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毂 (唐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毂(?—?),字虚中,自号临沂子,袁州宜春县人。

乾宁五年羊绍素榜进士。历官尚书郎,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奔淮南,武义元年(919年),在南吴右补阙,终官礼部郎中。享年八十九岁[1]。早年作《玉树曲》,有名于当时,曾吓退无赖[2]。著有《王毂诗集》,又编有《观光集》,均佚。《全唐诗》存其诗十八首。

注释[编辑]

  1. ^ 永乐大典》卷六八五一引《泉州府清源志》:“崔安潜为江西观察使,甚重之。崔子字昌遐,时在庠序,与毂善。将赴举,昌遐置酒饯之。有日者在座,谓毂曰:‘君当待此郎为相,乃登第。’后二十年,昌遐入相,毂始擢第,释褐校书郎。唐亡,奔淮南,吴国建,为右补阙,以礼部郎中致仕,年八十九卒。”
  2. ^ 《䂬溪诗话》卷二引《渔樵闲话》载:“唐末有宜春人王毂以歌诗擅名,尝作《玉树曲》,略云:‘璧月夜,琼楼春,莲舌泠泠词调新。当时狎客尽丰禄,直谏犯颜无一人。歌未阕,晋王剑上黏腥血,君臣犹在醉乡中,一面已无陈日月。’此调大播人口。毂未第时,尝于市廛中见有同人被无赖辈殴击,毂前救之,扬声曰:‘莫无礼!’便是解道‘君臣犹在醉乡中,一面已无陈日月’。亡赖者闻之,惭谢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