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同行评审/存档/2010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0年[编辑]

德意志帝国[编辑]

德意志帝国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评审期︰2010年11月23日至2010年12月23日

退出前已写好了,不过没有入选,且而再求意见,打入GA—Dragoon16c (留言) 2010年11月23日 (二) 15:32 (UTC)[回复]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存有以下问题
  1. 现在条目内容多需要引用具可靠来源的资讯(尤其是数据型的资料),该条目仅2个注脚,并非是下面丢上几本书名就够的,必须标上这段话从哪里来...第几页的。
  2. 德意志的统一一节:德国统一是漫长而艰辛、血也流的不少,这段过程却仅用两三句话带过?
  3. 一个完整强大民族国家的出现为欧陆均势带来何种变化,国际情势写得不完整。
  4. 德国战败,帝国解体、如何解体?为何解体?是军事上还是经济上的失败?帝国将军的心态、刀刺在背传说呢?很多地方都写得过于简略。
  5. 德国是最后一批的殖民帝国,他们的殖民政策?民族问题?都写得不完整或根本没讲清楚。—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11月25日 (四) 04:48 (UTC)[回复]
  • (!)意见其实我一直不明白特色和优良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注释更详细、内容更多的优良条目就是特色么?就这个话题本身,我觉得它是有潜力成为特色条目的。
    • 来源、内容不足。来源就不提了,内容方面:
      • 强烈建议开设背景一段,就当做是德意志帝国诞生的前提。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世界格局、历史渊源,特别是成立前一段时间的情况,换句话说就是把德意志统一条目中的内容拿一部分过来,让读者知道德意志帝国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 建议把政区改为地理,交待疆域、首都、行政区划、气候环境、动植物、矿产资源等等,特别是这些土地是怎么得来的。当然还得多谈谈殖民地,德意志帝国还曾占据过山东地区呢,这方面中文维基实在不能不提。
      • 人口组成,性别比例、民族、使用语言等等。
      • 经济可以扩充,德国经济在这一时期发展非常迅速,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化学工业、机械制造的表现都很突出,许多著名企业,像是克虏伯、拜耳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壮大的。
      • 科学技术,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著名科学家,也有很多重要发明像是阿司匹林。
      • 艺术,音乐、美术、建筑,电影艺术也出现了萌芽。
    • 领土损失是什么意思?理论上来说这个国家已经不存在了,全部国土都失去了吧?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11月25日 (四) 13:43 (UTC)[回复]
  • (!)意见:班门弄斧,说错勿怪。
    • 这一条目是一条潜在的特色条目。但目前感觉缺少一条内在主线,来将各个段落有机的串联起来。我认为这条主线应该是军事。原因如下:
      1. 神圣罗马帝国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普鲁士兴起后才用战争手段统一了德意志大部分,成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后来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是在其基础上开始扩张的;
      2. 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因战争而成立,又因战争而失败的,期间隔也就1871年——1916年,间隔也是以发展军事为重点。
      3. 德意志的统一对欧洲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地理位置位于法,奥,俄之间,军事上击败法国,并从实力上超过法国;瓜分波兰,从地理上直接与俄国接壤……;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是很重要的。
      4. 德意志的军事对于其民族特性也是很具凝聚力的。
      5. 普鲁士的军队虽经拿破仑的挫败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但并不是军事上的溃败,而被视为是政治上的失败所导致的,所以弗里德里希的精神始终存在于其军队的传统之中。
    • 建议大幅扩充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及其影响
    • 建议大幅扩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治和军事的交互作用。
    • 建议多写俾斯麦。
    • 建议从军事方面来谈民族,哲学和政治和宪法和政党,经济,外交。--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1日 (二) 15:58 (UTC)[回复]
  • (!)意见:“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只需14票便可否决议案,因此普鲁士在联邦议会有很大影响力。”这句话有点小问题,58席只交代了31席。--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1日 (二) 15:58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 [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意见


参考与观点 [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 (!)意见


其他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温彻斯特M1200霰弹枪[编辑]

温彻斯特M1200霰弹枪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评审期︰2010年11月17日至2010年12月17日

最小目标是与英文版一样为优良条目。—ArikamaI 在没有人有枪的国度里,一把手枪的人就是国王谢绝废话2010年11月17日 (三) 10:14 (UTC)[回复]

内容与遣词 [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先挑历史一节的问题
    1. “1964年,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提出了使用开发中的温彻斯特M1200,以不太昂贵的价格以取代旧式的温彻斯特M1912其中一小批于1968年至1969年期间获得了美国军队所采用,被命名为温彻斯特M1400。” 这里疑似是两句话,但我搞不清断句点在哪里。到底是“以……取代……。其中一小批”还是“以……取代……其中一小批。于……所采用”?抑或是这两种都不是正确的断句方式?但无论如何,译文依然是不够流畅。
    2. “尽管温彻斯特M1200在美国军队的服役时间很短,军队下令如何使用这把霰弹枪,以防这件武器落入敌人的手上。” 这句语法、遣词上很忠实于英语原文,结果导致我这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感到别扭。
    3. “在所有温彻斯特M1200的衍生型之中,以其升级型号温彻斯特M1300作为最成功的一种” 您的意思应该是“在……当中,M1300是最成功的一种”吧?
    4. “以后温彻斯特M1200和温彻斯特M1300因为在投入生产不久以后停止生产。” 因为了,所以呢?
    因此,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吧……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11月18日 (四) 04:27 (UTC)
    • 增补:
    1. “此枪最多可以容纳5 发霰弹,管状弹仓装有4 发霰弹而枪膛亦装有1 发。” 这个说法会不会更好:“此枪弹仓装有4发霰弹,加上枪膛中的1发,总共能填装5发霰弹。”
    2. “清洁及保持定期保养是温彻斯特M1200霰弹枪非常重要的事项,以确保正常功能,以及防止武器出现生锈。” 这个语序似乎不太好,“确保正常功能”这短语并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3. “枪管和枪机应该在霰弹枪已被暴露在雨、雪、盐雾之中或发射过霰弹以后就要清洁。” 这是典型的英语表达方式,窃以为应该翻译成“当霰弹枪在……环境中暴露过、或发射……后,就应该清洁枪管和枪机。”
    4. “霰弹枪应该在枪膛、枪管延伸部上润滑油和内外表面采用并且涂上适当分量的霰弹枪润滑油” “采用”一词是多余的,因为不采用霰弹枪用润滑油又如何“涂上”?
    5.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大量剩余的M1917刺刀” 这句话没有主语,而且显然是直接把英语的“There be”句式照搬了。我翻译作:“一战结束后,因为美军决定把M1903留作制式步枪,因而不能安装在M1903上的M1917刺刀有大量的剩余存货。”
  • 暂时挑错挑到这里,希望阁下能采纳我的意见。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11月18日 (四) 05:20 (UTC)

格式与排版 [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 [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悉尼歌剧院[编辑]

悉尼歌剧院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目标优良,看看还有什么欠缺的。—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11月5日 (五) 14:50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11月5日至2010年12月5日

内容与遣词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我觉得挺好的,支持优良条目,不过似乎比英文版内容少些?比如英文版中Performance firsts 和Reconciliation with Utzon 在这里简要合并了。不过话说英文版也没有提到很多演出信息,主要还是再讲建造过程。 Tochozhang (留言) 2010年11月12日 (五) 05:37 (UTC)[回复]

感谢阁下意见,演出信息争取再写一点,乌松的回归我觉得没有必要详细描述,虽然有意义,但这件事对于悉尼歌剧院这栋建筑本身没有非常大的影响。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11月17日 (三) 05:48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天津电车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编辑]

天津电车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提请同行审阅以提升条目质量。—Amazingloong (留言) 2010年10月25日 (一) 04:56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10月25日至2010年11月25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内容不够啊,还是参考资料太少的原因吧?比方说票价的情况(不一定要具体金额,相对其他交通方式比较一下即可),使用的电车是什么型号的,各有多少辆,员工有多少人,员工中有多少是中国人等等。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11月5日 (五) 04:4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事故章节应并至历史。-HW (留言 - 贡献) 香港维基侵权案 2010年11月16日 (二) 11:41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下段落缺乏参考文献,请补上,若为同一来源参考请使用同项参考(<ref name="">同項參考</ref>),脚注工作要勤些但不要过于滥用,否则会造成让后续协作者考究困难与头疼,大致上一个大段落句一来源起码一个,还有历史不要使用*,让人有列表之感。

  1. 筹划 :第1、2段无来源、第3段的来源贫乏难支撑
  2. 运营 :全无来源脚注
  3. 事故和收回 :从2~7段全无来源
  4. 运营线路 :全无来源脚注
  5. 结业 :仅一句可与“事故和收回” 段落整合
  6. 影响和文化 :全无来源脚注

--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30日 (二) 01:30 (UTC)[回复]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Wikipedia:同行评审/和珅

滨海新区[编辑]

滨海新区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欢迎同行踊跃评审,除部分段落缺少来源的问题外(这个问题我会解决),多提宝贵意见。拟在半年后提升至优良条目。—Amazingloong (留言) 2010年9月30日 (四) 16:59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9月30日至2010年10月30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1. 滨海新区#发展历程一节,不应该采用列点的方式,应当写成文章,有关的内容才能联系到一起,如最初提出,到通过,再到建设,合并,等等。
  2. 分段过细,一个小标题下一般应有若干自然段,且有较大扩充空间,若不扩充则合并。
  3. 交通描写过详,展会列表对于条目几乎没有意义,应当删除。
    以上。--达师147228 2010年10月12日 (二) 10:58 (UTC)[回复]
  • 只有近年来的发展历程,缺乏历史。换句话说,这块区域在1984年以前是什么情况完全没提及。有人文吗?有群居吗?如果有,那应该有历史,有动迁过程。如果没有,真的是一片“盐碱荒滩”,那么当初选择这块地方的原因为何?规划与建设开发的过程为何?
  • 《经济》一节过于薄弱。以这个条目的特性来说,经济应该是最重要的内容,而经济最重要的即是各种指标数字。譬如说,这个区给天津、周遭地区带来什么样的实质贡献?生产总值成长、投资金额成长、企业进驻成长……等,还有这些数字在全市所占之比例、重要度,都是须要提及的部分。另外,它又是国家级的试验区,那么它与其它同等、类似区域之间的比较也是可以叙述的。重大工业项目也只是罗列各个项目与基地,但是没提及他们为什么“重大”?
  • 这样的条目,主要是着重政府的规划、现状、问题、政策、方针,而不该只有列出项目。譬如:
    • 《建筑》只有列表,内容也是须要再补充。否则滨海新区摩天大楼列表直接并入这一节即可,不须要分拆成独立条目了。
    • 《社会》也只有罗列。〈人口〉部分应该还可以再交代历年来人口成长的情况。〈教育〉可再加强。我相信这样的一个区域,对于人才培育应该很重视而有一些方针与政策才是。同样的,〈著名景观〉的部分应该不止列出景点而已。或许这小节该改名为〈旅游〉,除了列出知名景点,也该谈谈新区的旅游状况以及规划。这节是否还能加上体育、艺术人文之类的活动或项目?尤其是有看到附图中有泰达足球场,可是在文中我完全没看到跟足球有关的叙述。
    • 《交通》的中长期规划与政策为何?港口、机场有约略提到,但是同样地,他们目前带来什么成效?是否达到预期?未来的规划除了扩充容量之外,还有别的吗?预期达到什么效果?预期给新区、天津带来什么贡献?
    • 《国际交流》也是。别的国家来开会,不见得就是与滨海新区作交流,搞不好只是借个地方而已,或者是对象是天津市甚至是整个中国,而不是滨海新区。所以重点应该放在,滨海新区做了哪些国际交流?譬如说,是否由于国外哪个国家、城市合作过什么项目,成效为何?有否签订什么合作备忘录?或者说,您列出的这些活动在滨海新区举行,是否因为新区在这领域内有什么具体成绩,而得到国际上的瞩目或认可?这样的内容,才是国际交流该叙述的。
  • 有些名词有过度连结。滨海国际会展中心是最明显的。
  • 1901年的塘沽站图片出现在这条目有点突兀。放到塘沽站条目里去比较适合。-- Marcus Hsu  talk  2010年10月20日 (三) 07:02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粗体文字

隋朝[编辑]

隋朝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征求意见以提升至优良条目及特色条目—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0年9月26日 (日) 07:36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9月26日至2010年10月26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 〈崛起与大一统〉会不会太笨重了点?
    • 〈科举制度〉与〈法律〉不算是〈政治体制〉吧?
    • 〈外交〉中有提到藩属国,应举出几个较重要者,以及与其的互动。
    • “如果有国家侵犯另一国,隋朝为了维护朝贡体制会帮助弱国击败强国。如果各国臣服隋朝,隋朝也给予优惠回馈。”应该举例或者注明来源。
    • 〈军事制度〉中的小注“参见:狼尾滩之战、白土岗之战及歧亭、延州之战。”这些战役属于“军事”而非“军事制度”。建议将〈外交〉一节更名为〈外交与军事〉(事实上该节关于军事的内容也占了近大半),然后将此小注移过去。〈军事制度〉则移到〈政治体制〉,并将该节更名为〈政治与制度〉。
    • 〈人口〉中所有数字及户口流动表均无来源。
    • 〈建设〉一节完全无来源,且漏了隋长城。
    • 唐长安城虽就是大兴城,但是那张唐长安城的平面图与大兴城是有极大差异的(查书就知道),所以建议不要引用长安城平面图。
    • 〈文学〉的主要内容并非文学,而是语言学,或是古人说的音韵学。主角诗文反而被一笔轻轻带过。隋诗是从南北朝诗歌向唐诗过渡的阶段,虽然时间不长,但也不是完全没东西可提。另外应该提及李谔上书隋文帝,要求改革淫丽文风,以及其结果(包括后来隋炀帝的作风)。这些才是〈文学〉一节该提及的。
    • 〈科技〉第一段缺乏注解。历法与医学应分段。
    • 有了China, 610.svg,那张Cheui Dynasty 581 CE.png就似嫌多余了。
    • 许多半形括号必须更正。-- Marcus Hsu  talk  2010年9月27日 (一) 18:47 (UTC)[回复]
  • 看样子还是有很多问题,呵。
    • 〈崛起与大一统〉原本有经过修整,重点的讲出隋文帝的背景、隋朝怎么代北周建立、怎么统一中国以及统一后的政治实力。如果不放心可以看晋朝条目写法。
    • 政治体制包含典章制度,所以〈科举制度〉与〈法律〉算在内。
    • 〈外交〉的藩属国,我会再介绍这个部分。外交主要再讲隋朝与周边国家的互动关系,所以也会简单讲一下军事,但是主要的军事行动都会放在历史章捷。
    • 〈军事制度〉中的“狼尾滩之战、白土岗之战及歧亭、延州之战。”是历史遗迹,现在先删去了。
    • 〈建设〉会再简述隋朝的大建设。
    • 大兴城移除长安城平面图,另外可以介绍是哪本书说明大兴城平面图吗?我想能不能采用。
    • 〈文学〉在隋朝主要是音韵学,文学比较少,我再找看看有没有资料。
    • 其他缺的注解今晚再补齐--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0年9月28日 (二) 02:44 (UTC)[回复]
    • (:)回应
  • 依现况再提一点意见:
    • 关于外交与军事的合并,可能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原〈外交〉一节少有外交内容,反而军事活动着墨较多,所以建议将此节更名为〈外交与军事〉(现在想想或者叫〈外交与国防〉)。而〈军事制度〉的内容,则移到现在的〈政治制度〉里面。否则现在的〈外交与军事〉前半段与后半段有“跳跃主题”之感。
    • 还是请将音韵学独立于〈文学〉之外。此外,〈文学〉一节的标点、语句还需修饰。
    • “由于隋朝时间较短,对文学比较不注重。”这句话逻辑上有问题。没有一个朝代的人,会因为朝代的寿命而来选择注重或不注重文学。况且,除非到了末期,谁会知道自己的朝代寿命短?
    • 隋文帝为什么下令要求朴实文风应该要提一下。
    • “隋炀帝每次作诗文后,皆需南朝名士庾自直评议认可后才发表出来”应该要注明来源。不意外的话,也是出自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第三卷第五节。此外,“隋炀帝提倡华丽的南朝文学”与“每作诗文皆需庾自直评议”似乎没啥关系;若要连结起来,就必须加点东西,否则显得突兀,何况你还是用逗点将两事并述。
    • 若要取得特色条目资格,有几张英文标注的图就要改成中文标注。-- Marcus Hsu  talk  2010年9月29日 (三) 07:03 (UTC)[回复]
  • 外交的问题我已经解决,尽量叙述互动过程为主。其实外交章节我是设定隋朝与四周外国的互动关系,所以有外交有军事,这本来就很自然的,如果要针对军事,那对西梁和南朝陈的战争也会扯上。
  • 音韵学实际上就是训估学,那也算是文学的部分,只不过是属于语言学的部分。我在文学的定义是恨广泛的,中国文学绝非单指文藻内涵,连史学、目录学、训“估”学(我忘记是哪个估)也算是一部分。请参见三国晋朝等等....
  • 另外,文学的部分已经经量叙述,并且修正语意不通的地方。
  • 最后,目前我应该以优良为主。特色的话,在只有一个人编写情况,加上我只能利用晚上和六日时间写,我实在是没办法再提升了--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0年9月29日 (三) 16:03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伊朗伊斯兰革命[编辑]

