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新条目推荐/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能否写个类似于google公益广告的东西来推广Wiki?

弄个RSS吧? 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WIKI.... Liucong

六月的结果

似乎经过数次移动后,资料不见了。-- 09:41 2005年7月3日 (UTC)

新条目推荐出现争议条目

右派左派页面准确性中立性都有争议,是不是等消除以后再上。--Truth---对话!对话! 10:08 2005年8月28日 (UTC)

新条目推荐现在的更新速度太快了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Shinjiman非常勤快,以前大量屯积条目的“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变得非常通畅,现在几乎条目放上去一天只要获得两票以上的支持就会很快入选到首页,但这样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才一天的时间可能很多人都来不及去评审一下这个条目,给编写者们以一些意见,比如条目还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是否有侵权的文字和图片等。所以我觉得是否应该让条目放在那里一段时间,比如至少三天,在三天后才可以把条目放至首页呢?--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2:33 2006年7月11日 (UTC)

同意呢。--用心阁(对话页) 02:40 2006年7月11日 (UTC)
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要先暂停或减慢一下更新速度喔,也能同时避免‘新条目荒’ :) --Shinjiman 03:13 2006年7月11日 (UTC)
嗯!赞成进度可以缓一些,放三天我觉得差不多,失去获得改进意见的机会我觉得很可惜。--ffaarr (talk) 07:56 2006年7月11日 (UTC)
基本上更新的频率应该是可以根据推荐状况调节的,也没有人规定过一定要满8hr就立刻更新一次。至于频率,我也支持至少应放三天过了‘鉴赏期’之后才更新到模板上,比较不会遇到来不及检讨改进就刊出的情况。--泅水大象 讦谯☎ 14:33 2006年7月11日 (UTC)
另一个问题自然就是换画太快。最近就好一些,慢了一点。--Gary Tse 15:58 2006年7月13日 (UTC)
至于换画的问题,是体验到新条目推荐时多数都会附带图片,基于DYK模板只可以显示最多一张图片,故此利用了meta:ParserFunctions的功能,配合现时的时间(分钟)来达到换图片的效果。--Shinjiman 17:03 2006年7月13日 (UTC)
另外建议在新条目推荐部分,推荐者所附议的图像,必须是可自由使用的图像,合理使用的图像不能在首页展示(英文维基已经实行这个守则),不知各位的意见如何?--Shinjiman 11:38 2006年7月14日 (UTC)
(+)支持--winertai 12:34 2006年7月14日 (UTC)
即是例如我翻译别人地图[1]的作品就可以展示,但一些有“版权”(例如某电视节目截图)的东西就不可以?--Gary Tse 12:10 2006年7月14日 (UTC)
没错,如果是在英文维基推荐有版权的图像的话,就不可以将它用在首页了。--Shinjiman 12:25 2006年7月14日 (UTC)

错得离谱

今日看到

微软Internet Explorer网页浏览器,使用了哪种产生网页的技术

连结是去一种名为 trident 的技术,但trident 本身不是技术,是 rendering engine 的名称而已, 要弄清楚! --woodman

有关新条目推荐自行取消

最近有人在新条目推荐中自行取消了大家都反对的条目,出木杉可能认为不应私自取消,而彩云认为自己如果认为不妥可以自行移除。我看了一下新条目推荐并无这方面的规定,认为应该有必要加上说明,所以请示大家意见。在下认为提出了推荐,如果最少有一个支持票就不能私自取下,以尊重支持者。而全部反对没有半票支持的条目自己提前取下则无可厚非,只是大家都给了评论,照理应该收录于条目讨论页中,以便让后来的人知道该条目有哪些问题可以进行修改。不知道大家的意见为何?→真的很啰唆的阿佳 2007年5月5日 (六) 12:27 (UTC)

  • (+)支持,自行取消、删去所有留言的作法感觉似乎怪怪的。有一点我想请教大家,往常推荐失败,一切纪录也会收录在条目讨论页吗,我好像只有在推荐者的讨论页看到过这些纪录。─怀德WiDE 2007年5月5日 (六) 12:37 (UTC)
(:)回应,以前推荐失败都是直接删除,是小弟后来才开始把推荐没通过的投票,移到提出推荐人的对话页。—天上的云彩 云端对话 2007年5月5日 (六) 17:51 (UTC)
    • 我并不反对用线划去推荐,但是我(-)反对简单的清空记录。同时应该在条目讨论页留下记录。—出木杉 2007年5月5日 (六) 12:43 (UTC)
    • 可能有时候作业庞大,所以都是直接删除,我好像并未看过没过关的内容有在讨论页中留下资料。其实所有的反对资料都很宝贵,大家参考了条目写了理由,按理说不能就这样沉没。→真的很啰唆的阿佳 2007年5月5日 (六) 13:00 (UTC)
    • 同意出木杉兄的意见,(-)反对简单清空。我认为应该完善这一机制,即推荐条目无论入选与否,都应该在讨论页留下记录,毕竟大家的意见都有借鉴意义,提意见也不容易,也是大家的劳动成果之一,不应该抹杀。由此,我提议,应该把对党锢之祸汉谟拉比法典的推荐反对意见留在该条目讨论页。——顾心阳 2007年5月5日 (六) 13:12 (UTC)
      • 同意,投张反对票并不容易。一方面他要仔细看一遍这条目;另一方面还冒着得罪人的风险。就这样埋没实在可惜。支持者要尊重,反对者同样应当得到尊重。否则岂不是鼓励拍马与“漠然视之”。—出木杉 2007年5月5日 (六) 13:25 (UTC)
        • 对于讨论记录放在条目讨论页,还是放在用户讨论页一事,我没有特别的意向。一方面放在条目讨论页有助改进,但是另一方面新荐始终是门槛很低的条目,堂堂自荐失败的一直放在条目讨论页中,可能让自荐者有一些难堪。就这点各人应该平衡一下。但是无论如何,讨论记录必须要有容身之处,虽然讨论纪录在历史是永久存在的,但是如果只有历史而无其他地方有记录,感觉就很像删除,也对其他留言的不够尊重。—Ray1118x 有什么建议吗? 2007年5月5日 (六) 17:31 (UTC)
  • 小弟的另一个看法,每个人对条目的意见,应该尽可能的利用条目的讨论页讨论,而不要在投票区讨论,投票区应只是单纯的用来投票,这样即使是删除或留者,都不影响这个过程中重要的讨论或发言,另外,如果自己觉得不适合自己移除,可以呼叫管理员协助移除,至于投票不通过的,原则上只要是我处理的,我目前都会将它移动到提出推荐的人的对话页,算是通知对方,让对方知道没通过的理由。—天上的云彩 云端对话 2007年5月5日 (六) 17:57 (UTC)
    • 投票时提出反对需要清楚说明反对理据,往往就造成大家直接讨论起来那是很正常的现象。单纯的侵权、无来源等问题还好,但是事关内容有误就会引起比较大的讨论。如果将这些讨论资料都放置于个人对话页,如果该作者并无意再去继续写,那不是浪费了大家找资料来反证的理据?直接删除这些内容是一种很不礼貌,也是很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虽然有人认为可能造成提出者难堪,但是既然要提出总是有成功跟失败,每个人要自己推荐出来时本就应该有着心理准备才是。新条目推荐本来门槛就不高,是个鼓励大家创作的机制,但是我认为也是一个指导大家该如何改善自己编写条目的好机制,那些基本门槛能过关,才能代表这个条目的保存价值,同时也能照着大家的意见,提升自己编辑的能力。有人认为一旦被反对而不获推荐就是种耻辱,那只能怪其个人抗压性太低,我想一般正常编辑者,应该不至于有这样的问题。只是有时候希望大家讨论能多针对条目主体,尽量减少个人情绪化的字词来针对用户,因为那样是造成没意义讨论的结果主因。→真的很啰唆的阿佳 2007年5月5日 (六) 22:31 (UTC)
  • 我想一步一步来好了,先且不论是否可以私自移除提案内容,看看上面的意见几乎都是希望保留未完成推荐的资料,而分歧点在于彩云认为转载到推荐者对话页即可,其他人倾向保留于条目讨论页面。请先制定一下这方面的规定比较好,在下认为应该保留于讨论页面,那样才能让后续有兴趣的人针对不无善之处加以修改。→真的很啰唆的阿佳 2007年5月6日 (日) 08:50 (UTC)

七大奇观?

