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薛和(?—?),字導穆,一字遵睦[1]河東郡汾陰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人,出自河東薛氏西祖第三房,北魏官員。

生平[編輯]

薛和以大將軍劉昶府行參軍為起家官,轉任司空長流參軍,出任太尉府主簿,升任諫議大夫永平四年正月丁巳(511年3月5日),汾州山賊劉龍駒聚集黨羽在夏州反叛,魏宣武帝元恪詔令薛和發動汾州華州東秦州、夏州四個州的軍隊討伐劉龍駒[2][3][4]。當年四月甲戌(511年5月21日),薛和擊敗劉龍駒,將他的黨羽全部平定,薛和因此上表請求建立東夏州[5][6],魏宣武帝聽從了。薛和又代理正平郡潁川郡二郡太守,出任通直散騎常侍梁武帝蕭衍派遣將領張齊進犯晉壽,魏宣武帝詔令薛和兼任尚書左丞,出任西道行台,調度指揮都督傅豎眼等各路軍隊,大敗齊軍。正光初年,薛和出任左將軍南青州刺史,在南青州去世,虛歲五十五,朝廷贈予安北將軍瀛州刺史[7][8]

家庭[編輯]

父親[編輯]

  • 薛破胡,北魏河東郡太守、仇池都將

兄弟[編輯]

子女[編輯]

  • 薛元信,東魏中堅將軍、儀同開府長史
  • 薛善,北周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少傅、博平繆公
  • 薛慎,北周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蕃部中大夫、淮南縣子
  • 薛濟
  • 薛氏,嫁北魏左將軍府中兵參軍元崇智[9]

參考資料[編輯]

  1. ^ 《新唐書·卷七十三·表第十三·宰相世系三》:和字遵睦,後魏南州刺史,諡文。
  2. ^ 《魏書·卷八·帝紀第八》:四年春正月丁巳,汾州劉龍駒聚眾反。詔諫議大夫薛和率眾討之。
  3. ^ 《北史·卷四·魏本紀第四》:四年春正月丁巳,汾州劉龍駒聚眾反,詔諫議大夫薛和討之。
  4.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七》:丁巳,魏汾州山胡劉龍駒聚眾反,侵擾夏州,詔諫議大夫薛和發東秦、汾、華、夏四州之眾以討之。
  5. ^ 《魏書·卷八·帝紀第八》:甲戌,薛和大破山胡。
  6.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七》:甲戌,魏薛和破劉龍駒,悉平其黨,表置東夏州。
  7. ^ 《魏書·卷四十二·列傳第三十》:曇賢弟和,字導穆。解褐大將軍劉昶府行參軍。轉司空長流參軍,除太尉府主簿,遷諫議大夫。永平四年正月,山賊劉龍駒擾亂夏州,詔和發汾、華、東秦、夏四州之眾討龍駒,平之。和因表立東夏州,世宗從之。又行正平、潁川二郡事,除通直散騎常侍。蕭衍遣將張齊寇晉壽,詔和兼尚書左丞,為西道行台,節度都督傅豎眼諸軍,大破齊軍。正光初,除左將軍、南青州刺史。卒於州,年五十五。贈安北將軍、瀛州刺史。
  8.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聰弟和,南青州刺史。和子善。
  9. ^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魏故假節輔國將軍東豫州刺史元公墓誌銘」君諱顯魏,字光都,河南洛陽人,景穆皇帝曾孫,鎮北將軍城陽懷王之子」也。大啟磐石,花萼本枝,先哲邁而流光,峻極降而為祉。夙成之歎,播美於」知音;穎脫之姿,殊異於公族。加以孝友淳深,理懷清要,水鏡所鑒,標題自」遠。雖高翮未舉,千里之望俄然。始為散騎侍郎,在員外;尋除給事中,加伏」波將軍。旦夕倉龍,歲時青瑣,列侍推高,儕僚久敬。仍轉司徒掾,加寧遠將」軍。始蹈龍門,實膺造士。激水之勢未申,夭秀之悲忽及。以正光六年二月」七日終於宣化里宅,春秋卌,二宮貽傷,有識嗟惜。贈假節輔國將軍,東豫」州刺史。以孝昌元年十月壬申朔廿六日丁酉葬於金陵。行滋宿草,方積」玄霜,高深有變,聲烈無忘。其銘曰:」東堵冥貺,南國化行,是惟帝烈,誰剋與京。武穆垂彩,周胤摛榮,比龍方玉,」騰實飛聲。蘊藉禮容,抑揚文史,一概險夷,忘懷憂喜。往躡丹墀,來毗黃耳,」列榮有聞,邦教斯理。沃若方騁,羊角初摶,嚴風夕緊,飛霜夜欑。恨深落秀,」悲甚摧蘭,去斯濟濟,即彼曼曼。九京寂廓,百川浩湯,朱裳曉褰,清笳旦響。」蕭蕭國路,鬱鬱幽壤,永歎生難,長嗟化往。」孝昌元年十月壬申朔廿一日壬辰剋。」皇考諱鸞,字宣明,鎮北將軍冀州刺史城陽懷王。太妃河南乙氏,父」延,故東宮中庶子。夫人長樂馮氏,父熙,故征東大將軍駙馬都尉昌」黎王,除侍中太傅;轉使持節定州刺史,侍中將軍如故;遷太師中書監;除」使持節車騎大將軍都督並雍懷洛秦肆北豫七州諸軍事啟府洛州刺」史,侍中太師如故;改封京兆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薨,謚曰武。息崇智,」字道宗,年廿四,左將軍府中兵參軍。妻河東薛氏。父和,故南青州刺」史。息崇朗,年十八。息崇仁,年十四。息崇禮,年十三。息女孟容,年」廿一,適長樂馮孝纂。父聿,故給事黃門侍郎信都伯。息女仲容,年廿,」適南陽員彥。父標,故兗岐涇三州刺史新安子,謚曰世。息女叔容,年」十六。息女季容,年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