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汨羅方言,又稱為汨羅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湘語的一種方言,主要通行於汨羅地區。

地域與分區[編輯]

汨羅市位於中國湖南省東北部,處於幕阜山脈與洞庭湖之間的過渡地帶,西臨洞庭湖。汨羅方言屬於湘方言新湘語的一支,屬於新湘語長株潭小片,但也有自身的特色。由於汨羅位於湘贛邊界,東北部,東南部又與贛語系的平江接壤,因此受到贛方言的影響,但主體特徵是湘語[1]

汨羅方言大體可以分為三個小區[2]

音韻[編輯]

聲母[編輯]

汨羅(城關)方言有25個聲母,包括零聲母在內。[2]

汨羅(城關)方言聲母布局[2]
雙唇 唇齒 舌尖前 舌尖中 舌面前 舌面中 舌根音
塞音 不送氣 p
t
ȶ
k
Ø英語Zero (linguistics)
送氣

ȶʰ

鼻音 m
n
ȵ
ŋ
擦音 清音 f
s
ɕ
西
ʂ
x
塞擦音 不送氣 ʦ
ʨ

送氣 ʦʰ
ʨʰ
tʂʰ
邊音 l

汨羅(長樂)方言有24個聲母,包括零聲母在內[3]

汨羅(長樂)方言聲母布局[4]
雙唇 唇齒 舌尖前 舌尖中 舌面前 舌面中 舌根音
塞音 不送氣 p
t
ʈ
k
Ø英語Zero (linguistics)
送氣

ʈʰ

鼻音 m
ȵ
ŋ
擦音 清音 f
s
ɕ
西
ʂ
x
塞擦音 不送氣 ʦ
ʨ

送氣 ʦʰ
ʨʰ
tʂʰ
邊音 l

汨羅(大荊)方言有22個聲母,包括零聲母在內。[5]

汨羅(大荊)方言聲母布局[2]
雙唇 唇齒 舌尖前 舌尖中 舌面前 舌面中 舌根音
塞音 不送氣 p
t
k
Ø英語Zero (linguistics)
送氣


鼻音 m
ȵ
ŋ
擦音 清音 f
s
ɕ
ʂ
x
塞擦音 不送氣 ʦ
ʨ

送氣 ʦʰ
ʨʰ
tʂʰ
邊音 l

知章組[編輯]

汨羅方言的知章組讀法非常複雜,城關以及長樂有一部分讀「ȶ,ʈ」,但大荊沒有此聲母.

例字
城關 tʂʰʅ tʂʅ ʦən ȶõ ȶao
長樂 tʂʰʅ tʂʅ ʦən ʈõ ʈeɯ
大荊 tʂʰʅ tʂʅ ʦən ʨiõ ʦao

韻母[編輯]

汨羅方言共有45個韻母,包括自成音節的n,m,ŋ[2]

汨羅(城關)方言的韻母布局
陰聲韻 陽聲及鼻化韻 邊鼻音
開口呼 ɿ
ʅ
ɑ
ɒ
o
e
ɛ
ai
ei
ɑo
əu
ən
ǝŋ
ã

ɔ̃
n
齊齒呼 i


io

iəu
in
iəŋ

iẽ
iɔ̃
m
合口呼 u


uai
uei
ui
uən
uəŋ

uẽ
uɔ̃
ŋ
撮口呼 y
ye
yn
yɛ̃



聲調[編輯]

汨羅(城關)方言有5個聲調,入聲調類文讀歸陰去,白讀歸陰平,去分陰陽,其它基本與長沙方言一致。[2]。汨羅(長樂)方言有6個聲調,入聲獨立成調,而且比較短促[1]。汨羅大荊的陰去聲根據送氣和不送氣又分為陰去和次陰去,和臨近的岳陽榮家灣一樣去聲三分,不能不說其中有一定關聯[5]

聲調 陰平 陽平 上聲 陰去 次陰去 陽去 入聲
長沙市區 33 13 42 45 - 21 24
汨羅城關 -
汨羅長樂 24 43
汨羅大荊 42 55 35 11 44

大荊方言去聲三分[編輯]

汨羅大荊方言的陰去聲根據送氣和不送氣又分為陰去和次陰去。並與陽去一起形成去聲三分的格局

中古聲調與清濁 大荊方言聲調 調值 例字
中古全濁去 陽去 11 害飯樹
中古全濁上 陽去 11 厚淡近
中古全清去 陰去 55 送正放
中古次清去(kʰ,ʦʰ) 次陰去 35 抗菜唱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陳山青. 试论湖南汨罗长乐方言的混合性质需要付費訂閱. 《語文研究》 (山西省太原市并州南路116號: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2011-05-30, 1: 56–62 [2022-11-09]. ISSN 1000-2979. doi:10.3969/j.issn.1000-2979.2011.01.011. 
  2. ^ 2.0 2.1 2.2 2.3 2.4 2.5 劉瑋娜. 湖南汨罗方言语音研究需要付費訂閱. 2007-02-02. doi:10.7666/d.y912558. 
  3. ^ 湖南汨羅長樂方言語音研究
  4. ^ 湖南長樂方言語音研究
  5. ^ 5.0 5.1 劉英玲 湖南汨羅大荊方言的語音特點 湖南文理學院學報 2005年7月

相關條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