根据世界七大奇迹,并无计入帕特农神庙,是否应该将问题改成“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帕特农神庙位于哪座城市?”—Onlim 2007年7月6日 (五) 07:06 (UTC)

新条目推荐的一些建议

我撰写新条目及自荐DYK条目的动机,最大原因是想借由在版面首页展示来吸引维基人注目,并在讨论过程或展示条目中的“高维基流量”,来增加条目质量或解决争议所在。另一方面我亦承认﹔我虽不要求奖励,但是自荐的原因中,“虚荣心”仍有很大成分在。我知道,很多亲爱的维基人不认同我编辑能力、对百科的认知与态度或维基内的发言风格﹔但不管怎,我能在DYK自得其乐,是我在极为公忙之余维持撰写新条目不辍的动力之一。

我当然欢喜现今DYK高评选要求的提升,对于当选,我有更多的喜悦,但对于“落选”虽有些“失落”,但是却从来没有“失志”。不过,就最近的某些“落选”经验,我在此对评选及放置过程提出某些意见,希望能获得某些回应或意见。

首先,我对管理员User:Cloudcolors勤于耕耘此块园地,深感钦佩,不过,在规则上有着‘弹性’的但书,我个人以为User:Cloudcolors于“结束评选时机”﹔“放置时间”及其他细节上,仍可稍微琢磨。另外在某观点上,我也认为除了他,维基内完全没有其他管理员来关注此区块,也不是好现象。

最后,我对于“新条目推荐不通过评审过程最后修订”的放置处所放于撰写新条目者的个人讨论页上,也觉得不怎妥当。别人感受我不知怎样﹔以我为例,当我早上上班,一开我电脑就看到我自设首页是新条目推荐不通过,心情是不怎好。本来想写新条目的热诚,都熄了一半,而我相信,我的心情大概与新维基人且推荐不通过的心情相去不远。我查DYK规则,并没有相关的规定,因此建议该讨论过程及最后修订可放置于专门的“不通过”页面,或者也可于放于个别条目上,我是认为不要放置于个人讨论页面上,是比较好。如果此建议不通过,我也擅请User:Cloudcolors能对我例外一下﹔放哪里就好,就别“好心”的对我寄达“落榜通知”。

呵呵,啰唆老半天,可能又有人不以为然,不过不管怎,欢迎各位来到我自荐过程仅一天多一点﹔票数寥寥三票﹔被指为“纯粹创作”﹔且新DYK落榜的台湾人名条目来指教及参与编辑一下。

文末,再度谢谢各位对我任性的体谅。--winertai (留言) 2008年5月9日 (五) 01:23 (UTC)

我认为新条目推荐不通过也应放在条目讨论页,与优良条目现行做法看齐,毕竟在不通过的讨论中也可能有些对条目改进有帮助的建议,存档在个人讨论页便被埋没了。另外对于一些差点儿才过门槛的条目(例如3票支持,无人反对;或4票支持,1票反对),也可以宽容一些处理,先让同一天被提名的其他条目上首页,之后若然仍是未过门槛,才正式判断为不通过。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5月9日 (五) 01:56 (UTC)
落选通知应该放在个人对话页,以减少一些用户没有质量的提交。特别是自荐更应该如此,同时也会起到鞭策作用。—不想放弃 (留言) 2008年5月9日 (五) 02:08 (UTC)
“减少没有质量的提交”?“鞭策”?欧﹔原来大家对DYK的看法是如此。--winertai (留言) 2008年5月9日 (五) 03:05 (UTC)
(:)回应,我只是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代表大家。“没有质量”的说法是有缘由的,不是指你。如果你经常在DYK,就会看到会有一些用户确实在大量提交没有质量的条目。—不想放弃 (留言) 2008年5月9日 (五) 08:45 (UTC)
也不是完全没有其他管理员关注,云彩不在的时候木木会帮忙更新的(我也帮过一次,不过好像没把步骤做够)。—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5月9日 (五) 02:21 (UTC)

无论新条目推荐通过与否,也应该放在条目讨论页。对于与条目有关的讨论、投票不放在条目讨论页的做法,一直以来我都感到奇怪。而我自己唯一一条不获通过的推荐新条目换乘站,我就是特意把有关投票放在Talk:换乘站,好让其他人参考。—Baycrest (作客) 2008年5月10日 (六) 06:53 (UTC)

同意楼上的看法,以参考价值来说,放在讨论条目页会比只放在新条目推荐存档还来得好。—Ellery (留言) 2008年5月10日 (六) 11:08 (UTC)

妤像我在以前做过更新时,有关的讨论都会放在有关项目的讨论页,而不会放在用户对话页中。 Shinjiman 2008年5月10日 (六) 17:35 (UTC)
放在条目对话页好一些。—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8年5月11日 (日) 00:51 (UTC)

我接手DYK更新时不通过的DYK更新最初的做法是直接删除,并没有留下任何记录,后来有维基人反应为何他推荐的条目为何无故自推荐票选中消失,所以后来不通过的,我就顺便移动到推荐人(不一定是撰写人)的对话页,做为通知其候选结果。如果各位对做法有意见或建议,请做成结论,我将依结论改变做法。

对于有人质疑我的执行DYK的工作缺乏弹性,我想要说的是,这是一个对众多维基人服务的工作,所以我能做的,只能尽可能的做到公平,如果我为少数的个案通融,那么,对于其它努力、用心调校内容的人是否公平?为何有些条目一放上推荐不到半天就已符合门槛,有些条目却鲜少有人愿意投下支持票,有时内省,可能是追求卓越更快的方法。

另外,DYK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晚一点放上去会被人家骂、撤人家的推荐也会被骂、甚至连我投反对票也会被骂,只有很快速的把通过门槛的条目放上轮播被视为理所当然,我当然理解每个推荐人或被推荐人的条目总希望能顺利的被放上首页轮播,但我想说的是,请用好的内容来说服我,我没有理由为每个放上票选的条目,就要保证一定要通过,这里是很现实的比较你的内容是否经得起挑战的地方,而不是我自己觉得内容很好所以应该要放上首页轮播的地方

很多时候,没看到的不一定表示没人在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最佳的管理就是让人感觉不得明显的管理痕迹,我当然不敢说已能达到这样的目标,但为了保持每日更新2~3次的DYK运作顺畅,我必须在推荐的条目数多时,调整闹钟在半夜起床做第三次的更新,在到外地出差、旅行时,四处找可以上网的地方更新轮播内容,除了我之外,也有他管理员协助修改DYK模版程式,减化更新流程、更有管理员随时注意我是否失踪,随时准备接手条目更新的工作,这些都是大家看不到的,我们并想要因此获得什么,在GFDL精神下,这只是我们在这个时间,在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时间后,所能为百科做的一点点小贡献。但也希望各位在批评时,先思考一下,不要那么的理所当然,谢谢。—天上的云彩 云端对话 2008年5月18日 (日) 03:16 (UTC)

