文字文獻論著解題. 文献. 1985, (1): 198–224. ISSN 1000-0437 (中文). 
  • 刘凤翥; 于宝林. 契丹字. 傅懋栗 (编). 中國民族古文字圖錄.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247–395. ISBN 978-7-5004-0296-1 (中文). 

外部链接[编辑]

  1. 墓志汉字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