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五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五軍
軍旗

存在時期1947 - 1952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部門 中國人民解放軍
進行曲解放軍進行曲
參與戰役第二次國共內戰
指揮官
著名指揮官黃永勝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五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經的一個軍。1952年被撤銷。

沿革[編輯]

1945年10~11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向東北發展,並爭取控制東北的戰略部署,陝甘寧邊區警備第1旅(欠第3團)、教導第2旅第1團和晉察冀軍區所屬冀中軍區第31團等部進至遼寧省錦州、朝陽等地區。經過擴編,於1946年合編為冀熱遼軍區獨立第13、第16旅和第27旅(後改稱獨立第18旅)。

1947年8月,3個獨立旅在熱河省赤峰地區(今屬內蒙古)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八縱隊

  • 司令員黃永勝、1947.12.1段蘇權、1948年11月黃永勝
  • 政治委員劉道生邱會作
  • 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邱會作
  • 參謀長黃鵠顯
  • 副司令員張天雲
  • 政治部主任段德彰王逸群
  • 第22師:獨立第13旅,原冀熱察部隊。師長吳烈,政委謝明(曾任熱西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後改任司令員)
  • 第23師:獨立第16旅 副師長任榮
  • 第24師:獨立第18旅。原熱東部隊。師長丁盛、政委韋祖珍

共3.5萬餘人。

參加東北1947年秋、冬季攻勢作戰。1948年4~8月進行新式整軍和練兵[1]

1948年11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東北野戰軍第8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五軍,隸屬東北野戰軍黃永勝任軍長(後第12兵團第一副司令員陳伯鈞兼,再後張天雲任軍長),邱會作任政治委員,張天雲任副軍長(後丁盛),黃鵠顯任參謀長(後雷震),段德彰任政治部主任(後李改)。後王逸群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所轄第22、第23、第24師及新調入的獨立第4師依次改稱第133、第134、第135、第158師,全軍共5.6萬餘人。

1950年2月,第134師在平而關地區全殲逃出國境後回竄的國民黨軍第17兵團部、第100軍軍部和第19、第197師殘部。4月,第158師調離第45軍建制,兼廣州警備司令部。1951年3月,移駐廣東省花縣清遠佛山等地區,擔負守衛珠江口和機動作戰任務。1952年8月,第133師調歸第46軍建制。10月,第45軍軍部及第134師(欠1個團)、第135師與第44軍第130師另一個團,合編為第54軍,第45軍番號撤銷[2]

編制[編輯]

1952年撤編前,第四十五軍下轄:

參考來源[編輯]

  1. ^ 孟波.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45軍簡史[J],軍事歷史,1993(6):49-50.
  2. ^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