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同行評審/存檔/2010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0年[編輯]

德意志帝國[編輯]

德意志帝國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評審期︰2010年11月23日至2010年12月23日

退出前已寫好了,不過沒有入選,且而再求意見,打入GA—Dragoon16c (留言) 2010年11月23日 (二) 15:32 (UTC)[回覆]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存有以下問題
  1. 現在條目內容多需要引用具可靠來源的資訊(尤其是數據型的資料),該條目僅2個註腳,並非是下面丟上幾本書名就夠的,必須標上這段話從哪裡來...第幾頁的。
  2. 德意志的統一一節:德國統一是漫長而艱辛、血也流的不少,這段過程卻僅用兩三句話帶過?
  3. 一個完整強大民族國家的出現為歐陸均勢帶來何種變化,國際情勢寫得不完整。
  4. 德國戰敗,帝國解體、如何解體?為何解體?是軍事上還是經濟上的失敗?帝國將軍的心態、刀刺在背傳說呢?很多地方都寫得過於簡略。
  5. 德國是最後一批的殖民帝國,他們的殖民政策?民族問題?都寫得不完整或根本沒講清楚。—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11月25日 (四) 04:48 (UTC)[回覆]
  • (!)意見其實我一直不明白特色和優良之間的本質區別是什麼,注釋更詳細、內容更多的優良條目就是特色麼?就這個話題本身,我覺得它是有潛力成為特色條目的。
    • 來源、內容不足。來源就不提了,內容方面:
      • 強烈建議開設背景一段,就當做是德意志帝國誕生的前提。介紹當時的社會背景、世界格局、歷史淵源,特別是成立前一段時間的情況,換句話說就是把德意志統一條目中的內容拿一部分過來,讓讀者知道德意志帝國是在什麼情況下建立起來的。
      • 建議把政區改為地理,交待疆域、首都、行政區劃、氣候環境、動植物、礦產資源等等,特別是這些土地是怎麼得來的。當然還得多談談殖民地,德意志帝國還曾占據過山東地區呢,這方面中文維基實在不能不提。
      • 人口組成,性別比例、民族、使用語言等等。
      • 經濟可以擴充,德國經濟在這一時期發展非常迅速,一躍成為世界強國。化學工業、機械製造的表現都很突出,許多著名企業,像是克虜伯、拜耳都是在這一時期發展壯大的。
      • 科學技術,這一時期產生了許多著名科學家,也有很多重要發明像是阿司匹林。
      • 藝術,音樂、美術、建築,電影藝術也出現了萌芽。
    • 領土損失是什麼意思?理論上來說這個國家已經不存在了,全部國土都失去了吧?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11月25日 (四) 13:43 (UTC)[回覆]
  • (!)意見:班門弄斧,說錯勿怪。
    • 這一條目是一條潛在的特色條目。但目前感覺缺少一條內在主線,來將各個段落有機的串聯起來。我認為這條主線應該是軍事。原因如下:
      1. 神聖羅馬帝國只是一個鬆散的聯盟,普魯士興起後才用戰爭手段統一了德意志大部分,成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後來的德意志第三帝國是在其基礎上開始擴張的;
      2.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因戰爭而成立,又因戰爭而失敗的,期間隔也就1871年——1916年,間隔也是以發展軍事為重點。
      3. 德意志的統一對歐洲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地理位置位於法,奧,俄之間,軍事上擊敗法國,並從實力上超過法國;瓜分波蘭,從地理上直接與俄國接壤……;對現代世界的形成是很重要的。
      4. 德意志的軍事對於其民族特性也是很具凝聚力的。
      5. 普魯士的軍隊雖經拿破崙的挫敗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但並不是軍事上的潰敗,而被視為是政治上的失敗所導致的,所以弗里德里希的精神始終存在於其軍隊的傳統之中。
    • 建議大幅擴充普奧戰爭,普法戰爭,及其影響
    • 建議大幅擴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政治和軍事的交互作用。
    • 建議多寫俾斯麥。
    • 建議從軍事方面來談民族,哲學和政治和憲法和政黨,經濟,外交。--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1日 (二) 15:58 (UTC)[回覆]
  • (!)意見:「聯邦議會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組成,主席由宰相擔任,設58席,普魯士佔17席、巴伐利亞佔6席、薩克森佔4席、符騰堡佔4席,只需14票便可否決議案,因此普魯士在聯邦議會有很大影響力。」這句話有點小問題,58席只交代了31席。--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1日 (二) 15:5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 [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意見


參考與觀點 [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 (!)意見


其他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溫徹斯特M1200霰彈槍[編輯]

溫徹斯特M1200霰彈槍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評審期︰2010年11月17日至2010年12月17日

最小目標是與英文版一樣為優良條目。—ArikamaI 在沒有人有槍的國度裡,一把手槍的人就是國王謝絕廢話2010年11月17日 (三) 10:14 (UTC)[回覆]

內容與遣詞 [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先挑歷史一節的問題
    1. 「1964年,溫徹斯特連發武器公司提出了使用開發中的溫徹斯特M1200,以不太昂貴的價格以取代舊式的溫徹斯特M1912其中一小批於1968年至1969年期間獲得了美國軍隊所採用,被命名為溫徹斯特M1400。」 這裡疑似是兩句話,但我搞不清斷句點在哪裡。到底是「以……取代……。其中一小批」還是「以……取代……其中一小批。於……所採用」?抑或是這兩種都不是正確的斷句方式?但無論如何,譯文依然是不夠流暢。
    2. 「儘管溫徹斯特M1200在美國軍隊的服役時間很短,軍隊下令如何使用這把霰彈槍,以防這件武器落入敵人的手上。」 這句語法、遣詞上很忠實於英語原文,結果導致我這個以漢語為母語的人感到彆扭。
    3. 「在所有溫徹斯特M1200的衍生型之中,以其升級型號溫徹斯特M1300作為最成功的一種」 您的意思應該是「在……當中,M1300是最成功的一種」吧?
    4. 「以後溫徹斯特M1200和溫徹斯特M1300因為在投入生產不久以後停止生產。」 因為了,所以呢?
    因此,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繼續努力吧……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11月18日 (四) 04:27 (UTC)
    • 增補:
    1. 「此槍最多可以容納5 發霰彈,管狀彈倉裝有4 發霰彈而槍膛亦裝有1 發。」 這個說法會不會更好:「此槍彈倉裝有4發霰彈,加上槍膛中的1發,總共能填裝5發霰彈。」
    2. 「清潔及保持定期保養是溫徹斯特M1200霰彈槍非常重要的事項,以確保正常功能,以及防止武器出現生鏽。」 這個語序似乎不太好,「確保正常功能」這短語並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
    3. 「槍管和槍機應該在霰彈槍已被暴露在雨、雪、鹽霧之中或發射過霰彈以後就要清潔。」 這是典型的英語表達方式,竊以為應該翻譯成「當霰彈槍在……環境中暴露過、或發射……後,就應該清潔槍管和槍機。」
    4. 「霰彈槍應該在槍膛、槍管延伸部上潤滑油和內外表面採用並且塗上適當分量的霰彈槍潤滑油」 「採用」一詞是多餘的,因為不採用霰彈槍用潤滑油又如何「塗上」?
    5.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有大量剩餘的M1917刺刀」 這句話沒有主語,而且顯然是直接把英語的「There be」句式照搬了。我翻譯作:「一戰結束後,因為美軍決定把M1903留作制式步槍,因而不能安裝在M1903上的M1917刺刀有大量的剩餘存貨。」
  • 暫時挑錯挑到這裡,希望閣下能採納我的意見。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11月18日 (四) 05:20 (UTC)

格式與排版 [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 [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悉尼歌劇院[編輯]

悉尼歌劇院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目標優良,看看還有什麼欠缺的。—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11月5日 (五) 14:50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11月5日至2010年12月5日

內容與遣詞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我覺得挺好的,支持優良條目,不過似乎比英文版內容少些?比如英文版中Performance firsts 和Reconciliation with Utzon 在這裡簡要合併了。不過話說英文版也沒有提到很多演出信息,主要還是再講建造過程。 Tochozhang (留言) 2010年11月12日 (五) 05:37 (UTC)[回覆]

感謝閣下意見,演出信息爭取再寫一點,烏松的回歸我覺得沒有必要詳細描述,雖然有意義,但這件事對於悉尼歌劇院這棟建築本身沒有非常大的影響。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11月17日 (三) 05:4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天津電車電燈股份有限公司[編輯]

天津電車電燈股份有限公司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提請同行審閱以提升條目質量。—Amazingloong (留言) 2010年10月25日 (一) 04:56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10月25日至2010年11月25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內容不夠啊,還是參考資料太少的原因吧?比方說票價的情況(不一定要具體金額,相對其他交通方式比較一下即可),使用的電車是什麼型號的,各有多少輛,員工有多少人,員工中有多少是中國人等等。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11月5日 (五) 04:49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事故章節應併至歷史。-HW (留言 - 貢獻) 香港維基侵權案 2010年11月16日 (二) 11:41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下段落缺乏參考文獻,請補上,若為同一來源參考請使用同項參考(<ref name="">同項參考</ref>),腳註工作要勤些但不要過於濫用,否則會造成讓後續協作者考究困難與頭疼,大致上一個大段落句一來源起碼一個,還有歷史不要使用*,讓人有列表之感。

  1. 籌劃 :第1、2段無來源、第3段的來源貧乏難支撐
  2. 運營 :全無來源腳註
  3. 事故和收回 :從2~7段全無來源
  4. 運營線路 :全無來源腳註
  5. 結業 :僅一句可與「事故和收回」 段落整合
  6. 影響和文化 :全無來源腳註

--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30日 (二) 01:30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Wikipedia:同行評審/和珅

濱海新區[編輯]

濱海新區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歡迎同行踴躍評審,除部分段落缺少來源的問題外(這個問題我會解決),多提寶貴意見。擬在半年後提升至優良條目。—Amazingloong (留言) 2010年9月30日 (四) 16:59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9月30日至2010年10月30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1. 濱海新區#發展歷程一節,不應該採用列點的方式,應當寫成文章,有關的內容才能聯繫到一起,如最初提出,到通過,再到建設,合併,等等。
  2. 分段過細,一個小標題下一般應有若干自然段,且有較大擴充空間,若不擴充則合併。
  3. 交通描寫過詳,展會列表對於條目幾乎沒有意義,應當刪除。
    以上。--達師147228 2010年10月12日 (二) 10:58 (UTC)[回覆]
  • 只有近年來的發展歷程,缺乏歷史。換句話說,這塊區域在1984年以前是什麽情況完全沒提及。有人文嗎?有群居嗎?如果有,那應該有歷史,有動遷過程。如果沒有,真的是一片「鹽鹼荒灘」,那麼當初選擇這塊地方的原因為何?規劃與建設開發的過程為何?
  • 《經濟》一節過於薄弱。以這個條目的特性來說,經濟應該是最重要的內容,而經濟最重要的即是各種指標數字。譬如說,這個區給天津、周遭地區帶來什麽樣的實質貢獻?生產總值成長、投資金額成長、企業進駐成長……等,還有這些數字在全市所占之比例、重要度,都是須要提及的部份。另外,它又是國家級的試驗區,那麼它與其它同等、類似區域之間的比較也是可以敘述的。重大工業項目也只是羅列各個項目與基地,但是沒提及他們爲什麽「重大」?
  • 這樣的條目,主要是著重政府的規劃、現狀、問題、政策、方針,而不該只有列出項目。譬如:
    • 《建築》只有列表,內容也是須要再補充。否則濱海新區摩天大樓列表直接併入這一節即可,不須要分拆成獨立條目了。
    • 《社會》也只有羅列。〈人口〉部份應該還可以再交代歷年來人口成長的情況。〈教育〉可再加強。我相信這樣的一個區域,對於人才培育應該很重視而有一些方針與政策才是。同樣的,〈著名景觀〉的部份應該不止列出景點而已。或許這小節該改名為〈旅遊〉,除了列出知名景點,也該談談新區的旅遊狀況以及規劃。這節是否還能加上體育、藝術人文之類的活動或項目?尤其是有看到附圖中有泰達足球場,可是在文中我完全沒看到跟足球有關的敘述。
    • 《交通》的中長期規劃與政策為何?港口、機場有約略提到,但是同樣地,他們目前帶來什麽成效?是否達到預期?未來的規劃除了擴充容量之外,還有別的嗎?預期達到什麽效果?預期給新區、天津帶來什麽貢獻?
    • 《國際交流》也是。別的國家來開會,不見得就是與濱海新區作交流,搞不好只是借個地方而已,或者是對象是天津市甚至是整個中國,而不是濱海新區。所以重點應該放在,濱海新區做了哪些國際交流?譬如說,是否由於國外哪個國家、城市合作過什麽項目,成效為何?有否簽訂什麽合作備忘錄?或者說,您列出的這些活動在濱海新區舉行,是否因為新區在這領域內有什麽具體成績,而得到國際上的矚目或認可?這樣的內容,才是國際交流該敘述的。
  • 有些名詞有過度連結。濱海國際會展中心是最明顯的。
  • 1901年的塘沽站圖片出現在這條目有點突兀。放到塘沽站條目裡去比較適合。-- Marcus Hsu  talk  2010年10月20日 (三) 07:02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粗體文字

隋朝[編輯]

