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奧數熱,是對21世紀中國大陸學生、家長和教師大規模參與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簡稱即「奧數」)及其他類似競賽有關培訓這一群體性事件的代稱。這一事件前後持續長達二十餘年,而其是否完結、何時開始及有無必要至今尚有較大爭議。

釋義[編輯]

奧數熱,即由奧數引發的狂熱。奧數一般代指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這一類競賽以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為首,並在中國大陸有一整套相互銜接的競賽體系。

但在「奧數熱」一詞中,奧數通常也可以代指各個國際科學奧林匹克及其在中國大陸的整個體系。除上述數學競賽外,在中國大陸參與人數較多的還有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和信息學的奧林匹克競賽。

歷史[編輯]

起源[編輯]

同中國大陸的許多事物一樣,奧數這一事物也是師法自蘇聯

1934年,蘇聯在列寧格勒大學舉辦了一次中學數學競賽,命名為「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第一次將數學學科與奧林匹克體育競賽聯繫在一起;至1962年,該活動逐漸發展為全國性競賽。在蘇聯,中學高年級的競賽優勝者,可以通過推薦,獲得免試讀大學的機會。

1956年,中國數學會指示下屬各分會,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舉辦中學生數學競賽華羅庚等人的倡導下,先於該年在北京上海武漢天津四城市舉辦「高中數學競賽」。這是中國「官辦奧數」的開端。當時的教材內容,主要取自蘇聯歷年的「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試題。

這種蘇式數學競賽隨着中國國內的政治運動中蘇決裂,在1965年被終止。文化大革命爆發後的1969年,華羅庚在人民日報上撰文,「反省」自己引入奧數的行為。與此同時中國全國上下「停課鬧革命」,正常教學尚不能顧,罔論更加高深的奧林匹克數學。奧數在中國的第一次嘗試宣告結束。[1]

復興[編輯]

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數學競賽活動重啟。華羅庚親自主持了規模空前的全國八省市高中數學競賽。該年,鄧小平在與清華大學校長座談時提到:

1979年,8省市高中數學競賽擴展為全國數學競賽。此屆競賽之後,國務院兩位副總理考慮到人力、物力花費太大,規定「5年之內教育部門不搞全國競賽」,使得此屆競賽成為最後一屆「官辦奧數」。

1980年,中國數學會決定將競賽模式由「完全官辦」更改為「民辦公助」。該會確立了新競賽模式的「一個性質」和「三大原則」:

1981年,由中國數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北京數學會發起全國高中數學聯合競賽,25個省市參加;次年由上海組辦,28個省市參加。「各省市輪流組辦、由中國數學會普委會調節」,遂成為延續至今的中國奧數國內競賽模式。[1]

推廣[編輯]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標誌。1990年在北京舉辦的IMO是奧數熱全面升溫的重要標誌。

1990年,中國舉辦IMO並取得優異成績,奧數熱度驟增。許多學校開始將奧數成績作為評判學生智力、能力的重要標準。由此催生出大批奧數培訓班。此後,中國不斷在IMO中斬獲總分第一,奧數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亦隨着媒體報道一再提升。

奧數培訓面向的人群,也從中學生迅速擴展到小學生——1998年,「小升初」取消統一考試,奧數順勢「填補空白」,搖身成為名校(初中)擇生的重要參考依據。[1]

奧數逐漸成為名牌大學的敲門磚、學生學業的捷徑。2013年(保送資格縮減前一年),中國共有7000餘名應屆考生獲得保送資格。[2]

退熱[編輯]

官方對奧數熱的抑制,至晚始於1994年。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召開各學科競賽負責人參加的會議,提出停辦奧校。此後類似措施亦有不少,如2005年,北京曾叫停奧數競賽之一的「迎春杯」、叫停中小學舉辦奧數班。但「奧數」已被神化,家長、學校亦俱廣泛接受了這種神化,類似抑制措施並無效應。

2010年,教育部等五部委聯合發文,對高考保送及加分政策進行調整,從2014年高考開始執行。新政規定,除了高中階段獲得全國奧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決賽一等獎併入選國際奧賽國家隊集訓的學生保留保送資格外,奧賽的全國決賽、省級賽的獲獎者都不再有保送資格。[2]

2018年2月22日,教育部等四部門發佈《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3]。此後,三大全國性中小學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華羅庚杯」、「走美杯」、「希望杯」相繼停辦或轉型,各大地區性中小學奧林匹克競賽也陸續宣告停辦[4]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發佈《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強調,全面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5]

現狀[編輯]

現階段中國大陸高中生中,獲得全國奧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決賽一等獎併入選國際奧賽國家隊集訓的學生仍有保送資格;獲得國家級、省級各類獎項的學生可以按照自己所獲獎項和高校要求參加高校自主招生。而奧數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升學幫助已經極其微弱,逐漸轉型為思維拓展類課程。

影響[編輯]

奧數熱為中國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的發展提供了巨大且良好的群眾基礎。自1989年開始,中國在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上奪得了19次總分第一。在其他科目的國際科學奧林匹克上,中國選手也屢創佳績。

但奧數亦給學生、家長、社會造成了巨大負擔。如安徽合肥某奧數培訓班一年學費達6萬人民幣[6];學生時常需要把一周七天的時間都用在奧數學習上;而奧數考試停辦前的各屆考試,涌動的人流可與高考媲美[7]。而且以奧數為主要評判標準的「小升初」,無益於義務教育普及性和均衡性的體現;即使是為選拔特殊人才而設置的「小升初」,如杭州外國語學校,也未必需要以奧數為選拔標準[8]

評價[編輯]

學者楊東平認為:奧數的泛濫成災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公害,不僅損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讓家庭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且是完全違反教育規律的。如楊樂等許多數學家所言,這種重在解難題、怪題,所謂的「數學雜技」和高強度的集中訓練,與提高數學素養毫不相干(正如會全套的腦筋急轉彎並不意味着高智商);相反,只能扼殺和敗壞兒童的學習興趣。

數學家丘成桐認為:奧數是一個很重視考試的競賽,假如小孩子是為了興趣,利用業餘時間去參加「奧數」的話,也無可厚非;但如今「奧數」變成了家長、學校最看重的事情,對整個中國教育造成了很負面的影響。「奧數」無助於甚至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奧數」培養不出大數學家。他不贊成國內以「奧數」的形式培養學生,更不認同把「奧數」作為升學條件的做法。[7]

學者方剛認為:有些家長喜歡跟風,看到別的家長讓孩子學奧數,也要求自己孩子學,而忽視了他們的興趣、基礎和適應力。[6]

註釋[編輯]

  1. ^ 1.0 1.1 1.2 中国"奥数热"数十年,危害被忽略. 騰訊評論. 2017-07-17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1). 
  2. ^ 2.0 2.1 2014年高考保送生人数将只有260人左右 大减96%. 中國教育在線. 2013-11-22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1). 
  3. ^ 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8-02-22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30). 
  4. ^ 杯赛叫停背后:奥数热为何高烧不退. 經濟觀察報百家號. 2018-03-23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1). 
  5. ^ 朱寶君. 教育部发文取消奥赛等5项高考加分 奥数热仍难降温?. 中搜網河南. 2018-03-23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1). 
  6. ^ 6.0 6.1 【记者调查】奥数班费用已超过6万元 奥数热发的什么烧. 安徽日報. 2018-05-29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 
  7. ^ 7.0 7.1 “奥数热”的双重困境 各界人士发声引热议. 新浪教育. 2017-05-16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1). 
  8. ^ 杭外招生首次采用能力评测 学生懵了:奥数居然没用. 錢江晚報. 2018-04-15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