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讨论:虞海/2008至12年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哈,终于可以直接进入维基百科啦!不过习惯用代理以后不用代理还真有点别扭~~

——虞海 (留言) 2008年8月4日 (一) 14:40 (UTC)[回复]

你对亚洲题目模板的修改[编辑]

我想你误会了{{亚洲题目}}的功能与目的,这完全不是一个列举所有亚洲的主权国家的模板,你的修改可能在{{亚洲国家}}比较适合。亚洲题目的目的就是在条目的底部显示所有跟某主题相关的一系列亚洲条目,跟某某国家或地区的正式名称、主权状况或国际地位如何等问题都扯不上关系,但为了不产生错误链接还是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要符合维基百科现有的条目结构,模板里的链接不管是国家还是地区还是实体,只要维基百科已经包含一系列相关的条目即可。

给你举个例子,维基百科有一个条目叫做台湾菜没有一个条目叫做台湾省菜更没有福建省(中华民国)菜,放你修改以后的模板于亚洲烹饪相关的条目里头只会产生错误链接;又如维基已经有科威特军事阿富汗军事越南军事马来西亚军事中华民国军事台湾军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香港军事澳门军事等等条目存在,你觉得该写一个福建军事条目欢迎你去写,但不管怎样这条目不可能会叫做“福建省(中华民国)军事”吧?!“台湾省军事”作为条目名也没太大意思。

另外,我对巴勒斯坦是不是国家,或应不应该成为国家都没有意见,在这里为此退来退去未免太无聊吧,问题是一系列有关巴勒斯坦这个地方的条目不会称之为“巴勒斯坦国菜”、“巴勒斯坦国文化”、“巴勒斯坦国政治”等等,但是“巴勒斯坦历史”、“巴勒斯坦文化”、“巴勒斯坦教育”、“巴勒斯坦大学列表”等是比较合理的名称。 ——Qingdou (留言) 2008年9月14日 (日) 20:59 (UTC)[回复]

谢谢你刚刚回退匿名用户的编辑。该修改对谁也不利。—Qingdou (留言) 2008年10月2日 (四) 02:36 (UTC)[回复]
其实我认为应当存在某种功能使再没有前、后缀时使用一个名称,再有前、后缀时使用另一个名称。这也是英文维基百科建立Asia和Asian两个模板的原因。也正因此,我在英文维基上一直对Asia模板有争议。但开学以后,我在网络上变懒了,一直没管这方面的事;英文维基百科上也有很多事没处理,干脆挂上了Wikibreak。其实我的逻辑是:当争论的双方有一方未进行回复时,另一方有权按自己的意愿对条目进行修改,直到该方恢复为止;但是,无论讨论被搁置多久,讨论永远不被冻结,每一方都可以在任一时间进行回复并在回复后修改条目/模板。因此我反对WP:3RRWP:POINT。——虞海 (留言) 2008年10月2日 (四) 12:43 (UTC)[回复]
我想我可以理解你的立场,虽然个人觉得你提到的方针本身没什么特别令人不满的地方。WP:POINT这篇文章嘛你说有点“晦涩”是没错,可能是有些东西不太好翻译吧,但毕竟只是个指引,其精神大概也只是劝人在编辑的时候不要感情用事,先跟大家讨论一下再平心去写条目总是好的。-Qingdou (留言) 2008年10月3日 (五) 00:30 (UTC)[回复]

Warning[编辑]

此问题针对我所写的这一警示。——虞海 (留言) 2008年9月24日 (三) 08:03 (UTC)[回复]

请您停止在维基百科中添加不恰当的内容,或者缺乏根据地删改原有内容。这被视作破坏行为,您的修改会被处理。如果您需要体验维基的编辑功能,请使用沙盒。多谢合作。—RalfX2008年9月23日 (二) 14:21 (UTC)[回复]

我有着足够有力的根据,见此,以及这里。相反,你删除我所设的警告是没有根据的破坏,是删除条目中的合理内容(正如删除有争议的条目中的Template:POV)。而且你对我“在维基百科中添加不恰当的内容”的指控毫无根据(因为你无法证明我的内容是不恰当的),因为确实你在回避我提出的尖锐问题(或作者引起同样效果的事),而且对我所设的警告不予重视。——虞海 (留言) 2008年9月24日 (三) 07:52 (UTC)[回复]

对此如有问题,请至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提出讨论。—RalfX2008年9月24日 (三) 15:12 (UTC)[回复]

请不要回避,这是你对我提出的问题的态度问题,而不仅仅是问题本身。——虞海 (留言) 2008年9月25日 (四) 05:42 (UTC)[回复]

警告[编辑]

Information icon您好,请勿对维基百科作出无建设性的编辑(正如阁下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编辑)。您的编辑已构成破坏,并已被回退。如果您想进行测试,请使用沙盒。持续的破坏行为会导致阁下失去编辑权限。敬请留意。—瓜皮仔Canton 2008年10月12日 (日) 18:57 (UTC)[回复]