隋朝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徵求意見以提升至優良條目及特色條目—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0年9月26日 (日) 07:36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9月26日至2010年10月26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 〈崛起與大一統〉會不會太笨重了點?
    • 〈科舉制度〉與〈法律〉不算是〈政治體制〉吧?
    • 〈外交〉中有提到藩屬國,應舉出幾個較重要者,以及與其的互動。
    • 「如果有國家侵犯另一國,隋朝為了維護朝貢體制會幫助弱國擊敗強國。如果各國臣服隋朝,隋朝也給予優惠回饋。」應該舉例或者註明來源。
    • 〈軍事制度〉中的小注「參見:狼尾灘之戰、白土崗之戰及歧亭、延州之戰。」這些戰役屬於「軍事」而非「軍事制度」。建議將〈外交〉一節更名為〈外交與軍事〉(事實上該節關於軍事的內容也占了近大半),然後將此小注移過去。〈軍事制度〉則移到〈政治體制〉,並將該節更名為〈政治與制度〉。
    • 〈人口〉中所有數字及戶口流動表均無來源。
    • 〈建設〉一節完全無來源,且漏了隋長城。
    • 唐長安城雖就是大興城,但是那張唐長安城的平面圖與大興城是有極大差異的(查書就知道),所以建議不要引用長安城平面圖。
    • 〈文學〉的主要內容並非文學,而是語言學,或是古人說的音韻學。主角詩文反而被一筆輕輕帶過。隋詩是從南北朝詩歌向唐詩過渡的階段,雖然時間不長,但也不是完全沒東西可提。另外應該提及李諤上書隋文帝,要求改革淫麗文風,以及其結果(包括後來隋煬帝的作風)。這些才是〈文學〉一節該提及的。
    • 〈科技〉第一段缺乏註解。曆法與醫學應分段。
    • 有了China, 610.svg,那張Cheui Dynasty 581 CE.png就似嫌多餘了。
    • 許多半形括號必須更正。-- Marcus Hsu  talk  2010年9月27日 (一) 18:47 (UTC)[回覆]
  • 看樣子還是有很多問題,呵。
    • 〈崛起與大一統〉原本有經過修整,重點的講出隋文帝的背景、隋朝怎麼代北周建立、怎麼統一中國以及統一後的政治實力。如果不放心可以看晉朝條目寫法。
    • 政治體制包含典章制度,所以〈科舉制度〉與〈法律〉算在內。
    • 〈外交〉的藩屬國,我會再介紹這個部分。外交主要再講隋朝與周邊國家的互動關係,所以也會簡單講一下軍事,但是主要的軍事行動都會放在歷史章捷。
    • 〈軍事制度〉中的「狼尾灘之戰、白土崗之戰及歧亭、延州之戰。」是歷史遺跡,現在先刪去了。
    • 〈建設〉會再簡述隋朝的大建設。
    • 大興城移除長安城平面圖,另外可以介紹是哪本書說明大興城平面圖嗎?我想能不能採用。
    • 〈文學〉在隋朝主要是音韻學,文學比較少,我再找看看有沒有資料。
    • 其他缺的註解今晚再補齊--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0年9月28日 (二) 02:44 (UTC)[回覆]
    • (:)回應
  • 依現況再提一點意見:
    • 關於外交與軍事的合併,可能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原〈外交〉一節少有外交內容,反而軍事活動著墨較多,所以建議將此節更名為〈外交與軍事〉(現在想想或者叫〈外交與國防〉)。而〈軍事制度〉的內容,則移到現在的〈政治制度〉裡面。否則現在的〈外交與軍事〉前半段與後半段有「跳躍主題」之感。
    • 還是請將音韻學獨立於〈文學〉之外。此外,〈文學〉一節的標點、語句還需修飾。
    • 「由於隋朝時間較短,對文學比較不注重。」這句話邏輯上有問題。沒有一個朝代的人,會因為朝代的壽命而來選擇注重或不注重文學。況且,除非到了末期,誰會知道自己的朝代壽命短?
    • 隋文帝爲什麽下令要求樸實文風應該要提一下。
    • 「隋煬帝每次作詩文後,皆需南朝名士庾自直評議認可後才發表出來」應該要註明來源。不意外的話,也是出自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第三卷第五節。此外,「隋煬帝提倡華麗的南朝文學」與「每作詩文皆需庾自直評議」似乎沒啥關係;若要連結起來,就必須加點東西,否則顯得突兀,何況你還是用逗點將兩事並述。
    • 若要取得特色條目資格,有幾張英文標注的圖就要改成中文標注。-- Marcus Hsu  talk  2010年9月29日 (三) 07:03 (UTC)[回覆]
  • 外交的問題我已經解決,盡量敘述互動過程為主。其實外交章節我是設定隋朝與四周外國的互動關係,所以有外交有軍事,這本來就很自然的,如果要針對軍事,那對西梁和南朝陳的戰爭也會扯上。
  • 音韻學實際上就是訓估學,那也算是文學的部分,只不過是屬於語言學的部分。我在文學的定義是恨廣泛的,中國文學絕非單指文藻內涵,連史學、目錄學、訓「估」學(我忘記是哪個估)也算是一部分。請參見三國晉朝等等....
  • 另外,文學的部分已經經量敘述,並且修正語意不通的地方。
  • 最後,目前我應該以優良為主。特色的話,在只有一個人編寫情況,加上我只能利用晚上和六日時間寫,我實在是沒辦法再提升了--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0年9月29日 (三) 16:03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伊朗伊斯蘭革命[編輯]

伊朗伊斯蘭革命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徵求意見以提升至特色條目—黑暗魔君 (留言) 2010年9月20日 (一) 08:28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9月20日至2010年10月20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1.歷史背景中的圖片波斯波利斯和主題有什麼關係?加入這次革命的主要任務照片,霍梅尼、巴列維都沒有照片。

2.翻譯上的問題,感覺翻譯的味道很重,如最後一段--「音樂影帶、影像、衛星電視、快餐及熏肉產品使西方中毒」????--職業遊民 (留言) 2010年9月26日 (日) 14:48 (UTC)[回覆]

    • (:)回應多謝回應
  1. 這幅圖片原本並不存在,不知被誰加上,現已刪去。
  2. 已修正。—黑暗魔君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2:0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漢字[編輯]

漢字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基礎條目也是優良條目之一,條目篇幅超過60k,已有發展成為WP:特色條目之潛能,敝人僅在編輯中華文化曾於此取材,並未參與該條目編輯,但若有人願意提出建議亦願協助增修。同行評審結束後此條目將送特色評選。—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13日 (一) 06:23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9月13日至2010年10月13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大致看來,依如今的標準不要說是特色,就是優良的標準恐怕都不夠。
    • 來源:全文只有10本參考書目,5條來源。很多容易有爭議的內容缺乏來源,比如「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誰?)「台灣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個;大陸的《漢語大字典》收字54678;」(哪一年哪一版?)。另外有些來源不規範,如「《參考漢字的字形與編碼第三頁》」
    • 內容:雖說字節數不少,可是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擴充。比如漢字藝術,書法藝術方面的內容其實還可以寫很多,而且除了毛筆外也還有硬筆書法,除了印章外,碑文、銘文也是篆刻的一種。拉丁化方面,每種拉丁化方案的特點也可以適當寫上幾句。而外文,特別是英文入侵中文,以及中文影響其他文字的現象條目中幾乎沒有提到。文化上漢字還有各種忌諱,歷朝政治家有時也在漢字上做文章以鞏固自己的政權(如:則天文字)。
    • 排版:極其混亂,漢字的變化應該歸到歷史一段,字形(漢字書法)和字形應該合併,書體、筆畫歸入字形結構更合適。其它的排版整理可能還需要進一步討論,我先儘量把上面說的順序問題處理一下。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9月13日 (一) 09:37 (UTC)[回覆]
(:)回應目前尚在找尋資料,屆時會有某程度上修訂(大約2~4週)。--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16日 (四) 06:25 (UTC)[回覆]
  • 這篇條目當初竟然也能成為優良條目!看了最近幾篇所謂的優良條目,中文維基之水平果然有江河日下之勢。
    • 資料來源嚴重缺乏。
    • 整篇文章的組織結構非常紊亂,敘述無條理,邏輯不清,可見是將資料東拼而沒什麽整理。
      • 〈漢字的歷史〉幾乎是照抄條目〈漢字史〉。
      • 〈漢字的特點〉其實可以打散寫入〈漢字的語文知識〉。
      • 而〈漢字的語文知識〉是最混亂的一章,漢字的字形構造、讀音與注音發音、詞語應該分別獨立成一章,其中字形構造可以與字形史合併,而讀音與注音、詞語的內容過於貧乏,許多重點都未提到。漢字的數量、常用字等所謂的「漢字的小知識」依其重要性應該放到條目後面,與字形、發音、詞語等放在一章中顯得不倫不類。
      • 〈漢字變化〉完全可以納入字體史。
      • 〈繁簡體漢字的比較〉這一節出現在這裡完全無意義,在〈字形史〉的漢字簡化部份略提即可。
      • 〈漢字民俗〉可加入測字、姓名學等。
    • 漢字中獨特且非常重要的部首、筆劃、一音多字概念完全沒提及。漢字優缺點分析、歷代漢字工具書、漢字相關(中外)研究、外國人(學者)對漢字的觀點、外來詞語的影響、漢字危機等也都付之闕如。
    • 這種條目,最好是上圖書館找專業圖書認真讀過、消化過後再下筆,切勿在網路上找文章當參考資料。現在的參考文獻中除了《漢字的故事》的作者算是夠分量之外(其實該書也只著重在一些漢字的演變過程,不算是學術書籍),其它書籍、論文要不是都是非常之片面,不然就是分量不夠。-- Marcus Hsu  talk  2010年9月26日 (日) 03:43 (UTC)[回覆]
    • (:)回應感謝閣下寶貴意見,敝人會從圖書館尋找專書,但是對於網路文章與參考書目要求「份量」是主觀上要求,來源之內容若有問題(如:違反維基方針),份量再重也枉然,請勿因此排斥其他各方來源。--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29日 (三) 04:34 (UTC)[回覆]
      • (:)回應:當然排斥。如果只顧便宜行事而過於倚重網路文章,所謂「條目質量提升」都是空談與笑話;而像這類條目,如果只翻(而不是讀)幾本書也大概不用想什麽「質量提升」。-- Marcus Hsu  talk  2010年10月5日 (二) 13:34 (UTC)[回覆]
      • 經查閣下所謂照抄「漢字史」說法並不正確,應該是反過來漢字史照抄本條目[1],對於閣下改進意見仍為尊重,但是其高高在上的態度不敢恭維。--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2010年10月18日 (一) 13:01 (UTC)[回覆]
        • 我對於閣下便宜行事的態度也非常不敢恭維。維基條目人人可寫,從網上東抄西取來寫條目也無可厚非。但是若要寫特色條目,真有意提升條目質量,那就要有足夠的專業能力,還得有經得人家挑剔的能耐。但你用45度角仰視別人,別怪人家用135度角俯視看你。所謂「同行評審」一詞是從學術界出來的名詞,任何專業文章要在權威期刊上發表,都得經過這一關。有些文章,可能改上個五年都過不了這一關。引用一句英文FAZhou Tong的作者寫給我的留言:It has taken me nearly two years to get it to "featured article" status....I set out to write my own article that explained just about everything a person would like to know about him.。而我們中文維基編者,是爲了條目而寫條目,還是爲了特色條目而寫條目?維基百科的可靠來源是同行評審中最基本的要素。沒有可靠來源,要同行怎麼去評審你寫的東西可不可靠? Marcus Hsu  talk  2010年10月20日 (三) 07:29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台北縣鄉道列表 (1966年)[編輯]

台北縣鄉道列表 (1966年)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列表已將各鄉道基本資料與路線列出,並整理台北縣鄉道演進過程歷次的更動為表格,內容涵蓋範圍已近乎完全,計劃在紅字連結的條目創建完畢後參選特色列表。在此聽取一些意見。—貓砂 (留言) 2010年9月11日 (六) 16:13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9月11日至2010年10月1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寧波歷史[編輯]

寧波歷史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原創條目,希望就語言組織、可靠參考資料、中立觀點等方面聽取意見,爭取GA,謝謝。—思域無疆 講大道 做事體 2010年9月7日 (二) 01:53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9月7日至2010年10月7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艾爾哈德·米爾希[編輯]

艾爾哈德·米爾希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目前我覺得本條目在二戰的部份有些瑣碎,而且有點雜亂,在講到米爾希逐漸被斯佩爾取代和新機種難產的部份有重複 ,但又難以分割,其他我認為沒什麼問題,徵詢各位的意見,謝謝。—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5日 (日) 08:15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9月5日至2010年10月5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段,有如下問題
    • 「米爾希和其他大部分的空軍將官都對戈林(做出?)「單憑空軍即可使英國投降」的保證,這場二戰最大的空戰由德國的失敗做結束,米爾希再度重建了部份空軍飛機」。不列顛空戰應該是一場戰役吧?空戰好像指某一次單獨的空中作戰更合適。再度重建飛機又是什麼意思呢?重建飛機工廠或是補充飛機的損失倒還說得通。
      • (:)回應:前面少打了「米爾希和其他大部分的空軍將官都對戈林「單憑空軍即可使英國投降」的保證感到懷疑」。閣下「不列顛空戰」的問題,正確來說本來就是不列顛「戰役」,但最初(或在我接觸維基時),維基裡的該條目就命名為不列顛空戰了...我想說這裡都習慣如此了,就選擇約定俗成的說法。「再度重建飛機」確實不妥,改成了「米爾希規劃生產計畫來補充德軍飛機的損失」。—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09:24 (UTC)[回覆]
    • 「而空軍因為額外準備的冬裝而較無損失」。初讀之下容易讓人產生「因為空軍準備了冬裝,所以很少被敵人打下來」的錯覺。應該指明是因為準備了冬裝,所以因寒冷而產生的非戰鬥減員較少。
    • 「而米爾希也被希特勒命令執行此作戰,而他也曾對戈林說過:「完成這一任務有一定的難度,但並非不可能[42]。」,他親自前往當地與沃爾弗拉姆·馮·里希特霍芬上將會晤,並對此狀況愛莫能助」。完成這一任務有一定的難度,但並非不可能這句話讀起來,感覺重點是並非不可能,而後文又說愛莫能助,好像不太一致?
    • 「米爾希也在戰爭中開發許多失敗的飛機,浪費了德國極為珍貴的資源,如Me 210、He 177和Ju 288」,飛機的開發不是各家公司進行的嗎?空軍只是發布指標而已吧?再說這些飛機真的是失敗嗎,據說有些飛機之所以產量少質量差是因為法國工人消極怠工等其他因素。
      • (:)回應:米爾希的工作是發布空軍需要的飛機之性能標準,還要督察測試、生產到改裝,各廠商因應其要求進行開發設計,不能說他沒有責任。這些飛機個別的失敗原因不同,分別說明過於隴長,在我看來,生產與性能沒有分別趕上量產與需求就是可以說是失敗(反過來說,Me 262在性能上是成功的,在生產趕不上戰時需求是失敗的)。「據說有些飛機之所以產量少質量差是因為法國工人消極怠工等其他因素」這因素並非沒有,但我在這裡提到的是:在米爾希監督下的新飛機生產是失敗的,不管是佔領區勞工的不合作、資源調配不均、裝配線調整的問題,米爾希都有責任。—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03 (UTC)[回覆]
    • 「米爾希本儘管生產各戰線消耗戰機,對盟軍的小規模空炸並未特別注意」,沒有弄明白這句話的因果關係,各條戰線的消耗和盟軍的空襲有什麼聯繫?是因為前者消耗了米爾希的精力嗎?
    • 「德國家底磽博,這種耗油如淌水的轟炸機要它何用!」,家底磽博
    • 烏德特的自殺僅僅是因為米爾希嗎?還有米爾希和梅塞施密特的恩怨,好友墜機就歸罪飛機製造商?總覺得有點小家子氣……會不會有政治和經濟因素在裡面呢?又或者其實是受上級指示,目的是將梅塞施密特國有化?
      • (:)回應:烏德特的死確實不能完全怪他,戈林因素比重比較高,也許我寫得太偏重於米爾希的責任,稍後修正。博士方面,到目前為止我看到的資料中都是提到米爾希因為好友死於梅塞施密特的飛機,以及事後博士的冷淡態度(印象中這是英文維基還是部落格的資料,因為缺乏來源而沒有加入)而使他記恨,是不是有其他因素我不清楚,但如果沒有可靠來源的話還是不要加以揣測的好。—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03 (UTC)[回覆]
    • 長程轟炸機的殞命一節最好整理一下,比方說「為什麼飛機能夠保持在32,800英呎處飛行?根據統計,德國的天空每年有超過40%的日子是烏雲密布的,也就是說根本不可能由這個高度來對德國發動空襲。」可以縮寫為「因為德國的天空時常布滿烏雲,因此四發轟炸機高空飛行的優勢並不明顯」,這一節和後面的戰鬥機與噴射機可以放在一個新段落「任期內的決定」裡面,這樣和戰爭期間的經歷分離,看起來也許美觀一點。
    • 以上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9月22日 (三) 09:02 (UTC)[回覆]
  • (!)意見
  1. 有關梅塞希密特和米爾希之間的恩怨,在The Most Dangerous Enemy一書中第49頁有提到,米爾希堅持在戰鬥機競標案中將梅塞希密特的設計排除在外。原因是米爾希在Lufthansa任職時,該公司買過梅塞希密特設計的M20客機。這架飛機第一次飛行的時候就墜毀,然後是使用期間分別在1930年10月和1931年4月各墜毀一架,1930年的這一次事故,有一位該公司的主管的妻子也在喪生乘客名單當中。因為M20的惡劣紀錄,所以密爾希對於梅塞希密特的設計非常不放心。
  2. 烏德特的自殺和他本身的無能有很大的關係,其次也和他與米爾希之間的權力與工作衝突有關。
  3. 英國在1941年以後是以夜間轟炸為主,美國是在1942年夏天才開始進行戰略轟炸,第八航空軍在1942年下半年開始的時候,轟炸規模還不大,深入的距離也不會很遠,所以當時德國空軍在生產的方向上,還是以過去的形態繼續進行,那就是轟炸機有較高的優先度。不過,希特勒在當時已經有提到應該要增加戰鬥機的生產數量。德國感受到美國的轟炸壓力要到1943年的時候。-cobrachen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3:35 (UTC)[回覆]
  • (!)意見