伊朗伊斯兰革命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征求意见以提升至特色条目—黑暗魔君 (留言) 2010年9月20日 (一) 08:28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9月20日至2010年10月20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1.历史背景中的图片波斯波利斯和主题有什么关系?加入这次革命的主要任务照片,霍梅尼、巴列维都没有照片。

2.翻译上的问题,感觉翻译的味道很重,如最后一段--“音乐影带、影像、卫星电视、快餐及熏肉产品使西方中毒”????--职业游民 (留言) 2010年9月26日 (日) 14:48 (UTC)[回复]

    • (:)回应多谢回应
  1. 这幅图片原本并不存在,不知被谁加上,现已删去。
  2. 已修正。—黑暗魔君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2:08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汉字[编辑]

汉字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基础条目也是优良条目之一,条目篇幅超过60k,已有发展成为WP:特色条目之潜能,敝人仅在编辑中华文化曾于此取材,并未参与该条目编辑,但若有人愿意提出建议亦愿协助增修。同行评审结束后此条目将送特色评选。—安可 留言請按此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13日 (一) 06:23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9月13日至2010年10月13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大致看来,依如今的标准不要说是特色,就是优良的标准恐怕都不够。
    • 来源:全文只有10本参考书目,5条来源。很多容易有争议的内容缺乏来源,比如“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谁?)“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大陆的《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哪一年哪一版?)。另外有些来源不规范,如“《参考汉字的字形与编码第三页》”
    • 内容:虽说字节数不少,可是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扩充。比如汉字艺术,书法艺术方面的内容其实还可以写很多,而且除了毛笔外也还有硬笔书法,除了印章外,碑文、铭文也是篆刻的一种。拉丁化方面,每种拉丁化方案的特点也可以适当写上几句。而外文,特别是英文入侵中文,以及中文影响其他文字的现象条目中几乎没有提到。文化上汉字还有各种忌讳,历朝政治家有时也在汉字上做文章以巩固自己的政权(如:则天文字)。
    • 排版:极其混乱,汉字的变化应该归到历史一段,字形(汉字书法)和字形应该合并,书体、笔画归入字形结构更合适。其它的排版整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讨论,我先尽量把上面说的顺序问题处理一下。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9月13日 (一) 09:37 (UTC)[回复]
(:)回应目前尚在找寻资料,届时会有某程度上修订(大约2~4周)。--安可 留言請按此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16日 (四) 06:25 (UTC)[回复]
  • 这篇条目当初竟然也能成为优良条目!看了最近几篇所谓的优良条目,中文维基之水平果然有江河日下之势。
    • 资料来源严重缺乏。
    • 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非常紊乱,叙述无条理,逻辑不清,可见是将资料东拼而没什么整理。
      • 〈汉字的历史〉几乎是照抄条目〈汉字史〉。
      • 〈汉字的特点〉其实可以打散写入〈汉字的语文知识〉。
      • 而〈汉字的语文知识〉是最混乱的一章,汉字的字形构造、读音与注音发音、词语应该分别独立成一章,其中字形构造可以与字形史合并,而读音与注音、词语的内容过于贫乏,许多重点都未提到。汉字的数量、常用字等所谓的“汉字的小知识”依其重要性应该放到条目后面,与字形、发音、词语等放在一章中显得不伦不类。
      • 〈汉字变化〉完全可以纳入字体史。
      • 〈繁简体汉字的比较〉这一节出现在这里完全无意义,在〈字形史〉的汉字简化部分略提即可。
      • 〈汉字民俗〉可加入测字、姓名学等。
    • 汉字中独特且非常重要的部首、笔划、一音多字概念完全没提及。汉字优缺点分析、历代汉字工具书、汉字相关(中外)研究、外国人(学者)对汉字的观点、外来词语的影响、汉字危机等也都付之阙如。
    • 这种条目,最好是上图书馆找专业图书认真读过、消化过后再下笔,切勿在网络上找文章当参考资料。现在的参考文献中除了《汉字的故事》的作者算是够分量之外(其实该书也只着重在一些汉字的演变过程,不算是学术书籍),其它书籍、论文要不是都是非常之片面,不然就是分量不够。-- Marcus Hsu  talk  2010年9月26日 (日) 03:43 (UTC)[回复]
    • (:)回应感谢阁下宝贵意见,敝人会从图书馆寻找专书,但是对于网络文章与参考书目要求“分量”是主观上要求,来源之内容若有问题(如:违反维基方针),分量再重也枉然,请勿因此排斥其他各方来源。--安可 留言請按此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29日 (三) 04:34 (UTC)[回复]
      • (:)回应:当然排斥。如果只顾便宜行事而过于倚重网络文章,所谓“条目质量提升”都是空谈与笑话;而像这类条目,如果只翻(而不是读)几本书也大概不用想什么“质量提升”。-- Marcus Hsu  talk  2010年10月5日 (二) 13:34 (UTC)[回复]
      • 经查阁下所谓照抄“汉字史”说法并不正确,应该是反过来汉字史照抄本条目[1],对于阁下改进意见仍为尊重,但是其高高在上的态度不敢恭维。--安可 留言請按此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2010年10月18日 (一) 13:01 (UTC)[回复]
        • 我对于阁下便宜行事的态度也非常不敢恭维。维基条目人人可写,从网上东抄西取来写条目也无可厚非。但是若要写特色条目,真有意提升条目质量,那就要有足够的专业能力,还得有经得人家挑剔的能耐。但你用45度角仰视别人,别怪人家用135度角俯视看你。所谓“同行评审”一词是从学术界出来的名词,任何专业文章要在权威期刊上发表,都得经过这一关。有些文章,可能改上个五年都过不了这一关。引用一句英文FAZhou Tong的作者写给我的留言:It has taken me nearly two years to get it to "featured article" status....I set out to write my own article that explained just about everything a person would like to know about him.。而我们中文维基编者,是为了条目而写条目,还是为了特色条目而写条目?维基百科的可靠来源是同行评审中最基本的要素。没有可靠来源,要同行怎么去评审你写的东西可不可靠? Marcus Hsu  talk  2010年10月20日 (三) 07:2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台北县乡道列表 (1966年)[编辑]

台北县乡道列表 (1966年)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列表已将各乡道基本资料与路线列出,并整理台北县乡道演进过程历次的更动为表格,内容涵盖范围已近乎完全,计划在红字连结的条目创建完毕后参选特色列表。在此听取一些意见。—猫砂 (留言) 2010年9月11日 (六) 16:13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9月11日至2010年10月11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宁波历史[编辑]

宁波历史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原创条目,希望就语言组织、可靠参考资料、中立观点等方面听取意见,争取GA,谢谢。—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 2010年9月7日 (二) 01:53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9月7日至2010年10月7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艾尔哈德·米尔希[编辑]

艾尔哈德·米尔希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目前我觉得本条目在二战的部分有些琐碎,而且有点杂乱,在讲到米尔希逐渐被斯佩尔取代和新机种难产的部分有重复 ,但又难以分割,其他我认为没什么问题,征询各位的意见,谢谢。—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5日 (日) 08:15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9月5日至2010年10月5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段,有如下问题
    • “米尔希和其他大部分的空军将官都对戈林(做出?)“单凭空军即可使英国投降”的保证,这场二战最大的空战由德国的失败做结束,米尔希再度重建了部分空军飞机”。不列颠空战应该是一场战役吧?空战好像指某一次单独的空中作战更合适。再度重建飞机又是什么意思呢?重建飞机工厂或是补充飞机的损失倒还说得通。
      • (:)回应:前面少打了“米尔希和其他大部分的空军将官都对戈林“单凭空军即可使英国投降”的保证感到怀疑”。阁下“不列颠空战”的问题,正确来说本来就是不列颠“战役”,但最初(或在我接触维基时),维基里的该条目就命名为不列颠空战了...我想说这里都习惯如此了,就选择约定俗成的说法。“再度重建飞机”确实不妥,改成了“米尔希规划生产计划来补充德军飞机的损失”。—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09:24 (UTC)[回复]
    • “而空军因为额外准备的冬装而较无损失”。初读之下容易让人产生“因为空军准备了冬装,所以很少被敌人打下来”的错觉。应该指明是因为准备了冬装,所以因寒冷而产生的非战斗减员较少。
    • “而米尔希也被希特勒命令执行此作战,而他也曾对戈林说过:“完成这一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不可能[42]。”,他亲自前往当地与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上将会晤,并对此状况爱莫能助”。完成这一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不可能这句话读起来,感觉重点是并非不可能,而后文又说爱莫能助,好像不太一致?
    • “米尔希也在战争中开发许多失败的飞机,浪费了德国极为珍贵的资源,如Me 210、He 177和Ju 288”,飞机的开发不是各家公司进行的吗?空军只是发布指标而已吧?再说这些飞机真的是失败吗,据说有些飞机之所以产量少质量差是因为法国工人消极怠工等其他因素。
      • (:)回应:米尔希的工作是发布空军需要的飞机之性能标准,还要督察测试、生产到改装,各厂商因应其要求进行开发设计,不能说他没有责任。这些飞机个别的失败原因不同,分别说明过于陇长,在我看来,生产与性能没有分别赶上量产与需求就是可以说是失败(反过来说,Me 262在性能上是成功的,在生产赶不上战时需求是失败的)。“据说有些飞机之所以产量少质量差是因为法国工人消极怠工等其他因素”这因素并非没有,但我在这里提到的是:在米尔希监督下的新飞机生产是失败的,不管是占领区劳工的不合作、资源调配不均、装配线调整的问题,米尔希都有责任。—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03 (UTC)[回复]
    • “米尔希本尽管生产各战线消耗战机,对盟军的小规模空炸并未特别注意”,没有弄明白这句话的因果关系,各条战线的消耗和盟军的空袭有什么联系?是因为前者消耗了米尔希的精力吗?
    • “德国家底硗博,这种耗油如淌水的轰炸机要它何用!”,家底硗博
    • 乌德特的自杀仅仅是因为米尔希吗?还有米尔希和梅塞施密特的恩怨,好友坠机就归罪飞机制造商?总觉得有点小家子气……会不会有政治和经济因素在里面呢?又或者其实是受上级指示,目的是将梅塞施密特国有化?
      • (:)回应:乌德特的死确实不能完全怪他,戈林因素比重比较高,也许我写得太偏重于米尔希的责任,稍后修正。博士方面,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资料中都是提到米尔希因为好友死于梅塞施密特的飞机,以及事后博士的冷淡态度(印象中这是英文维基还是部落格的资料,因为缺乏来源而没有加入)而使他记恨,是不是有其他因素我不清楚,但如果没有可靠来源的话还是不要加以揣测的好。—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0:03 (UTC)[回复]
    • 长程轰炸机的殒命一节最好整理一下,比方说“为什么飞机能够保持在32,800英尺处飞行?根据统计,德国的天空每年有超过40%的日子是乌云密布的,也就是说根本不可能由这个高度来对德国发动空袭。”可以缩写为“因为德国的天空时常布满乌云,因此四发轰炸机高空飞行的优势并不明显”,这一节和后面的战斗机与喷射机可以放在一个新段落“任期内的决定”里面,这样和战争期间的经历分离,看起来也许美观一点。
    • 以上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9月22日 (三) 09:02 (UTC)[回复]
  • (!)意见
  1. 有关梅塞希密特和米尔希之间的恩怨,在The Most Dangerous Enemy一书中第49页有提到,米尔希坚持在战斗机竞标案中将梅塞希密特的设计排除在外。原因是米尔希在Lufthansa任职时,该公司买过梅塞希密特设计的M20客机。这架飞机第一次飞行的时候就坠毁,然后是使用期间分别在1930年10月和1931年4月各坠毁一架,1930年的这一次事故,有一位该公司的主管的妻子也在丧生乘客名单当中。因为M20的恶劣纪录,所以密尔希对于梅塞希密特的设计非常不放心。
  2. 乌德特的自杀和他本身的无能有很大的关系,其次也和他与米尔希之间的权力与工作冲突有关。
  3. 英国在1941年以后是以夜间轰炸为主,美国是在1942年夏天才开始进行战略轰炸,第八航空军在1942年下半年开始的时候,轰炸规模还不大,深入的距离也不会很远,所以当时德国空军在生产的方向上,还是以过去的形态继续进行,那就是轰炸机有较高的优先度。不过,希特勒在当时已经有提到应该要增加战斗机的生产数量。德国感受到美国的轰炸压力要到1943年的时候。-cobrachen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3:35 (UTC)[回复]
  • (!)意见

