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討論:Hamham/05年3月以前討論存檔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您好,Hamham!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裏。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佈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賜教 09:57 2005年1月29日 (UTC)

你也是新手上路麼[編輯]

:)震早劍古泊川 18:26 2005年1月29日 (UTC)

是呀。標準新手。呵呵Hamham 11:14 2005年1月30日 (UTC)

歡迎兩位新維基人,建議將這段討論內容移到個人討論頁User talk:Hamham,本頁面只放個人介紹---Nuker 11:22 2005年1月30日 (UTC)

格式[編輯]

我覺得寫獎項這一些的格式最令人頭痛..--scy_hk 10:13 2005年2月6日 (UTC)

職業分類表[編輯]

參見wikipedia:人物分類方法 4月13日移動--Hamham 12:46 2005年4月13日 (UTC)

wikify[編輯]

  • Hi. Hamham, wikify就是「修正為維基百科格式」,例如首句要有條目名稱,而且要粗體,敘述不能全以條列,等等等。你可以參看野草莓編輯歷史比照以了解什麼是wikify--阿福 05:05 2005年2月8日 (UTC)

這應該不算爭議吧...[編輯]

基本上我只覺得關於分類與列表一事,只是種討論而已而非爭議,因為縱使大家沒有共識各做各的,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畢竟只要有人肯出力,我們也沒必要規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行,除非是違反規則。但是,我不是很確定,你有沒有完全瞭解Category頁面是如何產生的?事實上,Category頁面不是人力寫出來的,它的運作方法是如果有人在個別條目的末尾,放上專用的分類標籤時,這條條目就會被系統自動收集到它所屬的分類裏面去自動秀出,並不是需要某個人去寫分類頁面(除非,如果你想在分類頁面裏做些說明講解,還是可以的編輯分類頁面加上文字),所以,不會發生『有些影片列入list,有些放在category』這種情況,除非有人在影片的條目完成時,忘了在文末加分類標籤。至於List的部分,則需要有人時時觀察維護才有可能完備,因此這是兩件毫不相干(或說完全可以並行)的事。列表雖然有多加些說明,方便查閱的好處,但是需要人手維護,相比之下分類工作可以說是舉手之勞很省力氣,如果我們貿然規定大家以後改用列表別用分類,我敢保證,下場一定是缺人手列表維護不全,原本的分類又沒作用,結果兩頭空...因此,我建議別去擔心這問題,讓它去自由發展吧,只是發表點想法跟意見,態度很心平氣和的喔,呵呵!--泅水大象 09:57 2005年2月8日 (UTC)

糖果來也[編輯]

關於頁面分類[編輯]

很抱歉,由於春節我回南部四天,因此沒有辦法上網,所以到現在才做回應。不過因為你提出的意見其實牽涉到的問題層面很複雜,所以請容我有時間的時候再慢慢回應,在這段期間請盡量不要對現在已經有的頁面分類做大幅度的變動,一切可以等討論之後再進行,謝謝。--可夫 (talky? click me!) 18:38 2005年2月10日 (UTC)

化學家[編輯]

ok^_^因為之前很久沒有注意到你和可夫關於Category:人物分類的討論了 --藍色理想 10:08 2005年2月28日 (UTC)

關於物理學家列表[編輯]

Hi,Hamham,看了你有關物理學家的分類,我的建議是不要在[Category:物理學家]下面建立諸如[Category:奧地利物理學家]等國籍的子分類,因為即使是來自同一國家的物理學家由於時代和領域的差別關係也並不大,這樣分類反而會破壞了[Category:物理學家]的完整性。如果硬要在物理學家下面再分類的話我的建議是按照所處時代或者研究領域分類,比如十九世紀物理學家、二十世紀物理學家或者理論物理學家、實驗物理學家等等。另外,上面的職業分類表裏童第周並非植物學家,而是胚胎學家。我幫你這樣改:

自然科學類[編輯]

  • 數學家--陳景潤
  • 物理學家--牛頓
  • 化學家--門捷列夫
  • 生物學家--孟德爾
  • 生理學家--巴甫洛夫
  • 農學家--袁隆平
  • 天文學家--哈勃
  • 地質學家--李四光
  • 計算機科學家--馮·諾伊曼

--Tevatron 05:54 2005年3月1日 (UTC)

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

恭喜您!您最近建立或大幅改進的條目鞏俐經推薦後,獲選於首頁作新條目展示。如果希望推薦其他您關注的條目,歡迎前往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提名。在您建立或大幅改進的所有條目中,總計有0篇條目獲推薦作首頁新條目展示。

0

回應你的「難題」[編輯]

楊振寧應該歸類到「美國物理學家」,因為他是美國人。目前某某人應該歸類到哪一國人,是看他目前的國籍而定,這可以說是最沒有爭議的方法。不過古人沒有國籍觀念,這個就要另當別論了。--可夫 (talky? click me!) 10:16 2005年3月22日 (UTC)

==難題==(從主頁移至此處)

關於人物分類的問題,我困惑了好久好久。目前自己做的一些事情也是前後矛盾,並不一致。所以感到很煩惱。例如,category:物理學家下面有幾十位各國物理學家的名字,但是該category又有幾個son category,如英國物理學家,中國物理學家。。。,那麼,楊振寧到底該放在哪裏呢?解決辦法兩個:

a)取消son category,所有物理學家都放在category:物理學家下面

b) 建立更多son category,將所有人納入。

到底怎麼辦?唉。。。

難題基本解決!,就是按照b)方案執行。為了尊重小國家和冷門專業,我們應該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