本来是不想回应,不过看到上面如但也希望各位在批评时,先思考一下,不要那么的理所当然等几句话感到十分不悦。我并不认为我上面意见是批评﹔更不是‘没有思考或那么理所当然的批评’。但如果要真批评,那我就直言了,不要说别的,从上面发言中,就可显现Cloudcolors于DYK候选或推荐“规则或运作”上有着太多个人的“操作”与“改变”。这些操作与改变,是完全没有任何讨论与共识的。更好笑的,Cloudcolors现在竟要“如果各位对做法有意见或建议,请做成结论。”来改变他的“未有讨论或共识的”做法。
再来,从Cloudcolors“诉维护DYK的苦”及要求推荐人“内省”的态度,更令人不敢茍同。我想请问,以Cloudcolors口气,好像每个人都是我自己觉得内容很好所以应该要放上首页轮播的地方的邀功者,而语调更像一个如超级星光大道﹔专门“要求条目品质的主要评审”,要知道,维护DYK辛苦,难道书写一条超过4000字元的条目,就不苦?而请Cloudcolors注意,我并没有任何请管理员大人放诸我条目通过的意愿,而只是恢复以往‘将其推荐不通过讨论过程放诸条目讨论页页面。’的原本运作。而从任何角度来看,这建议并没有任何失当之处。
最后,从Cloudcolors言语中,看不起我创作条目品质的语气,我将“内省”是否维基内是否有太多人有相同看法,也因此,我将迎合著大家看法,去调整我创作条目的热情与时间。而如果可以,在这种氛围未改善前,我将尽量不涉及DYK﹔以减少大家不舒服的时间。--winertai (留言) 2008年5月19日 (一) 03:25 (UTC)
我明白天上的云彩对于新条目推荐有很强的维护责任心,可是我也希望指出,能否通过条目是在于社群的选择,而非维护者一人之责任。留意到目前投票的结束时间一般是条目放于最底之时,我建议改变这个做法,改为设置固定投票时间(例如48小时),投票时间结束后才计票,再安排首页轮播入选的条目。因为每个条目投票时间都相同,应可增加投票的公平性,不会再有“结束时机”的问题。放于讨论页的建议,参看上面的讨论,应该已成为共识。若仍是认为不足,也可以改为不论条目通过与否,都会同时放在条目讨论页及用户讨论页,但维护者的工作量也会增加。再者,规则上没有关于通知结果的说明,这会否就是有些人以为推荐条目“无故消失”的原因?—Baycrest (作客) 2008年5月21日 (三) 15:05 (UTC)
DYK是弹性更新而非时限性,应该是避免一些少人撰写或少人新荐的时间而使某些时间更新太少,条目在DYK展示太久,或者某些时间更新太多,条目可能在DYK展示不到十数小时而产生不公平吧?所以才会有因应数量而决定更新量的定时更新吧?顺带一提,虽然说尽量避免同一类型条目同时展示,不过很明显同一类型条目也经常连续展示。--小琛儿五月病中 2008年5月23日 (五) 03:59 (UTC)
其实可以为DYK设置一些缓冲,把入选条目另行放置,才按时间更新DYK,以达到公平展示的效果。情况就如目前优良条目及特色条目的做法一样。—Baycrest (作客) 2008年5月24日 (六) 17:22 (UTC)
我觉得颇有趣的,有时看到一些用户会很积极参与投票,对于大多数的条目都有投下支持或反对票,但就有一些条目不表态度。这是虽然符合了DYK但内容又未至于好的“无言的中立票”,还是“不太熟悉这个领域的内容还不知道是好不好”,让我有诸如此类的迷思。又,看到撰写者的心里是想“符合了DYK应该就没问题”而觉得能得到支持票,而投票者则是“希望内容更有趣更充实”亦成为是否支持的参考之一,但是用意见说出来又会被回应说“这不是DYK需要考虑的问题”之类的反驳,诸如此类可能变成了无言的中立票。结果可能只有少数同是写这个领域内容的人支持,又或者是一些觉得符合DYK就支持的几位积极参与投票者支持,这感觉到是相当微妙的结果。
个人觉得投票超过了4票的话应该是没有问题,如4票支持1票反对就理应不能上新条目推荐了,也不乏看到有“抵销不合理反对票”的人。然而不足4票的条目我觉得是值得关注,站于鼓励撰写的立场上看,如有意见指出条目尚有哪些不足还可以再改善的是最好不过,然而“确实未写好就急于去推荐”也是撰写者应该想想的问题,但是编撰者,尤其新条目推荐太注重个人撰写部分时,一个撰写者往往未能顾及全部的内容,可能有偏重于自己擅长的内容而忽略了一些其他人亦关心的内容。“支持未足四票而又未有反对票”有时即使是再放置一段时间可能未必会有更好的结果,反而是需要更多的意见或关注才是能让条目更好吧?同样地撰写者也更多地去听取DYK以外的意见,才能让自荐得到更多的支持吧?--小琛儿五月病中 2008年5月18日 (日) 07:27 (UTC)
DYK向以促进新条目的增长而推行,也同时在质量方面有一点要求,可是也应该对维基人起一点的鼓励作用。个人认为只有3票或有少量反对票的条目,可以稍作延长投票时间。一般来说,DYK比较少会有重新提名成功的,这跟优良条目和特色条目的投票有点不同。或许也可考虑让落选DYK的条目有1~2次的重新提名机会。Stewart~恶龙 2008年5月22日 (四) 11:49 (UTC)
已经有可以通过大幅修改来重提名新荐条目的机制。--小琛儿五月病中 2008年5月23日 (五) 03:59 (UTC)
将落选资讯放置到该条目的讨论页我很久以前就提过了,不过无法理解是何原因最后依然不了了之。我当然现在依然赞同将投票过的结果放置条目的讨论页里,理由是每个投票的意见是改善条目最好的依据,不是只有原作者可以去改善,也方便其他后来的人参考。至于推荐者或是作者如果有心应该自己去看投票内容,而不需要一一的去通知来增加管理员的负担。同时赞同恶龙说的应该有几次复选的机会,如果超过这几次复选就必须要有大幅更新才能再选。理由是不是每个人每天都能上维基来编辑(我自己现在就是),有些人推荐之后一段时间无法上来,再次上来已经落榜又没有可以改善后再次推选的机会(大幅更新除外),有时候只是小问题很容易就能改善,却因为如此无法上榜实在可惜。无论如何这里纯粹是讨论,说再多也不太可能有机会改善现况,我建议请Winertai正式开立一个投票来表决是否更改现有的方式,只要投票通过我相信管理员应该就能正式接纳您的意见。→ 啰唆的阿佳 2008年5月23日 (五) 06:27 (UTC)
同意阿佳的意见,开一个正式投票比现今在这里讨论更有效。个人另有一个小小建议,尤其对于一些新用户,他们对维基的一些格式并不熟悉,甚至并不知道自己建立的条目被参与新荐投票,各位老维友们在提出意见的同时,能否协助他们修正条目内容和格式?这种帮助对新人非常重要。谢谢!—木木 (发呆中) 2008年5月24日 (六) 21:51 (UTC)

(:)回应:提到这个,我想到自己还是新人时就不知道有新条目推荐,直至有人推荐我大幅扩充的条目后才知道。另外我也赞成阿佳的意见,有些条目票数不足并不是因为条目本身写得不好,而是条目本身不是多人熟悉的范畴,有些什么只是因为问法不吸引而落选,所以我同意有再次推选的机会--Ws227 (留言) 2008年5月31日 (六) 18:04 (UTC)

我接手DYK更新时不通过的DYK更新最初的做法是直接删除,并没有留下任何记录,后来有维基人反应为何他推荐的条目为何无故自推荐票选中消失,所以后来不通过的,我就顺便移动到推荐人(不一定是撰写人)的对话页,做为通知其候选结果。

很诡异的是,管理员“修改”制度并不需要讨论、投票或共识﹔“恢复”原制度却需要“办一个正式投票”。--winertai (留言) 2008年5月26日 (一) 01:22 (UTC)
winertai搞清楚,DYK一直都没有规定不通过的条目要放哪,我放到对话页是基于通知推荐人,因为之前有人反应推荐的条目无绿无故消失了,既然每人个都可以合法的在其他人的对话页留言,所以我就把原本直接删除掉的内容移到推荐人的对话页,这不是修改制度,DYK一直以来都没有处理没通过的推荐的制度,这只是纯粹的服务,不在其位不谋其职,请真的了解DYK的运作、来龙去脉再来批评,意见可能会中肯一些,又或者,也许可以撰写更优质的条目,更充实的内容(注意喔!我可没批评您的内容不好,不要又误会,您的内容一向是受人敬重的),就不会遇到不通过的问题了,您说是吗?—天上的云彩 云端对话 2008年5月27日 (二) 06:22 (UTC)
也请Cloudcolors搞清楚,“不是没有规定”就可以没有讨论或共识下,增修任何维修制度。由上面讨论里面,阁下看不出大多数讨论者对“置放DYK评审结果处所”的共识与意见吗?也请注意,“置放DYK评审结果处所”为“条目讨论页面”的做法,以前就曾有施行过,也从没从来被否决过。因此我的“管理员“修改”制度并不需要讨论、投票或共识﹔“恢复”原制度却需要“办一个正式投票””的质疑,一点也没有“搞不清楚”。再说﹔争议源头﹔我原本“别在我对话页面放置相关评审结果”的个人央求,有什么困难的?为何要我提出央求后,阁下仍不于善意讨论下,再一次的坚持?只因为阁下的“然每人都可以合法的在其他人的对话页留言,所以我就把原本直接删除掉的内容移到推荐人的对话页”的自我推断?难道,该评审结果留至相关讨论页面就不合法吗?
另外,您也别先损后褒的惺惺作态,我既表明不需要任何奖赏,那么更不需要阁下的“敬重”来肯定。我实在不愿意批评你有着“擅专自恃”的嫌疑,但从阁下不尊重讨论与高高再上的几段谈话,看来已经接近那个程度了。--winertai (留言) 2008年5月28日 (三) 09:03 (UTC)
抱歉,可能是我眼残,不过……

也请注意,“置放DYK评审结果处所”为“条目讨论页面”的做法,以前就曾有施行过,也从没从来被否决过。

我把所有讨论重读了一次,但实在找不到哪有提到过以前曾有施行过,只看到有人自己动手把对话页的文字移动到讨论页,是我眼残了?如果请不吝指正。另外,既然把落选新荐也放到讨论页中你认为已经是众人的共识,为何执意不进入投票阶段呢?以结果来看,这不是更快能落实对大家都更有利的方针的做法吗?还是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小琛儿五月病中 2008年5月30日 (五) 08:09 (UTC)
请阁下先移驾到DYK存档处看看,再发表高见不迟。如果你还不清楚以前运作模式,那我就再提供几个该月存档几个连结讨论页:Talk:中华民国征兵规则Talk:最低生活费用标准Talk:公教人员生活必需品配给Talk:台湾军事Talk:机慢车两段左转标志Talk:台湾铁路管理局司机员罢工事件给阁下方便审阅。

妤像我在以前做过更新时,有关的讨论都会放在有关项目的讨论页,而不会放在用户对话页中。 Shinjiman 2008年5月10日 (六) 17:35 (UTC)