你确定四引擎轰炸机是因为米尔希的关系而停止发展?你可以参考The Rise and Fall of Luftwaffe,其中提到最初两款四引擎轰炸机设计案被取消是乌德特在米尔希不在的时候所下达的,米尔希本人比较倾向大型轰炸机。-cobrachen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3:54 (UTC)[回复]

    • (:)回应:关于这点,我在收集资料时就感到疑惑,在《纳粹飞鹰》中,前面表示他想创建重轰机队,但接着又统整出德国不适合发展的结论。The Rise and Fall of Luftwaffe那本书对我来说太厚实,可以的话,能请阁下告诉一下页数吗?—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4:11 (UTC)[回复]
你可以用Four-Engine当作关键字去寻找,就可以找到许多段落。假如你的不是电子版,那我就再把页数告诉你好了。-cobrachen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04:1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南北朝[编辑]

南北朝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接近初步完成,希望大家能帮忙修整部分细节,希望能达到优良条目或特色条目。—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0年9月4日 (六) 12:54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9月4日至2010年10月4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1. “历经民族混成后的新汉族,不久即开创隋唐盛世,在世界史留下不朽的伟业。”这种断言有违中立方针,敬请修饰语句。--安可 留言請按此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9日 (四) 16:28 (UTC)[回复]

(&)建议可以适当扩充“疆域及行政区划”的内容,例如加上实际的疆域面积,还有可以添加行政区划以及郡县的列表。Sotube@NTU (留言) 2010年9月20日 (一) 09:26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音乐唱片销售认证[编辑]

音乐唱片销售认证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翻译自英文特色列表,希望能够通过评审提升条目质量。—快龙此致敬礼 2010年9月2日 (四) 08:26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9月2日至2010年10月2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一些表格下面国际性或多国机构那个表格里,“—”表示该认证主体不授予此级别认证的上面,貌似多出来一行获奖门槛和一行银唱片 金唱片 白金唱片 钻石唱片 依据。-治愈 (留言) 2010年9月2日 (四) 10:28 (UTC)[回复]
呃……这个不是多出来的,英文原文如此。这个表格比较长,在下想最初的设计者是为了方便读者从下方查询相关数据。--快龙此致敬礼 2010年9月2日 (四) 10:31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琉装[编辑]

琉装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语言维基未有的原创条目,请各位提供意见改善,希望达到特色条目标准—Ws227 (留言) 2010年8月29日 (日) 11:03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8月29日至2010年9月29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 (!)意见:还是图片问题,看到阁下说服装用语言难以描述清楚,这个在下理解,但是察汉服和服等条目,都不似此条目有这么多的图片。还是有必要删减一下,否则读者的阅读体验不好。
在下大概读了一下,觉得应该这样安排图片,从历史一段往下依次是:
“13世纪前”- File:中山传信录1.jpg
“三山时代” - File:玉御冠1.jpg
“琉球国” - File:琉球风俗画帖15.jpg、File:うやんまあの図b.jpg
“男子服饰” - File:琉球风俗画帖20a.jpg
“王室、官吏服饰及士族礼服” - File:琉球风俗画帖23.jpg、File:Prince_Sho_Kyo.JPG、File:琉球风俗画帖22.jpg
“士庶常服” - File:南岛杂话5a.jpg、File:Lew_Chew_Costumes_Middle_Class.jpg
“婚服” - File:Wedding_Scene.jpg
“僧侣服饰” - File:南岛杂话5b.jpg
“女子服饰” - File:琉球风俗画帖21.jpg
“士庶常服” - File:琉球风俗画帖8.jpg
“婚服” - File:婚姻风俗図a.jpg
“祝女服饰” - File:Okinawa_020a.jpg
“娼妓服饰” - File:琉球年代记娼妓谣歌.jpg
“儿童服饰” - File:琉球风俗画帖4.jpg
“被日本并合后至今” 保留一男一女两张图即可。

共计20张图,原条目有80张图。以上是在下的一点浅见,如有谬误还请见谅。--快龙此致敬礼 2010年9月2日 (四) 08:46 (UTC)[回复]

  • (:)回应,我是觉得汉服和服等的图片不足,而且这两个条目文字部分质量都不高,是我计划重写的条目,不太适合用作范本吧?--Ws227 (留言) 2010年9月2日 (四) 11:13 (UTC)[回复]
  • 图片确实过多,有以下建议:将可分拆的内容分拆,另开条目,将图片移至分拆开来的条目,减省图片;将如饰物或节庆时的图片删去。内容确实详尽,但如此的排版一旦成为特色条目,便会有很坏的参考案例,像狮子条目也要将其在进食、生活、交配、捕猎、休息等所有活动都要加上图片吗?这明显是不妥的。--LokiTalk 2010年9月14日 (二) 15:34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中华文化[编辑]

中华文化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目前WP:优良条目的文化与社会竟然只有 古希腊卖淫业下水道的鳄鱼火葬英国国民(海外) ←此条目不符正确命名格式美国枪支暴力问题,老实说泛性文化类型这领域,维基百科真的很贫乏。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先将此条目进入优良条目,并日后以此作为其他文化借镜。内容当然还有待补强或增订的段落,但在送入优良条目评选之前,希望能在此先让各位先进协助审查并改进之。— Enco 安可 (欢迎来酒馆坐坐) ~更新日期: 2010年8月19日 (四) 15:13 (UTC)[回复]
(~)补充本条目是即将评选优良条目而非特色条目。 评审期︰2010年8月19日至2010年9月19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回应应该是指中国传统节日才是,毕竟这是传统文化范畴,另外舞蹈方面也有些单薄,受中华文化影响的琉球文化欠缺,有时间都会一并补上,感谢您的指教。
另外还有姓名汉名中国人姓名辈字中文姓氏等)、建筑等需要补充--Ws227 (留言) 2010年8月21日 (六) 10:26 (UTC)[回复]
找时间补足,感谢您的指教。— Enco 安可 (欢迎来酒馆坐坐) ~更新日期: 2010年8月25日 (三) 12:15 (UTC)[回复]
(*)提醒由于以上欠缺段落并不影响成为优良条目标准具备内容,除了舞蹈部分会再加强之后即送入WP:GAN,而上面段落则在会在准备特色条目才加入。—以上由 Enco 安可 (欢迎至酒吧谈天说地) 发表于 2010年8月27日 (五) 14:31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感谢指教,必定近期改善。--安可 留言請按此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18日 (六) 18:20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 (!)意见条目有中立性的问题,请至条目讨论页看我的部分。名词的定义有不周全。华夏文明的源头那些文句,希望能够改用更可靠的参考来源:那些文字最广泛流传的源头是百度百科2006年张贴的文字,被许多网页互相抄袭,现在条目所cite的网站(王朝网络)只是个协作网站,不能作为引用来源。--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9月15日 (三) 23:49 (UTC)[回复]
(:)回应说真的,在图书馆找的资料有《世界四大文明》、《中华文化史》、《中国文化史》等也是相近的说法,但是书籍上的资料过于冗长才会采用网络文章说法,并没有错谬之处(起码不是本人原创),个人认为是百度百科抄袭了某篇历史学术论文,但是该篇文章已撤除,所以反而百度百科变成最早的文章。--安可 留言請按此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18日 (六) 18:20 (UTC)[回复]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国际联盟会员国列表[编辑]

国际联盟会员国列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这个列表所列的资料并不多,所以很快就完成,但希望大家给一些意见。——香港の達人重出江湖 DC8 2010年8月10日 (二) 14:55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8月10日至2010年9月10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供给和需求[编辑]

供给和需求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希望同道们能多提意见,以资改进—Wallace High Tea with me 2010年8月6日 (五) 14:31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8月6日至2010年9月6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 参考文献的标注除了专有名词之外,还是要翻译。原文最多当成注解,不要直接放入内文中。古典学派就是古典经济学。标题不用参考注解。— Enco 安可 (欢迎来酒馆坐坐) ~更新日期: 2010年8月20日 (五) 12:59 (UTC)[回复]
    • 参考文献的书名除非使用的是外文书籍的中文翻译版,否则绝对不能翻译,否则将会不可查证。另外原文书籍的人名也不应翻译,但可以用authorlink作内部链接。其他的部分如出版社的地点、日期、地名等都是可以或者应该翻译的。—KeepOpera (留言) 2010年9月8日 (三) 22:09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莱昂纳多·博努奇[编辑]

莱昂纳多·博努奇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现在是足球乙级条目,短期内希望能成为优良(因为球员较年轻,恐难以有足够翔实论述支撑特色条目),希望各位朋友不吝赐教。—2thuriel (留言) 2010年7月23日 (五) 11:54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7月23日至2010年8月23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萨伊定律[编辑]

萨伊定律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曾经申请优良条目但失败,希望各位维基人能够提供意见,以改善此条目。—Wallace High Tea with me 2010年7月22日 (四) 11:42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7月22日至2010年8月22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似乎不是翻译过来的?阁下可以考虑将英文维基里的一些内容补充进来。
    1. “外国商品的输入有利于本国商品之输出。因为了购买外国商品,自己就会运用本国的商品市场扩展生产。”后面一句似乎没解释清楚前一句的论点;
    2. “至于长久被认为是本定律“发明者”,萨伊的描述表达了定律的某些假设前提:”这句子很别扭;
    3. “但并非凯恩斯利率理论出现之前唯一的利率理论,例如瑞典的维克塞尔便提出另一利率理论。”应该把维克塞尔的理论简单的提一下;
    4. “货币形式的资本只有储蓄,然后投资这个选择”,不理解;
    5. “资本家在储蓄时已经得到利息,利息形成普通利润率”,我们讲政经的时候说的是“平均利润率”,这个是用词差异?
    作为一个经济初学者本人表示阅读的时候压力很大…… 囧rz…… --快龙后会有期 2010年7月25日 (日) 06:29 (UTC)[回复]
    • (:)回应:身为主编者的我虽说在维基这里编辑,但我也不太期望初学者能够完全了解这条目,要了解清楚这条目和相关理论,那个人肯定需要很深入地读通凯恩斯革命前的经济学理论,即使我本人也时常陷入迷雾。回到正题,第一/二/四点已经改正,第五点的用字是依据资料来源,这个“普通”确实作“平均”的意思。—Wallace High Tea with me 2010年7月26日 (一) 09:58 (UTC)[回复]
    • (:)回应:因应情况,第五节作了部分改动,删减一些违反中立原则的语句。—Wallace High Tea with me 2010年7月26日 (一) 10:32 (UTC)[回复]
    • (:)回应:关于第三点,刚才翻查资料,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对Knut Wicksell的理论很不了解。原意是只想强调当时在英国经济学家主导的利息理论之外,还有其他“异端”,但发现Wicksell的理论很大程度借鉴了奥地利学派,而且也较为复杂。基于自身暂时能力所限,既不可能清楚解释,也不可能在这里长篇大论斜事,我决定删去了这句。—Wallace High Tea with me 2010年7月28日 (三) 13:42 (UTC)[回复]
  • (&)建议:《劳动市场论》、《利息论》、《旧货币数量论》将定律融入并做延伸论述,通晓这三大古典经济论了大概就能明白萨伊定律的精随,敝人目前做出理解性的修正,修改幅度颇大难以列举,大部分是以通顺浅显作为要求进行润饰改写或排版,为了减少艰涩难解的语调亦有加上个人理解性的解释,但也可能因此不小心扭曲或带入个人见解,因此还望见谅并可予以修订。 — Enco 安可 (欢迎来酒馆坐坐) ~更新日期: 2010年8月6日 (五) 18:23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意见〈萨伊定律的历史和表达形式〉这段落写起来不像是历史,定律条目通常很少交代其历史,所以可以考虑更改段落名称。还有条目编辑格式看起来很像是论文格式而非百科格式,简单明了的呈现也很重要。以资本主义为例,里面将各家论述作各处理,让复杂的论述能化繁为简,因此成为这个条目能获选优良条目的重要因素。另外公式部分也要整理一下,Cquote 2通常是用在比较简短有力的语句,论述过长不如直接使用块引用(quote)。—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更新日期: 2010年7月28日 (三) 03:02 (UTC)[回复]

    • (:)回应:其实我自己还担心历史写得太详细,我个人认为这个条目作为一个“死亡”的理论,交代历史是有需要的,但是应该如何处理,我还没有拿捏准确。不论如何,我试着再整理一下—Wallace High Tea with me 2010年7月28日 (三) 13:21 (UTC)[回复]
    • (:)回应:我认为资本主义萨伊定律的情况是有分别的,萨伊定律的历史并不长(勉强来说,只有100年的“寿命”),而且有一点就是除了马克思,凯恩斯之前的经济学家根本没有正面解释过“萨伊定律”,甚至往往如马歇尔或者庇古般,对萨伊定论采取默认或回避态度。英文维基还有一个相关条目:supply creates its demand”,那里的主编者在这个条目就说明了一件事: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这一句短语在一战前没有任何参考来源,它只是存在于剑桥大学学术圈子里对不清不楚的萨伊定律的一个表达形式。翻查文献就不难发现,不论德国/奥地利/瑞典/意大利/美国等国的经济学家从来没有从事关于萨伊定律的研究和讨论,换言之萨伊定律的文献资料大部分只存在于英国而已。

格式上调整了,数个quote2已经改为quote。希望现在不会给人论文的感觉。在此对安可兄的提醒表达感谢—Wallace High Tea with me 2010年7月28日 (三) 13:54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贝拉克·奥巴马[编辑]

贝拉克·奥巴马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进一步提升质量—JHH755 (留言) 2010年7月21日 (三) 04:08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7月21日至2010年8月21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回应:提法OK,多角度看问题会更好,已添加台湾来源。JHH755 (留言) 2010年8月20日 (五) 03:55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回应:无效链接已改正,其他因在下时间有限,如阁下方便可以直接按您的意思编辑改善,谢谢!JHH755 (留言) 2010年8月20日 (五) 04:14 (UTC)[回复]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英国首相列表[编辑]

英国首相列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希望大家给意见。—治愈 (留言) 2010年7月18日 (日) 13:31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7月18日至2010年8月18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毛泽东[编辑]

毛泽东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希望能重新整理此条目内容,包括删除不可靠来源,整理版面等。2005年存档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7月16日 (五) 10:31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7月16日至2010年8月16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毛泽东生平还有必要存在吗?--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7月19日 (一) 02:12 (UTC)[回复]
似乎生平的内容也属于政治生涯。--教父 (留言) 2010年7月19日 (一) 03:54 (UTC)[回复]
根据我个人的编写经验,这个条目现时不可能被修改好。—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8月14日 (六) 18:48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龙舟说唱[编辑]

龙舟说唱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龙舟说唱是佛山顺德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评审希望能得到大家的中肯意见及建议,谢谢大家。—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7月16日 (五) 09:58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7月16日至2010年8月16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内容有待扩充。--海藻脑袋~YA!动员令 2010年7月18日 (日) 05:08 (UTC)[回复]
具体怎么扩充,能否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如果没有补充材料的话我只能视同扩充完毕了。如果是图片,我目前没有可以自由使用的图片,暂时做不了。—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7月18日 (日) 07:36 (UTC)[回复]
内容扩建是这个条目需要修改的主要方向。主要是作为一个文化,它所表现的类型、格式、种类以及派别都须进一步扩充,我在查证时候发觉一些书籍有更进一步的解释。换句话说,专业性的期刊、书籍应当超过网页,成为这个条目的内容基础。—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8月14日 (六) 18:51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伊斯兰书法[编辑]

