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黃觀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黃觀曾否連中三元?[編輯]

明人連中三元,據正史記載,唯商輅一人,《明史·商輅傳》:「商輅,字弘載,淳安人。舉鄉試第一。正統十年(1445),會試、殿試皆第一。終明之世,三試第一者,輅一人而已。」《明史·選舉志二》:「(正統)十年乙丑,會試、廷試第一皆商輅。輅,淳安人,宣宗末年乙卯(1435),浙榜第一人。三試皆為一,士子艷稱為三元,明代惟輅一人而已。」但許多人不認同這種觀點,認為洪武年間的黃觀也曾連中三元。

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裏說:「要特別說明的是,很多材料記載明朝只有一個連中三元者,這是不對的,在洪武年間,安徽人黃觀連中三元,永樂靖難時,黃觀為永樂所忌,將其名字從登科錄上划去,改第一名為韓克忠,所以在大多數歷史記載中,三元並沒有黃觀的名字。在此特為這位忠臣和讀書天才正名。」當年明月寫書沒有多少自己的東西,都是前人的觀點,他說不出資料來源,難以讓人信服。已故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黃雲眉先生《明史考證》(中華書局,1979年9月第1版)中說:「按:(黃)觀以鄉試、會試、廷試皆第一,特詔褒獎之,見雷禮《國朝列卿記》。」

黃觀(1364—1402),字伯瀾,一字尚賓,直隸貴池(今屬安徽)人。《明史·黃觀傳》:「洪武中,貢入太學。繪父母墓為圖,贍拜輒淚下。二十四年(1391),會試、廷試皆第一。」黃觀的父親入贅到許家,所以黃觀初名許觀,後經朝廷恩准複姓黃。《光緒貴池縣誌》:「(黃觀)洪武二十三年,貢入太學,繪父母墓為圖,贍拜輒淚下,是歲領鄉薦。明年會試第一,廷試御戎之冊……帝嘉之,賜進士第一,除翰林院編修。」

黃觀會試、廷試位列第一這沒問題,諸書記載基本相同,關鍵在於他是否曾中解元,也就是鄉試是否第一。明人焦竑《玉堂叢語》卷六中說:「狀元曾登解元者十一人:黃觀、吳伯宗、林環、蕭時中、陳循、商輅、柯潛、彭教、謝遷、李旻、楊維聰。」(見《續修四庫全書》第1172冊第532頁)清人查繼佐《罪惟錄·傳十二上·黃觀》:「貢洪武甲子(1384),入太學,是歲領鄉薦第二。辛未(1391)會試第一,及廷對御戎策稱旨,又擢第一,拜修撰。」(見《續修四庫全書》第322冊第587頁)

唐宋時應試進士,由州縣薦舉,稱「鄉薦」,後世稱鄉試中式為「領鄉薦」。按焦竑的說法,黃觀既然曾中解元,那麼就是連中三元,但查繼佐卻又明確地說黃觀鄉試是第二名,到底哪種說法正確,如一團迷霧,讓人無可辨別。需要指出的是,《明朝那些事兒》裏說永樂皇帝把黃觀名字從登科錄上划去進而改第一名為韓克忠是缺乏依據的,據《明史·太祖本紀》,韓克忠是洪武三十年(1397)夏榜狀元,而黃觀中狀元是在洪武二十四年,相差六年,根本就不是同一屆。—Sysywjel (留言) 2009年4月22日 (三) 00:48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