维基百科并非实施民主政治的地方,得到共识比50/50的表决制更重要--引自Wikipedia:投票

1.我看不懂阁下“醉翁之意已不在酒”的含义。2.阁下如果没有酒醉,就可以去翻翻看看Cloudcolors接手前的DYK或任何讨论,有没有将“评审结果放至用户对话页的前例、讨论或共识”。3.我仍认为Cloudcolors在没有任何讨论或共识之下,擅自将评审结果放置用户对话页面的操作,违反维基方针。4.Cloudcolors现今坚持的这种操作,是种对维基社群的傲慢行为。5.我不认为“恢复原有DYK评审结果放置模式”需要投票6.我个人认为Cloudcolors过于关注DYK运作及数度自行修改运作方式,对中文维基不利7.我再度强调,我对于已沟通过﹔但Cloudcolors仍将DYK不通过评审结果放置我对话页面的举措感到十分不悦。--winertai (留言) 2008年6月2日 (一) 02:34 (UTC)
证据拿出来让大家看才不会是说白话吧,你先前说的在我没看到证据前实在是一头雾水。但是,以前的规则或指引有明示过必需要将落选结果放在讨论页,而Cloudcloros修改了明文规定?如非文明规定,维基方针有表示过要必须照前人的做法?以前的做法你确定是已经在通过了共识之下实行?昨天的共识就必须是今天的共识,维基的方针一旦通过了一次共识,以后就不能对共识再检讨或再通过共识继续实行或改变方针?“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思是指你完全离题了,已经由标题:新条目推荐的一些建议偏离,而且很明显现在的情况并未得到共识,而讨论建议方针的方向理应是修正建议以达至共识,而不是矛头转向管理人让众人闭口吧?--六月病中的小琛儿(探病去)(病历表) 2008年6月4日 (三) 05:10 (UTC)
阁下渗和讨论前,连看DYK的过往选拔历程都没有﹔就哄哄叫的盛气凌人数落别人“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却还敢讲你自己一头雾水?不过,看过阁下的讨论历程,这种搞不清楚状况就加入讨论的次数,也不是一回。我最讨厌跟一头雾水的人讨论,因此请阁下于讨论前,请先搞清楚状况,再来谈什么叫“共识”,什么叫“文明规定”,什么叫“矛头转向管理人”,什么叫“众人闭口”,什么叫“必须照前人的做法”。--winertai (留言) 2008年6月4日 (三) 07:04 (UTC)
winertai兄不要为了这种事情不高兴啊!不值得。请云彩兄碰到您的新条目推荐未通过不要处理,好吗?或是您认为云彩兄不要管理DYK?您想要如何处理,请吩咐一声。谢谢!--Theodoranian|虎儿 =^-^= (留言) 2008年6月2日 (一) 03:21 (UTC)
不敢吩咐﹔就只是提供个人看法供社群参考,能沟通就好,不接受就当我疯狗乱吠。我向来对事不对人,若有得罪敬请海涵。--winertai (留言) 2008年6月3日 (二) 08:30 (UTC)

新条目推荐资格的两个问题

最近发现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的候选条目资格出现了两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协助釐定清楚相关的准则。

  1. 多人协作条目:新条目大多数由一人编写,但也有少数新条目是由多人贡献而成。新条目推荐的规则中,并无明文规定必须“一人独立贡献”才能获选,可是最近却有一新条目因此而落选。以下是需要讨论的地方:(括号内为我的个人意见)
    • 是否需要明文规定必须“一人独立贡献”才能获选? (优点当然是便于管理,但缺点就是变相不鼓励集体协作而只推崇单独编辑)
    • 如否,那么如何处理这类条目? (我的意见是:不会有人因此得奖,获选后只是纯粹登上首页)
  2. 重写侵权条目:侵权条目有时会获得其他人以temp页面重写,但这些条目在参选新条目推荐有困难。最近有这类条目待temp页移动到主页面才提名,结果被人以建立超过5天而无大幅扩充为由而反对,最后落选。以下是需要讨论的地方:(括号内为我的个人意见)
    • temp页面应否立即提名到新条目推荐? (我不赞成,因登上首页后会令读者感到混乱,待temp页移动到主页面又要更新其连结)
    • 如否,temp页移动到主页面的新条目应否作特别处理? (我的意见是:应该由移动的一刻作为新条目的建立时间,只要5天内被提名便合资格)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5月10日 (六) 02:43 (UTC)

翻看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原来此候选页也有Wikipedia:特色图片评选的定位问题。什么是获推荐的新条目?在投票页没有介绍,简介页也只有简单一句“维基百科上精选出来的新创建的条目”。回应多人协作条目问题,根据仅有的获推荐的新条目定义,我不同意“一人独立贡献”才能获选。维基百科应以条目质量为主,荣誉为副,任何为了荣誉而要求条目质量让步的理由,都不应该成立。为了便于计算个人荣誉,忽略多人贡献条目,也就不应鼓励。处理方法可以如上面建议般不会有人因此得奖,获选后只是纯粹登上首页。
此讨论应该就是针对近日User:Cloudcolors撤销获得9票支持1票反对的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香港区火炬接力。关于其撤销理由“并非由一人独立贡献,且历史贡献里并无任一人单独贡献超过条目的2/3,不符合新条目推荐规则”,查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并无此一规则。而且若不符合新条目推荐规则是优先于投票结果,那么对于我在大半年前放在Wikipedia talk:新条目推荐/候选#香港站新荐资格的问题,又应如何看待?又提删版上不符合删除守则的提删,即使获得票数上的通过,是否也可予以撤销?—Baycrest (作客) 2008年5月10日 (六) 06:43 (UTC)
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香港区火炬接力其实是不合资格的,因为即使它由多人协力完成,可是它仍没有大幅扩充原文的2/3,要待我提醒后才有人补回,这根本是混水摸鱼。--坦克碌猪靠你(给我坦克!) 2008年5月10日 (六) 07:32 (UTC)
我没有特意计算。那么补回内容后是否符合大幅扩充原文的2/3的规则?—Baycrest (作客) 2008年5月10日 (六) 07:43 (UTC)
不合资格,因为提名日是8日,而补回日期是9日,应该再增加至50000字节--坦克碌猪靠你(给我坦克!) 2008年5月10日 (六) 09:06 (UTC)
请问阁下怎样计算出是50000字节呢?当时你说需要44290字节,大家便从约41000扩充到约47000,现在你又提高要求到50000。就算以现在的47000字节,已经比一些特色条目还要长了。—Hargau (留言) 2008年5月10日 (六) 09:56 (UTC)
该条目一开始就没有资格,因为没有扩充至原文的2/3,即44290字节,便在8日提交。直到9日有人扩充时,应该增加至约50000字节,因为是计算最近的五天,即5月4日开始计算,而不是3日--坦克碌猪靠你(给我坦克!) 2008年5月10日 (六) 10:32 (UTC)
不是由开始计算的吗?断断续续也有人编辑。Stewart~恶龙 2008年5月22日 (四) 12:09 (UTC)
Baycrest提到的“规则是否优先于投票结果”也是一个可以讨论的地方。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5月10日 (六) 16:28 (UTC)
这不仅是可以讨论的地方,而且更应及早达成共识,免除以后出现与今次相同情况而出现的争论。若不能以讨论达成共识,我提议举行公开投票。再回应多人创作条目问题,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规则上并无明文不容许多人创作条目,甚至连是否只容许独力创作条目都没有说明。管理员应该先行暂缓投票,向社群征询意见,还是可以自行解释规则?上面Kevinhksouth关于多人创作条目的建议,若没有其他意见,建议尽快写入规则,消除灰色地带。—Baycrest (作客) 2008年5月21日 (三) 14:33 (UTC)
关于temp页面,据我最近的观察,貌似管理侵权的管理员有点少,只有请管理员动作快一些。在改善了temp页面的人也请尽快告知管理员移动该页。至于提交是,可以考虑看他编辑的时间—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8年5月11日 (日) 00:51 (UTC)
根据现时的指引,暂时并无规定在temp页面建立后管理员必须立即移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员只是在发现侵权7天后才会处理。假如将以往的做法改为即时移动,temp页面参选新条目便可只看编辑的时间便可。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5月11日 (日) 03:19 (UTC)
会不会可考虑以预提名的方式处理?这或许可鼓励维基人主动去重写侵权条目。Stewart~恶龙 2008年5月22日 (四) 12:09 (UTC)
建议如一人以上编写的条目,所有“扩充原文的2/3以上并至少扩充2000字节”的贡献者都可以得奖。推荐temp页面,可提早处理,取代为正式页面。—Eky- 2008年5月17日 (六) 15:40 (UTC)

支持Kevinhksouth的看法,多人协作条目可认定为“不会有人因此得奖,获选后只是纯粹登上首页”,当然,这也会影响到上首页的条目之份额(慢点更新),但这类条目多半是时事热点或城中话题,所以在首页上看见没坏,而且相信也不会占很多(最后的那个是个人推测)。Stewart~恶龙 2008年5月22日 (四) 12:09 (UTC)