伊斯兰书法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目标优良,希望得到大家宝贵意见—全麦面包请张嘴2010年7月15日 (四) 03:06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7月15日至2010年8月15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请注意图片的排版问题。现在图片甚至挤占了文后参考文献的位置。——武铁辆玻 意见簿 2010年7月17日 (六) 10:18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1-2+3-4+…[编辑]

1-2+3-4+…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首先要强调一下本人并非主编者,只是路过看到此条目觉得内容完整且严谨,仅当选GA实在可惜,应该参与FA候选,因此透过同行评审机制请各位帮忙完整与校对。—David Jackson(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01:46 (UTC)[回复]

我看到晕也没发现太大的问题……--达师147228 2010年7月21日 (三) 11:55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7月8日至2010年8月8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1. 如果将空部分和计入还包括0,这句话看不太懂意思。
    2. 级数本身好像没有条目?目前在无穷级数条目中第一段看到简单的解释,是否要加上相关的链接与文字解释。
    3. 有些名词可能需要建立条目或者是注解,像是广义和通常意义的和这一类的名词,对数学不懂的人来说,较难明白。
    4. 相关的用词需要简单易懂一点,多花一点篇幅可能是必要的。-cobrachen (留言) 2010年7月21日 (三) 18:00 (UTC)[回复]
    (:)回应
    1. 这段文字我也看不太懂,所以我不敢动手,怕改错被批的很惨。
    2. 刚刚查过好几个语言版本都是一句话带过,教材也是这样写,所以这应该是定理,不然就补充到注解里好了。
    3. 因为我对数学领域完全不熟,所以只能等高手与专家帮忙补完。另外用词部分阁下可以先试着改改看,我当初没直接提FA的原因就是怕有用词艰深难懂的问题遭到反对,或许经过大家润饰后可读性变高,让数学类条目多个示范条目也很棒喔。--David Jackson(留言) 2010年7月25日 (日) 06:35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汉朝和罗马的关系[编辑]

汉朝和罗马的关系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寻求建议和意见—治愈 (留言) 2010年7月6日 (二) 16:00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7月6日至2010年8月6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完成:弄好了。-治愈 (留言) 2010年7月19日 (一) 14:33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某身居墙外,不知道怎么能搞到你告诉过我的那几本书。有无电子版的?-治愈 (留言) 2010年7月19日 (一) 14:34 (UTC)[回复]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俄罗斯联邦英雄[编辑]

俄罗斯联邦英雄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目标优良,请大家多给意见—围棋一级 (留言) 2010年7月5日 (一) 15:48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7月5日至2010年8月5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首段、授予标准章节的具体数字来源。另,红字实在太多了,请尽量创建小条目以消红。—全麦面包请张嘴2010年7月13日 (二) 08:56 (UTC)[回复]

  • (!)意见:不少句子读起来都挺别扭的,试举几例:
    1. “俄罗斯总统拥有头衔的授予权力,授予那些为国家服务而做出突出和勇敢行动或事迹的人民”,前后不衔接,可以合并成“俄罗斯总统拥有授予为国家服务而做出突出和勇敢行动或事迹的人民该奖章的权力”;
    2. “这个头衔在1992年3月20日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签署的一项法定中被创立,以取代苏联时代的苏联英雄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法定?句末加“等头衔”;
    3. “2553-I号法令写有头衔的授予准则(见下方),以及伴随着这个荣誉的金星勋章”,“写有”这个词用的太生硬了,后半句和前面脱节;
    4. “有别于苏联英雄的头衔,俄罗斯英雄头衔没有其他勋章和称号”,这里我有点晕了,因为上面刚说过授予金星勋章,查阅英文版,似乎是苏联英雄会授予Order of Lenin和Gold Star medal,俄罗斯英雄只有Gold Star medal,可是还是不太能理解,另外这里突然闯进来的俄罗斯英雄头衔到底是不是等同于俄罗斯联邦英雄;
    5. “2553-I号法令指明此头衔可以颁发给一个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做出英勇事迹的人”,时?
    以上。--快龙此致敬礼 2010年8月7日 (六) 06:30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教列表[编辑]

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教列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希望可以成为富有澳门特色的列表—TINHO (留言) 2010年7月3日 (六) 17:29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7月3日至2010年8月3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编辑]

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恳求意见—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0年7月2日 (五) 11:39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7月2日至2010年8月2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1. 调查人员后来得出结论,称西科尔斯基之死与空难有关。。这一段修改一下,你要强调他的死因单纯来自空难。现在的讲法,看起来有点:他本来就是死于空难,当然有关系,这句话反而有点多余,的感觉。
  2. 座机解放者II型轰炸机',这个已经有现成条目可以链接(B-24)。
  3. 而这次屠杀本来就是苏军对波军的暴行。。这句话有问题。苏联已经否认,而且也没有直接证据显示苏联有参与的话,怎么推断本来呢?英文版的意思也不是这样表示。
  4. 斜体英文的格式需要修改。

-cobrachen (留言) 2010年7月21日 (三) 17:54 (UTC)[回复]

    • (:)回应:第1条意见,第2条意见和第4条意见已经改完,至于第3条意见,英文原文是“[...]which they had themselves committed against Polish forces.”个人认为“themselves”表示强调,强调是这罪行是苏联人干的,而这场罪行是卡廷大屠杀(当然,也有themselves是德国人,而罪行是他们的挑拨离间的可能性),卡廷大屠杀已经在1990年代得到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承认了,因此我认为这里可以使用“本来”。我想听听阁下对这句话的高见。

对阁下不辞劳苦的校正表示感谢。—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0年7月24日 (六) 10:26 (UTC)[回复]

  • (!)意见
    1. “1902年西科尔斯基在利沃夫通过了高考”,原文“In 1902 he passed his final high school exam in Lwów”,个人觉得这里指的是高中的结业考试而不是高考(升学考试);
    2. “1914年,一战爆发时,西科尔斯基成为国家最高委员会(Naczelny Komitet Narodowy)军事部部长,直到1916年一直担任此职”,很不舒服的断句,可以改为“1914年一战爆发。西科尔斯基从那时起担任国家最高委员会(Naczelny Komitet Narodowy)军事部部长,直至1916年”;
    3. “1918年西科尔斯基最终决定同意毕苏斯基的意见(随后为被拘禁的毕苏斯基做事),从那时起,两位杰出的波兰领导人分道扬镳,渐行渐远”,原文说的是也像毕苏斯基一样被关起来了(joined Piłsudski in internment);
    4. “东部必定处在波兰军队与乌克兰军队、立陶宛军队、以及苏联军队之间逐步升级的冲突当中”,和原文有偏差;
    5. “西科尔斯基名声鹊起,成为了波兰人心目中的波苏战争英雄之一”,从前文看也不至于名声迅速提升吧,原文是“enhenced”,只是因为被视为战斗英雄后名望有所提升,这一点在下拿不准;
    暂时先看到这里。--快龙此致敬礼 2010年7月29日 (四) 11:40 (UTC)[回复]
    多谢合作,以上皆已修改。—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0年8月1日 (日) 04:57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协和飞机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目标特色条目—Alancrh (留言) 2010年6月27日 (日) 14:47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6月27日至2010年7月27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阁下终于将此条目放入同行评审了,条目比较长,先讨论几个目前发现的问题。
    • 单位需要统一,建议全部使用公制单位。
    • 协和飞机的飞行时数已经超过92万小时,其中60多万小时为超音速飞行,远远超过所有西方飞机的超音速飞行总时数虽说有来源,但是这句话还是让人感到有些困惑,如若西方飞机包括战斗机、验证机等等所有喷气机,那么超过它们超音速飞行时间总和恐怕有些不可思议。
    • 英航和法航分别开通了由伦敦至巴林,和巴黎至巴西里约热内卢(经停达卡)的航线[83]。随后由巴黎至加拉加斯(经停亚速尔群岛)的航线也在同年4月10日开始运营。这几条航线是何时停运的?先这样吧……条目太长了,有些问题已经找不着在什么地方了。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6月29日 (二) 09:12 (UTC)[回复]
      • 虽然许多军用飞机都能超音速飞行,但实际拥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却很少,绝大部分三代机、四代机只能够以超音速飞行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就算是F22有超音速巡航能力,最多也只能持续1个多小时。[3]这里也有提及协和飞机的超音速飞行能力。
      • 已经在条目中补上了:“1980年,英航取消了来往伦敦和巴林的航线;至1982年,法航也取消了所有飞往南美洲的协和飞机航线”--Alancrh (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10:26 (UTC)[回复]
F-22可以持续超音速飞行时间并未真的公开,你看到的中文简体资料有可能是翻译错误的,先前在论坛上看过有人拿着这个数字在讲,但是原文的说法并非如此。-cobrachen (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15:18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大爆炸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想了想还是规矩一点先来做同行评审吧,译自英文版FA,图片会慢慢中文化,还请各位提出意见—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6月20日 (日) 02:31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6月20日至2010年7月4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条目名称用大爆炸理论是否更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6月21日 (一) 03:24 (UTC)[回复]
这个名称问题我考虑过很多次,最终选择大爆炸的原因是:1. 一切物理模型都是理论,所以不用再加上理论二字(在中英文里都是如此),类似的还有标准模型;2. 大爆炸作为宇宙诞生模型,和其他提出的宇宙末日模型大挤压大撕裂看起来比较工整;3. 英文维基即采用Big Bang作为条目名。这都是我个人意见,如有必要可以讨论。--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6月21日 (一) 04:2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疑问:为什么这个条目的评审期只有半个月?——Albus Ecneics 2010年6月29日 (二) 11:20 (UTC)[回复]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起锚 (口号)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希望多加指教。—ATRTC 2010年6月19日 (六) 00:57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6月19日至2010年7月19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由于香港不存在乡这个行政划分,故不建议用全文转换来解决问题。因此,标明了“落区”的意思。—ATRTC 2010年6月22日 (二) 05:2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 这是错字吗? ‘曾荫权亦在《给香港的信》中“起锚”呼吁市民向所属地区的立法会议员表达不愿政制原地踏步的诉求’。
哪个?—ATRTC 2010年6月22日 (二) 05:29 (UTC)[回复]
‘政制’,我因为怕是特殊用语,所以没直接帮你改--Morrigan The Spoiler (没用的申诉处) 2010年6月22日 (二) 07:26 (UTC)[回复]
政制是政治制度的缩写,并非错字。—ATRTC 2010年6月22日 (二) 07:36 (UTC)[回复]
  • 内容有部分使用‘二○一○’这个表示法,这在某些字型下会变形,建议使用2010。
完成ATRTC 2010年6月22日 (二) 05:29 (UTC)[回复]
完成ATRTC 2010年6月22日 (二) 05:29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南越国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前特色条目,因为缺少注释而被撤特。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逐句逐段补上来源,并参阅了更多的文献,对条目内容进行全面的修改和补充。目前正在制作一幅南越国地图以替换现在的南越国早期疆域图,进度达到了60%以上,十多天后将完成。—长夜无风 (留言) 2010年6月9日 (三) 10:17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6月9日至2010年7月9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四川省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提请同仁进一步完善—TLUG (留言) 2010年6月6日 (日) 11:53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6月6日至2010年7月6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辛普森案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一场著名的世纪审判,至今仍然不断被提及。在下于寒假的时候将英文版翻译过来,拿到这里给诸位审查,希望条目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快龙后会有期 2010年6月5日 (六) 13:26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6月5日至2010年7月5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目前的意见如下
    • 洛杉矶县自信该案证据确凿,但是科克伦说服陪审员相信DNA证据存在合理怀疑的部分。洛杉矶县的指代有些模糊,是指洛杉矶县检察官还是该县民众?后半段句子有点晦涩,建议改为“但是科克伦使陪审员相信DNA证据存在值得怀疑的部分。”
    • 强烈要求增加背景描述,辛普森的职业、名声以及性格,他们夫妻两之间的关系,为何会离婚,还有高曼同妮可尔之间的情况。案发前双方有没有什么冲突?
    • 6月13日至17日之间发生了什么?谁通过什么方式发现的尸体?警方又是如何认定辛普森是嫌犯的?
    • 在下对于美国人名不够了解,离了婚后的妮可尔·布朗·辛普森是不是应该改回原来的姓?对其称呼应该用中间名吗?反正一会用妮可尔一会用高曼实在是……
    • 60公里应该也不慢了吧……低速追捕可能不如“直播追捕”来得好
    • 对诉讼的开始描述不够充分,应该一开始就说明是伊藤法官负责审判,(我不知道美国法庭什么制度,有没有什么其他官员辅助法官审判?有的话也应该把这些人的情况写出来)辩方律师倒是挺详细的,检方的情况也应该在审判开始部分写出来。
    • 有内链就无需给出英文原文。条目中英文挺多的,其实有些人可能是有中文条目的,最保险的做法之一是先到英文版找到这个人的条目,再找找看有没有中文版的链接。
    • 这么长时间的审判应该是间断进行的,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把每次开庭的日期写出来,在此期间辛普森是什么状态呢?似乎是被关押,最好也写出来以让读者了解。
    • 尽管之后其他许多1994年之前拍摄的辛普森装着布鲁诺马利鞋的照片被发现并公布。建议改为然而后来又发现了一些其他辛普森穿着布鲁诺马利鞋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1994年之前拍摄的。
    • “在证据采集之前,有媒体人士倚靠到辛普森的野马车上。”恕在下愚钝,这和案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 到底是在哪个法院审判的?首段说是加州高院,为何这里又有洛杉矶县法院由超过100名骑警把守,如果两者其实是同一所法院还望在条目中指出。
    • 刀具经销商何塞·卡马乔(Jose Camacho)则声称曾向辛普森出售过一把15英寸(约合380毫米)长的德制刀,这把刀正与三周前命案中凶手用的刀相同罗斯餐具行(Ross Cutlery)提供的收据表明,辛普森曾在凶案发生六周前购买了一把12英寸(300毫米)长的匕首。这把刀同验尸官所描述的造成刺伤的刀特征很像。这让我产生了疑惑,根据后文,似乎并没有找到凶器,前文的意思则像是发现了凶器。另一方面根据卡马乔将自己的见闻卖给了媒体后和后文中的检方发现商店雇员将他们的故事以12,500美元的价格卖给《国家询问报》后推测,卡马乔应该就是罗斯餐具行的老板或是雇员。那么,这把刀到底是15英寸(约合380毫米)长的德制刀还是12英寸(300毫米)长的匕首?又或者卡马乔和罗斯餐具行并无瓜葛?又或者是两个不同人给出了相互矛盾的回忆?
    • 辛普森在脚踝处有一个“洞”不太理解……依在下看,辛普森的脚上有洞,两只脚靠在一起侧放,同时血液从侧面滴到脚上后又从洞里滴到另一只袜子才能解释(即便如此在上面的袜子血印也应该更大一些才对)。
    • 对血脚印以及后门血迹的采集是什么时候进行的?特别是和采集辛普森血样之间的时间前后关系,在下以为这和辛普森的嫌疑之间关系重大。如果是在之后,那么辛普森被陷害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特别是结合无法解释为何当初从辛普森那里提取并收入证据中的8cc(立方厘米)的血液少了1.5cc。
    • 皮质手套似乎太紧,辛普森戴上并不容易,特别是他在里面还戴了一双橡胶手套。是指辛普森戴了一双橡胶手套以后再去戴皮手套吗?从逻辑上讲检方应该让他脱下橡胶手套啊。
    • 媒体报道可以增加,应该有很多知名媒体报道了。
    • 还有几处未翻译,如《Hard Copy》、《Madam Foreman》,就算不翻译名字也应该让读者知道大致是讲(播)什么的。
    • 民事诉讼的话,高曼父母起诉的最后结果如何?高曼和妮可尔的民事诉讼是分开进行的吗?看文中像是同时进行的样子……而且前文说得是对布朗的殴打行为支付民事赔偿,后文则说西德尼和贾斯汀将从布朗财产继承人辛普森那里得到1250万美元。受害者家庭则得到3350万美元的补偿性及惩罚性损害赔偿金。没有提到殴打。
    • 疑似招供中詹妮弗·皮斯是2004年表示知道案情的?可是这是审判早就结束了啊,哪有什么大陪审团解散,审判继续的说法?
    • 假如我做了》还有内链……根据条目中的说法此书似乎是由雷根代笔,具体情况还是调查一下比较好。
    • 判决反应一部分还可扩充以体现此案的重要性。
    • 以上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6月6日 (日) 08:28 (UTC)[回复]
    • (:)回应:感谢您的意见,这个条目的英文原版在下本身就不是很满意,现在看来需要大幅度的修改。--快龙后会有期 2010年6月6日 (日) 11:06 (UTC)[回复]
      • 在下又找到几个中文综述网页1244至49页,虽然不一定能作为来源但希望能帮助阁下梳理案情。更详细一点的英文资料我也在寻找,目前在下最感兴趣的是双方案发前几天的情况和案发当日双方的行动。这个案子越看疑点越多,目前我的推测是辛普森的确杀人了,但是警方害怕证据不足伪造了证据反而弄巧成拙。然而案发现场的第三者脚印和辛普森腕部的伤似乎暗示也有可能是合作杀人……如果这样还得研究一下他的这个儿子是什么个情况。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6月6日 (日) 13:30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欧洲牛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基础条目,目标特色。现在最头疼的是文化方面的内容,各国文化中对于牛属动物并不加以严格区分,所以牛的文化欧洲牛的文化两者之间很难辨别,不知诸位有什么主意。维基化和添加图片的事宜正在进行。—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6月5日 (六) 06:35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6月5日至2010年7月5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最后一句“欧洲的冰岛、安道尔,非洲的国家更多”……然后呢?—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01:45 (UTC)[回复]