你確定四引擎轟炸機是因為米爾希的關係而停止發展?你可以參考The Rise and Fall of Luftwaffe,其中提到最初兩款四引擎轟炸機設計案被取消是烏德特在米爾希不在的時候所下達的,米爾希本人比較傾向大型轟炸機。-cobrachen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3:54 (UTC)[回覆]

    • (:)回應:關於這點,我在收集資料時就感到疑惑,在《納粹飛鷹》中,前面表示他想創建重轟機隊,但接著又統整出德國不適合發展的結論。The Rise and Fall of Luftwaffe那本書對我來說太厚實,可以的話,能請閣下告訴一下頁數嗎?—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4:11 (UTC)[回覆]
你可以用Four-Engine當作關鍵字去尋找,就可以找到許多段落。假如你的不是電子版,那我就再把頁數告訴你好了。-cobrachen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4:19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南北朝[編輯]

南北朝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接近初步完成,希望大家能幫忙修整部分細節,希望能達到優良條目或特色條目。—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0年9月4日 (六) 12:54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9月4日至2010年10月4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1. 「歷經民族混成後的新漢族,不久即開創隋唐盛世,在世界史留下不朽的偉業。」這種斷言有違中立方針,敬請修飾語句。--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9日 (四) 16:28 (UTC)[回覆]

(&)建議可以適當擴充「疆域及行政區劃」的內容,例如加上實際的疆域面積,還有可以添加行政區劃以及郡縣的列表。Sotube@NTU (留言) 2010年9月20日 (一) 09:26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音樂唱片銷售認證[編輯]

音樂唱片銷售認證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翻譯自英文特色列表,希望能夠通過評審提升條目質量。—快龍此致敬禮 2010年9月2日 (四) 08:26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9月2日至2010年10月2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一些表格下面國際性或多國機構那個表格里,「—」表示該認證主體不授予此級別認證的上面,貌似多出來一行獲獎門檻和一行銀唱片 金唱片 白金唱片 鑽石唱片 依據。-治癒 (留言) 2010年9月2日 (四) 10:28 (UTC)[回覆]
呃……這個不是多出來的,英文原文如此。這個表格比較長,在下想最初的設計者是為了方便讀者從下方查詢相關數據。--快龍此致敬禮 2010年9月2日 (四) 10:31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琉裝[編輯]

琉裝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語言維基未有的原創條目,請各位提供意見改善,希望達到特色條目標準—Ws227 (留言) 2010年8月29日 (日) 11:03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8月29日至2010年9月29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 (!)意見:還是圖片問題,看到閣下說服裝用語言難以描述清楚,這個在下理解,但是察漢服和服等條目,都不似此條目有這麼多的圖片。還是有必要刪減一下,否則讀者的閱讀體驗不好。
在下大概讀了一下,覺得應該這樣安排圖片,從歷史一段往下依次是:
「13世紀前」- File:中山傳信錄1.jpg
「三山時代」 - File:玉御冠1.jpg
「琉球國」 - File:琉球風俗畫帖15.jpg、File:うやんまあの図b.jpg
「男子服飾」 - File:琉球風俗畫帖20a.jpg
「王室、官吏服飾及士族禮服」 - File:琉球風俗畫帖23.jpg、File:Prince_Sho_Kyo.JPG、File:琉球風俗畫帖22.jpg
「士庶常服」 - File:南島雜話5a.jpg、File:Lew_Chew_Costumes_Middle_Class.jpg
「婚服」 - File:Wedding_Scene.jpg
「僧侶服飾」 - File:南島雜話5b.jpg
「女子服飾」 - File:琉球風俗畫帖21.jpg
「士庶常服」 - File:琉球風俗畫帖8.jpg
「婚服」 - File:婚姻風俗図a.jpg
「祝女服飾」 - File:Okinawa_020a.jpg
「娼妓服飾」 - File:琉球年代記娼妓謠歌.jpg
「兒童服飾」 - File:琉球風俗畫帖4.jpg
「被日本併合後至今」 保留一男一女兩張圖即可。

共計20張圖,原條目有80張圖。以上是在下的一點淺見,如有謬誤還請見諒。--快龍此致敬禮 2010年9月2日 (四) 08:46 (UTC)[回覆]

  • (:)回應,我是覺得漢服和服等的圖片不足,而且這兩個條目文字部份質量都不高,是我計劃重寫的條目,不太適合用作範本吧?--Ws227 (留言) 2010年9月2日 (四) 11:13 (UTC)[回覆]
  • 圖片確實過多,有以下建議:將可分拆的內容分拆,另開條目,將圖片移至分拆開來的條目,減省圖片;將如飾物或節慶時的圖片刪去。內容確實詳盡,但如此的排版一旦成為特色條目,便會有很壞的參考案例,像獅子條目也要將其在進食、生活、交配、捕獵、休息等所有活動都要加上圖片嗎?這明顯是不妥的。--LokiTalk 2010年9月14日 (二) 15:34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中華文化[編輯]

中華文化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目前WP:優良條目的文化與社會竟然只有 古希臘賣淫業下水道的鱷魚火葬英國國民(海外) ←此條目不符正確命名格式美國槍枝暴力問題,老實說泛性文化類型這領域,維基百科真的很貧乏。希望以此拋磚引玉,先將此條目進入優良條目,並日後以此作為其他文化借鏡。內容當然還有待補強或增訂的段落,但在送入優良條目評選之前,希望能在此先讓各位先進協助審查並改進之。— Enco 安可 (歡迎來酒館坐坐) ~更新日期: 2010年8月19日 (四) 15:13 (UTC)[回覆]
(~)補充本條目是即將評選優良條目而非特色條目。 評審期︰2010年8月19日至2010年9月19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回應應該是指中國傳統節日才是,畢竟這是傳統文化範疇,另外舞蹈方面也有些單薄,受中華文化影響的琉球文化欠缺,有時間都會一並補上,感謝您的指教。
另外還有姓名漢名中國人姓名輩字中文姓氏等)、建築等需要補充--Ws227 (留言) 2010年8月21日 (六) 10:26 (UTC)[回覆]
找時間補足,感謝您的指教。— Enco 安可 (歡迎來酒館坐坐) ~更新日期: 2010年8月25日 (三) 12:15 (UTC)[回覆]
(*)提醒由於以上欠缺段落並不影響成為優良條目標準具備內容,除了舞蹈部分會再加強之後即送入WP:GAN,而上面段落則在會在準備特色條目才加入。—以上由 Enco 安可 (歡迎至酒吧談天說地) 發表於 2010年8月27日 (五) 14:31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感謝指教,必定近期改善。--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18日 (六) 18:20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 (!)意見條目有中立性的問題,請至條目討論頁看我的部份。名詞的定義有不周全。華夏文明的源頭那些文句,希望能夠改用更可靠的參考來源:那些文字最廣泛流傳的源頭是百度百科2006年張貼的文字,被許多網頁互相抄襲,現在條目所cite的網站(王朝網路)只是個協作網站,不能作為引用來源。--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9月15日 (三) 23:49 (UTC)[回覆]
(:)回應說真的,在圖書館找的資料有《世界四大文明》、《中華文化史》、《中國文化史》等也是相近的說法,但是書籍上的資料過於冗長才會採用網路文章說法,並沒有錯謬之處(起碼不是本人原創),個人認為是百度百科抄襲了某篇歷史學術論文,但是該篇文章已撤除,所以反而百度百科變成最早的文章。--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18日 (六) 18:20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國際聯盟會員國列表[編輯]

國際聯盟會員國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這個列表所列的資料並不多,所以很快就完成,但希望大家給一些意見。——香港の達人重出江湖 DC8 2010年8月10日 (二) 14:55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8月10日至2010年9月10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供給和需求[編輯]

供給和需求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希望同道們能多提意見,以資改進—Wallace High Tea with me 2010年8月6日 (五) 14:31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8月6日至2010年9月6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 參考文獻的標注除了專有名詞之外,還是要翻譯。原文最多當成註解,不要直接放入內文中。古典學派就是古典經濟學。標題不用參考註解。— Enco 安可 (歡迎來酒館坐坐) ~更新日期: 2010年8月20日 (五) 12:59 (UTC)[回覆]
    • 參考文獻的書名除非使用的是外文書籍的中文翻譯版,否則絕對不能翻譯,否則將會不可查證。另外原文書籍的人名也不應翻譯,但可以用authorlink作內部連結。其他的部分如出版社的地點、日期、地名等都是可以或者應該翻譯的。—KeepOpera (留言) 2010年9月8日 (三) 22:09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萊昂納多·博努奇[編輯]

萊昂納多·博努奇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現在是足球乙級條目,短期內希望能成為優良(因為球員較年輕,恐難以有足夠翔實論述支撐特色條目),希望各位朋友不吝賜教。—2thuriel (留言) 2010年7月23日 (五) 11:54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7月23日至2010年8月23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薩伊定律[編輯]

薩伊定律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曾經申請優良條目但失敗,希望各位維基人能夠提供意見,以改善此條目。—Wallace High Tea with me 2010年7月22日 (四) 11:42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7月22日至2010年8月22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似乎不是翻譯過來的?閣下可以考慮將英文維基里的一些內容補充進來。
    1. 「外國商品的輸入有利於本國商品之輸出。因為了購買外國商品,自己就會運用本國的商品市場擴展生產。」後面一句似乎沒解釋清楚前一句的論點;
    2. 「至於長久被認為是本定律「發明者」,薩伊的描述表達了定律的某些假設前提:」這句子很彆扭;
    3. 「但並非凱恩斯利率理論出現之前唯一的利率理論,例如瑞典的維克塞爾便提出另一利率理論。」應該把維克塞爾的理論簡單的提一下;
    4. 「貨幣形式的資本只有儲蓄,然後投資這個選擇」,不理解;
    5. 「資本家在儲蓄時已經得到利息,利息形成普通利潤率」,我們講政經的時候說的是「平均利潤率」,這個是用詞差異?
    作為一個經濟初學者本人表示閱讀的時候壓力很大…… 囧rz…… --快龍後會有期 2010年7月25日 (日) 06:29 (UTC)[回覆]
    • (:)回應:身為主編者的我雖説在維基這裡編輯,但我也不太期望初學者能夠完全了解這條目,要了解清楚這條目和相關理論,那個人肯定需要很深入地讀通凱恩斯革命前的經濟學理論,即使我本人也時常陷入迷霧。回到正題,第一/二/四點已經改正,第五點的用字是依據資料來源,這個「普通」確實作「平均」的意思。—Wallace High Tea with me 2010年7月26日 (一) 09:58 (UTC)[回覆]
    • (:)回應:因應情況,第五節作了部分改動,刪減一些違反中立原則的語句。—Wallace High Tea with me 2010年7月26日 (一) 10:32 (UTC)[回覆]
    • (:)回應:關於第三點,剛才翻查資料,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對Knut Wicksell的理論很不了解。原意是只想強調當時在英國經濟學家主導的利息理論之外,還有其他「異端」,但發現Wicksell的理論很大程度借鑑了奧地利學派,而且也較爲複雜。基於自身暫時能力所限,既不可能清楚解釋,也不可能在這裡長篇大論斜事,我決定刪去了這句。—Wallace High Tea with me 2010年7月28日 (三) 13:42 (UTC)[回覆]
  • (&)建議:《勞動市場論》、《利息論》、《舊貨幣數量論》將定律融入並做延伸論述,通曉這三大古典經濟論了大概就能明白薩伊定律的精隨,敝人目前做出理解性的修正,修改幅度頗大難以列舉,大部分是以通順淺顯作為要求進行潤飾改寫或排版,為了減少艱澀難解的語調亦有加上個人理解性的解釋,但也可能因此不小心扭曲或帶入個人見解,因此還望見諒並可予以修訂。 — Enco 安可 (歡迎來酒館坐坐) ~更新日期: 2010年8月6日 (五) 18:23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意見〈薩伊定律的歷史和表達形式〉這段落寫起來不像是歷史,定律條目通常很少交代其歷史,所以可以考慮更改段落名稱。還有條目編輯格式看起來很像是論文格式而非百科格式,簡單明瞭的呈現也很重要。以資本主義為例,裡面將各家論述作各處理,讓複雜的論述能化繁為簡,因此成為這個條目能獲選優良條目的重要因素。另外公式部分也要整理一下,Cquote 2通常是用在比較簡短有力的語句,論述過長不如直接使用塊引用(quote)。—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 ~更新日期: 2010年7月28日 (三) 03:02 (UTC)[回覆]

    • (:)回應:其實我自己還擔心歷史寫得太詳細,我個人認爲這個條目作爲一個「死亡」的理論,交代歷史是有需要的,但是應該如何處理,我還沒有拿捏準確。不論如何,我試著再整理一下—Wallace High Tea with me 2010年7月28日 (三) 13:21 (UTC)[回覆]
    • (:)回應:我認爲資本主義薩伊定律的情況是有分別的,薩伊定律的歷史並不長(勉強來説,只有100年的「壽命」),而且有一點就是除了馬克思,凱恩斯之前的經濟學家根本沒有正面解釋過「薩伊定律」,甚至往往如馬歇爾或者庇古般,對薩伊定論採取默認或迴避態度。英文維基還有一個相關條目:supply creates its demand」,那裏的主編者在這個條目就說明了一件事:供給創造自己的需求——這一句短語在一戰前沒有任何參考來源,它只是存在於劍橋大學學術圈子裏對不清不楚的薩伊定律的一個表達形式。翻查文獻就不難發現,不論德國/奧地利/瑞典/意大利/美國等國的經濟學家從來沒有從事關於薩伊定律的研究和討論,換言之薩伊定律的文獻資料大部分只存在於英國而已。

格式上調整了,數個quote2已經改爲quote。希望現在不會給人論文的感覺。在此對安可兄的提醒表達感謝—Wallace High Tea with me 2010年7月28日 (三) 13:54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貝拉克·奧巴馬[編輯]

貝拉克·奧巴馬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進一步提升質量—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21日 (三) 04:08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7月21日至2010年8月2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回應:提法OK,多角度看問題會更好,已添加台灣來源。JHH755 (留言) 2010年8月20日 (五) 03:55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回應:無效鏈接已改正,其他因在下時間有限,如閣下方便可以直接按您的意思編輯改善,謝謝!JHH755 (留言) 2010年8月20日 (五) 04:14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英國首相列表[編輯]

英國首相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希望大家給意見。—治癒 (留言) 2010年7月18日 (日) 13:31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7月18日至2010年8月18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毛澤東[編輯]

毛澤東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希望能重新整理此條目內容,包括刪除不可靠來源,整理版面等。2005年存檔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7月16日 (五) 10:31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7月16日至2010年8月16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毛澤東生平還有必要存在嗎?--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7月19日 (一) 02:12 (UTC)[回覆]
似乎生平的內容也屬於政治生涯。--教父 (留言) 2010年7月19日 (一) 03:54 (UTC)[回覆]
根據我個人的編寫經驗,這個條目現時不可能被修改好。—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8月14日 (六) 18:4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龍舟說唱[編輯]