同意Eky的看法,新条目推荐应该以条目本身的内容为主,个人荣誉为次,若不是一人贡献的条目就不能上新荐,那就违背了维基的协作精神。如果没有任何一个协作者扩充原文的2/3以上并至少扩充2000字节,条目仍然可以上新荐,只是没人得奖而已--Ws227 (留言) 2008年5月31日 (六) 18:09 (UTC)
还有两个关于新条目推荐的问题,不知道以前有没有出现过,但为了防止以后出现,也请大家讨论一下。
  1.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推荐条目都是由注册用户创建或扩充的,那么万一以后有匿名用户大幅扩充的条目,可以被推荐吗?
  2. 如果在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提出的时候,条目是达到最低要求的(3000字节),但在投票过程中,被其他人改成少于3000字节了(正常的修改,而不是破坏),这样的条目还能被推荐吗?-- (留言) 2008年6月3日 (二) 11:18 (UTC)
对于以上问题,我的意见如下:
  1. 我认为可同样以多人协作的方式处理:“不会有人因此得奖,获选后只是纯粹登上首页”。
  2. 我认为不能,因为已经不符合资格。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6月5日 (四) 13:36 (UTC)
大致与Kevinhksouth的看法相若,条目被正常修改至少于3000字节,那就证明条目本身的多余字句特别多,或甚存在侵权、错误、重复的内容而被删除。Stewart~恶龙 2008年6月9日 (一) 18:37 (UTC)

不好意思。我刚在新条目推荐又看到一个有关资格的问题,也想顺便在此让大家讨论。究竟被提删中但符合新条目推荐资格的新条目应如何处理?可以即时投票,还是在提删结束后(这时条目已建立超过7天)才开始投票?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6月5日 (四) 13:36 (UTC)

(:)回应,那个反对票是我提出,所以做以下说明与建议:条目如果改写自然会有人支持保留,如果无其他异议也能符合快速保留。一个条目正在提删讨论,提删的理由如果是单纯的小条目被提出投票,那改写后自然就能移除提删模板快速保留;但是如果提删的理据是侵权、重要性不足等问题,绝对需要等候大家都没意见或多数支持保留后,移除提删的模板才能符合推荐标准。试想,一个新条目都已经在大家投下支持票后,却因为提删理据而最后决定删除条目时,那怎能推荐上首页?个人认为管理员处理这类推荐时应该可以给予宽松的期限,至少可以等候该条目删除投票结束后允许推荐,同时建议有这类条目如因此超过推荐期限,应该在推荐时特别注明。我记得之前有过这类推荐时,Cloudcolors都会给予延长推荐投票的时间。→ 啰唆的阿佳 2008年6月5日 (四) 13:54 (UTC)
意见同上,建议可延长投票时间(可冻结投票,折叠在页面中)或要求重新推荐,惟需在提名时注明条目因曾被提删而延迟投票。Stewart~恶龙 2008年6月9日 (一) 18:37 (UTC)
大致同意。提删期间,冻结投票时间及大幅更新时间。—Baycrest (作客) 2008年6月11日 (三) 06:19 (UTC)

如果再没有其他意见,我准备把以上共识写在新条目推荐的规则了。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6月16日 (一) 16:40 (UTC)

(+)支持Stewart~恶龙 2008年6月21日 (六) 02:11 (UTC)

完成:差点儿忘记了,我现已把以上共识写在新条目推荐的规则了。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6月24日 (二) 13:14 (UTC)

有关长篇条目不符合新荐资格问题

本人最近编写人物条目霍雷肖·纳尔逊,第一代纳尔逊子爵,花时大半月,长度逾100,000字节,并将条目提名到“新条目推荐区”。可是最后被指提名前的五日内“未能扩充原文的2/3以上”,因此被判定为“不是大幅充,不符推荐规则”。事实上,本人在过去大半月内将条目由4,000多字节扩充至100,000字节,条目理应是新的,也理应是属于大幅扩充的,但现在因为规例所限而遭撤去参选资格,本人对此深表无奈。

过往不少长篇条目(如林则徐等)都能够在新条目区当选,但现时规例的做法反映出“新条目推荐区”变相不鼓励编者撰写更完备的条目,亦变相鼓励编辑仓促完成条目,因此有机会令条目质素下降,与维基百科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做法极不恰当。

本人提出,希望修订现时的条目推荐规则,让50,000字节以上的条目豁免“必须在五日内完成”的要求,但就必须要比原文扩充至少三倍,而且增幅需多于45,000字节,以解决现时的情况。—ClitheringMMIX 2009年8月18日 (二) 11:44 (UTC)

如果不改规则对你比较有利喔。你以后可以分成数次扩充,分次上新条目,荣誉更多。--百楽兎 2009年8月18日 (二) 12:34 (UTC)
分数次扩充即是“条目未完成”,把只完成四分一的条目拿去评审,恐怕会引来很多反对票哩。再者,对于一些翻译自英文维基的条目而言,他们必须要通篇翻译完成才可参选的。--ClitheringMMIX 2009年8月18日 (二) 12:44 (UTC)
不会吧,你只要适当分散增加的内容就好了。而且很多投票者是不读内容的。--百楽兎 2009年8月19日 (三) 00:28 (UTC)
不是连续编辑也算么?— Kiva兔也2009年8月18日 (二) 13:03 (UTC)
(!)意见:刚看过编辑纪录,自7月22日(Clithering君开始编辑条目的日子)起没进行编辑的日子有:7月26、29、31日和8月5、7、13-15日,中途不算是放置很久,以前应该是被当作连续编辑处理的。怎么突然收紧了呢?是不是因为动员令的关系?—Altt311 (留言) 2009年8月18日 (二) 14:10 (UTC)

所以个人喜欢在用户子页面内写好再移动过去。--Jimmy Xutalk·+ 2009年8月18日 (二) 13:09 (UTC)

我见到过上面这样做的,结果还是说他不合规则,所以注意移动过去不好,最好是拷贝粘贴过去.(这规则让人很尴尬)-苹果派.留言 2009年8月18日 (二) 13:25 (UTC)

其实在自己用户子页在移动过去的做法也有一些让人感到不安的地方。前段时间在翻译几个条目,因为修改太频繁,最后在查看自己的编辑摘要时,发现自己用户页编辑比例竟大大大于条目页面编辑的比例。然后有段时间协助去帮其他人申请荣誉,都不敢单看编辑摘要,而是直接查看用户贡献,查查具体是编辑了那些地方。而另一 方面,有时在其他地方,例如申请管理员什么的,还会被质问最近编辑记录。个人感觉这些都让人感到不安。—奔流沙 (留言) 2009年8月18日 (二) 13:36 (UTC)

页面移动之后那些编辑次数应该也是会跟着到条目名字空间的。--Jimmy Xutalk·+ 2009年8月18日 (二) 13:40 (UTC)
假如是新手不会移动或是其他原因不想采用移动方式呢。反正我是不久前才知道和学会移动。自己先汗一个。—奔流沙 (留言) 2009年8月18日 (二) 13:54 (UTC)
(!)意见:我自己就是偏好剪贴方式的(从沙盒剪贴到条目),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可能是自己累积了一定的编辑次数吧。更何况,使用沙盒并不违反方针和指引(应该吧?),所以使用剪贴跟移动方式纯粹是个人习惯问题。—Altt311 (留言) 2009年8月18日 (二) 14:10 (UTC)

那就直接争取申请优良条目或者特色条目好了。—Wcam (留言) 2009年8月18日 (二) 13:45 (UTC)

完全不是两个级别的概念。看看优良和特色通过的概率,而且这个也会涉及到一些用户的荣誉申请的问题,看看有很多人有很多新荐,却没几条优良或特色就知道三者的区别。—奔流沙 (留言) 2009年8月18日 (二) 14:02 (UTC)

我看不如大家努努力,给他上个优良吧。这个条目上新条目我觉得是委屈了。上了优良,即便不上新条目推荐,也对得起编者了。-苹果派.留言 2009年8月18日 (二) 15:50 (UTC)

十分多谢阁下的好意……但我其实并非在这嚷着一定要获得新荐,大家也不必因为这个讨论而影响受牵涉条目的投票。我的看法是,这条规则的立法原意本来就是要便利其他的使用者,但现在规则不单止不便使用者,而且还要使用者自行迁就存在不合理条文的规则,实在有必要作出修订。对于有关条目在新荐失去参选资格,本人接受这个结果。—ClitheringMMIX 2009年8月18日 (二) 16:03 (UTC)
我自己认为只要是近期内“连续编辑”就好,细节也不用太烦琐,只要一看编辑历史就可确定。一个十多万的条目就因为没有用自家沙盒的方法而没有办法新荐,确实很可惜。—LokiTalk 2009年8月18日 (二) 16:27 (UTC)
我也是在自己用户页编辑好再创建条目,的确应该修改一下这样的规则。——快龙到此一游 阁下有话请讲 2009年8月19日 (三) 06:03 (UTC)
我则是在线下用Word编辑,万一系统(Windows)崩溃了,还能“自动还原”还原回来,而在浏览器上就直接没了。(这个规则确实不公平,我的有些条目(雅盖沃五三宪法波兰立陶宛联邦)是部分翻译完后就上来了,我将我的一些“功绩”曝曝光,希望得到原谅。—TBG To Be Great 2009年8月19日 (三) 10:07 (UTC)
先说声不好意思,就是我在动员令期间检查所谓的维基百科:新条目推荐/候选#基本推荐资格,大概有多于五条、少于十条条目不合资格。新条目的精神正正在于近期的,这条目扩充过程几乎达一个月,距离五日的规定太远了。有这样篇幅的条目,若符合方针指引大概不难上优良,因此我也提议了参选优良。我期待此条目以优良身份登上首页。—〖Tlrmq^太辣·勿昆新論題2009年8月19日 (三) 10:21 (UTC)
不过,我们亦要考虑到,先在子页面编辑的长篇条目也可以参选新荐哩。或者新荐规例应该确立及承认在子页面编辑长篇条目的做法,以便让广大维基编辑有法可循。—ClitheringMMIX 2009年8月19日 (三) 15:47 (UTC)
只要真心为维基,哪管有多少DYK。窗帘布(议会厅)(为动员令加油) 2009年8月22日 (六) 02:50 (UTC)