然后不知道怎么写了 囧rz……,问题就是那个牛的文化和家牛的文化。比方说牛魔王,它是以水牛为原型还是家牛为原型?太难考证了……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6月30日 (三) 11:40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辗转相除法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翻译自英文维基的特色条目,希望改进翻译质量。—Albus Ecneics 2010年5月29日 (六) 07:49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5月29日至2010年6月29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1. 为什么图片在英文版可以活动,而在中文版不能活动?
  2. 第一张图片缺乏解释。
  3. 红连结:每一个红连结都需要给出其对应英文术语。
  4. 修饰语句:设k表示已进行的步骤数,第一步计算时是0。
  5. 修饰语句:因为算法保证每一步计算的余数都是减小的,
  6. 数目表示不一致:在第一步计算时(k = 0),余数r−2和r−1分别等于a和b,在第2步(k = 1)— 老陈 (留言) 2010年6月1日 (二) 04:42 (UTC)[回复]
“计算过程”一节需要改进。首先英文中看起来简单明白的结构不一定适用于中文,直接翻译过来反而可能会变成难懂的话,最好是用中文的思路重新修正一遍。其次,整段叙述太像伪代码,应该写得更人性化一点。—Snorri (留言) 2010年6月2日 (三) 07:26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天王星行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既然某用户没有好好修正,那就让我们帮他改善吧—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5月24日 (一) 12:04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5月24日至2010年6月24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伯纳德·威廉姆斯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翻译自英文版的条目,希望大家提些修改意见。—Stevenliuyi (留言) 2010年5月19日 (三) 15:44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5月19日至2010年6月19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大致看了一下导言部分,提几处:
    1. 最为人所熟知的,是试图用历史与文化、政治学与心理学特别是希腊文化来重新调整道德哲学研究的方向。”;
    2. “而他则视自己是一个综合者”,这个是原创翻译吗?synthesist我看到有翻译为“综合论者”的;
    3. “他反对科学进化论的还原论思想”,这样的翻译容易断句错误,而且“进化论的”是否改成“演进的”更好;
    4. “他从她们当中看到了在分析哲学中所无法理解的一种将理智与情感相互综合的可能性”,改成“身上”更好,另外这个句子似乎修改一下比较好,意思有点偏差;
    哲学这个方面在下不是很擅长,就不献丑了。--快龙后会有期 2010年5月22日 (六) 15:38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香港博物馆列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自提,这不是翻译条目,而是小弟根据手上资料扩充这个列表,目前已全部完成。但小弟仍希望大家帮忙再校对及提出意见,让此列表更完善准确,可以提升至特色列表程度。——香港の達人(有话直说)(贡献) 2010年5月19日 (三) 08:01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5月19日至2010年6月19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是否可以增加一项博物馆的类型,可以参考en:Museum#Types,让列表更专业一点?--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5月19日 (三) 12:39 (UTC)[回复]
另外,有没有已经关闭的博物馆?有的话是否要写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5月19日 (三) 12:40 (UTC)[回复]
(:)回应:如果要分类的话,技术上还是可以的。不过在香港,无论政府抑或是非牟利团体和私营机构,皆不习惯为博物馆分类。如果分类的话,恐会有原创研究之嫌。另外,条目已列入一些已关闭的博物馆,见香港博物馆列表#已关闭的博物馆。—香港の達人(有话直说)(贡献) 2010年5月19日 (三) 15:20 (UTC)[回复]
博物馆的定义似乎过度广泛。列表中不少的性质与博物馆似乎大相径庭,例如香港视觉艺术中心青屿干线访客中心及观景台金管局资讯中心粉岭环境资源中心荃湾环境资源中心等等。另外,概述段落可作为首段展示。—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圆桌会 2010年5月19日 (三) 14:16 (UTC)[回复]
(:)回应: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定义,博物馆是“一个永久设立的机构,……这个机构负责搜集、保存、研究、传播与展示人类及其环境有关的实证,供研究、教育及观赏之用”(香港国际博物馆日2002博物馆博览,页8)。换言之,只要一个机构做足以上五个步骤(不理文物有多久历史),并将文物向公众展示的话,它亦可以符合博物馆的定义。以上阁下所举的例子,有部分是符合博物馆的定义(虽然它们的名字令人误以为它们只属服务性质)。但小弟承认,有些在列表所举的机构,并未符合博物馆的定义。小弟稍后会在首段附上以上的博物馆定义,并将列表内每间机构逐一研究,若不符合博物馆的定义,小弟会斟情删掉。另外,香港视觉艺术中心被康文署归纳为博物馆,亦是《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所指的博物馆,详见此页。—香港の達人(有话直说)(贡献) 2010年5月19日 (三) 15:58 (UTC)[回复]
 已修复,己删除资料共有8项:黑暗中对话体验馆粉岭环境资源中心荃湾环境资源中心湾仔环境资源中心IN的家信不信由你奇趣馆马术展馆邓丽君香港故居。它们都只有展览性质,有些是非永久性展馆。—香港の達人(有话直说)(贡献) 2010年5月20日 (四) 07:52 (UTC)[回复]
医院管理局大楼地下的健康资讯天地,未知是否也可归入博物馆?Germanomaniac 2010年6月23日 (三) 17:15 (UTC)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娜芙蒂蒂胸像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似乎有成为优良条目的潜质,在下感觉再校对、修饰一下并补充一些内容后有希望当选,不知大家意见如何?—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5月18日 (二) 06:45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5月18日至2010年6月18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1. “一般相信这尊雕像是在公元前1345年由雕刻家图特摩斯(Thutmose)所雕”,相信有点太英文了,“认为”吧;
    2. 破折号不知道是不是其他地区有不同规定,大陆是用“——”,如果要用“—”,最好留出空格,我刚把这句看错了,“一支由德国考古学家─路德维希‧波尔哈特率领”, 囧rz……
    3. “夏洛特堡(Charlottenburg)的埃及博物馆(Egyptian Museum)和柏林博物馆岛上的老博物馆”,这里逗号必要?
    4. “娜芙蒂蒂像目前藏于博物馆岛上的新博物馆,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座雕像正是在此地展出”,尝试修饰为“娜芙蒂蒂像目前藏于其在二战前的展出地——博物馆岛上的新博物馆”;
    5. “这座雕像的真假,以及匈牙利艺术家所制的娜芙蒂蒂之躯青铜像也都让娜芙蒂蒂半身像陷入了争议”,似乎和英文原句有一些差异;
    6. “并统治埃及一段时间”,原文说是短暂的一段时间,这个short丢了不好;
    7. “其中一个名叫安卡苏纳蒙(Ankhesenamen)的后来嫁给了娜芙蒂蒂的继子”,原文:Ankhesenpaaten (later known as Ankhesenamun),这是明显掉字了;
    8. “娜芙蒂蒂本人于阿肯纳顿在朝的第十二年起便不再有与她相关的历史纪录”,翻译的有点罗嗦;
    9. “描述了1913年二十日时”,在下看到这样阿拉伯数字和汉字夹杂,有点纠结了……
    10. 极富冒险精神且无人能出其右 这么形容德国这次的大收获,又是标点(后面还有),这么改成“来”;
    以上。--快龙后会有期 2010年5月22日 (六) 16:00 (UTC)[回复]
  • (:)回应
    • 完成
    • 个人觉得破折号能不用就不用最好,这个地方直接去掉破折号也讲得通。
    • 去掉了
    • 在下倒觉得前一种说法没什么不妥
    • 差的是展览吧
    • 改为一小段时间
    • 其实这个地方不太重要吧,简单的介绍一下娜芙蒂蒂本人就可以了,至于其子女……
    • 还有不少地方都是这样,英语语法比较明显,看到的都改过来了
    • 看到两处,都改过来了
    • 标点的话,繁体的单引号和双引号我还不太会区分……看到的地方都改过来了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5月23日 (日) 08:42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圣索菲亚大教堂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希望可提升至特色条目程度—黑暗魔君 (留言) 2010年5月16日 (日) 09:48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5月16日至2010年6月16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特色的话,恐怕问题不少。就拿首段开刀吧,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 参考有点问题。在“马赛克”一节,有点章节没有注释,后一小节更完全没有。
  • 其次,在首段,不宜有红字。解决方法有二:1.消红 2.移除[[]]

JK~强势回归!!! 2010年5月16日 (日) 13:44 (UTC)[回复]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香港天文台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可提优良或特色?—HW (讨论 - 贡献) 2010年5月14日 (五) 13:49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5月14日至2010年6月14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意见 问题较多,请仔细对证。

  1. “前两者是由耶稣会修士运作,而香港正好位于二者之间,由于台风常对香港造成破坏,香港政 府亦支持皇家学会的建议。”,其中“之间”不明其意,应该说明是什么之间,是运作方式之间,还是地理位置。
    已移除 (其意不明)。-HW (讨论 - 贡献) 2010年5月20日 (四) 08:57 (UTC)[回复]
  2. “开始进一步使用高技术的仪器进行天气预测”,天气观测不符合用语习惯,气象观测更妥当,气象包括天气、风向等各个项目,当然若天文台最初只观测天气, 也可以按照史实保留,但也最好加括号或者用模板注释由来。
    完成HW (讨论 - 贡献) 2010年5月20日 (四) 08:57 (UTC)[回复]
  3. “天文台首部电脑系统启用”,量词不妥,不应使用“部”。
    完成HW (讨论 - 贡献) 2010年5月20日 (四) 08:57 (UTC)[回复]
  4. “天文台亦分别在1984 年及1985 年建立两个位于赤 鱲角、沙田的自动气象站及位于京士柏的辐射测量室。”,歧义句,应拆分主谓结构,形成两个分句。
    完成HW (讨论 - 贡献) 2010年5月20日 (四) 08:57 (UTC)[回复]
  5. “天文台在1996 年在互联网成立网页,是最早成立网页的香港政府机构之一。”,网页不称“成立”,另后文提到了“网站”应该统一说法。
    完成HW (讨论 - 贡献) DC8投票 2010年5月25日 (二) 13:33 (UTC)[回复]
  6. “建立了三组专用电路交换气象资料”,电路应该专指供电线路,或者物理学上的电路。
    完成HW (讨论 - 贡献) DC8投票 2010年5月25日 (二) 13:33 (UTC)[回复]
  7. “此外天文台还会预测未来7日的天气概况。”,“预测”和“概况”略显冗余,可改为“预测未来7日的天气”。
  8. “香港天文台亦是亚 太区第一批气象服务单位取得ISO9001:2000认证”,明显定语后置了,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9. “透过在机场使用自行开发的的激光雷达风切变预警系统,监测降落跑道风切变的情况,并第一时间报告机师,无论在起飞和降落时,都可监测跑道情况,并将预 测风切变的准确度,由9年前的50%,提高至90%,被公认为世界顶尖的机场风切变系统。”这一句是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应该是“天文台透过……”。
  10. “即是与位于UTC+8时区的地区,包括中国大陆一致”因为句号停顿,所以读起来较怪异,建议改为“即是与位于UTC+8时区的地区(包括中国大陆)一致”。
  11. “香港时间准确度为每日1微秒以内。”感觉准确度不能这么说,可请专家指正,或查阅正规资料看其说法。
  12. “警告 信号”一段内,使用了汉字年份,而前文全部是阿拉伯数字年份,这个问题较严重。
  13. “本港已经采用一套以圆柱形”,注意不要地域中心,下面还有很多很多,这个问题较严重。
  14. “向港内船只发布关于热带气旋之情况及大约位置的消息”,港内是香港内还是某个海港内,请改详细一点。
  15. “公众之混淆”“方向之烈风”,“之”建议改为“的”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16. “暴雨警告信号:”强烈建议做一个表格,并且可以做一些图片。
  17. “有雨季时甚至有可能会一日内多次发出。”,这个“有”字不该有。
  18. “第二次要在1999 年才发出”,“要”常用于将来时间,建议删除。
  19. “但其实霜冻警告在1968年11月已经存在。”有赘余的风险,可以改为“但霜冻警告在……就已经存在”。
  20. “直接致电天文台质问(即使合理)发出警告信号的理据”,“即是合理”应扩展完全为“即使警告信号是合理的”。
  21. “警告 信号”有时候说的是“信号”,有时又是“讯号”。
  22. “又加强个别地区风势资料的发放”,不清楚是什么资料,不会是知识手册一样的资料吧。
  23. “2007年, 恶搞香港天文台的一批香港网民更声称发现香港天文台发布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决定跟香港股市升跌有着一些不寻常的关系(除风力颇强外,在此指强风与烈风之 间),但未经精密验证。”加上来源最好。
  24. 请赶紧收拾一下参考的模板,用cite模板最好,另网络大典不能作为可靠来源。