龍舟說唱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龍舟說唱是佛山順德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次評審希望能得到大家的中肯意見及建議,謝謝大家。—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7月16日 (五) 09:58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7月16日至2010年8月16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內容有待擴充。--海藻腦袋~YA!動員令 2010年7月18日 (日) 05:08 (UTC)[回覆]
具體怎麼擴充,能否提供一些相關資料?如果沒有補充材料的話我只能視同擴充完畢了。如果是圖片,我目前沒有可以自由使用的圖片,暫時做不了。—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7月18日 (日) 07:36 (UTC)[回覆]
內容擴建是這個條目需要修改的主要方向。主要是作為一個文化,它所表現的類型、格式、種類以及派別都須進一步擴充,我在查證時候發覺一些書籍有更進一步的解釋。換句話說,專業性的期刊、書籍應當超過網頁,成為這個條目的內容基礎。—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8月14日 (六) 18:51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伊斯蘭書法[編輯]

伊斯蘭書法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目標優良,希望得到大家寶貴意見—全麥麵包請張嘴2010年7月15日 (四) 03:06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7月15日至2010年8月15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請注意圖片的排版問題。現在圖片甚至擠占了文後參考文獻的位置。——武鐵輛玻 意見簿 2010年7月17日 (六) 10:18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1-2+3-4+…[編輯]

1-2+3-4+…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首先要強調一下本人並非主編者,只是路過看到此條目覺得內容完整且嚴謹,僅當選GA實在可惜,應該參與FA候選,因此透過同行評審機制請各位幫忙完整與校對。—David Jackson(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01:46 (UTC)[回覆]

我看到暈也沒發現太大的問題……--達師147228 2010年7月21日 (三) 11:55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7月8日至2010年8月8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1. 如果將空部分和計入還包括0,這句話看不太懂意思。
    2. 級數本身好像沒有條目?目前在無窮級數條目中第一段看到簡單的解釋,是否要加上相關的鏈結與文字解釋。
    3. 有些名詞可能需要建立條目或者是註解,像是廣義和通常意義的和這一類的名詞,對數學不懂的人來說,較難明白。
    4. 相關的用詞需要簡單易懂一點,多花一點篇幅可能是必要的。-cobrachen (留言) 2010年7月21日 (三) 18:00 (UTC)[回覆]
    (:)回應
    1. 這段文字我也看不太懂,所以我不敢動手,怕改錯被批的很慘。
    2. 剛剛查過好幾個語言版本都是一句話帶過,教材也是這樣寫,所以這應該是定理,不然就補充到註解裡好了。
    3. 因為我對數學領域完全不熟,所以只能等高手與專家幫忙補完。另外用詞部分閣下可以先試著改改看,我當初沒直接提FA的原因就是怕有用詞艱深難懂的問題遭到反對,或許經過大家潤飾後可讀性變高,讓數學類條目多個示範條目也很棒喔。--David Jackson(留言) 2010年7月25日 (日) 06:35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漢朝和羅馬的關係[編輯]

漢朝和羅馬的關係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尋求建議和意見—治癒 (留言) 2010年7月6日 (二) 16:00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7月6日至2010年8月6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完成:弄好了。-治癒 (留言) 2010年7月19日 (一) 14:33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某身居牆外,不知道怎麼能搞到你告訴過我的那幾本書。有無電子版的?-治癒 (留言) 2010年7月19日 (一) 14:34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俄羅斯聯邦英雄[編輯]

俄羅斯聯邦英雄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目標優良,請大家多給意見—圍棋一級 (留言) 2010年7月5日 (一) 15:48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7月5日至2010年8月5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首段、授予標準章節的具體數字來源。另,紅字實在太多了,請儘量創建小條目以消紅。—全麥麵包請張嘴2010年7月13日 (二) 08:56 (UTC)[回覆]

  • (!)意見:不少句子讀起來都挺彆扭的,試舉幾例:
    1. 「俄羅斯總統擁有頭銜的授予權力,授予那些為國家服務而做出突出和勇敢行動或事跡的人民」,前後不銜接,可以合併成「俄羅斯總統擁有授予為國家服務而做出突出和勇敢行動或事跡的人民該獎章的權力」;
    2. 「這個頭銜在1992年3月20日俄羅斯總統鮑里斯·葉利欽簽署的一項法定中被創立,以取代蘇聯時代的蘇聯英雄和社會主義勞動英雄」,法定?句末加「等頭銜」;
    3. 「2553-I號法令寫有頭銜的授予準則(見下方),以及伴隨着這個榮譽的金星勳章」,「寫有」這個詞用的太生硬了,後半句和前面脫節;
    4. 「有別於蘇聯英雄的頭銜,俄羅斯英雄頭銜沒有其他勳章和稱號」,這裡我有點暈了,因為上面剛說過授予金星勳章,查閱英文版,似乎是蘇聯英雄會授予Order of Lenin和Gold Star medal,俄羅斯英雄只有Gold Star medal,可是還是不太能理解,另外這裡突然闖進來的俄羅斯英雄頭銜到底是不是等同於俄羅斯聯邦英雄;
    5. 「2553-I號法令指明此頭銜可以頒發給一個為國家和人民服務做出英勇事跡的人」,時?
    以上。--快龍此致敬禮 2010年8月7日 (六) 06:30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列表[編輯]

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希望可以成為富有澳門特色的列表—TINHO (留言) 2010年7月3日 (六) 17:29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7月3日至2010年8月3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瓦迪斯瓦夫·西科爾斯基[編輯]

瓦迪斯瓦夫·西科爾斯基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懇求意見—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0年7月2日 (五) 11:39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7月2日至2010年8月2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1. 調查人員後來得出結論,稱西科爾斯基之死與空難有關。。這一段修改一下,你要強調他的死因單純來自空難。現在的講法,看起來有點:他本來就是死於空難,當然有關係,這句話反而有點多餘,的感覺。
  2. 座機解放者II型轟炸機',這個已經有現成條目可以鏈結(B-24)。
  3. 而這次屠殺本來就是蘇軍對波軍的暴行。。這句話有問題。蘇聯已經否認,而且也沒有直接證據顯示蘇聯有參與的話,怎麼推斷本來呢?英文版的意思也不是這樣表示。
  4. 斜體英文的格式需要修改。

-cobrachen (留言) 2010年7月21日 (三) 17:54 (UTC)[回覆]

    • (:)回應:第1條意見,第2條意見和第4條意見已經改完,至於第3條意見,英文原文是「[...]which they had themselves committed against Polish forces.」個人認為「themselves」表示強調,強調是這罪行是蘇聯人幹的,而這場罪行是卡廷大屠殺(當然,也有themselves是德國人,而罪行是他們的挑撥離間的可能性),卡廷大屠殺已經在1990年代得到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的承認了,因此我認為這裡可以使用「本來」。我想聽聽閣下對這句話的高見。

對閣下不辭勞苦的校正表示感謝。—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0年7月24日 (六) 10:26 (UTC)[回覆]

  • (!)意見
    1. 「1902年西科爾斯基在利沃夫通過了高考」,原文「In 1902 he passed his final high school exam in Lwów」,個人覺得這裡指的是高中的結業考試而不是高考(升學考試);
    2. 「1914年,一戰爆發時,西科爾斯基成為國家最高委員會(Naczelny Komitet Narodowy)軍事部部長,直到1916年一直擔任此職」,很不舒服的斷句,可以改為「1914年一戰爆發。西科爾斯基從那時起擔任國家最高委員會(Naczelny Komitet Narodowy)軍事部部長,直至1916年」;
    3. 「1918年西科爾斯基最終決定同意畢蘇斯基的意見(隨後為被拘禁的畢蘇斯基做事),從那時起,兩位傑出的波蘭領導人分道揚鑣,漸行漸遠」,原文說的是也像畢蘇斯基一樣被關起來了(joined Piłsudski in internment);
    4. 「東部必定處在波蘭軍隊與烏克蘭軍隊、立陶宛軍隊、以及蘇聯軍隊之間逐步升級的衝突當中」,和原文有偏差;
    5. 「西科爾斯基名聲鵲起,成為了波蘭人心目中的波蘇戰爭英雄之一」,從前文看也不至於名聲迅速提升吧,原文是「enhenced」,只是因為被視為戰鬥英雄後名望有所提升,這一點在下拿不準;
    暫時先看到這裡。--快龍此致敬禮 2010年7月29日 (四) 11:40 (UTC)[回覆]
    多謝合作,以上皆已修改。—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0年8月1日 (日) 04:57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協和飛機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目標特色條目—Alancrh (留言) 2010年6月27日 (日) 14:47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6月27日至2010年7月27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閣下終於將此條目放入同行評審了,條目比較長,先討論幾個目前發現的問題。
    • 單位需要統一,建議全部使用公制單位。
    • 協和飛機的飛行時數已經超過92萬小時,其中60多萬小時為超音速飛行,遠遠超過所有西方飛機的超音速飛行總時數雖說有來源,但是這句話還是讓人感到有些困惑,如若西方飛機包括戰鬥機、驗證機等等所有噴氣機,那麼超過它們超音速飛行時間總和恐怕有些不可思議。
    • 英航和法航分別開通了由倫敦至巴林,和巴黎至巴西里約熱內盧(經停達卡)的航線[83]。隨後由巴黎至加拉加斯(經停亞速爾群島)的航線也在同年4月10日開始運營。這幾條航線是何時停運的?先這樣吧……條目太長了,有些問題已經找不着在什麼地方了。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6月29日 (二) 09:12 (UTC)[回覆]
      • 雖然許多軍用飛機都能超音速飛行,但實際擁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卻很少,絕大部分三代機、四代機只能夠以超音速飛行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就算是F22有超音速巡航能力,最多也只能持續1個多小時。[3]這裡也有提及協和飛機的超音速飛行能力。
      • 已經在條目中補上了:「1980年,英航取消了來往倫敦和巴林的航線;至1982年,法航也取消了所有飛往南美洲的協和飛機航線」--Alancrh (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10:26 (UTC)[回覆]
F-22可以持續超音速飛行時間並未真的公開,你看到的中文簡體資料有可能是翻譯錯誤的,先前在論壇上看過有人拿著這個數字在講,但是原文的說法並非如此。-cobrachen (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15:1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大爆炸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想了想還是規矩一點先來做同行評審吧,譯自英文版FA,圖片會慢慢中文化,還請各位提出意見—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6月20日 (日) 02:31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6月20日至2010年7月4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條目名稱用大爆炸理論是否更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6月21日 (一) 03:24 (UTC)[回覆]
這個名稱問題我考慮過很多次,最終選擇大爆炸的原因是:1. 一切物理模型都是理論,所以不用再加上理論二字(在中英文裡都是如此),類似的還有標準模型;2. 大爆炸作為宇宙誕生模型,和其他提出的宇宙末日模型大擠壓大撕裂看起來比較工整;3. 英文維基即採用Big Bang作為條目名。這都是我個人意見,如有必要可以討論。--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6月21日 (一) 04:29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疑問:為什麼這個條目的評審期只有半個月?——Albus Ecneics 2010年6月29日 (二) 11:20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起錨 (口號)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希望多加指教。—ATRTC 2010年6月19日 (六) 00:57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6月19日至2010年7月19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由於香港不存在鄉這個行政劃分,故不建議用全文轉換來解決問題。因此,標明了「落區」的意思。—ATRTC 2010年6月22日 (二) 05:29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 這是錯字嗎? 『曾蔭權亦在《給香港的信》中「起錨」呼籲市民向所屬地區的立法會議員表達不願政制原地踏步的訴求』。
哪個?—ATRTC 2010年6月22日 (二) 05:29 (UTC)[回覆]
『政制』,我因為怕是特殊用語,所以沒直接幫你改--Morrigan The Spoiler (沒用的申訴處) 2010年6月22日 (二) 07:26 (UTC)[回覆]
政制是政治制度的縮寫,並非錯字。—ATRTC 2010年6月22日 (二) 07:36 (UTC)[回覆]
  • 內容有部分使用『二○一○』這個表示法,這在某些字型下會變形,建議使用2010。
完成ATRTC 2010年6月22日 (二) 05:29 (UTC)[回覆]
完成ATRTC 2010年6月22日 (二) 05:29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南越國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前特色條目,因為缺少注釋而被撤特。後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逐句逐段補上來源,並參閱了更多的文獻,對條目內容進行全面的修改和補充。目前正在製作一幅南越國地圖以替換現在的南越國早期疆域圖,進度達到了60%以上,十多天後將完成。—長夜無風 (留言) 2010年6月9日 (三) 10:17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6月9日至2010年7月9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四川省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提請同仁進一步完善—TLUG (留言) 2010年6月6日 (日) 11:53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6月6日至2010年7月6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辛普森案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一場著名的世紀審判,至今仍然不斷被提及。在下於寒假的時候將英文版翻譯過來,拿到這裡給諸位審查,希望條目質量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快龍後會有期 2010年6月5日 (六) 13:26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6月5日至2010年7月5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目前的意見如下
    • 洛杉磯縣自信該案證據確鑿,但是科克倫說服陪審員相信DNA證據存在合理懷疑的部分。洛杉磯縣的指代有些模糊,是指洛杉磯縣檢察官還是該縣民眾?後半段句子有點晦澀,建議改為「但是科克倫使陪審員相信DNA證據存在值得懷疑的部分。」
    • 強烈要求增加背景描述,辛普森的職業、名聲以及性格,他們夫妻兩之間的關係,為何會離婚,還有高曼同妮可爾之間的情況。案發前雙方有沒有什麼衝突?
    • 6月13日至17日之間發生了什麼?誰通過什麼方式發現的屍體?警方又是如何認定辛普森是嫌犯的?
    • 在下對於美國人名不夠了解,離了婚後的妮可爾·布朗·辛普森是不是應該改回原來的姓?對其稱呼應該用中間名嗎?反正一會用妮可爾一會用高曼實在是……
    • 60公里應該也不慢了吧……低速追捕可能不如「直播追捕」來得好
    • 對訴訟的開始描述不夠充分,應該一開始就說明是伊藤法官負責審判,(我不知道美國法庭什麼制度,有沒有什麼其他官員輔助法官審判?有的話也應該把這些人的情況寫出來)辯方律師倒是挺詳細的,檢方的情況也應該在審判開始部分寫出來。
    • 有內鏈就無需給出英文原文。條目中英文挺多的,其實有些人可能是有中文條目的,最保險的做法之一是先到英文版找到這個人的條目,再找找看有沒有中文版的鏈接。
    • 這麼長時間的審判應該是間斷進行的,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把每次開庭的日期寫出來,在此期間辛普森是什麼狀態呢?似乎是被關押,最好也寫出來以讓讀者了解。
    • 儘管之後其他許多1994年之前拍攝的辛普森裝着布魯諾馬利鞋的照片被發現並公布。建議改為然而後來又發現了一些其他辛普森穿着布魯諾馬利鞋的照片,這些照片都是1994年之前拍攝的。
    • 「在證據採集之前,有媒體人士倚靠到辛普森的野馬車上。」恕在下愚鈍,這和案情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 到底是在哪個法院審判的?首段說是加州高院,為何這裡又有洛杉磯縣法院由超過100名騎警把守,如果兩者其實是同一所法院還望在條目中指出。
    • 刀具經銷商何塞·卡馬喬(Jose Camacho)則聲稱曾向辛普森出售過一把15英寸(約合380毫米)長的德制刀,這把刀正與三周前命案中兇手用的刀相同羅斯餐具行(Ross Cutlery)提供的收據表明,辛普森曾在兇案發生六周前購買了一把12英寸(300毫米)長的匕首。這把刀同驗屍官所描述的造成刺傷的刀特徵很像。這讓我產生了疑惑,根據後文,似乎並沒有找到兇器,前文的意思則像是發現了兇器。另一方面根據卡馬喬將自己的見聞賣給了媒體後和後文中的檢方發現商店雇員將他們的故事以12,500美元的價格賣給《國家詢問報》後推測,卡馬喬應該就是羅斯餐具行的老闆或是雇員。那麼,這把刀到底是15英寸(約合380毫米)長的德制刀還是12英寸(300毫米)長的匕首?又或者卡馬喬和羅斯餐具行並無瓜葛?又或者是兩個不同人給出了相互矛盾的回憶?
    • 辛普森在腳踝處有一個「洞」不太理解……依在下看,辛普森的腳上有洞,兩隻腳靠在一起側放,同時血液從側面滴到腳上後又從洞裡滴到另一隻襪子才能解釋(即便如此在上面的襪子血印也應該更大一些才對)。
    • 對血腳印以及後門血跡的採集是什麼時候進行的?特別是和採集辛普森血樣之間的時間前後關係,在下以為這和辛普森的嫌疑之間關係重大。如果是在之後,那麼辛普森被陷害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特別是結合無法解釋為何當初從辛普森那裡提取並收入證據中的8cc(立方厘米)的血液少了1.5cc。
    • 皮質手套似乎太緊,辛普森戴上並不容易,特別是他在裡面還戴了一雙橡膠手套。是指辛普森戴了一雙橡膠手套以後再去戴皮手套嗎?從邏輯上講檢方應該讓他脫下橡膠手套啊。
    • 媒體報道可以增加,應該有很多知名媒體報道了。
    • 還有幾處未翻譯,如《Hard Copy》、《Madam Foreman》,就算不翻譯名字也應該讓讀者知道大致是講(播)什麼的。
    • 民事訴訟的話,高曼父母起訴的最後結果如何?高曼和妮可爾的民事訴訟是分開進行的嗎?看文中像是同時進行的樣子……而且前文說得是對布朗的毆打行為支付民事賠償,後文則說西德尼和賈斯汀將從布朗財產繼承人辛普森那裡得到1250萬美元。受害者家庭則得到3350萬美元的補償性及懲罰性損害賠償金。沒有提到毆打。
    • 疑似招供中詹妮弗·皮斯是2004年表示知道案情的?可是這是審判早就結束了啊,哪有什麼大陪審團解散,審判繼續的說法?
    • 假如我做了》還有內鏈……根據條目中的說法此書似乎是由雷根代筆,具體情況還是調查一下比較好。
    • 判決反應一部分還可擴充以體現此案的重要性。
    • 以上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6月6日 (日) 08:28 (UTC)[回覆]
    • (:)回應:感謝您的意見,這個條目的英文原版在下本身就不是很滿意,現在看來需要大幅度的修改。--快龍後會有期 2010年6月6日 (日) 11:06 (UTC)[回覆]
      • 在下又找到幾個中文綜述網頁1244至49頁,雖然不一定能作為來源但希望能幫助閣下梳理案情。更詳細一點的英文資料我也在尋找,目前在下最感興趣的是雙方案發前幾天的情況和案發當日雙方的行動。這個案子越看疑點越多,目前我的推測是辛普森的確殺人了,但是警方害怕證據不足偽造了證據反而弄巧成拙。然而案發現場的第三者腳印和辛普森腕部的傷似乎暗示也有可能是合作殺人……如果這樣還得研究一下他的這個兒子是什麼個情況。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6月6日 (日) 13:30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歐洲牛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基礎條目,目標特色。現在最頭疼的是文化方面的內容,各國文化中對於牛屬動物並不加以嚴格區分,所以牛的文化歐洲牛的文化兩者之間很難辨別,不知諸位有什麼主意。維基化和添加圖片的事宜正在進行。—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6月5日 (六) 06:35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6月5日至2010年7月5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最後一句「歐洲的冰島、安道爾,非洲的國家更多」……然後呢?—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01:45 (UTC)[回覆]