这个,条目抑郁症又该如何处理?编者Alsatia有只在周末编辑这样一个编辑习惯,之前花了几个星期(7月11日至8月23日,实际有操作记录的为8天)把英文特色条目抑郁症剩余的部分翻译完毕,从最初的35,650字节,扩充到112,828字节,而现已转至线下校对翻译,估计得本周末才会上来。另外,另本人比较尴尬的是,首先我承认是我之前没有仔细查看编辑记录,没有注意到以上这样一个情况,已早前在其对话页留言让其去新荐,那现在本人该去再次说明条目不符合新荐规则,让其请勿去新荐吗?最后还想各位去关注一下该条目的命名问题,是该“抑郁症”还是“重性抑郁障碍”? 谢谢。—奔流沙 (留言) 2009年8月24日 (一) 06:37 (UTC)

看来如果自己实在太忙的,即使条目未完成,也趁早去推荐,后面再完善,是比较安全的做法。受过挫,才知该怎么走边缘。—奔流沙 (留言) 2009年8月27日 (四) 11:02 (UTC)

(!)意见:不如这样吧,我提一个建议:DYK期限灵活一点。不足10K的,仍为原来的5天,10-20K,为10天,20K以上,15天。大家意下如何?-苹果派.留言 2009年8月29日 (六) 08:45 (UTC)
(+)支持苹果,过长的条目可以适当宽限,但2/3原则在下认为不宜改动,毕竟是“新条目推荐”嘛。编辑次数是个问题,在下一般都是用外部编辑器的,编辑次数上很吃亏 囧rz...Leon3289 (留言) 2009年8月30日 (日) 06:10 (UTC)
囧rz...:出个馊主意:如果你先在下面编好,然后每次加一句话,这样就不会在编辑次数上吃亏了吧?-苹果派.留言 2009年8月30日 (日) 13:41 (UTC)
以上这个主意真囧。而把霍雷肖·纳尔逊,第一代纳尔逊子爵作为个案对待,并认为写维基完全是个人的无私与意愿,不应计较新荐多少。个人心理觉得,虽完全是自觉自愿,但也应该得到认同和尊重,现规则下,不值得用户去编辑长条目。更谈不上维基友爱。—奔流沙 (留言) 2009年9月2日 (三) 11:38 (UTC)

关于高锟

  • 高锟不应被称为“光纤之父”而是“光纤通讯之父”,经查证,光学纤维是在1840年代,由法国人Jean-Daniel Colladon与Jacques Babinet所发明,利用光纤传送讯号是在1920年代由约翰·罗杰·贝尔德首创,日本人西泽润一于1963年提出建议使用光纤来通讯,但真正将光纤推向通讯应用的是高锟,故此他才被亚洲媒体称之为“光纤通讯之父”,建议改正,参考:(英文)TWO REVOLUTIONARY OPTICAL TECHNOLOGIES。-Cuthbert Wong (留言) 2009年10月16日 (五) 11:03 (UTC)

提议修订DYK规则

为了能跑bot,解放天上的云彩 :)

  • 当选及更新规则修订为:管理员可以在任意时刻将净支持票数足够4票的候选条目放入暂存区,但必须从满足条件的最早提名条目开始,这些条目当选,从WP:DYKC移除,不再需要继续投票,将按照提名顺序更新到首页,在完成后,这些条目从暂存区移除。
  • 落选规则修订为:当暂存区中的所有条目的提名时间均晚于某个条目,且此时该条目净支持票数仍不足4票,则该条目落选。

Liangent (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15:27 (UTC)

骨头辛苦了~~(+)支持--快龙后会有期 2010年6月29日 (二) 15:59 (UTC)
如果能够定一个最短候选期就更好。如果新条目候选数量比较少(比如8小时之内只有2条)的话,可能会有条目来不及拿到4票支持就成为了最早条目,从而落选。—Snorri (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16:07 (UTC)
我不改的话当前制度也会有这个问题。Liangent (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16:23 (UTC)
当前没出问题是有云彩兄人肉调节呢,如果用bot的话不知道怎样。—Snorri (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16:28 (UTC)
我现在的想法是管理员(或者授权的相关人员)一次将大量通过的条目加入“暂存区”,同时退回未通过条目,机器人每8小时仅定时更新{{Dyk}}。Liangent (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17:03 (UTC)
(+)支持,早就想提议用程序代替苦力了,只是担心技术上不可行。--玖巧仔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16:25 (UTC)
(+)支持有几篇推荐就是这样沉了><>金☧肃≽◕≼§§ 2010年6月29日 (二) 18:36 (UTC)
(+)支持,必须支持。-Chief.Wei 2010年6月30日 (三) 01:59 (UTC)
另一个问题,我应该用我的用户名跑bot,还是给机器人一个管理员权限?Liangent (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17:16 (UTC)
(+)赞成:这事早该交给程式去做了,把人力释放出来做其他事。--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01:14 (UTC)
(+)支持,建议给机器人一个管理员权限,让你和天上的云彩君两个人共管,以避免出错即可。—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6月30日 (三) 02:05 (UTC)
@Liangent:有一个办法,在{{Dyk}}里用代码判断时间,把页面分成2个(可能3个更好做?),一个在首页上,一个不在首页上(预备),机器人更新不在首页上的页面,时间到了之后就自动上首页,这样就用不着管理员权限了。再加一个AF防止破坏。--达师147228 2010年6月30日 (三) 02:08 (UTC)
如果要用bot维护,可以参考英文版的DYK维护方式--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6月30日 (三) 02:23 (UTC)
(+)支持用机器人,只要不构成破坏就行,但人手许可下仍可作人手更新。--Flame 欢迎泡茶 2010年6月30日 (三) 03:14 (UTC)
(+)支持:可用机器人维护,但也可让人手检查是否有傀儡投票的情形。—章·安德鲁 (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05:33 (UTC)
暂时(-)反对,主要是对这个规则持怀疑态度,下面举的例子对事不对人,希望当事人不要介意:
例如某用户曾从别人的草稿箱中将接近完成的条目移出并自荐至DYK,直到一段时间后才由其他用户发现(这种状况比较罕见,检查起来也不大容易)。若是采取这个制度,很可能很快就被投满4票移出DYK,事后只有很少的人会发现。
4枚支持票其实相当少,而且也不知道这个bot能不能辨别非自动确认用户和提名者自己(提名者还得分自荐和他荐,他荐可投支持)。有可能会造成很快就有许多条目获选,而某些大家不太感兴趣的条目成为了最早条目而落选。
能用bot实现此等操作挺好,不过担心的是这个制度会产生新的麻烦。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6月30日 (三) 07:07 (UTC)

(+)支持用机器人,(-)反对给予管理员权限,建议可对所有机器人下放protect权限 (Editprotected是如页面被连锁保护则不通用)。-HW (留言 - 贡献) DC8 - Signpost - GAR 2010年6月30日 (三) 09:18 (UTC)

(+)支持,个人倾向于人肉跑bot(像Jimmy Xu一样)。因为这似乎还没有先例,记得以前菲菇也提出授予bot管理员权限,但被否决了。—CHEM.is.TRY 2010年6月30日 (三) 09:23 (UTC)
机器人自动工作的部分
将管理员手工提交的条目定时更新至{{Dyk}},可能还包括加入{{DYKtalk}}(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放上首页)
机器人半自动工作的部分
通知用户,更新存档,修改条目讨论页,将条目放入更新队列(在管理员提交数据后立即完成)……在完成这些操作前管理员需要从WP:DYKC挑选出可以放上首页的条目提交给机器人。
以上有的只是想法,还没有写完。
“这个bot能不能辨别非自动确认用户和提名者自己”
我不知道为什么需要辨认,因为决定条目当选与否的是人而不是机器人。
“有可能会造成很快就有许多条目获选,而某些大家不太感兴趣的条目成为了最早条目而落选。”
我这样制定规则(“落选规则修订为:当暂存区中的所有条目的提名时间均晚于某个条目,且此时该条目净支持票数仍不足4票,则该条目落选。”)正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实际上情况应该相反,足够4票的条目移走了,剩下的因为总数少,每个可能获得更多的票数。
Liangent (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10:03 (UTC)


