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都之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建都之議明朝初期洪武年間明廷關於定都去向的爭論。

過程[編輯]

對於明初定都不定的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以汴梁開封府為北京,以金陵應天府)為南京,效仿的兩京故事。將金陵定為明朝國都。定都金陵的主要原因有:天下的財政多匯聚於東南,而金陵則為稅賦匯集之地。同時,金陵有朱元璋為吳王時期所奠定的宮闕基礎,而且明朝的開國元勛多為江淮子弟,不願遠別故鄉。但此後朝廷仍對建都之事多有爭論[參1]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又在故鄉鳳陽營建中都,同時下令江南富豪移民中都。但是開封和鳳陽都是久經戰亂、破敗不堪,難以承擔京師的重任,朱元璋於是放棄了遷都這兩處的打算[註1]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下詔改南京為京師[參3],至此建都地點才得以確定。然而為了控制北部邊防,朱元璋仍有遷都之念[參1]。且由於南京皇宮是填湖所建,建成之後因地表下沉逐漸形成南高北低的態勢,在風水上被視為是不祥的徵兆。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遣太子朱標考察關中地區,為遷都西安作準備,但第二年朱標病逝,沉重地打擊了朱元璋,加上其年事已高,令其不願再勞師動眾地更換京師[註2][參4][參2]

但至洪武后期,建都問題仍是朝廷的重要議題。直到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決定遷都燕都順天府(今日北京)後,這一爭議才停止[參1]

後續[編輯]

雖然朱元璋沒有遷都,但是鑑於北方的形勢還是作了一系列的佈置和預備:發動北伐進攻元順帝,持續對抗北元勢力,並讓大將徐達和自己的第四子朱棣駐守在北京以作應對[參2]

註釋[編輯]

    註:

  1. ^ 關於停建原因,歷來莫衷一是。《明史》中說是劉伯溫認為鳳陽地理形勢不佳,實際的原因可能是,朱元璋在中都的營建中看到了鄉黨勢力對皇權的潛在威脅。[參2]
  2. ^ 朱元璋在《祭光祿寺灶神文》中,表達了自己的心情:「朕經營天下數十年,事事按古就緒。惟宮城前昂後窪,形勢不稱。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勞民。且興廢有數,只得聽天。惟願鑒朕此心,福其子孫。」

參考文獻[編輯]

    參:

  1. ^ 1.0 1.1 1.2 邢濤; 紀江紅. 《中国通史·<第二十一章·集权下的统治·明朝建立·建都之议>》.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3年10月1日: 第128頁. ISBN 9787200050646 (中文). 
  2. ^ 2.0 2.1 2.2 朱元璋定都南京之谜. 南京: 南京日報. 2008-02-18 [201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2月22日) (中文). 
  3. ^ 張廷玉,《明史·太祖本紀》。
  4. ^ 朱元璋的迁都梦. 華龍網. 2012-10-19 [201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