然後不知道怎麼寫了 囧rz……,問題就是那個牛的文化和家牛的文化。比方說牛魔王,它是以水牛為原型還是家牛為原型?太難考證了……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6月30日 (三) 11:40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輾轉相除法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翻譯自英文維基的特色條目,希望改進翻譯質量。—Albus Ecneics 2010年5月29日 (六) 07:49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5月29日至2010年6月29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1. 為甚麼圖片在英文版可以活動,而在中文版不能活動?
  2. 第一張圖片缺乏解釋。
  3. 紅連結:每一個紅連結都需要給出其對應英文術語。
  4. 修飾語句:設k表示已進行的步驟數,第一步計算時是0。
  5. 修飾語句:因為演算法保證每一步計算的餘數都是減小的,
  6. 數目表示不一致:在第一步計算時(k = 0),餘數r−2和r−1分別等於a和b,在第2步(k = 1)— 老陳 (留言) 2010年6月1日 (二) 04:42 (UTC)[回覆]
「計算過程」一節需要改進。首先英文中看起來簡單明白的結構不一定適用於中文,直接翻譯過來反而可能會變成難懂的話,最好是用中文的思路重新修正一遍。其次,整段敘述太像偽代碼,應該寫得更人性化一點。—Snorri (留言) 2010年6月2日 (三) 07:26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天王星行動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既然某用戶沒有好好修正,那就讓我們幫他改善吧—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5月24日 (一) 12:04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5月24日至2010年6月24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伯納德·威廉姆斯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翻譯自英文版的條目,希望大家提些修改意見。—Stevenliuyi (留言) 2010年5月19日 (三) 15:44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5月19日至2010年6月19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大致看了一下導言部分,提幾處:
    1. 最為人所熟知的,是試圖用歷史與文化、政治學與心理學特別是希臘文化來重新調整道德哲學研究的方向。」;
    2. 「而他則視自己是一個綜合者」,這個是原創翻譯嗎?synthesist我看到有翻譯為「綜合論者」的;
    3. 「他反對科學進化論的還原論思想」,這樣的翻譯容易斷句錯誤,而且「進化論的」是否改成「演進的」更好;
    4. 「他從她們當中看到了在分析哲學中所無法理解的一種將理智與情感相互綜合的可能性」,改成「身上」更好,另外這個句子似乎修改一下比較好,意思有點偏差;
    哲學這個方面在下不是很擅長,就不獻醜了。--快龍後會有期 2010年5月22日 (六) 15:3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香港博物館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自提,這不是翻譯條目,而是小弟根據手上資料擴充這個列表,目前已全部完成。但小弟仍希望大家幫忙再校對及提出意見,讓此列表更完善準確,可以提升至特色列表程度。——香港の達人(有話直說)(貢獻) 2010年5月19日 (三) 08:01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5月19日至2010年6月19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是否可以增加一項博物館的類型,可以參考en:Museum#Types,讓列表更專業一點?--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5月19日 (三) 12:39 (UTC)[回覆]
另外,有沒有已經關閉的博物館?有的話是否要寫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5月19日 (三) 12:40 (UTC)[回覆]
(:)回應:如果要分類的話,技術上還是可以的。不過在香港,無論政府抑或是非牟利團體和私營機構,皆不習慣為博物館分類。如果分類的話,恐會有原創研究之嫌。另外,條目已列入一些已關閉的博物館,見香港博物館列表#已關閉的博物館。—香港の達人(有話直說)(貢獻) 2010年5月19日 (三) 15:20 (UTC)[回覆]
博物館的定義似乎過度廣泛。列表中不少的性質與博物館似乎大相徑庭,例如香港視覺藝術中心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金管局資訊中心粉嶺環境資源中心荃灣環境資源中心等等。另外,概述段落可作為首段展示。—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5月19日 (三) 14:16 (UTC)[回覆]
(:)回應:根據國際博物館協會定義,博物館是「一個永久設立的機構,……這個機構負責蒐集、保存、研究、傳播與展示人類及其環境有關的實証,供研究、教育及觀賞之用」(香港國際博物館日2002博物館博覽,頁8)。換言之,只要一個機構做足以上五個步驟(不理文物有多久歷史),並將文物向公眾展示的話,它亦可以符合博物館的定義。以上閣下所舉的例子,有部份是符合博物館的定義(雖然它們的名字令人誤以為它們只屬服務性質)。但小弟承認,有些在列表所舉的機構,並未符合博物館的定義。小弟稍後會在首段附上以上的博物館定義,並將列表內每間機構逐一研究,若不符合博物館的定義,小弟會斟情刪掉。另外,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被康文署歸納為博物館,亦是《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所指的博物館,詳見此頁。—香港の達人(有話直說)(貢獻) 2010年5月19日 (三) 15:58 (UTC)[回覆]
 已修復,己刪除資料共有8項:黑暗中對話體驗館粉嶺環境資源中心荃灣環境資源中心灣仔環境資源中心IN的家信不信由你奇趣館馬術展館鄧麗君香港故居。它們都只有展覽性質,有些是非永久性展館。—香港の達人(有話直說)(貢獻) 2010年5月20日 (四) 07:52 (UTC)[回覆]
醫院管理局大樓地下的健康資訊天地,未知是否也可歸入博物館?Germanomaniac 2010年6月23日 (三) 17:15 (UTC)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娜芙蒂蒂胸像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似乎有成為優良條目的潛質,在下感覺再校對、修飾一下並補充一些內容後有希望當選,不知大家意見如何?—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5月18日 (二) 06:45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5月18日至2010年6月18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1. 「一般相信這尊雕像是在公元前1345年由雕刻家圖特摩斯(Thutmose)所雕」,相信有點太英文了,「認為」吧;
    2. 破折號不知道是不是其他地區有不同規定,大陸是用「——」,如果要用「—」,最好留出空格,我剛把這句看錯了,「一支由德國考古學家─路德維希‧波爾哈特率領」, 囧rz……
    3. 「夏洛特堡(Charlottenburg)的埃及博物館(Egyptian Museum)和柏林博物館島上的老博物館」,這裡逗號必要?
    4. 「娜芙蒂蒂像目前藏於博物館島上的新博物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這座雕像正是在此地展出」,嘗試修飾為「娜芙蒂蒂像目前藏於其在二戰前的展出地——博物館島上的新博物館」;
    5. 「這座雕像的真假,以及匈牙利藝術家所制的娜芙蒂蒂之軀青銅像也都讓娜芙蒂蒂半身像陷入了爭議」,似乎和英文原句有一些差異;
    6. 「並統治埃及一段時間」,原文說是短暫的一段時間,這個short丟了不好;
    7. 「其中一個名叫安卡蘇納蒙(Ankhesenamen)的後來嫁給了娜芙蒂蒂的繼子」,原文:Ankhesenpaaten (later known as Ankhesenamun),這是明顯掉字了;
    8. 「娜芙蒂蒂本人於阿肯納頓在朝的第十二年起便不再有與她相關的歷史紀錄」,翻譯的有點羅嗦;
    9. 「描述了1913年二十日時」,在下看到這樣阿拉伯數字和漢字夾雜,有點糾結了……
    10. 極富冒險精神且無人能出其右 這麼形容德國這次的大收穫,又是標點(後面還有),這麼改成「來」;
    以上。--快龍後會有期 2010年5月22日 (六) 16:00 (UTC)[回覆]
  • (:)回應
    • 完成
    • 個人覺得破折號能不用就不用最好,這個地方直接去掉破折號也講得通。
    • 去掉了
    • 在下倒覺得前一種說法沒什麼不妥
    • 差的是展覽吧
    • 改為一小段時間
    • 其實這個地方不太重要吧,簡單的介紹一下娜芙蒂蒂本人就可以了,至於其子女……
    • 還有不少地方都是這樣,英語語法比較明顯,看到的都改過來了
    • 看到兩處,都改過來了
    • 標點的話,繁體的單引號和雙引號我還不太會區分……看到的地方都改過來了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5月23日 (日) 08:42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聖索菲亞大教堂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希望可提升至特色條目程度—黑暗魔君 (留言) 2010年5月16日 (日) 09:48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5月16日至2010年6月16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特色的話,恐怕問題不少。就拿首段開刀吧,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 參考有點問題。在「馬賽克」一節,有點章節沒有註釋,後一小節更完全沒有。
  • 其次,在首段,不宜有紅字。解決方法有二:1.消紅 2.移除[[]]

JK~強勢回歸!!! 2010年5月16日 (日) 13:44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香港天文台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可提優良或特色?—HW (討論 - 貢獻) 2010年5月14日 (五) 13:49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5月14日至2010年6月14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意見 問題較多,請仔細對證。

  1. 「前兩者是由耶穌會修士運作,而香港正好位於二者之間,由於颱風常對香港造成破壞,香港政 府亦支持皇家學會的建議。」,其中「之間」不明其意,應該說明是什麼之間,是運作方式之間,還是地理位置。
    已移除 (其意不明)。-HW (討論 - 貢獻) 2010年5月20日 (四) 08:57 (UTC)[回覆]
  2. 「開始進一步使用高技術的儀器進行天氣預測」,天氣觀測不符合用語習慣,氣象觀測更妥當,氣象包括天氣、風向等各個項目,當然若天文台最初只觀測天氣, 也可以按照史實保留,但也最好加括號或者用模板注釋由來。
    完成HW (討論 - 貢獻) 2010年5月20日 (四) 08:57 (UTC)[回覆]
  3. 「天文台首部電腦系統啟用」,量詞不妥,不應使用「部」。
    完成HW (討論 - 貢獻) 2010年5月20日 (四) 08:57 (UTC)[回覆]
  4. 「天文台亦分別在1984 年及1985 年建立兩個位於赤 鱲角、沙田的自動氣象站及位於京士柏的輻射測量室。」,歧義句,應拆分主謂結構,形成兩個分句。
    完成HW (討論 - 貢獻) 2010年5月20日 (四) 08:57 (UTC)[回覆]
  5. 「天文台在1996 年在互聯網成立網頁,是最早成立網頁的香港政府機構之一。」,網頁不稱「成立」,另後文提到了「網站」應該統一說法。
    完成HW (討論 - 貢獻) DC8投票 2010年5月25日 (二) 13:33 (UTC)[回覆]
  6. 「建立了三組專用電路交換氣象資料」,電路應該專指供電線路,或者物理學上的電路。
    完成HW (討論 - 貢獻) DC8投票 2010年5月25日 (二) 13:33 (UTC)[回覆]
  7. 「此外天文台還會預測未來7日的天氣概況。」,「預測」和「概況」略顯冗餘,可改為「預測未來7日的天氣」。
  8. 「香港天文台亦是亞 太區第一批氣象服務單位取得ISO9001:2000認證」,明顯定語後置了,不符合現代漢語規範。
  9. 「透過在機場使用自行開發的的激光雷達風切變預警系統,監測降落跑道風切變的情況,並第一時間報告機師,無論在起飛和降落時,都可監測跑道情況,並將預 測風切變的準確度,由9年前的50%,提高至90%,被公認為世界頂尖的機場風切變系統。」這一句是成分殘缺,沒有主語,應該是「天文台透過……」。
  10. 「即是與位於UTC+8時區的地區,包括中國大陸一致」因為句號停頓,所以讀起來較怪異,建議改為「即是與位於UTC+8時區的地區(包括中國大陸)一致」。
  11. 「香港時間準確度為每日1微秒以內。」感覺準確度不能這麼說,可請專家指正,或查閱正規資料看其說法。
  12. 「警告 信號」一段內,使用了漢字年份,而前文全部是阿拉伯數字年份,這個問題較嚴重。
  13. 「本港已經採用一套以圓柱形」,注意不要地域中心,下面還有很多很多,這個問題較嚴重。
  14. 「向港內船隻發布關於熱帶氣旋之情況及大約位置的消息」,港內是香港內還是某個海港內,請改詳細一點。
  15. 「公眾之混淆」「方向之烈風」,「之」建議改為「的」符合現代漢語習慣。
  16. 「暴雨警告信號:」強烈建議做一個表格,並且可以做一些圖片。
  17. 「有雨季時甚至有可能會一日內多次發出。」,這個「有」字不該有。
  18. 「第二次要在1999 年才發出」,「要」常用於將來時間,建議刪除。
  19. 「但其實霜凍警告在1968年11月已經存在。」有贅餘的風險,可以改為「但霜凍警告在……就已經存在」。
  20. 「直接致電天文台質問(即使合理)發出警告信號的理據」,「即是合理」應擴展完全為「即使警告信號是合理的」。
  21. 「警告 信號」有時候說的是「信號」,有時又是「訊號」。
  22. 「又加強個別地區風勢資料的發放」,不清楚是什麼資料,不會是知識手冊一樣的資料吧。
  23. 「2007年, 惡搞香港天文台的一批香港網民更聲稱發現香港天文台發布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決定跟香港股市升跌有着一些不尋常的關係(除風力頗強外,在此指強風與烈風之 間),但未經精密驗證。」加上來源最好。
  24. 請趕緊收拾一下參考的模板,用cite模板最好,另網絡大典不能作為可靠來源。