NewSpeaks友爱部真理部 2010年5月15日 (六) 13:30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意见

  1. “挂勾”错别字。

NewSpeaks友爱部真理部 2010年5月15日 (六) 13:28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T-64主战坦克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自提,个人认为这条目尽管基本上能描述T-64这款经典的苏联坦克,但条目内文、尤其是参考信息似乎存在不少的Bug。因此希望大家帮忙找出来以让这条目更完善、更准确。另外,有哪些部分需要再补充,哪些要简略,我还没想好。希望大家能多提意见。谢谢。—--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4日 (六) 16:09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4月24日至2010年5月24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意见

  1. 欠维基化。
  2. 不要在段落标题上加注释。
     已修复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5日 (日) 15:32 (UTC)[回复]
  3. 专业方面就不多说了,召唤Cobrachen
    --达师147228 2010年4月25日 (日) 07:45 (UTC)[回复]

(!)意见:文章中“坦克”与“战车”请不要混用。—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4月25日 (日) 08:02 (UTC)[回复]

 已修复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5日 (日) 15:32 (UTC)[回复]
(!)意见
  1. 英文形态的文法和构句需要修改,像是T-64在大部分性能上都优于苏联当时的其他坦克,直到1985年T- 72B坦克出现为止。。在前后句的关系上,后段应该放到前面去,这才是中文的习惯用法。
     已修复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8日 (三) 10:35 (UTC)[回复]
  2. 一些形容词应该去掉,像是钢铁洪流高尖精等。
     已修复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6日 (一) 14:44 (UTC)[回复]
  3. 于是K型复合装甲的早期版本诞生了。参考英文版,这一句的翻译有问题。他的原意并没有说是早期版,只说是当时的一种技术。
     已修复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8日 (三) 10:35 (UTC)[回复]
  4. 这种复合装甲是在两层厚钢板中间夹一层铝合金。不能说真的错误,但是意思差很多。原文的意思是说两片高应力(或高张力)钢板的中间夹上一层铝合金。
     已修复
  5. K型复合装甲配方改良,用玻璃钢替代两层钢板间的铝合金,Fiberglass翻译是玻璃钢或者是玻璃纤维?
    (:)回应:这个是根据en:Combination K内容翻译的,在这个条目里K型复合装甲是钢铁-玻璃钢-钢铁的结构。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6日 (一) 14:44 (UTC)[回复]
  6. 并加宽了进出活门以便乘员逃生。参考英文,加宽舱门并不代表仅仅是方便逃生,而且加宽的应该是炮塔顶部的舱门。
     已修复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8日 (三) 10:35 (UTC)[回复]
  7. 由于主炮的更换,因此换装125毫米炮后炮塔前部反而多出一些储物空间:炮塔右侧有一个储物舱,左侧有3个个人储物箱。。参考英文版,需要进一步的资料确认是不是因为火炮的关系才有这些空间。
     已修复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8日 (三) 10:35 (UTC)[回复]
  8. 坦克通风管则装在炮塔后面。,通风管建议换成潜水通气管或者是水下通气管,这个管子不是平常给引擎排气用的,是在水下才需要。
     已修复,笔误,应为排气管。根据莫洛佐夫设计局官网的图片来看[5],排气管应该是连接到炮塔后方的铁网下面。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6日 (一) 14:44 (UTC)[回复]
  9. 原有的NSVT 12.7毫米防空机枪被移到一座小型炮塔上,。这句话的描述需要润饰。陆上系统不是我的专长,手边资料也不多,在翻阅一些资料后,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这个修改是在原先车长的进出舱门上加上一个小枪塔,然后机枪加在这个枪塔上,让车长可以在车内操作。因此,机枪的位置并没有改变(还是在原先的位置上,车长的舱门口并没有移动到炮塔的其他位置上。这种改装在其他战车上也有,以色列还有出售套件给M /48/60等战车加装。台湾有一部分战车也有。因此,建议修改。
     已修复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8日 (三) 10:35 (UTC)[回复]
部分翻译需要和英文版对照修饰,专业一点的地方可能需要另外找资料。-cobrachen (留言) 2010年4月25日 (日) 22:53 (UTC)[回复]
部分 已修复,部分英文版内容并未找到相关网上的资源能证实,因此少部分可能有误的翻译自英文原文内容被删去了。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4月28日 (三) 10:35 (UTC)[回复]

(!)意见

  1. 造价和成本的资料,可以补充在概况和infobox模板里面。
  2. “四肢很容易不小心就碰到机器的运动部件”,四肢不能“不小心”,应该是“不小心的话四肢很……”,这样的主语谓语不搭配还有一些。
  3. “由于T-64的机械结构相当复杂,因而直接导致很多故障问题的出现”成分残缺,没有主语。

NewSpeaks友爱部真理部 2010年5月2日 (日) 13:57 (UTC)[回复]

 已修复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5月5日 (三) 03:16 (UTC)[回复]

(!)意见:服役纪录过为琐碎,能否将其写得较为完整些?—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5月9日 (日) 08:20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意见

  1. 首段中“——如T-80、T-84——”最好改为“(如T-80、T-84)”,破折号一般表示语义转折,作补充说明少见,例如“今天天气真热啊——你什么时候去重庆?”。
     已修复,去年高考后又把标点符号用法还给老师了……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5月5日 (三) 03:27 (UTC)[回复]
  2. “(乌拉尔车厂所在地。)”,这个句号就不怎么好了,请检查一下其他括号内的标点符号,对全句的说明加句号例如“你脑子不好使。(意思是你愚钝。)”,对词语不要加句号例如“我在重庆(直辖市之一)。”。
     已修复,笔误,谢谢指出。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5月5日 (三) 03:27 (UTC)[回复]
  3. 建议在T-64主战坦克#研发历史当中增加一些坦克专业名词的维基内链接,例如“双橡胶插销履带”、“扬弹过程”、“鱼鳃式履带侧裙”,也可以直接在十分生僻的词汇后面用注释模板。
  4. T-64主战坦克#研发历史#乌克兰的现代化升级型中“BM‘宝剑’”,这个到底是叫BM翻译为宝剑还是就是全程BM宝剑,请用合适的标点符号。
    (:)回应:这个坦克名字就叫BM“宝剑”,名字连“T-64”都不包含。“宝剑”是搜狐网译名,原文是БМ Булат(BM Bulat)。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5月5日 (三) 03:27 (UTC)[回复]
  5. T-64主战坦克#研发历史#T-64A中“高-平两用”似乎不合现代汉语规范,范例“水陆两用坦克”、“军民技术展览会”,建议删除连字符并且加括号解释什么高什么平。
    (:)回应:《轻兵器》等杂志上在说某型防空机枪能用于高射、平射两用时,都是写作“高-平两用”,中间短横有时省略。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5月5日 (三) 03:27 (UTC)[回复]
  6. 同上的问题还有“卢布-美元”,建议查阅新闻媒体看看怎么处理这个汇率的说法,可能是“卢布对美元”,在下不确定。
     已修复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5月5日 (三) 03:27 (UTC)[回复]

NewSpeaks友爱部真理部 2010年5月2日 (日) 13:43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意见

  1. 参考请统一使用{{cite}}模板,并且参考的语言在模板内部定义如<ref>{{cite book | language = 俄语 | ……}}</ref>。
  1. reflist里面列出的有些有语言模板,有些没有,可以统一使用,把每一项参考的语言都标注出来。

NewSpeaks友爱部真理部 2010年5月20日 (四) 05:30 (UTC)[回复]


(!)意见:消去重定向连结。—ArikamaI 继续旅行谢绝废话2010年5月4日 (二) 14:52 (UTC)[回复]

(:)回应:我还是搞不清楚何为“重定向链接”。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0年5月21日 (五) 05:13 (UTC)[回复]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保时捷911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非常有名的一款跑车,目标优良条目,现在的完成度大约是8到9成。我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排版应该怎么处理呢?第一段的罗列有没有必要?后面的车型描述应该是按时间顺序还是型号款式呢?另外911GT和911RS、RSR虽然也有911的名字,但却是赛车,要不要把他们写出来呢?—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4月22日 (四) 13:25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4月22日至2010年5月22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第8号交响曲 (贝多芬)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该作品是同类作品中较次要的一部,地位也较低,相关资料少。我并无意参选特色条目,能达到优良条目的标准即可。—尖尖的鹿角 (留言) 2010年4月20日 (二) 12:49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4月20日至2010年5月20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如果创作方面的内容多一点就好了。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4月22日 (四) 13:33 (UTC)[回复]

(!)意见

  1. 总体而言,内容比较少。
  2. 首段需要一定的加强,“背景”一段更是需要扩充。这一部不是节拍器吗?在前面的叙述部分应该有所体现。
  3. 贝多芬不需要全名。
  4. 是翻译的吗?如果是的话,不知道有没有再校对过,语法方面暂时没有时间仔细看。
  5. 对于大型的乐谱,不知道会不会对不识五线谱的人造成不当的影响。
  6. 给一个不太可行的建议,如果有能力的话,做成有声条目,可以把部分乐段直接做成背景音,效果会比较好。(不过有声条目没有评选啊……)
    以上。--达师147228 2010年4月25日 (日) 07:42 (UTC)[回复]

(:)回应

  • 内容少的一部分原因是该作品没什么名气,分量比较轻,也没有显著地位,相对而言参考资料少;不过我会尽量多找点内容。
  • 贝多芬使用全名是为了与同类条目统一,而且也符合普遍的规矩,其它语言维基百科是这么做的,CD小册子上也在起首第一句印全名。
  • 确实多从英文翻译过来,不过也结合了些其它内容。
  • 为了保持完整性,我特地截取了完整的乐句(比如第一乐章把整个主题都摘下来),所以谱例相对较长;而且为了排版美观和清晰可读的考虑,预览图也比较大。对于有多声部的谱例,用五线谱是唯一的方法,不认识恐怕也只能是自己修为不够了。
  • 我不会做有声条目。但关于背景音乐,我以为将整部作品四个乐章都放上去太不现实,而且意义也不大;而节选一点乐段则感觉既业余,又有损作品的完整性,听起来也过于突兀。所以这样把实况录音放在旁边,让读者自己去点,倒是挺好的方法。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参考资料最好用{{cite web}}统一起来,这样比较美观,也更方便读者查阅。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4月22日 (四) 13:30 (UTC)[回复]

无意中发现第十条参考来源是404--教父 (留言) 2010年4月27日 (二) 07:55 (UTC)[回复]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世嘉Master System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在世嘉MD横行之前世嘉的机器。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4月18日 (日) 11:44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4月18日至2010年5月18日

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5月9日 (日) 14:37 (UTC)[回复]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google:"世嘉Master System"只有8,310,[6]大约有18,800 页繁体中文 和 简体中文搜寻结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4月19日 (一) 03:16 (UTC)[回复]

  • 这次从头至尾看了一下条目,问题不少。
    • 英文太多,虽然我也觉得很多词组没有正式译名,不知道如何翻译是好,但是这么多英文实在让人不明所以。比如什么叫Card Catcher组件?“Fantasy Zone的Opa-opa”,前面的单词表示公司呢,还是人名呢,或者有别的意思?
    • 中文条目如无特殊情况,正文中不要使用斜体。
    • 来源有些不足,现有来源需要用{{cite web}}统一。
    • 内容不足,排版也有些混乱。我觉得比较合适的顺序是:机器开发经过>机器技术参数,硬件特点等>机器玩法(和其他游戏机比有什么特点),游戏也可以放在这一节>市场表现>评价。不过这只是个人看法而已,到目前为止中文维基尚未有游戏主机的优特条目,你也可以参考其他语言版本。就此条目而言,开发和评价方面的内容较少。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5月8日 (六) 14:25 (UTC)[回复]
  • 回复
    • Fantasy Zone没有中文名,改个中文名反而让人看不懂。OPA-OPA明显是主角。Card Catcher其实我也不太懂是什么,保持原文比较好。
    • 斜体是英文时候过来的。
    • 来源还不足啊,哪里需要来源你挂个模板请求啊
    • 内容还有什么可以写啊,市场都写得这么详细了.机器开发经过已经在历史里有提及,而且开发经过有部分内容属于SG1000的范畴。排版可以再想想。到目前为止中文维基尚未有游戏主机的优特条目,你也可以参考其他语言版本。就此条目而言,开发和评价方面的内容较少。其实整个条目基本上是英文那边搬过来的。我就英文好一点,其余都不懂了。
    • 排版那里我再考虑一下吧,还有那些英文单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行列式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第二次)[编辑]

第一次特色条目评选时有建议再做一次同行评审,因此在此重新提出,希望达到特色条目。还望各位多多提出意见。—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13:02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4月8日至2010年5月8日

先前的讨论[编辑]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意见

  • 符号不一致的问题依然存在,例如(不限于)这一处:
其中是在基B下的展开

元素应用小写,A改为a,以和前文及图片统一。

  • “行列式的性质”中:
  • 由行列式的乘法定理以及 可以知道,行列式定义了一个从一般线性群上的群同态

其中的R应该是指实数集。不过既然已经将系数取值扩展到交换环,那系数和行列式的值也不一定是实数,所以最好采用更为一般的符号(比如F)。同时请检查其它的性质,和其它章节,排除这一类问题。并且(&)建议在这一章起始加入类似这样的话: “以下所列出的行列式性质,如无特殊说明,对于系数取交换环上的行列式均成立”。 另外“柯西公式”个人认为不必写,现在这样插入后反而破坏了性质陈述的连贯性。至多可加上链接即可。

  • 特色条目参评时有人的意见“反对数学变成特色条目”,“一看就让人想要关掉视窗”。虽说是无理取闹之言,但也有几分回味。要如何将数学条目写的不那么深邃难懂,并且由浅入深,适合不同层次和学术背景的人阅读的确是难题。我想可以着重介绍在实数域中的行列式,主要章节如下安排:

实数域上的行列式

定义

几何意义

....

一般域上的行列式

....

交换环上的行列式

....

行列式的性质

....

行列式的计算

....

行列式与外代数的关系

....

历史

....(非交换环上行列式的描述可以移动至此,因为风格相符)

应用

....

