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薛和(?—?),字导穆,一字遵睦[1]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出自河东薛氏西祖第三房,北魏官员。

生平[编辑]

薛和以大将军刘昶府行参军为起家官,转任司空长流参军,出任太尉府主簿,升任谏议大夫永平四年正月丁巳(511年3月5日),汾州山贼刘龙驹聚集党羽在夏州反叛,魏宣武帝元恪诏令薛和发动汾州华州东秦州、夏州四个州的军队讨伐刘龙驹[2][3][4]。当年四月甲戌(511年5月21日),薛和击败刘龙驹,将他的党羽全部平定,薛和因此上表请求建立东夏州[5][6],魏宣武帝听从了。薛和又代理正平郡颍川郡二郡太守,出任通直散骑常侍梁武帝萧衍派遣将领张齐进犯晋寿,魏宣武帝诏令薛和兼任尚书左丞,出任西道行台,调度指挥都督傅竖眼等各路军队,大败齐军。正光初年,薛和出任左将军南青州刺史,在南青州去世,虚岁五十五,朝廷赠予安北将军瀛州刺史[7][8]

家庭[编辑]

父亲[编辑]

  • 薛破胡,北魏河东郡太守、仇池都将

兄弟[编辑]

子女[编辑]

  • 薛元信,东魏中坚将军、仪同开府长史
  • 薛善,北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少傅、博平缪公
  • 薛慎,北周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蕃部中大夫、淮南县子
  • 薛济
  • 薛氏,嫁北魏左将军府中兵参军元崇智[9]

参考资料[编辑]

  1. ^ 《新唐书·卷七十三·表第十三·宰相世系三》:和字遵睦,后魏南州刺史,谥文。
  2. ^ 《魏书·卷八·帝纪第八》:四年春正月丁巳,汾州刘龙驹聚众反。诏谏议大夫薛和率众讨之。
  3. ^ 《北史·卷四·魏本纪第四》:四年春正月丁巳,汾州刘龙驹聚众反,诏谏议大夫薛和讨之。
  4.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七》:丁巳,魏汾州山胡刘龙驹聚众反,侵扰夏州,诏谏议大夫薛和发东秦、汾、华、夏四州之众以讨之。
  5. ^ 《魏书·卷八·帝纪第八》:甲戌,薛和大破山胡。
  6.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七》:甲戌,魏薛和破刘龙驹,悉平其党,表置东夏州。
  7. ^ 《魏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昙贤弟和,字导穆。解褐大将军刘昶府行参军。转司空长流参军,除太尉府主簿,迁谏议大夫。永平四年正月,山贼刘龙驹扰乱夏州,诏和发汾、华、东秦、夏四州之众讨龙驹,平之。和因表立东夏州,世宗从之。又行正平、颍川二郡事,除通直散骑常侍。萧衍遣将张齐寇晋寿,诏和兼尚书左丞,为西道行台,节度都督傅竖眼诸军,大破齐军。正光初,除左将军、南青州刺史。卒于州,年五十五。赠安北将军、瀛州刺史。
  8. ^ 《北史·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聪弟和,南青州刺史。和子善。
  9. ^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假节辅国将军东豫州刺史元公墓志铭”君讳显魏,字光都,河南洛阳人,景穆皇帝曾孙,镇北将军城阳怀王之子”也。大启磐石,花萼本枝,先哲迈而流光,峻极降而为祉。夙成之叹,播美于”知音;颖脱之姿,殊异于公族。加以孝友淳深,理怀清要,水镜所鉴,标题自”远。虽高翮未举,千里之望俄然。始为散骑侍郎,在员外;寻除给事中,加伏”波将军。旦夕仓龙,岁时青琐,列侍推高,侪僚久敬。仍转司徒掾,加宁远将”军。始蹈龙门,实膺造士。激水之势未申,夭秀之悲忽及。以正光六年二月”七日终于宣化里宅,春秋卌,二宫贻伤,有识嗟惜。赠假节辅国将军,东豫”州刺史。以孝昌元年十月壬申朔廿六日丁酉葬于金陵。行滋宿草,方积”玄霜,高深有变,声烈无忘。其铭曰:”东堵冥贶,南国化行,是惟帝烈,谁克与京。武穆垂彩,周胤摛荣,比龙方玉,”腾实飞声。蕴藉礼容,抑扬文史,一概险夷,忘怀忧喜。往蹑丹墀,来毗黄耳,”列荣有闻,邦教斯理。沃若方骋,羊角初抟,严风夕紧,飞霜夜欑。恨深落秀,”悲甚摧兰,去斯济济,即彼曼曼。九京寂廓,百川浩汤,朱裳晓褰,清笳旦响。”萧萧国路,郁郁幽壤,永叹生难,长嗟化往。”孝昌元年十月壬申朔廿一日壬辰克。”皇考讳鸾,字宣明,镇北将军冀州刺史城阳怀王。太妃河南乙氏,父”延,故东宫中庶子。夫人长乐冯氏,父熙,故征东大将军驸马都尉昌”黎王,除侍中太傅;转使持节定州刺史,侍中将军如故;迁太师中书监;除”使持节车骑大将军都督并雍怀洛秦肆北豫七州诸军事启府洛州刺”史,侍中太师如故;改封京兆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薨,谥曰武。息崇智,”字道宗,年廿四,左将军府中兵参军。妻河东薛氏。父和,故南青州刺”史。息崇朗,年十八。息崇仁,年十四。息崇礼,年十三。息女孟容,年”廿一,适长乐冯孝纂。父聿,故给事黄门侍郎信都伯。息女仲容,年廿,”适南阳员彦。父标,故兖岐泾三州刺史新安子,谥曰世。息女叔容,年”十六。息女季容,年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