NewSpeaks友愛部真理部 2010年5月15日 (六) 13:30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意見

  1. 「掛勾」錯別字。

NewSpeaks友愛部真理部 2010年5月15日 (六) 13:28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T-64主戰坦克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自提,個人認為這條目儘管基本上能描述T-64這款經典的蘇聯坦克,但條目內文、尤其是參考信息似乎存在不少的Bug。因此希望大家幫忙找出來以讓這條目更完善、更準確。另外,有哪些部分需要再補充,哪些要簡略,我還沒想好。希望大家能多提意見。謝謝。—--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4日 (六) 16:09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4月24日至2010年5月24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意見

  1. 欠維基化。
  2. 不要在段落標題上加注釋。
     已修復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5日 (日) 15:32 (UTC)[回覆]
  3. 專業方面就不多說了,召喚Cobrachen
    --達師147228 2010年4月25日 (日) 07:45 (UTC)[回覆]

(!)意見:文章中「坦克」與「戰車」請不要混用。—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4月25日 (日) 08:02 (UTC)[回覆]

 已修復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5日 (日) 15:32 (UTC)[回覆]
(!)意見
  1. 英文形態的文法和構句需要修改,像是T-64在大部分性能上都優於蘇聯當時的其他坦克,直到1985年T- 72B坦克出現為止。。在前後句的關係上,後段應該放到前面去,這才是中文的習慣用法。
     已修復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8日 (三) 10:35 (UTC)[回覆]
  2. 一些形容詞應該去掉,像是鋼鐵洪流高尖精等。
     已修復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6日 (一) 14:44 (UTC)[回覆]
  3. 於是K型複合裝甲的早期版本誕生了。參考英文版,這一句的翻譯有問題。他的原意並沒有說是早期版,只說是當時的一種技術。
     已修復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8日 (三) 10:35 (UTC)[回覆]
  4. 這種複合裝甲是在兩層厚鋼板中間夾一層鋁合金。不能說真的錯誤,但是意思差很多。原文的意思是說兩片高應力(或高張力)鋼板的中間夾上一層鋁合金。
     已修復
  5. K型複合裝甲配方改良,用玻璃鋼替代兩層鋼板間的鋁合金,Fiberglass翻譯是玻璃鋼或者是玻璃纖維?
    (:)回應:這個是根據en:Combination K內容翻譯的,在這個條目里K型複合裝甲是鋼鐵-玻璃鋼-鋼鐵的結構。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6日 (一) 14:44 (UTC)[回覆]
  6. 並加寬了進出活門以便乘員逃生。參考英文,加寬艙門並不代表僅僅是方便逃生,而且加寬的應該是炮塔頂部的艙門。
     已修復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8日 (三) 10:35 (UTC)[回覆]
  7. 由於主炮的更換,因此換裝125毫米炮後炮塔前部反而多出一些儲物空間:炮塔右側有一個儲物艙,左側有3個個人儲物箱。。參考英文版,需要進一步的資料確認是不是因為火砲的關係才有這些空間。
     已修復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8日 (三) 10:35 (UTC)[回覆]
  8. 坦克通風管則裝在炮塔後面。,通風管建議換成潛水通氣管或者是水下通氣管,這個管子不是平常給引擎排氣用的,是在水下才需要。
     已修復,筆誤,應為排氣管。根據莫洛佐夫設計局官網的圖片來看[5],排氣管應該是連接到炮塔後方的鐵網下面。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6日 (一) 14:44 (UTC)[回覆]
  9. 原有的NSVT 12.7毫米防空機槍被移到一座小型炮塔上,。這句話的描述需要潤飾。陸上系統不是我的專長,手邊資料也不多,在翻閱一些資料後,如果我的理解沒錯的話,這個修改是在原先車長的進出艙門上加上一個小槍塔,然後機槍加在這個槍塔上,讓車長可以在車內操作。因此,機槍的位置並沒有改變(還是在原先的位置上,車長的艙門口並沒有移動到砲塔的其他位置上。這種改裝在其他戰車上也有,以色列還有出售套件給M /48/60等戰車加裝。台灣有一部分戰車也有。因此,建議修改。
     已修復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8日 (三) 10:35 (UTC)[回覆]
部分翻譯需要和英文版對照修飾,專業一點的地方可能需要另外找資料。-cobrachen (留言) 2010年4月25日 (日) 22:53 (UTC)[回覆]
部分 已修復,部分英文版內容並未找到相關網上的資源能證實,因此少部分可能有誤的翻譯自英文原文內容被刪去了。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8日 (三) 10:35 (UTC)[回覆]

(!)意見

  1. 造價和成本的資料,可以補充在概況和infobox模板裡面。
  2. 「四肢很容易不小心就碰到機器的運動部件」,四肢不能「不小心」,應該是「不小心的話四肢很……」,這樣的主語謂語不搭配還有一些。
  3. 「由於T-64的機械結構相當複雜,因而直接導致很多故障問題的出現」成分殘缺,沒有主語。

NewSpeaks友愛部真理部 2010年5月2日 (日) 13:57 (UTC)[回覆]

 已修復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5月5日 (三) 03:16 (UTC)[回覆]

(!)意見:服役紀錄過為瑣碎,能否將其寫得較為完整些?—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5月9日 (日) 08:20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意見

  1. 首段中「——如T-80、T-84——」最好改為「(如T-80、T-84)」,破折號一般表示語義轉折,作補充說明少見,例如「今天天氣真熱啊——你什麼時候去重慶?」。
     已修復,去年高考後又把標點符號用法還給老師了……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5月5日 (三) 03:27 (UTC)[回覆]
  2. 「(烏拉爾車廠所在地。)」,這個句號就不怎麼好了,請檢查一下其他括號內的標點符號,對全句的說明加句號例如「你腦子不好使。(意思是你愚鈍。)」,對詞語不要加句號例如「我在重慶(直轄市之一)。」。
     已修復,筆誤,謝謝指出。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5月5日 (三) 03:27 (UTC)[回覆]
  3. 建議在T-64主戰坦克#研發歷史當中增加一些坦克專業名詞的維基內鏈接,例如「雙橡膠插銷履帶」、「揚彈過程」、「魚鰓式履帶側裙」,也可以直接在十分生僻的詞彙後面用注釋模板。
  4. T-64主戰坦克#研發歷史#烏克蘭的現代化升級型中「BM『寶劍』」,這個到底是叫BM翻譯為寶劍還是就是全程BM寶劍,請用合適的標點符號。
    (:)回應:這個坦克名字就叫BM「寶劍」,名字連「T-64」都不包含。「寶劍」是搜狐網譯名,原文是БМ Булат(BM Bulat)。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5月5日 (三) 03:27 (UTC)[回覆]
  5. T-64主戰坦克#研發歷史#T-64A中「高-平兩用」似乎不合現代漢語規範,範例「水陸兩用坦克」、「軍民技術展覽會」,建議刪除連字符並且加括號解釋什麼高什麼平。
    (:)回應:《輕兵器》等雜誌上在說某型防空機槍能用於高射、平射兩用時,都是寫作「高-平兩用」,中間短橫有時省略。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5月5日 (三) 03:27 (UTC)[回覆]
  6. 同上的問題還有「盧布-美元」,建議查閱新聞媒體看看怎麼處理這個匯率的說法,可能是「盧布對美元」,在下不確定。
     已修復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5月5日 (三) 03:27 (UTC)[回覆]

NewSpeaks友愛部真理部 2010年5月2日 (日) 13:43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意見

  1. 參考請統一使用{{cite}}模板,並且參考的語言在模板內部定義如<ref>{{cite book | language = 俄语 | ……}}</ref>。
  1. reflist裡面列出的有些有語言模板,有些沒有,可以統一使用,把每一項參考的語言都標註出來。

NewSpeaks友愛部真理部 2010年5月20日 (四) 05:30 (UTC)[回覆]


(!)意見:消去重定向連結。—ArikamaI 繼續旅行謝絕廢話2010年5月4日 (二) 14:52 (UTC)[回覆]

(:)回應:我還是搞不清楚何為「重定向鏈接」。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5月21日 (五) 05:13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保時捷911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非常有名的一款跑車,目標優良條目,現在的完成度大約是8到9成。我想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排版應該怎麼處理呢?第一段的羅列有沒有必要?後面的車型描述應該是按時間順序還是型號款式呢?另外911GT和911RS、RSR雖然也有911的名字,但卻是賽車,要不要把他們寫出來呢?—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4月22日 (四) 13:25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4月22日至2010年5月22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第8號交響曲 (貝多芬)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該作品是同類作品中較次要的一部,地位也較低,相關資料少。我並無意參選特色條目,能達到優良條目的標準即可。—尖尖的鹿角 (留言) 2010年4月20日 (二) 12:49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4月20日至2010年5月20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如果創作方面的內容多一點就好了。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4月22日 (四) 13:33 (UTC)[回覆]

(!)意見

  1. 總體而言,內容比較少。
  2. 首段需要一定的加強,「背景」一段更是需要擴充。這一部不是節拍器嗎?在前面的敘述部分應該有所體現。
  3. 貝多芬不需要全名。
  4. 是翻譯的嗎?如果是的話,不知道有沒有再校對過,語法方面暫時沒有時間仔細看。
  5. 對於大型的樂譜,不知道會不會對不識五線譜的人造成不當的影響。
  6. 給一個不太可行的建議,如果有能力的話,做成有聲條目,可以把部分樂段直接做成背景音,效果會比較好。(不過有聲條目沒有評選啊……)
    以上。--達師147228 2010年4月25日 (日) 07:42 (UTC)[回覆]

(:)回應

  • 內容少的一部分原因是該作品沒什麽名氣,分量比較輕,也沒有顯著地位,相對而言參考資料少;不過我會盡量多找點內容。
  • 貝多芬使用全名是爲了與同類條目統一,而且也符合普遍的規矩,其它語言維基百科是這麽做的,CD小冊子上也在起首第一句印全名。
  • 確實多從英文翻譯過來,不過也結合了些其它內容。
  • 爲了保持完整性,我特地截取了完整的樂句(比如第一樂章把整個主題都摘下來),所以譜例相對較長;而且爲了排版美觀和清晰可讀的考慮,預覽圖也比較大。對於有多聲部的譜例,用五綫譜是唯一的方法,不認識恐怕也只能是自己修為不夠了。
  • 我不會做有聲條目。但關於背景音樂,我以爲將整部作品四個樂章都放上去太不現實,而且意義也不大;而節選一點樂段則感覺既業餘,又有損作品的完整性,聽起來也過於突兀。所以這樣把實況錄音放在旁邊,讓讀者自己去點,倒是挺好的方法。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參考資料最好用{{cite web}}統一起來,這樣比較美觀,也更方便讀者查閱。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4月22日 (四) 13:30 (UTC)[回覆]

無意中發現第十條參考來源是404--教父 (留言) 2010年4月27日 (二) 07:55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世嘉Master System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在世嘉MD橫行之前世嘉的機器。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4月18日 (日) 11:44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4月18日至2010年5月18日

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5月9日 (日) 14:37 (UTC)[回覆]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google:"世嘉Master System"只有8,310,[6]大約有18,800 頁繁體中文 和 簡體中文搜尋結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4月19日 (一) 03:16 (UTC)[回覆]

  • 這次從頭至尾看了一下條目,問題不少。
    • 英文太多,雖然我也覺得很多詞組沒有正式譯名,不知道如何翻譯是好,但是這麼多英文實在讓人不明所以。比如什麼叫Card Catcher組件?「Fantasy Zone的Opa-opa」,前面的單詞表示公司呢,還是人名呢,或者有別的意思?
    • 中文條目如無特殊情況,正文中不要使用斜體。
    • 來源有些不足,現有來源需要用{{cite web}}統一。
    • 內容不足,排版也有些混亂。我覺得比較合適的順序是:機器開發經過>機器技術參數,硬件特點等>機器玩法(和其他遊戲機比有什麼特點),遊戲也可以放在這一節>市場表現>評價。不過這只是個人看法而已,到目前為止中文維基尚未有遊戲主機的優特條目,你也可以參考其他語言版本。就此條目而言,開發和評價方面的內容較少。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5月8日 (六) 14:25 (UTC)[回覆]
  • 回復
    • Fantasy Zone沒有中文名,改個中文名反而讓人看不懂。OPA-OPA明顯是主角。Card Catcher其實我也不太懂是什麼,保持原文比較好。
    • 斜體是英文時候過來的。
    • 來源還不足啊,哪裡需要來源你掛個模板請求啊
    • 內容還有什麼可以寫啊,市場都寫得這麼詳細了.機器開發經過已經在歷史裡有提及,而且開發經過有部分內容屬於SG1000的範疇。排版可以再想想。到目前為止中文維基尚未有遊戲主機的優特條目,你也可以參考其他語言版本。就此條目而言,開發和評價方面的內容較少。其實整個條目基本上是英文那邊搬過來的。我就英文好一點,其餘都不懂了。
    • 排版那裡我再考慮一下吧,還有那些英文單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行列式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第二次)[編輯]

第一次特色條目評選時有建議再做一次同行評審,因此在此重新提出,希望達到特色條目。還望各位多多提出意見。—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13:02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4月8日至2010年5月8日

先前的討論[編輯]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意見

  • 符號不一致的問題依然存在,例如(不限於)這一處:
其中是在基B下的展開

元素應用小寫,A改為a,以和前文及圖片統一。

  • 「行列式的性質」中:
  • 由行列式的乘法定理以及 可以知道,行列式定義了一個從一般線性群上的群同態

其中的R應該是指實數集。不過既然已經將係數取值擴展到交換環,那係數和行列式的值也不一定是實數,所以最好採用更為一般的符號(比如F)。同時請檢查其它的性質,和其它章節,排除這一類問題。並且(&)建議在這一章起始加入類似這樣的話: 「以下所列出的行列式性質,如無特殊說明,對於係數取交換環上的行列式均成立」。 另外「柯西公式」個人認為不必寫,現在這樣插入後反而破壞了性質陳述的連貫性。至多可加上鏈接即可。

  • 特色條目參評時有人的意見「反對數學變成特色條目」,「一看就讓人想要關掉視窗」。雖說是無理取鬧之言,但也有幾分回味。要如何將數學條目寫的不那麼深邃難懂,並且由淺入深,適合不同層次和學術背景的人閱讀的確是難題。我想可以着重介紹在實數域中的行列式,主要章節如下安排:

實數域上的行列式

定義

幾何意義

....

一般域上的行列式

....