我乐见bot能够处理DYK的问题,但我以更新DYK的经验提出几个潜在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可以大大减轻工作的负担:

  • 目前的规定是“每隔8小时左右更新一次,每次更新请更换2-3个条目”等于管理员能够视待选条目数弹性调整更新时间与条目数,当DYK待选数少时,我甚至一天才更新2个,但在动员令期间时,我必须每8个小时更新3个(是的,我还必须调闹钟半夜起床来更新),否则会堆积愈来愈多,不知道bot是否有此弹性。
  • 有些条目在临界票数,或即使已达四票,但是明显讨论还没结束(可能随时会有反对票,反之亦然),我会跳过它。
    • 这个机器人最主要的目的是能避免上面的“我还必须调闹钟半夜起床来更新”(其实就算没有bot你也可以写{{#ifexpr:{{#time:U}}>{{#time:U|某时刻}}|NewDYK|OldDYK}}的,但这样可能会很复杂,还不如用bot)情况。决定/判断一个投票是否结束、是否当选/落选、条目的贡献者是谁、是属于什么性质/类型的条目等由人进行(其实我不敢用bot去分析投票情况,难说有人用奇怪的代码让机器人出错)。Liangent (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15:14 (UTC)
  • 某些时候同类形的条目会群聚出现,例如最近有一系列中国将军条目,通常我会在待选条目足够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避免(跳过)同类型的条目出现在那六个上首页的DYK里(尽可能让相同性质的条目不要同时出现)。
    • 可以设计这个功能,但必须保证所有更新由机器人进行(机器人自己可以知道自己更新过什么上去,但不能读取人直接往{{Dyk}}写的内容来分析内容是什么性质)。Liangent (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15:14 (UTC)
  • 原则上我不在DYK投票,但当条目只有三票支持,但已是最后(旧)的待选条目时,我会进去看条目,如果应该符合资格,我会投下最后的第四票,让它上DYK。
  • 当条目有侵权(或已被提到侵权讨论时),会进行搁置,在此期间这个条目会一直是最旧的条目,bot是否可以看得出来?
  • DYK至少需要有一个条目有图片跟着上首页,但若最旧的几个已符资格的条目都没有图片,我会再往前找较新的先上去(但图片非常非常少时,要往前想到未来几次的更新),在极端情况,甚至不会照顺序把在DYK模版上最旧的条目撤除(如果该条目有图片的话),以保持首页DYK一定有图。
  • 部分User(如User:AT)将DYK贡献放在子页面,或是个人页面极为复杂,bot在授与贡献奖时,是否能够处理此类复杂排版的页面?(DYK计数亦同)
    • 目前不可。正式运行时建议相关用户在用户页加入相关注释指导机器人运行(例如,应该在哪个页面找创作奖模板,是否用的是替代模板等)。Liangent (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15:14 (UTC)
  • 部分USER在将对话页存档时,会一起把DYK计数移到存档的子页面去了,必须靠以前的经验知道这个人是否曾经得过DYK,然后去对话页存档页面里捞出来继续计数(避免又从1开始算)
  • 两人(或多人)贡献的DYK处理。
  • bot是否有办法判断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分类存档的分类
  • 至于人肉跑bot的问题,以我目前的更新速度,在网络没问题,没人打扰的情况下,大约3~5分钟即可完成整个DYK更新的所有步骤,所以实用性似乎有限。
  • 目前想到这么多,但先感谢Liangent跨出第一步:) —天上的云彩‧ธันวา | สนทนาธรรมได้ที่นี่ 2010年6月30日 (三) 13:18 (UTC)
class DYKEntry(models.Model):
    articl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255)
    text = models.TextField() # question
    imag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255)
    user = models.ForeignKey(User)
    timestamp_nominate = models.DateTimeField()
    timestamp_add = models.DateTimeField(auto_now_add=True)
    timestamp_update = models.DateTimeField(null=True)
    
    class Meta:
        permissions = (
            ('new', 'Insert DYK entries'), # or update or arrange or what?
        )

Liangent (留言) 2010年7月1日 (四) 02:53 (UTC)

(+)支持--另外,可不可以再度建议明订落选者,其候选过程,比照特色优良条目,存档在相关条目讨论页。--Winertai (留言) 2010年7月1日 (四) 17:44 (UTC)

存档页也不错,不过要想个别的办法通知落选提名者。Liangent (留言) 2010年7月1日 (四) 18:36 (UTC)
我的看法是只要制式通知;不论获选或落选的标题是:‘您投稿的DYK项目,已有候选结果’,获选内容贴上候选过程,落选者则内容只要指向条目讨论页(已有落选DYK存档)即可。--Winertai (留言) 2010年7月2日 (五) 00:32 (UTC)
(!)意见考虑让机器人也能填写{{ArticleHistory}}吧,要不目前整理这个模板太艰苦了-Mys 721tx(留言)-U18协会 2010年7月9日 (五) 08:01 (UTC)

新条目推荐(DYK)没有明文规范“不得使用点列式”

近日察觉到中文维基的新条目推荐(DYK)并不存在“不得使用点列式”的相关规定(无论是正式方针或是指引),但是这却是常用的反对理由,连我也常会使用。我知道这是社群长期存在的“约定成俗”的规范,2006年我就已经在读维基了,但是, DYK 可以说是新手的条目练习的发表区,我们居然使用了一项从未向新手事前告知,而且明文根本不存在的规定去硬性要新手遵守!我很好奇包括我在内,是否因此而造成不少新手“出走”。得知这样的负面讯息,让我深感震惊与难过。--章·安德鲁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16:13 (UTC)

  • (!)意见不明白为何不能使用列点?--苹果派.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17:15 (UTC)
    • 在优特评选时这类章类多半被认为是琐碎内容。至于DYK为什么要反对,老实说我想不明白,但有人要以此来嫌弃似乎也没办法要求他撤除反对票。--Reke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17:43 (UTC)
  • 我也是在摸索中发现了这个“潜在共识”的,并因此遭到过反对票。但是,后来想想在GA和FA里,据此删除琐碎内容,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DYK设这个限制,就苛刻了。--Amazingloong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21:51 (UTC)
    • 分享一下前几天的比喻:“DYK这种东西嘛,就是去打打史莱姆、累积经验好升级的,干嘛叫人家穿顶级装备喝药水的。等等级高了要挑战优特这种Boss时,再来要求就好了啊。”--Reke (留言) 2011年6月6日 (一) 12:51 (UTC)
      • 这比喻真妙,但史莱姆也有分种类的,有的LV接近中Boss级。DYK可能一般内容不长易检视,且人多热闹,所以大家意见就很杂,对标准的宽严也落差很大。但我近日发现一个装备不齐的条目,也打赢优特这种Boss了。尼尔·阿姆斯壮的资讯框翻错一笔,资料就放了好几年。翻译者是这方面的专家没错,只是一时疏忽,我的意思是过去没人肯花点小时间去帮他校对。表面易察觉的格式很重要没错,但不应该本末倒置,忽视内容本身的正确性。我过去也编了不少列点式的条目,但如果将来没有要申请优特,我是不会去修改成散文的。--Mihara57 (留言) 2011年6月7日 (二) 04:04 (UTC)
(!)意见Wikipedia:琐碎章节是有说“避免建立杂项资料列表”的,纵使它未有很断然的禁止。另外也(*)提醒一下,我们在评选DYK的时候,不应该单纯只按DYK的资格便算。请容我举个例子:假设某君用了一些资料出错的来源,写了一个很错误的条目参加DYK;由于DYK只是规定了要可供查证,没有规定引用的来源资料不能有错,如果真的只能依照DYK的资格去投票的话,那么就算明知道条目内容有错误,也不能投(-)反对。所以大家在DYK投票的同时,除了资格外,也应考虑所有方针指引和其他实际情况。再者,如果只是需要符合DYK资格便可以的话,那么:“为什么还要投票?直接把符合资格的都放在{{DYK}}不就好了吗?”--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1年6月10日 (五) 18:48 (UTC)
无论是DYK或者是优良特色,检查内容是很重要的一环。过去连特色优良都是一堆人表面功夫,算算字数就说通过的比例很高,现在不少人也是有参考资料就认为完善,内容上是不是有错误,有没有句意或者是文法上的疏忽是一概不论的。当然,数业有专攻,对于不熟悉的领域要检查是有难度,因此投票就该要自省,要谨慎。DYK也有不少条目错误一堆也被放上首页,就算是DYK只是拿来在用户页加分用的,也请想想,这样的品质呈现出来的中文维基百科,是好还是不好呢?-cobrachen (留言) 2011年6月10日 (五) 19:16 (UTC)

几十个小时前的你知道吗?(新条目推荐)有错...