这样编排的好处除了由浅入深外,还便于他人修改和维护。 Sotube@NTU (留言) 2010年4月20日 (二) 13:31 (UTC)[回复]

(:)回应:首先多谢你的意见。符号不一致的问题已作修改。关于逆矩阵的问题,已经改成一般的域。之所以不是对一般的交换环都成立,是因为一般的交换环中不会有乘法逆元素,能定义逆矩阵的话,必须要是除环,而交换的除环就是域。其它的地方也检查了一下,应该没有系数取值范围的问题。柯西比内公式是应另一维友的建议加入的,我觉得现在的版本尚不会过多影响阅读连贯性。而你所说的关于系数取值范围的声明可以见“系数的取值”一节。最后对于章节的编排,“实数域上的行列式”其实和“欧几里得空间上的多项式”是差不多的,应该都足够直观了(有几何意义)。之后“一般域上的行列式”实质上等价于“严格的定义”一节。我已经将标题改掉。交换环和非交换环上的行列式我都浓缩在“系数的取值”一节里面了。首先交换环上的行列式和一般域上的行列式性质基本一致,不必着重描写;而非交换环上的行列式是比较深的内容,没有详细展开。同时写在定义一节之后,可以让读者迅速地对系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有一个了解,就不必等到看到“历史”一节了。—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20日 (二) 23:53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1. 红字使用{{Link-en}}。
  2. 图片文字繁简转换。
  3. 行列式与空间定向段落的图片须要附上说明文字。
  4. 有过度连结的问题,例直观定义、交替多线性形式、线性映射的行列式、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的现代概念
  5. “当向量线性相依时”“这类行列式被称为“雅可比行列式””请将粗体消去。
  6. 外国人请用全名。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圆桌会 2010年4月10日 (六) 00:46 (UTC)[回复]
多谢提出意见。
  1. 第一点:我个人反对使用Link-en。首先特色标准里面并没有这一要求;其次,相应条目的英文版未必存在或未必是最好的,没有理由一定要选择英文,读者也未必懂英文;最后,留下红字可以给其它编辑者注意到这个条目尚不存在,鼓励他们去编辑,没有必要因为是特色,就为了面子把英文版的条目拿来遮短,红字条目没有就是没有,正因如此才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2. 完成
  3. 正因为图中做了说明,所以不必再附上说明文字了。特色标准里也没有要求一定每幅图都要在图片外附加说明。
  4. 过度链接问题已经修正,请协助检验。
  5. 完成,已消去粗体。
  6. 已修改。现在情况是:在第一次提及时使用全名,之后使用常见的简称。—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02:03 (UTC)[回复]
如果无意使用Link-en,请在红字后方添上外文,方便查找。—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圆桌会 2010年4月10日 (六) 04:22 (UTC)[回复]
完成。—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3:35 (UTC)[回复]
单纯外文便可,如果包含连结则属自我参照。—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圆桌会 2010年4月10日 (六) 13:56 (UTC)[回复]
在我理解中,自我参照应该是指在条目中提及维基百科计划本身,或者链接到模版、计划页、用户页等等,又或者是用别的维基百科的文章来作参考资料吧?因为实际上我想做的事情和{{link-en}}是一样的,都是连到“红链条目原来对应的各语言维基百科页面的名称”。—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4:09 (UTC)[回复]
某特色条目就是因为这原因而被提交复审,详情请参见Wikipedia:特色条目复审/太阳系外行星(第2次)。—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圆桌会 2010年4月10日 (六) 15:39 (UTC)[回复]
但是我又把自我参照的格式指引通读了一遍,还是没有发现有关的说明。我做的事情是(举例):雅克·菲利普·玛利·比内Jacque Philippe Marie Binet),而{{link-en}} 做的事情是:雅克·菲利普·玛利·比内英语Jacque Philippe Marie Binet。两者都是建立一个链接到英文维基对应的条目en:Jacque Philippe Marie Binet上去的外连。如果这样是自我参照的话,那么{{link-en}}也是自我参照?也许我理解有误,还请指正。—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5:51 (UTC)[回复]
可能分别是在于前者没有避免自我提及,而是活生生放在读者的眼前;后者还是要按下去才会有所显示,似乎是提供有意编写该红连的维基人一个更方便的渠道来进行撰写工作。总之,在下认为还是避嫌比较好。—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圆桌会 2010年4月10日 (六) 16:56 (UTC)[回复]
您说的有道理,我把链接去掉了。—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8:00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1. 参考资料添加语言标示模板。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圆桌会 2010年4月10日 (六) 00:46 (UTC)[回复]
完成。—Snorri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02:03 (UTC)[回复]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运输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努力了多月的条目,希望能挑战特色条目,欢迎改善建议—Alancrh (留言) 2010年4月1日 (四) 13:51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非常感谢阁下,这个条目已经接近完美了。现在的问题是中国超过九成铁路车站都没有建立条目,包括重庆轨道交通天津轨道交通沈阳地铁南京地铁的大部分车 站。这与上海轨道交通广州地铁等 都有很大分别。望阁下能够把他们完成。--围棋一级 (留言) 2010年4月2日 (五) 11:05 (UTC)[回复]

上海轨道交通简直就是胡搞,什么车站都是条目,连因规划更改而取消的车站都有条目。不过车站条目和同行评审没太大关系。--达师信访工作报告 2010年4月4日 (日) 05:58 (UTC)[回复]
  1. 请加上繁简转换。
  2. “英国商人杜兰德”请亦同时翻译名字。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圆桌会 2010年4月2日 (五) 11:06 (UTC)[回复]

  1. 主条目红字
  2. 内文大量使用模板
  3. 内容比较冗杂,国际联运内容太多,建议分拆出去。
  4. 历史多分几段。
    --达师信访工作报告 2010年4月4日 (日) 06:02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1. 红字使用{{Link-en}}。—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圆桌会 2010年4月2日 (五) 11:06 (UTC)[回复]
    这种条目link-en有什么意义?--达师信访工作报告 2010年4月4日 (日) 05:57 (UTC)[回复]
    外国事物就有意义了。—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圆桌会 2010年4月4日 (日) 10:25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1. 参考资料添加语言标示模板和使用{{cite web}}。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圆桌会 2010年4月2日 (五) 11:06 (UTC)[回复]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Windows XP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看看有什么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Chunchun2345 (留言) 2010年4月1日 (四) 13:10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1. 先从英语维基补充内容。
  2. 请加上繁简转换。
  3. 请将“HK$2330”改为港币2330元。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圆桌会 2010年4月2日 (五) 11:00 (UTC)[回复]

  • (!)意见--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操作系统,此条目有很大的扩充潜力。
    • 需要添加开发信息,诸如开发历程、名称如何确定的等等。
    • XP的市场表现,销量、利润等。
    • 特色、界面等方面的内容不够。我的意思是最好把读者当成电脑白痴,从windows是由鼠标操作,以文件夹分类文件等方面开始介绍。
    • 应该添加有关兼容性的内容,诸如软件兼容性和硬件兼容性。
    • 既然有批评自然也应该有表扬,也应该介绍一下XP的优点。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4月3日 (六) 07:14 (UTC)[回复]
  • (!)意见——XP是第一个支持64位运算的windows操作系统,虽然不是原生。希望能添加XP64bit的相关信息。--Yangzhe1991 (留言) 2010年4月3日 (六) 16:16 (UTC)[回复]
  • (!)意见--为什么这条目内还遗留了那么多的英文术语?看起来好像是中文版的皮钦语。— 老陈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04:37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1. 统一以{{Link-en|桌上型 電腦|Desktop computer}}取代[[:en:Desktop computer|桌上型電腦]] 这种格式。
  2. “以及通过火线和蓝牙的网络连接”中的火线内连需要调整。
  3. 红字使用{{Link-en}}。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圆桌会 2010年4月2日 (五) 11:00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1. 参考资料使用{{Cite web}}。
  2. 参考资料添加语言标示模板。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圆桌会 2010年4月2日 (五) 11:00 (UTC)[回复]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漫画起源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我编辑次数并不是非常多,担心有错误发生,也希望改进后,能入选特色条目。—梦游漫画艺廊 (留言) 2010年3月31日 (三) 12:35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3月31日至2010年5月1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完全可以合并到漫画相关章节--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4月1日 (四) 02:41 (UTC)[回复]

无神论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翻译自英文维基百科特色条目,保留了该条目原有的一些内容,但整体编排似有问题。望各位提供意见,让此条目达到特色标准。—Mr.Xen留言2010年3月3日 (三) 20:40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3月3日至2010年4月3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无神论在中国可能需要独立成文,但条目中应当提到中国无神论的历史等等,“宗教压迫无神论”等问题同理; 那个词源应该提到中文词源,如可能是由日语引用过来的。拙见。—全麦面包请张嘴2010年4月1日 (四) 08:04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半条命2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翻译自英文维基百科特色条目,个人认为“角色介绍”、“武器”、“载具”、“Done Quick”项目仍有待修改,希望各位给些意见,让此条目能达到特色条目标准。—Basedora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4:00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2月26日至2010年3月26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与其指出问题等到阁下修改不如自己动手,不知阁下是否介意我参与编辑?
  • (:)回应
    • 阁下若要修改编辑当然可以,在下无权阻挠。
    • 在下反对攻略式编写条目,维基百科并非游戏攻略网站,但是可以简略介绍游戏玩法。
    • 事实上在下除了“游戏纵览”以外通通翻译自英文版条目,后来在下又翻译了“背景设置”、“剧情简介”。至于“角色介绍”、“武器”、“载具”方面英文版并没有,是由当初主编的人对游戏所作的详细介绍。个人正因认为这些段落可能有待修改才来申请“同行评审”。Basedora (留言) 2010年3月2日 (二) 13:4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欧元金银纪念币 (比利时)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翻译自英文维基百科特色列表,欲更加精进,达到中文维基百科特色列表的标准。—Applepie1 (留言) 2010年2月14日 (日) 20:24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2月14日至2010年3月14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中美关系白皮书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由本人主编的条目,初步目标是优良条目,请大家提供意见--靖天子~最近关注中国近代史 (留言) 2010年2月9日 (二) 07:30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2月9日~2010年3月9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1. 数字的格式没有统一,像是日期的部分,有国字大写,也有阿拉伯数字。
  2. 参考资料太少。这份文件本身就有一千多页,引用的相关资料,中美之间的外交文件,两边政府发表的谈话,报纸的文章,其他书籍,研究,政府内部的档案等等。可以引述,增添的内容还会有不少。
  3. 中国和美国的反应都太少,中国的反映多数集中在蒋介石,蒋介石提前得知的部分应该独立于中国的反应之外,因为这并非中国的反应。当时民间的反应呢?美国的部分也是类似。
  4. 其中几项参考试从奇摩的知识来的,这种类型的参考是不恰当的。必须以其他型态的来源作为参考资料。
  5. 袖手旁观政策之说,目前看起来是台湾这边的说法,这一点恐怕不能代表美国当时的实际政策,需要以美方的资料为基准。

这一篇国府的色彩太重,需要加以平衡,目前只能算是有基本条目的架构,离开优良条目还有一段距离。-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9日 (二) 20:43 (UTC)[回复]

    • (:)回应感谢您的意见,蒋介石提前得知的部分将独立出来,民间的反应查不到,望各位兄台提供来源,袖手旁观政策是hands-off policy的翻译,且与事实相符。另外那几项奇摩知识的来源,应该说是十分可靠的,因为该知识编写者十分长于历史,语调也够中立。至于“国府色彩太重”,不明白是哪里,编写时已十分注意中立性。--靖天子~最近关注中国近代史 (留言) 2010年2月22日 (一) 11:52 (UTC)[回复]
  • (!)意见
  1. “国府”这个词,指的是“国民政府”或“民国政府”吧?建议还是不要用简称,大陆这边的人见到这个词有可能会难以理解。
  2. 关于参考资料建议不要用“大纪元”这类不负责任媒体的报道。
  3. 有关政策的实际含义,是否有可能是媒体推测的,而并非能代表相关政府吧?
  4. “中共”反应,大多指的毛一人的反应吧,中共最好还是用全称,因为前不久听一台湾朋友讲这个词兼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还是应该说的详细些。

确实如cobrachen所说的,“国府”色彩浓重,应该加以平衡。——TJBH (留言) 2010年2月15日 (一) 04:37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新会区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希望成为特色条目,现条目仍有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踊跃发言。--膑膑揾我 2009年12月10日 (四) 22:22 (UTC)[回复]

评审期:2009年12月10日至2010年3月10日。

(!)意见:此条目多年来仅由我一人编辑,本人感到独力难支,力不从心,在此恳请其他维基人一同帮忙编辑,谢谢。--膑膑揾我 2009年12月10日 (四) 22:22 (UTC)[回复]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关于信息框里的节日部分,几乎全国都一致的,有必要写出来么?值得商榷。——TJBH (留言) 2010年2月25日 (四) 14:38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资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资料、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 (!)意见。我的意见很简单,不见得,也不是每个条目都有成为特色条目的必要与条件。特色条目的撰写上要求更严格,包括资料的阐述和文句的格式。因此,我个人并不赞成所有超过一定长度的条目都想要成为特色条目。多一点好的条目也很重要,也是目前欠缺的。-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2月11日 (五) 16:45 (UTC)[回复]
  • (!)意见。这条目篇幅已足够,若要再提升水平,要从“版面结构与布局”着手:缩减重要性较次的文字量,扩充较重要的段落。例如教育章约570字,但交通章却有约2000字,就可以考虑扩充教育,缩减交通;而文化章里面,“相关文艺作品”,排序在“宗教”之前,应调换;再来,政治章几乎是空白。--Jasonzhuocn (留言) 2009年12月12日 (六) 10:54 (UTC)[回复]
  • (!)意见 参考资料中大量引用"新会县志"。但县志中没有标原始出处,可靠性值得推敲。Shypanda (留言) 2010年1月18日 (一) 13:23 (UTC)[回复]

释广德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自己很喜欢的一个条目,希望能够获得改善并当选优良条目—围棋一级 (留言) 2010年2月8日 (一) 11:42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2月8日至2010年3月8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意见可以参考英文维基词条修饰人物模板,适当增添图片。--Mr.Xen留言2010年3月6日 (六) 13:00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珍珠港事件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自己修订觉得还可以,希望能借由各位的润饰达到特色条目。—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2月7日 (日) 03:19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2月7日至2010年3月7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单就内容的涵盖来说,还欠缺不少。
  1. 珍珠港之所以有阴谋论,其中一个来源是关于密码破解之后传递的时间差,虽然详细内容可以写在子条目内,但是目前条目中对于密码破解,讯息传递,外交上的谈判都没有提到,这些都和这个事件有密切关系。
  2. 美军已经知道日本会攻击(印象中橘色计划已经不排除),也因此他们有所安排,可是当时他们认为最大的威胁之一是岛上的日裔居民的破坏,在机场的防护上是将飞机排排站,并且将汽油抽掉,诸如这些,条目中都没有提到。
  3. 当时珍珠港两为最高将领为此受到的军法和处理,前几年还因为其中一位的家属想要翻案而重新放上台面,这也是应该包含在内的,毕竟他们两位的确要付上很大的责任。
  4. 还有一个与阴谋论有关系,就是美军的航舰,过去的说法是这些航舰被特意调开,实际上不然,其中一艘航舰当时几乎和日本舰载机有接触,这也适合包含在内。
  5. 珍珠港被攻击之后,对于船舰的打捞,修复,以及防御等等的措施,几乎都没有提到。美国太平洋舰队是被重创,但是真正损失的战舰只有一艘。