交換環上的行列式

....

行列式的性質

....

行列式的計算

....

行列式與外代數的關係

....

歷史

....(非交換環上行列式的描述可以移動至此,因為風格相符)

應用

....

這樣編排的好處除了由淺入深外,還便於他人修改和維護。 Sotube@NTU (留言) 2010年4月20日 (二) 13:31 (UTC)[回覆]

(:)回應:首先多謝你的意見。符號不一致的問題已作修改。關於逆矩陣的問題,已經改成一般的域。之所以不是對一般的交換環都成立,是因為一般的交換環中不會有乘法逆元素,能定義逆矩陣的話,必須要是除環,而交換的除環就是域。其它的地方也檢查了一下,應該沒有係數取值範圍的問題。柯西比內公式是應另一維友的建議加入的,我覺得現在的版本尚不會過多影響閱讀連貫性。而你所說的關於係數取值範圍的聲明可以見「係數的取值」一節。最後對於章節的編排,「實數域上的行列式」其實和「歐幾里得空間上的多項式」是差不多的,應該都足夠直觀了(有幾何意義)。之後「一般域上的行列式」實質上等價於「嚴格的定義」一節。我已經將標題改掉。交換環和非交換環上的行列式我都濃縮在「係數的取值」一節裡面了。首先交換環上的行列式和一般域上的行列式性質基本一致,不必着重描寫;而非交換環上的行列式是比較深的內容,沒有詳細展開。同時寫在定義一節之後,可以讓讀者迅速地對係數的取值範圍問題有一個了解,就不必等到看到「歷史」一節了。—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20日 (二) 23:53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1. 紅字使用{{Link-en}}。
  2. 圖片文字繁簡轉換。
  3. 行列式與空間定向段落的圖片須要附上說明文字。
  4. 有過度連結的問題,例直觀定義、交替多線性形式、線性映射的行列式、行列式的性質、行列式的現代概念
  5. 「當向量線性相依時」「這類行列式被稱為「雅可比行列式」」請將粗體消去。
  6. 外國人請用全名。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0日 (六) 00:46 (UTC)[回覆]
多謝提出意見。
  1. 第一點:我個人反對使用Link-en。首先特色標準裡面並沒有這一要求;其次,相應條目的英文版未必存在或未必是最好的,沒有理由一定要選擇英文,讀者也未必懂英文;最後,留下紅字可以給其它編輯者注意到這個條目尚不存在,鼓勵他們去編輯,沒有必要因為是特色,就為了面子把英文版的條目拿來遮短,紅字條目沒有就是沒有,正因如此才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2. 完成
  3. 正因為圖中做了說明,所以不必再附上說明文字了。特色標準里也沒有要求一定每幅圖都要在圖片外附加說明。
  4. 過度鏈接問題已經修正,請協助檢驗。
  5. 完成,已消去粗體。
  6. 已修改。現在情況是:在第一次提及時使用全名,之後使用常見的簡稱。—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02:03 (UTC)[回覆]
如果無意使用Link-en,請在紅字後方添上外文,方便查找。—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0日 (六) 04:22 (UTC)[回覆]
完成。—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3:35 (UTC)[回覆]
單純外文便可,如果包含連結則屬自我參照。—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0日 (六) 13:56 (UTC)[回覆]
在我理解中,自我參照應該是指在條目中提及維基百科計劃本身,或者鏈接到模版、計劃頁、用戶頁等等,又或者是用別的維基百科的文章來作參考資料吧?因為實際上我想做的事情和{{link-en}}是一樣的,都是連到「紅鏈條目原來對應的各語言維基百科頁面的名稱」。—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4:09 (UTC)[回覆]
某特色條目就是因為這原因而被提交複審,詳情請參見Wikipedia:特色條目複審/太陽系外行星(第2次)。—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0日 (六) 15:39 (UTC)[回覆]
但是我又把自我參照的格式指引通讀了一遍,還是沒有發現有關的說明。我做的事情是(舉例):雅克·菲利普·瑪利·比內Jacque Philippe Marie Binet),而{{link-en}} 做的事情是:雅克·菲利普·瑪利·比內英語Jacque Philippe Marie Binet。兩者都是建立一個鏈接到英文維基對應的條目en:Jacque Philippe Marie Binet上去的外連。如果這樣是自我參照的話,那麼{{link-en}}也是自我參照?也許我理解有誤,還請指正。—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5:51 (UTC)[回覆]
可能分別是在於前者沒有避免自我提及,而是活生生放在讀者的眼前;後者還是要按下去才會有所顯示,似乎是提供有意編寫該紅連的維基人一個更方便的渠道來進行撰寫工作。總之,在下認為還是避嫌比較好。—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0日 (六) 16:56 (UTC)[回覆]
您說的有道理,我把鏈接去掉了。—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8:00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1. 參考資料添加語言標示模板。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10日 (六) 00:46 (UTC)[回覆]
完成。—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02:03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運輸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努力了多月的條目,希望能挑戰特色條目,歡迎改善建議—Alancrh (留言) 2010年4月1日 (四) 13:51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非常感謝閣下,這個條目已經接近完美了。現在的問題是中國超過九成鐵路車站都沒有建立條目,包括重慶軌道交通天津軌道交通瀋陽地鐵南京地鐵的大部分車 站。這與上海軌道交通廣州地鐵等 都有很大分別。望閣下能夠把他們完成。--圍棋一級 (留言) 2010年4月2日 (五) 11:05 (UTC)[回覆]

上海軌道交通簡直就是胡搞,什麼車站都是條目,連因規劃更改而取消的車站都有條目。不過車站條目和同行評審沒太大關係。--達師信訪工作報告 2010年4月4日 (日) 05:58 (UTC)[回覆]
  1. 請加上繁簡轉換。
  2. 「英國商人杜蘭德」請亦同時翻譯名字。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2日 (五) 11:06 (UTC)[回覆]

  1. 主條目紅字
  2. 內文大量使用模板
  3. 內容比較冗雜,國際聯運內容太多,建議分拆出去。
  4. 歷史多分幾段。
    --達師信訪工作報告 2010年4月4日 (日) 06:02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1. 紅字使用{{Link-en}}。—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2日 (五) 11:06 (UTC)[回覆]
    這種條目link-en有什麼意義?--達師信訪工作報告 2010年4月4日 (日) 05:57 (UTC)[回覆]
    外國事物就有意義了。—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4日 (日) 10:25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1. 參考資料添加語言標示模板和使用{{cite web}}。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2日 (五) 11:06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Windows XP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看看有什麼不足和可以改進的地方—Chunchun2345 (留言) 2010年4月1日 (四) 13:10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1. 先從英語維基補充內容。
  2. 請加上繁簡轉換。
  3. 請將「HK$2330」改為港幣2330元。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2日 (五) 11:00 (UTC)[回覆]

  • (!)意見--作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操作系統,此條目有很大的擴充潛力。
    • 需要添加開發信息,諸如開發歷程、名稱如何確定的等等。
    • XP的市場表現,銷量、利潤等。
    • 特色、界面等方面的內容不夠。我的意思是最好把讀者當成電腦白痴,從windows是由鼠標操作,以文件夾分類文件等方面開始介紹。
    • 應該添加有關兼容性的內容,諸如軟件兼容性和硬件兼容性。
    • 既然有批評自然也應該有表揚,也應該介紹一下XP的優點。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4月3日 (六) 07:14 (UTC)[回覆]
  • (!)意見——XP是第一個支持64位運算的windows操作系統,雖然不是原生。希望能添加XP64bit的相關信息。--Yangzhe1991 (留言) 2010年4月3日 (六) 16:16 (UTC)[回覆]
  • (!)意見--為什麼這條目內還遺留了那麼多的英文術語?看起來好像是中文版的皮欽語。— 老陳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04:37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1. 統一以{{Link-en|桌上型 電腦|Desktop computer}}取代[[:en:Desktop computer|桌上型電腦]] 這種格式。
  2. 「以及通過火線和藍牙的網絡連接」中的火線內連需要調整。
  3. 紅字使用{{Link-en}}。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2日 (五) 11:00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1. 參考資料使用{{Cite web}}。
  2. 參考資料添加語言標示模板。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4月2日 (五) 11:00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漫畫起源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我編輯次數並不是非常多,擔心有錯誤發生,也希望改進後,能入選特色條目。—夢游漫畫藝廊 (留言) 2010年3月31日 (三) 12:35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3月31日至2010年5月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完全可以合併到漫畫相關章節--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4月1日 (四) 02:41 (UTC)[回覆]

無神論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翻譯自英文維基百科特色條目,保留了該條目原有的一些內容,但整體編排似有問題。望各位提供意見,讓此條目達到特色標準。—Mr.Xen留言2010年3月3日 (三) 20:40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3月3日至2010年4月3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無神論在中國可能需要獨立成文,但條目中應當提到中國無神論的歷史等等,「宗教壓迫無神論」等問題同理; 那個詞源應該提到中文詞源,如可能是由日語引用過來的。拙見。—全麥麵包請張嘴2010年4月1日 (四) 08:04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半條命2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翻譯自英文維基百科特色條目,個人認為「角色介紹」、「武器」、「載具」、「Done Quick」項目仍有待修改,希望各位給些意見,讓此條目能達到特色條目標準。—Basedora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4:00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2月26日至2010年3月26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與其指出問題等到閣下修改不如自己動手,不知閣下是否介意我參與編輯?
  • (:)回應
    • 閣下若要修改編輯當然可以,在下無權阻撓。
    • 在下反對攻略式編寫條目,維基百科並非遊戲攻略網站,但是可以簡略介紹遊戲玩法。
    • 事實上在下除了「遊戲縱覽」以外通通翻譯自英文版條目,後來在下又翻譯了「背景設置」、「劇情簡介」。至於「角色介紹」、「武器」、「載具」方面英文版並沒有,是由當初主編的人對遊戲所作的詳細介紹。個人正因認為這些段落可能有待修改才來申請「同行評審」。Basedora (留言) 2010年3月2日 (二) 13:49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歐元金銀紀念幣 (比利時)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翻譯自英文維基百科特色列表,欲更加精進,達到中文維基百科特色列表的標準。—Applepie1 (留言) 2010年2月14日 (日) 20:24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2月14日至2010年3月14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中美關係白皮書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由本人主編的條目,初步目標是優良條目,請大家提供意見--靖天子~最近關注中國近代史 (留言) 2010年2月9日 (二) 07:30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2月9日~2010年3月9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1. 數字的格式沒有統一,像是日期的部分,有國字大寫,也有阿拉伯數字。
  2. 參考資料太少。這份文件本身就有一千多頁,引用的相關資料,中美之間的外交文件,兩邊政府發表的談話,報紙的文章,其他書籍,研究,政府內部的檔案等等。可以引述,增添的內容還會有不少。
  3. 中國和美國的反應都太少,中國的反映多數集中在蔣介石,蔣介石提前得知的部分應該獨立於中國的反應之外,因為這並非中國的反應。當時民間的反應呢?美國的部分也是類似。
  4. 其中幾項參考試從奇摩的知識來的,這種類型的參考是不恰當的。必須以其他型態的來源作為參考資料。
  5. 袖手旁觀政策之說,目前看起來是台灣這邊的說法,這一點恐怕不能代表美國當時的實際政策,需要以美方的資料為基準。

這一篇國府的色彩太重,需要加以平衡,目前只能算是有基本條目的架構,離開優良條目還有一段距離。-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9日 (二) 20:43 (UTC)[回覆]

    • (:)回應感謝您的意見,蔣介石提前得知的部份將獨立出來,民間的反應查不到,望各位兄台提供來源,袖手旁觀政策是hands-off policy的翻譯,且與事實相符。另外那幾項奇摩知識的來源,應該說是十分可靠的,因為該知識編寫者十分長於歷史,語調也夠中立。至於「國府色彩太重」,不明白是哪裡,編寫時已十分注意中立性。--靖天子~最近關注中國近代史 (留言) 2010年2月22日 (一) 11:52 (UTC)[回覆]
  • (!)意見
  1. 「國府」這個詞,指的是「國民政府」或「民國政府」吧?建議還是不要用簡稱,大陸這邊的人見到這個詞有可能會難以理解。
  2. 關於參考資料建議不要用「大紀元」這類不負責任媒體的報道。
  3. 有關政策的實際含義,是否有可能是媒體推測的,而並非能代表相關政府吧?
  4. 「中共」反應,大多指的毛一人的反應吧,中共最好還是用全稱,因為前不久聽一台灣朋友講這個詞兼指「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還是應該說的詳細些。

確實如cobrachen所說的,「國府」色彩濃重,應該加以平衡。——TJBH (留言) 2010年2月15日 (一) 04:37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新會區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希望成為特色條目,現條目仍有許多美中不足的地方,歡迎大家踴躍發言。--臏臏搵我 2009年12月10日 (四) 22:22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2月10日至2010年3月10日。

(!)意見:此條目多年來僅由我一人編輯,本人感到獨力難支,力不從心,在此懇請其他維基人一同幫忙編輯,謝謝。--臏臏搵我 2009年12月10日 (四) 22:22 (UTC)[回覆]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關於信息框裡的節日部分,幾乎全國都一致的,有必要寫出來麼?值得商榷。——TJBH (留言) 2010年2月25日 (四) 14:3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 (!)意見。我的意見很簡單,不見得,也不是每個條目都有成為特色條目的必要與條件。特色條目的撰寫上要求更嚴格,包括資料的闡述和文句的格式。因此,我個人並不贊成所有超過一定長度的條目都想要成為特色條目。多一點好的條目也很重要,也是目前欠缺的。-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2月11日 (五) 16:45 (UTC)[回覆]
  • (!)意見。這條目篇幅已足夠,若要再提升水平,要從「版面結構與佈局」著手:縮減重要性較次的文字量,擴充較重要的段落。例如教育章約570字,但交通章卻有約2000字,就可以考慮擴充教育,縮減交通;而文化章裡面,「相關文藝作品」,排序在「宗教」之前,應調換;再來,政治章幾乎是空白。--Jasonzhuocn (留言) 2009年12月12日 (六) 10:54 (UTC)[回覆]
  • (!)意見 參考資料中大量引用"新會縣誌"。但縣誌中沒有標原始出處,可靠性值得推敲。Shypanda (留言) 2010年1月18日 (一) 13:23 (UTC)[回覆]

釋廣德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自己很喜歡的一個條目,希望能夠獲得改善並當選優良條目—圍棋一級 (留言) 2010年2月8日 (一) 11:42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2月8日至2010年3月8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意見可以參考英文維基詞條修飾人物模板,適當增添圖片。--Mr.Xen留言2010年3月6日 (六) 13:00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珍珠港事件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自己修訂覺得還可以,希望能藉由各位的潤飾達到特色條目。—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2月7日 (日) 03:19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2月7日至2010年3月7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單就內容的涵蓋來說,還欠缺不少。
  1. 珍珠港之所以有陰謀論,其中一個來源是關於密碼破解之後傳遞的時間差,雖然詳細內容可以寫在子條目內,但是目前條目中對於密碼破解,訊息傳遞,外交上的談判都沒有提到,這些都和這個事件有密切關係。
  2. 美軍已經知道日本會攻擊(印象中橘色計劃已經不排除),也因此他們有所安排,可是當時他們認為最大的威脅之一是島上的日裔居民的破壞,在機場的防護上是將飛機排排站,並且將汽油抽掉,諸如這些,條目中都沒有提到。
  3. 當時珍珠港兩為最高將領為此受到的軍法和處理,前幾年還因為其中一位的家屬想要翻案而重新放上檯面,這也是應該包含在內的,畢竟他們兩位的確要付上很大的責任。
  4. 還有一個與陰謀論有關係,就是美軍的航艦,過去的說法是這些航艦被特意調開,實際上不然,其中一艘航艦當時幾乎和日本艦載機有接觸,這也適合包含在內。
  5. 珍珠港被攻擊之後,對於船艦的打撈,修復,以及防禦等等的措施,幾乎都沒有提到。美國太平洋艦隊是被重創,但是真正損失的戰艦只有一艘。