  1. 2011年哪款美少女游戏可被攻略角色都是伪娘?(女装山脉)
おとラブ~女装美少年限定!~也是可被攻略角色都是伪娘也是2011年美少女游戏....
  1. 哪一款游戏是继《极品飞车:卧底风云》之后,另一款剧情导向游戏?(极品飞车:亡命天涯)
仅当范围被限定至NFS系列内这才是正确的

--C933103(留言) 2012年2月21日 (二) 17:20 (UTC)

editprotected

请求已处理

删除所有语言连接,已有wikidata。--GZWDer留言2013年4月17日 (三) 06:16 (UTC)

颜重庆

请将DYK上“哪名记者因创办政治新闻网站《当今大马》而获颁国际新闻自由奖?”中的史蒂芬·甘更换成颜重庆--Alvin Lee 酒逢知己千杯少 话不投机半句多 2013年9月25日 (三) 15:37 (UTC)

编辑保护页面

请求已处理--Aoke1989留言2013年11月10日 (日) 12:23 (UTC)

因为员林铁路谷仓/temp被移动到员林铁路谷仓,故应改成:

台湾唯二的铁路谷仓分别位于斗南以及哪里

以便读者浏览 --林勇智 2013年11月9日 (六) 01:06 (UTC)

页面出现两次“慕尼黑惨案后,以色列展开哪项复仇行动?”。--RekishiEJ留言2014年5月14日 (三) 13:26 (UTC)

建议DYK推荐模板加入计数,亦建议设立DYK推荐奖

承上#对于社群合作氛围的反思的讨论,本人谨建议DYK推荐模板{{UpdatedDYK}}应加入计数,亦建议设立DYK推荐奖,每推荐5次即升一级,以鼓励支持和激励新手,以上。--纪念香港重光 2014年8月11日 (一) 08:38 (UTC)

新条目推存的资格

有关规定提及获推荐之条目需有2/3或以上的内容扩充。个人想知道本身充满外文(如:英文)而后被翻译之条目可否被推存?因为外文的字元通常较多,故在翻译后可能未有显著的扩展(甚至不升反跌),但有关条目确有过重大的修订。 Biomedicinalcontact) 2014年8月30日 (六) 16:31‎(UTC)

若原条目中充满外文后被翻译,我觉得“需有2/3或以上的内容扩充”需以原条目扣除外文后的长度为准,再来看是否有2/3或以上的内容扩充--Wolfch (留言)-DC12, 基础条目 2014年8月30日 (六) 17:47 (UTC)

你知道吗?革新讨论

事缘刚才看到一句说话令我感到啼笑皆非:“哪面旗帜是美国自治邦美属萨摩亚的官方旗帜?”
这不是很奇怪的节奏吗?谁不知道美属萨摩亚的官方旗帜就是美属萨摩亚旗帜吗?再参考其他地区的维基,不难看出其他地区的维基的你知道吗?做得比较有心思,就拿我个人在英语维基的第一条推荐新条目来说,起初我也是做得比较随便,最后却被改成了:
“... that PornHub told its users to stop uploading videos of Brazil's loss to Germany at the 2014 FIFA World Cup under sexually suggestive titles?”(PornHub告诉他们的用户不要以与性行为有关的题目上载2014年世界杯巴西输给德国的比赛?)
这对个人来说可算是很大的冲击,也令我重新思考中文维基在你知道吗?上的工作,是否有点懒怠,或者有点儿不友善。
就拿目前的你知道吗来说,目前是这样的:

哪一部美国喜剧片虚构了暗杀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的弟媳是谁
越南民主共和国经由哪一次革命建立?
发动了万历朝鲜之役的是日本哪个政权
哪位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文革一开始即被打倒?
哪面旗帜美国自治邦美属萨摩亚的官方旗帜?

其实能否改成这样:

刺杀金正恩的播映令索尼影业的官方网站遭黑客攻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的弟媳张澜澜有“玛莉莲·梦露”之称?
八月革命促使了法越战争的爆发?
丰臣政权的崩坏是由丰臣秀次事件引发?
陆定一反对知识分子不应该再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说法?
美国自治邦美属萨摩亚的官方旗帜是怎样的?

虽然这个做得也不太像样,但始终也能显示某一条目的名称,不用故意拉到那个位置去看是什么。所以我在此发起这个讨论,看看你知道吗?是否有革新的必要。 2014年12月10日 (三) 10:18 (UTC)

“你知道吗”栏目的建议

建议“你知道吗”栏目中的内容不应该是达到非常高的标准的条目,而应该是让人们感兴趣的内容,例如:

这些条目虽然不一定符合质量标准,但是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SolidBlock留言因学习原因无法参加动员令 2016年8月10日 (三) 05:24 (UTC)

编辑请求

请求已拒绝

为何最近的DYK(这一两天内的)没有更新到存档内?机器人故障? --Cohaf留言2018年7月4日 (三) 00:21 (UTC)

DYK评选页面出错

问题解决,谢谢Francotsangfh以及JyunWaan热心帮忙。应该没有什么需要谈了吧?--Cohaf留言2018年8月5日 (日) 15:09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DYK评选页面好像出错(已经一天了),最下方提问的模板没有正常显示,连带使下面几个已通过的评选都消失了。我人在外面不太方便看源代码,有没有人能上去协助改正一下?感谢—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3日 (五) 03:24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对于“WP:DYK”已推荐条目是否可以再次推荐?

如题,对于“WP:DYK”已推荐条目是否可以再次推荐?落选后,做出大修改,可否再次作为DYK推荐条目推荐(规则未说明)?
—— だ*ぜ 谨此敬上 留言Comment𓋹签名Signature 2018年7月30日 (一) 17:31 (UTC)

我的认知是可以,但是要以投票结束做为参考点,看要用扩充还是重写去推荐。吉太小唯Don't Say Lazy.TALK2018年7月30日 (一) 17:37 (UTC)
(:)回应:@だ*ぜ苦力怕推荐了2次 (2013年3月23日2016年1月28日)、 Minecraft推荐了2次(2013年4月19日2015年11月10日)。-- 宇帆(维基贡献十周年!留言·欢迎签到[试用小工具]2018年7月30日 (一) 17:43 (UTC)
规则是写重大修改期“若曾通过推荐,则通过日视为一次中断。”,那么应该落选的话可以直接再选?(个人猜测)--【和平至上】💬📝 2018年7月31日 (二) 12:22 (UTC)
(:)回应,落选后,如果重大修订期仍未中断的话,可以再提荐。--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8年7月31日 (二) 14:39 (UTC)
  • 重复推荐应当是不行的。然而未通过的条目可以7天又一个7天地提交。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现实中也有成功通过的例子。 --🐕🎈(又到了评审DYK都忙不过来的季节了) 2018年8月2日 (四) 01:50 (UTC)
  • @だ*ぜ:当然可以再次推荐,有时间看看条目讨论页或者看Article history模板就可以知道为何可以再次推荐,其参数分别为“dyk2date”(第2次DYK入选日期)和“dyk2entry”(第2次DYK入选的推荐问题),如有第三次或以上亦是如此--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8年8月7日 (二) 11:08 (UTC)

DYK同一时间6个问题,4个都是问哪一位英国陆军元帅?

已解答:
系当时无其他已通过的DYK条目可供展示。--EvesiestaCOVID-19感染中 2023年3月2日 (四) 14:52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不是有机器人防止同一时间太多同类条目在首页吗?怎么可能6个问题,有4个都是哪一位英国陆军元帅开首?--Dragoon17cc留言2023年2月20日 (一) 22:44 (UTC)

(:)回应,翻查历史,当时只有英国陆军元帅的条目够票并用完时间,其他类型的条目要么就不够票要么就未用完时间要么就被问题不当拖着,所以机器更新当时根本没有其他选择。--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2月21日 (二) 02:28 (UTC)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3月7日首页展示DYK问题有误

3月7日当前首页DYK栏目中金娘的问题有误,金娘的封号应为“一品柱国夫人”,当前问题和内文都误作“一品国柱夫人”。参考故宫文物月刊屏东县政府文化处国家图书馆台湾记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史研究所研究生论文

再次质疑这样的DYK支持投票有何意义?--NVMENOR留言2023年3月7日 (二) 06:56 (UTC)

 已修复 --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3月7日 (二) 11:02 (UTC)
这篇条目问题不明显,不懂行的人即使对照参考资料都未必能注意到。平心而论,让我检查我大概也注意不到。
PS:这样的DYK(以及GAN、FAC)投票能拦掉一些(不是全部)有明显问题的条目,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意义。我认为社群当前的目标就是“以冲数量为主,选出总体印象不错的条目;不要把人手浪费在检查细枝末节上”。所以,是不是您(和部分比较严谨的用户)对评审的定位与社群对评审的定位有分歧?--洛普利宁 2023年3月7日 (二) 14:35 (UTC)
如果继续抱这种想法,第二次折毛事件指日可待。--Maccomcre留言2023年3月15日 (三) 12:57 (UTC)
Maccomcre所以说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只不过“国柱”站内就有人指出,而折毛事件的发现者在站外。而且折毛引用资料又是纸媒又是俄语,如果不拉领域专家来把关,说实话这个问题无解。--洛普利宁 2023年3月19日 (日) 04:0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