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貝尼稀樹草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玻利維亞生態系地圖

貝尼稀樹草原(英語: Beni savanna,也稱為Llanos de MoxosMoxos plains),是玻利維亞北部貝尼省熱帶稀樹草原生態區。

環境[編輯]

貝尼稀樹草原面積為126100平方公里,小部分屬於巴西秘魯,主要位於玻利維亞北部的低地,包括貝尼省科恰班巴省拉巴斯省潘多省聖克魯斯省。貝尼稀樹草原位處亞馬遜盆地的西南角,有許多沿著安第斯山脈的東坡流下的河流穿過。由於地勢低下、雨季降雨、安第斯山脈的融雪,多達一半的土地有季節性的洪水泛濫。

貝尼稀樹草原的周圍是熱帶濕潤森林:北方、西方和南方是西南亞馬遜濕潤森林,東方是馬德拉-塔帕約斯濕潤森林。

氣候[編輯]

屬於熱帶氣候,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雨季一般從 12 月到次年 5 月,年降雨量從東部的 1300 毫米到 西部的2500 毫米不等。

植物[編輯]

由熱帶稀樹草原和濕地為主,河流沿岸有森林分布。洪水和火災是重要的生態影響因素。

動物[編輯]

本地是極度瀕危物種藍喉金剛鸚鵡( Ara glaucogularis ) 的棲息地。

人們[編輯]

本地是前哥倫布時期農業的起源地,可能是早期植物馴化的中心,居民興建了農業工程,在 50,000 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分布著填高的田地、堤道、水道,以及大約 4700 個森林覆蓋的土丘。建造時間從大約公元前 8850 年持續到大約公元 1450 年。作物包括公元前 8350 年左右的木薯、公元前 8250 年左右的南瓜和公元前 4,850 年左右的玉米。當地的幾種作物,包括木薯、南瓜、花生、一些辣椒品種和豆類,在遺傳上與本地的野生物種非常接近,顯示這些作物是在這裡馴化的。 [1]當時的居民製作陶器、編織棉布,有些地方發現甕葬。


歐洲人在 15 世紀後期抵達南美洲,到 17 世紀後期才來到此地,耶穌會傳教士在 17 和 18 世紀建立傳教的據點,後來發展城為許多現代城鎮。

自 1950 年代以來,本地最重要的產業是畜牧業,牧場是主要的景觀。

依據2017 年的估計,有96,126 km 2(約合 77%的面積)被劃入保護區。 [2]


參考資料[編輯]

  1. ^ U. Lombardo et al.
  2. ^ Dinerstein, Eric; Olson, David; et al.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