-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7日 (日) 16:07 (UTC)[回覆]

  • (:)回應—有幾段資料需予以討論,將飛機排排站據我所得的資料是因為方便管理,汽油抽掉這我並不清楚,但應屬細節處,比較適合置入陰謀論主條目中。我認為對於陰謀論主條目前的提及,有支持方與反對方主要論點即可。其中一位的家屬是指金梅爾吧?我認為他後來的下場比較適合在他個人條目中,恕我僅小提幾句。「其中一艘航艦當時幾乎和日本艦載機有接觸」企業號曾與日軍艦載機接觸?能請給予資料來源嗎?「真正損失的戰艦只有一艘。」應該不只一艘吧?詳見我後補上的列表。密碼破解,訊息傳遞,外交上的談判,條目中已有相關資訊不是?還應補充什麼內容,能請閣下說具體些?—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2月21日 (日) 09:55 (UTC)[回覆]
  • (:)回應
  1. 飛機排排站的確是為了方便集中保護,抽掉汽油可以降低被破壞或者是縱火時延燒到其他飛機擴大災情。請參考英文版的Events leading to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2. 從英文版的Events leading to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當中,你還可以補充一些關於防禦上的準備問題。
  3. 當時珍珠港的海軍和陸軍的最高指揮官的處境是可以稍加描述。
  4. 企業號的飛機曾經在珍珠港被日本飛機攻擊,請見英文版的本條目。而且企業號是當時最接近的,印象中有資料上提到他們的俯衝轟炸機也曾經在外海差一點遇到攻擊機群。
  5. 有關海軍要傳送警告的時候,混亂的原因是大氣的電離層的影響,導致夏威夷本地的長波無線電收訊受到阻撓,這個影響包括舊金山在內,因此當時指揮戰爭部訊號中心的Edward French改用民間的Western Union的線路來傳送。可以說混亂並不全是內部的關係。這個部份可以查閱像是At Dawn We Slept by Gordon W. Prange或者是其他相關資料。-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21日 (日) 15:19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DotA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衝擊特色條目—Fantasticfears留言+記錄 2010年2月6日 (六) 10:04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2月6日至2010年3月6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書籍...天哪,這個我在哪裡能找到它。條目本身並無任何中文含義...這個..--Fantasticfears留言+記錄 2010年2月9日 (二) 10:28 (UTC)[回覆]
    • (!)意見--Defense of the Ancients這個詞組的中文含義,還有dota也有不少中文稱呼,像什麼刀塔,可以適當介紹一些常見的吧。dota書籍攻略多得很,可以找一些正規一點的參考一下,裡面除了玩法之外多少也會介紹點遊戲發展史吧。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2月10日 (三) 06:40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生物學史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英文版的特色條目,但該特色條目本身貌似有些先天不足。—KeepOpera (留言) 2010年2月4日 (四) 11:26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2月4日至2010年3月4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巴祖卡火箭筒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1月中旬翻譯英文的條目,期間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十分感謝。現在想把他拿到檯面上,如有不足(肯定有的 囧rz……),還請各位指正。—思源如寧&維基駐百度辦事處歡迎您 (留言) 2010年1月31日 (日) 11:53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1月31日至2010年3月3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建議閣下檢查錯字(朝鮮戰場那段就有一個,不確定還有沒有)和修飾字句,有些唸起來有點拗口。翻譯基本上沒什麼問題,我覺得內容應可以再補充,尤其是後面的衍生型部份,單單僅指出它做的硬體改變有些空洞,閣下可以再補充。另外可以做個比較表格,挑幾個美軍德軍類似武器與其變化較大的衍生型作戰能力比較(類似波蘭語的條目),單單看內文找各自的穿甲能力有些凌亂,使用國家也可以稍微補充,其他則已接近飽和了—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2月4日 (四) 17:27 (UTC)[回覆]
  • (!)意見
  1. 度量衡單位要統一,是要公制的為主,還是英制的為主,都可以,但是目前內容上兩者已交互的方式,以主要,或者是次要(在括弧中)都有,需要改善。
  2. 有些英文其實不需要保留。像是軍械官,尾隨引線或者是觸點之類,這些中文筆較常見的,可以不用加註。
  3. 相鄰的句子之中,重複出現的詞可以修飾,像是:當盟軍在攻打西西里島時,盟軍部隊中裝備了少量的M1A1',盟軍就可以自後面這一句拿掉,也不會損傷原意。

-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6日 (六) 16:32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石牆騷亂發生前的美國LGBT平權運動事件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希望能達到特色列表的標準—Applepie1 (留言) 2010年1月31日 (日) 10:54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1月31日至2010年3月3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1. 譯文:「這些早期的示威活動成功凝結同性戀社群的共同意識,並在1969年石牆騷亂時爆發,使其成為美國乃至於全球各地同性戀權利運動的開端。」英文:「The early actions have been credited with preparing the LGBT community for Stonewall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riot's symbolic power.[3]」,意思似乎不太吻合。大概意思應該是人們認為通過這些早期運動,LGBT社群為後來的石牆運動做了準備,增加了後來暴亂的標誌性力量。( 囧rz……,貌似有點不通……)
    2. 「ECHO所組織的遊行大多在人口綢密的大都市舉行,因為這些城市也相對擁有較多的LGBT人口」,由於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有相對較多的LGBT人群,ECHO多在這些城市組織遊行;
    3. 「同時他們也會要求與會者的服裝穿着」,他們會對參加者(參加集會的算與會者嗎?我不知道……)的着裝作出規定;
    4. 譯文:「因為他認為既然示威者希望雇主相信他們是「像樣與可被信任」的,那麼示威者就應該從衣着開始做起」,原文:「with the goal of portraying homosexuals as "presentable and 'employable'"」,不知道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嘗試翻譯為「意圖向人們展示,同性戀者是『體面的和適宜雇用的』」。
暫時這樣。——快龍人過留名 2010年2月9日 (二) 08:53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元謀人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希望能達到優良條目水準—Shallowell (留言) 2010年1月24日 (日) 10:00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1月24日至2010年2月24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orz,信息框居然還有IUCN保護等級....我給刪除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月25日 (一) 02:39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已加入人類演化的導航模板。--Stevenliuyi (留言) 2010年1月28日 (四) 01:54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兩伊戰爭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希望能達到優良條目的水平—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1月23日 (六) 15:07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1月23日至2010年2月23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1. 最後一段有非標準的標點符號。
  2. 許多段落幾乎沒有鏈結到其他條目,其實可以做的還很多。
  3. ㄧ些裝備的編號有錯,像是F-4中間的符號不能省略。
  4. 文中關於石油的產量數字偏高。雖然說你有參考資料,可是我找了兩個來源,一個是這裡,另外一個是The Lessons of Modern War Volumn II: The Iran-Iraq War。網頁上的資料和書中的很接近(四捨五入後),譬如你的資料提到伊拉克戰前輸出每天350萬桶,但是,前述兩份資料顯示伊拉克在1978年的最高峰也只有260萬桶/天。伊朗戰前的高峰是520統,你提到的低蠻多的。建議你再多找些資料比較一下,有可能是計算或者是估計方式的不同。-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6日 (六) 02:03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中國南方航空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自行編寫擴充的條目。看看有沒有繼續提升的空間,希望達到優良條目標準。— 慕尼黑啤酒  暢飲  2010年1月17日 (日) 09:56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1月17日至2010年2月17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諾貝爾獎女性得主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譯自英文版維基百科特色條目,欲潤飾句法、改正錯誤,使條目更為精進。—Inner (talk) 2010年1月17日 (日) 02:11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1月17日至2010年2月17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1. "諾貝爾獎是一年一度由瑞典皇家科學院、卡羅琳學院及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的獎項,授予對化學、物理學、文學、和平及生理學或醫學領域有傑出貢獻的人[1]。"前面可以考慮改成「是由XX頒發的年度獎項」,後面多個頓號;
    2. 圖片是否可以找人漢化,並加大尺寸,另外導言中的兩面國旗實在是多餘;
    3. 「各領域之獎項由個別委員會分別頒授。」各領域(我覺得全文中的領域是不是都可以改成學科)獎項由專門委員會分別頒授;
    4. 「可得一面獎牌、一份獎狀」,一般都是說獎章、證書;
    5. 「每年的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諾貝爾獎的其他獎項會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頒獎典禮」,調整語序:其餘獎項都會於每年諾貝爾逝世紀念日(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頒獎典禮;
    6. 「歷年諾貝爾獎之女性得主,以和平獎及文學獎各十二位人數最多,其次是生理學或醫學獎十位、化學獎四位、物理學獎二位,以及經濟學獎一位。」察歷年諾獎女性得主,其中和平獎和文學獎各12名,人數最多,其次是生理或醫學獎,10名,化學獎4名,物理獎2名,還有經濟學獎1名;
    7. 「表揚其對殺傷性地雷的明令禁止與掃除的努力。」因其在禁止和清除殺傷人員地雷上的工作,授予此獎。建議所有授獎理由都寫成統一的格式,現在這樣讀起來很彆扭。
以上——快龍人過留名 2010年2月9日 (二) 08:24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勢能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希望能通過努力達到優良條目水準。第一次完成長一點的條目以及添加腳註,請多多指教。—--- [.Z]是個超沒性格的人|正在努力成為維基小正太 --- 2010年1月14日 (四) 03:45 (UTC)[回覆]

(好吧我知道評優我到錯地方了……不過只好就這樣了。)

評審期︰2010年1月14日至2010年2月14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林彪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評選目標特色條目 註譯與註腳稍後會分開 評審期︰2010年1月5日至2010年2月4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不知道這兩個意見合不合理,望作者考慮一下再作決定。我覺得文章現在有點過多的編年體了,都是日期打頭,然後兩三句話的描述,就轉入下一段。可不可以改變一下敘述的風格?用陳述式像講故事一樣來寫。另外可以突出一些重點事件多加筆墨,去掉一些小枝節,讓人讀起來更容易掌握林彪生平大概,而不是被淹沒在很多細節之中。dgg32 (留言) 2010年1月6日 (三) 04:22 (UTC)dgg32[回覆]
  • (!)意見:有太多無關圖片。--Gilgalad 2010年1月6日 (三) 07:54 (UTC)[回覆]
    • (:)回應:刪了不少圖,看看如何?-- (留言)
      • 我覺得五四、五卅、蔣介石、第一次反圍剿、編草鞋、遠征軍、伏龍芝學院都沒有必要。另外,平型關那張最好能換成有林彪的照片。--Gilgalad 2010年1月6日 (三) 18:13 (UTC)[回覆]
      • (:)回應:草鞋和遠征我覺得有必要。之後我覺得圖片在一部分過於集中不太好,而且傳統出版物排版也多有個人以外的圖片.平型關原來有一張的,別人上傳的,被書生刪了,暫時我也懶得再找來源放了,而且那圖實在太多人看過了,照的也不太好,以後再看-- (留言) 2010年1月10日 (日) 19:31 (UTC)[回覆]
        • 草鞋、遠征軍和林彪沒有直接關係。另,缺少對林彪軍事思想的系統闡述,主題有被細節淹沒的危險。--Gilgalad 2010年1月23日 (六) 23:21 (UTC)[回覆]
        • 草鞋的一早沒了,那圖片正是展示美式裝備的。林彪的軍事私下沒有材料系統闡述,隻言片語也很少。再度重申請說明細節是什麼。ps:我認為日期是重要信息,那個日子前後發生的事情與當時發生的事情有關聯。-- [ ] 2010年1月24日 (日) 18:06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 本人英文不行,有一本《林彪沉浮錄》是翻譯過來的 不過我從未見過有相關專家會引用外國的資料 可見…… 說白了最好的資料還是靠採訪當事人和中央文件 這是我的意見-- (留言) 2010年1月14日 (四) 13:08 (UTC) [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2005年中國反日示威活動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自己當年也有參與這個活動,因此希望能改進這個條目,希望大家給一給意見。—圍棋一級 (留言) 2009年12月29日 (二) 08:50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2月29日至2010年1月29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囧rz……,圍棋你當年才10歲吧。對這一事件的重要性和影響略感懷疑,即便提高了質量也未必能入選優良或是特色條目吧。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09年12月29日 (二) 15:01 (UTC)[回覆]

  • (:)回應活動旨在參與嘛。我當年才10歲沒錯,但當年的我在表哥的帶領下確實是充滿熱情地參與了香港方面的遊行,可惜當時忘了攜帶照相機,不能給你看看我參與遊行的狀況。--圍棋一級 (留言) 2009年12月30日 (三) 02:06 (UTC)[回覆]
一點點小問題,廣州那一段「主辦方取消了原先的大遊行」是指哪一方的主辦方?—Ben.MQ 2009年12月29日 (二) 15:04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各地情況那段太亂了,城市太多,排列無序。我找了大半天,才找到了香港。建議分成:

  • 中國大陸的遊行
    • 北京的遊行
    • 上海的遊行
    • 天津的遊行
    • 重慶的遊行
    • 河北省的遊行
      • 洛陽的遊行
      • 保定的遊行
    • 黑龍江省的遊行
      • 哈爾濱的遊行
    • 遼寧省的遊行
      • 瀋陽的遊行
    • 山東省的遊行
      • 青島的遊行
    • 江蘇省的遊行
      • 南京的遊行
    • 浙江省的遊行
      • 杭州的遊行
      • 寧波的遊行
    • 福建省的遊行
      • 福州的遊行
    • 河南省的遊行
      • 鄭州的遊行
    • 湖北省的遊行
      • 武漢的遊行
    • 湖南省的遊行
      • 長沙的遊行
    • 廣東省的遊行
      • 廣州、深圳的遊行
      • 惠州的遊行
      • 東莞的遊行
    • 四川省的遊行
      • 成都的遊行
      • 綿陽的遊行
  • 香港的遊行
  • 其他地區的遊行
    • 洛杉磯的遊行

愛學習的飯桶 (留言) 2010年1月3日 (日) 08:39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 (!)意見,我只看了北京的那一章,當時我在北京讀書,也參加了遊行。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現在那章的95%都是錯誤的。從我個人視角,我沒有感受到任何中國人應有的團結(相比汶川大地震時期),在遊行中各高校都是由團委組織、選拔優秀的黨員或者積極入黨分子參加,此前還專門到操場上訓練口號和隊伍;而且在遊行的時候調查所有沒有被安排參加的學生的去向(當時有朋友替我謊報是去自習)。在遊行中絕大多數情況沒有組織,比如在一些道路上有人出來要爭奪遊行的主導權(就跟1989年時候無異,在一個看似很宏大的面具背後,每個人有着不同的動機),此後就偶然出現了見日本車就砸、見日本店就砸,總體氣氛亂糟糟的(我家族中有人被日軍屠殺,我外公還曾經是八路軍,要說仇恨日本軍國主義,我不比那些人差,但是我極度厭惡那些「義和團」性質的打砸搶,it makes me sick!)。總之,和之前想到的那種團結和請願完全不同,就是混亂。說實話我參加後反而清楚兩個問題:1,為什麼中日戰爭會打了八年那麼久;2,什麼是馬克思所說的流氓無產階級。這樣的條目不寫也罷,不知情人根本無法寫得中立,根本沒有獨立的報道;知情人寫得話,越寫越生氣。—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1月17日 (日) 04:57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