-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7日 (日) 16:07 (UTC)[回复]

  • (:)回应—有几段资料需予以讨论,将飞机排排站据我所得的资料是因为方便管理,汽油抽掉这我并不清楚,但应属细节处,比较适合置入阴谋论主条目中。我认为对于阴谋论主条目前的提及,有支持方与反对方主要论点即可。其中一位的家属是指金梅尔吧?我认为他后来的下场比较适合在他个人条目中,恕我仅小提几句。“其中一艘航舰当时几乎和日本舰载机有接触”企业号曾与日军舰载机接触?能请给予资料来源吗?“真正损失的战舰只有一艘。”应该不只一艘吧?详见我后补上的列表。密码破解,讯息传递,外交上的谈判,条目中已有相关资讯不是?还应补充什么内容,能请阁下说具体些?—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2月21日 (日) 09:55 (UTC)[回复]
  • (:)回应
  1. 飞机排排站的确是为了方便集中保护,抽掉汽油可以降低被破坏或者是纵火时延烧到其他飞机扩大灾情。请参考英文版的Events leading to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2. 从英文版的Events leading to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当中,你还可以补充一些关于防御上的准备问题。
  3. 当时珍珠港的海军和陆军的最高指挥官的处境是可以稍加描述。
  4. 企业号的飞机曾经在珍珠港被日本飞机攻击,请见英文版的本条目。而且企业号是当时最接近的,印象中有资料上提到他们的俯冲轰炸机也曾经在外海差一点遇到攻击机群。
  5. 有关海军要传送警告的时候,混乱的原因是大气的电离层的影响,导致夏威夷本地的长波无线电收讯受到阻挠,这个影响包括旧金山在内,因此当时指挥战争部讯号中心的Edward French改用民间的Western Union的线路来传送。可以说混乱并不全是内部的关系。这个部分可以查阅像是At Dawn We Slept by Gordon W. Prange或者是其他相关资料。-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21日 (日) 15:1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DotA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冲击特色条目—Fantasticfears留言+记录 2010年2月6日 (六) 10:04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2月6日至2010年3月6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书籍...天哪,这个我在哪里能找到它。条目本身并无任何中文含义...这个..--Fantasticfears留言+记录 2010年2月9日 (二) 10:28 (UTC)[回复]
    • (!)意见--Defense of the Ancients这个词组的中文含义,还有dota也有不少中文称呼,像什么刀塔,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常见的吧。dota书籍攻略多得很,可以找一些正规一点的参考一下,里面除了玩法之外多少也会介绍点游戏发展史吧。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2月10日 (三) 06:40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生物学史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英文版的特色条目,但该特色条目本身貌似有些先天不足。—KeepOpera (留言) 2010年2月4日 (四) 11:26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2月4日至2010年3月4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巴祖卡火箭筒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1月中旬翻译英文的条目,期间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十分感谢。现在想把他拿到台面上,如有不足(肯定有的 囧rz……),还请各位指正。—思源如宁&维基驻百度办事处欢迎您 (留言) 2010年1月31日 (日) 11:53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1月31日至2010年3月3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建议阁下检查错字(朝鲜战场那段就有一个,不确定还有没有)和修饰字句,有些念起来有点拗口。翻译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我觉得内容应可以再补充,尤其是后面的衍生型部分,单单仅指出它做的硬件改变有些空洞,阁下可以再补充。另外可以做个比较表格,挑几个美军德军类似武器与其变化较大的衍生型作战能力比较(类似波兰语的条目),单单看内文找各自的穿甲能力有些凌乱,使用国家也可以稍微补充,其他则已接近饱和了—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2月4日 (四) 17:27 (UTC)[回复]
  • (!)意见
  1. 度量衡单位要统一,是要公制的为主,还是英制的为主,都可以,但是目前内容上两者已交互的方式,以主要,或者是次要(在括弧中)都有,需要改善。
  2. 有些英文其实不需要保留。像是军械官,尾随引线或者是触点之类,这些中文笔较常见的,可以不用加注。
  3. 相邻的句子之中,重复出现的词可以修饰,像是:当盟军在攻打西西里岛时,盟军部队中装备了少量的M1A1',盟军就可以自后面这一句拿掉,也不会损伤原意。

-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6日 (六) 16:32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石墙骚乱发生前的美国LGBT平权运动事件列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希望能达到特色列表的标准—Applepie1 (留言) 2010年1月31日 (日) 10:54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1月31日至2010年3月3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1. 译文:“这些早期的示威活动成功凝结同性恋社群的共同意识,并在1969年石墙骚乱时爆发,使其成为美国乃至于全球各地同性恋权利运动的开端。”英文:“The early actions have been credited with preparing the LGBT community for Stonewall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riot's symbolic power.[3]”,意思似乎不太吻合。大概意思应该是人们认为通过这些早期运动,LGBT社群为后来的石墙运动做了准备,增加了后来暴乱的标志性力量。( 囧rz……,貌似有点不通……)
    2. “ECHO所组织的游行大多在人口绸密的大都市举行,因为这些城市也相对拥有较多的LGBT人口”,由于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有相对较多的LGBT人群,ECHO多在这些城市组织游行;
    3. “同时他们也会要求与会者的服装穿着”,他们会对参加者(参加集会的算与会者吗?我不知道……)的着装作出规定;
    4. 译文:“因为他认为既然示威者希望雇主相信他们是“像样与可被信任”的,那么示威者就应该从衣着开始做起”,原文:“with the goal of portraying homosexuals as "presentable and 'employable'"”,不知道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尝试翻译为“意图向人们展示,同性恋者是‘体面的和适宜雇用的’”。
暂时这样。——快龙人过留名 2010年2月9日 (二) 08:53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元谋人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希望能达到优良条目水准—Shallowell (留言) 2010年1月24日 (日) 10:00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1月24日至2010年2月24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orz,信息框居然还有IUCN保护等级....我给删除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月25日 (一) 02:3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已加入人类演化的导航模板。--Stevenliuyi (留言) 2010年1月28日 (四) 01:54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两伊战争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希望能达到优良条目的水平—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1月23日 (六) 15:07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1月23日至2010年2月23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1. 最后一段有非标准的标点符号。
  2. 许多段落几乎没有链接到其他条目,其实可以做的还很多。
  3. ㄧ些装备的编号有错,像是F-4中间的符号不能省略。
  4. 文中关于石油的产量数字偏高。虽然说你有参考资料,可是我找了两个来源,一个是这里,另外一个是The Lessons of Modern War Volumn II: The Iran-Iraq War。网页上的资料和书中的很接近(四舍五入后),譬如你的资料提到伊拉克战前输出每天350万桶,但是,前述两份资料显示伊拉克在1978年的最高峰也只有260万桶/天。伊朗战前的高峰是520统,你提到的低蛮多的。建议你再多找些资料比较一下,有可能是计算或者是估计方式的不同。-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6日 (六) 02:03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中国南方航空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自行编写扩充的条目。看看有没有继续提升的空间,希望达到优良条目标准。— 慕尼黑啤酒  畅饮  2010年1月17日 (日) 09:56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1月17日至2010年2月17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诺贝尔奖女性得主列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译自英文版维基百科特色条目,欲润饰句法、改正错误,使条目更为精进。—Inner (talk) 2010年1月17日 (日) 02:11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1月17日至2010年2月17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1. "诺贝尔奖是一年一度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卡罗琳学院及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发的奖项,授予对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平及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人[1]。"前面可以考虑改成“是由XX颁发的年度奖项”,后面多个顿号;
    2. 图片是否可以找人汉化,并加大尺寸,另外导言中的两面国旗实在是多余;
    3. “各领域之奖项由个别委员会分别颁授。”各领域(我觉得全文中的领域是不是都可以改成学科)奖项由专门委员会分别颁授;
    4. “可得一面奖牌、一份奖状”,一般都是说奖章、证书;
    5. “每年的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诺贝尔奖的其他奖项会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颁奖典礼”,调整语序:其余奖项都会于每年诺贝尔逝世纪念日(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颁奖典礼;
    6. “历年诺贝尔奖之女性得主,以和平奖及文学奖各十二位人数最多,其次是生理学或医学奖十位、化学奖四位、物理学奖二位,以及经济学奖一位。”察历年诺奖女性得主,其中和平奖和文学奖各12名,人数最多,其次是生理或医学奖,10名,化学奖4名,物理奖2名,还有经济学奖1名;
    7. “表扬其对杀伤性地雷的明令禁止与扫除的努力。”因其在禁止和清除杀伤人员地雷上的工作,授予此奖。建议所有授奖理由都写成统一的格式,现在这样读起来很别扭。
以上——快龙人过留名 2010年2月9日 (二) 08:24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势能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希望能通过努力达到优良条目水准。第一次完成长一点的条目以及添加脚注,请多多指教。—--- [.Z]是个超没性格的人|正在努力成为维基小正太 --- 2010年1月14日 (四) 03:45 (UTC)[回复]

(好吧我知道评优我到错地方了……不过只好就这样了。)

评审期︰2010年1月14日至2010年2月14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林彪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评选目标特色条目 注译与注脚稍后会分开 评审期︰2010年1月5日至2010年2月4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不知道这两个意见合不合理,望作者考虑一下再作决定。我觉得文章现在有点过多的编年体了,都是日期打头,然后两三句话的描述,就转入下一段。可不可以改变一下叙述的风格?用陈述式像讲故事一样来写。另外可以突出一些重点事件多加笔墨,去掉一些小枝节,让人读起来更容易掌握林彪生平大概,而不是被淹没在很多细节之中。dgg32 (留言) 2010年1月6日 (三) 04:22 (UTC)dgg32[回复]
  • (!)意见:有太多无关图片。--Gilgalad 2010年1月6日 (三) 07:54 (UTC)[回复]
    • (:)回应:删了不少图,看看如何?-- (留言)
      • 我觉得五四、五卅、蒋介石、第一次反围剿、编草鞋、远征军、伏龙芝学院都没有必要。另外,平型关那张最好能换成有林彪的照片。--Gilgalad 2010年1月6日 (三) 18:13 (UTC)[回复]
      • (:)回应:草鞋和远征我觉得有必要。之后我觉得图片在一部分过于集中不太好,而且传统出版物排版也多有个人以外的图片.平型关原来有一张的,别人上传的,被书生删了,暂时我也懒得再找来源放了,而且那图实在太多人看过了,照的也不太好,以后再看-- (留言) 2010年1月10日 (日) 19:31 (UTC)[回复]
        • 草鞋、远征军和林彪没有直接关系。另,缺少对林彪军事思想的系统阐述,主题有被细节淹没的危险。--Gilgalad 2010年1月23日 (六) 23:21 (UTC)[回复]
        • 草鞋的一早没了,那图片正是展示美式装备的。林彪的军事私下没有材料系统阐述,只言片语也很少。再度重申请说明细节是什么。ps:我认为日期是重要信息,那个日子前后发生的事情与当时发生的事情有关联。-- [ ] 2010年1月24日 (日) 18:06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 本人英文不行,有一本《林彪沉浮录》是翻译过来的 不过我从未见过有相关专家会引用外国的资料 可见…… 说白了最好的资料还是靠采访当事人和中央文件 这是我的意见-- (留言) 2010年1月14日 (四) 13:08 (UTC) [回复]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2005年中国反日示威活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自己当年也有参与这个活动,因此希望能改进这个条目,希望大家给一给意见。—围棋一级 (留言) 2009年12月29日 (二) 08:50 (UTC)[回复]

评审期︰2009年12月29日至2010年1月29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囧rz……,围棋你当年才10岁吧。对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略感怀疑,即便提高了质量也未必能入选优良或是特色条目吧。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09年12月29日 (二) 15:01 (UTC)[回复]

  • (:)回应活动旨在参与嘛。我当年才10岁没错,但当年的我在表哥的带领下确实是充满热情地参与了香港方面的游行,可惜当时忘了携带照相机,不能给你看看我参与游行的状况。--围棋一级 (留言) 2009年12月30日 (三) 02:06 (UTC)[回复]
一点点小问题,广州那一段“主办方取消了原先的大游行”是指哪一方的主办方?—Ben.MQ 2009年12月29日 (二) 15:04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各地情况那段太乱了,城市太多,排列无序。我找了大半天,才找到了香港。建议分成:

  • 中国大陆的游行
    • 北京的游行
    • 上海的游行
    • 天津的游行
    • 重庆的游行
    • 河北省的游行
      • 洛阳的游行
      • 保定的游行
    • 黑龙江省的游行
      • 哈尔滨的游行
    • 辽宁省的游行
      • 沈阳的游行
    • 山东省的游行
      • 青岛的游行
    • 江苏省的游行
      • 南京的游行
    • 浙江省的游行
      • 杭州的游行
      • 宁波的游行
    • 福建省的游行
      • 福州的游行
    • 河南省的游行
      • 郑州的游行
    • 湖北省的游行
      • 武汉的游行
    • 湖南省的游行
      • 长沙的游行
    • 广东省的游行
      • 广州、深圳的游行
      • 惠州的游行
      • 东莞的游行
    • 四川省的游行
      • 成都的游行
      • 绵阳的游行
  • 香港的游行
  • 其他地区的游行
    • 洛杉矶的游行

爱学习的饭桶 (留言) 2010年1月3日 (日) 08:39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 (!)意见,我只看了北京的那一章,当时我在北京读书,也参加了游行。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现在那章的95%都是错误的。从我个人视角,我没有感受到任何中国人应有的团结(相比汶川大地震时期),在游行中各高校都是由团委组织、选拔优秀的党员或者积极入党分子参加,此前还专门到操场上训练口号和队伍;而且在游行的时候调查所有没有被安排参加的学生的去向(当时有朋友替我谎报是去自习)。在游行中绝大多数情况没有组织,比如在一些道路上有人出来要争夺游行的主导权(就跟1989年时候无异,在一个看似很宏大的面具背后,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动机),此后就偶然出现了见日本车就砸、见日本店就砸,总体气氛乱糟糟的(我家族中有人被日军屠杀,我外公还曾经是八路军,要说仇恨日本军国主义,我不比那些人差,但是我极度厌恶那些“义和团”性质的打砸抢,it makes me sick!)。总之,和之前想到的那种团结和请愿完全不同,就是混乱。说实话我参加后反而清楚两个问题:1,为什么中日战争会打了八年那么久;2,什么是马克思所说的流氓无产阶级。这样的条目不写也罢,不知情人根本无法写得中立,根本没有独立的报道;知情人写得话,越写越生气。—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1月17日 (日) 04:57 (UTC)[回复]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