问题是你在北朝鲜的条目里写个“韩国标准时”显得不伦不类。就算你写个“韩半岛标准时”也比这好啊!我建议用“朝鲜半岛标准时”:利用历史名称可以回避政治问题。——虞海 (留言) 2008年10月14日 (二) 06:58 (UTC)[回复]
请使用正确的名称,世界上暂时还没有“朝鲜半岛标准时”这种东西,维基百科不是发表创新意念的地方。另外,留言是前往我的讨论页而非这里,谢谢。—瓜皮仔Canton 2008年10月14日 (二) 08:14 (UTC)[回复]
维基百科不是发表创新意念的地方实在不至混淆概念或损失中立性的情况下起作用的:你总不能在你总不能把日本的+9区区时写成越南标准时吧。至于为什么在这里留言,有两点:
  1. 有助于讨论的连贯性。
  2. 我通常会在你的讨论页里加一个链接作提醒,只是这次还没来得及加就被你回复了。你是否有监视一切自己写过的页面的习惯呢?(我也想这样,可怕监视列表太乱。)
——虞海 (留言) 2008年10月14日 (二) 13:44 (UTC)[回复]
若阁下觉得“朝鲜半岛标准时”才是正确的话,请到先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提出,待社群取得共识后方能进行更改,谢谢。—瓜皮仔Canton 2008年10月14日 (二) 18:31 (UTC)[回复]
为什么每个人都让我“先到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提出”?毕竟并不是每一件事都是大事!~~难道你们的日常编辑也都要先请示吗?——虞海 (留言) 2008年10月23日 (四) 13:34 (UTC)[回复]
这不是芝麻绿豆的事情,要改请与社群先达成共识。—瓜皮仔Canton 2008年10月23日 (四) 13:38 (UTC)[回复]

请不要用复制内容的方法来移动条目[编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贡献!

在下留意到阁下在处理条目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的时候,将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的内容复制到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在下基于善意推定,相信阁下无意违反规定,而是对维基百科不熟悉所致。

在维基百科,将一个条目的内容移动到另一个条目空间,应该采用移动条目的方法,如果阁下不能移动,应该到这里请求管理员协助,而不应该手动采用复制、粘贴的方法进行。

在下已经协助阁下回退手动复制、粘贴的操作,请阁下到这里请求移动条目。

最后,祝编辑愉快!—小周 (留言) 2008年10月23日 (四) 09:56 (UTC) [1]………搞定!——虞海 (留言) 2008年10月23日 (四) 13:47 (UTC)[回复]

回︰请你履行你的义务[编辑]

首先,多谢您的谅解。刚看过有关讨论页,小周已作回应。本人会就此模板作出监视,另,如果下一次遇到同样情况,可使用Template:editprotected通知管理员作出修改。最后,再一次感谢您的谅解。附笔︰本人明年三月初就考高考,四月下旬考毕,不是六月呢。^^—J.Wong 2008年11月14日 (五) 13:16 (UTC)[回复]

全导数[编辑]

你好,谢谢你的提醒。不过我在en:Fréchet derivative页找不到total字样。en:Total differential重定向到en:total derivative。用全导数与Frenet一起搜索没有任何结果。搜出来的全导数基本上和偏导数,全微分一起出现。所以我想我是对的。--刻意2

你可以去查相关的《数学分析》书籍,比如北师大邝荣雨编的,在多元函数微分学中常会提到。由于定义上的类似性,卓里奇的未定义全导数,而将f'(x)符号给了全微分,但他也没有说全导数就是全微分。En:Total differential重定向到En:total derivative是因为他在条目中阐释了全导数的定义与全微分的定义间的关系,而全微分却不是这样。另外,个人认为把它们分割为两个条目更好,但要阐释其联系。还有:你用全导数与Frenet一起搜索当然没有任何结果,弗拉内弗莱歇是两个不同的数学家。——虞海 (留言) 2008年11月17日 (一) 04:24 (UTC)[回复]
附笔:其实如果让我定义全导数,我会将可微性条件雅可比矩阵结合起来作为全导数的定义,不过我的老师告诉我:由于线性变换空间和矩阵空间同构,在数学上常不作区分。我认为同构的东西还是作区分的好。——虞海 (留言) 2008年11月17日 (一) 04:36 (UTC)[回复]
将Frechet写成Frenet是我的笔误(Frenet我比较熟悉)。你说的 Frechet 导数是巴拿赫空间上函数的导数,是全导数在巴拿赫空间的类比。只在多元微积分中是不说提 Frechet 导数的。全导数(也叫全微分,看英文版)就是一个从切空间到切空间的线性算子,取自然基表示为矩阵便是雅可比矩阵。--刻意2 2008年11月17日 (一) 05:41 (UTC)[回复]

解释一下为什么(通常微积分中所说的)全微分其实也是从切空间到切空间一个线性映射(即全导数)。设

以上 是通常所说的全微分(即全微分条目中说的)。如果换高级一点的观点(如果你学过微分流形的话,没有的话可以参考英文版的切空间余切空间),df 其实是一个线性映射。

--刻意2 2008年11月17日 (一) 06:08 (UTC)[回复]

其实这就是个小事上的争论了,我还没学完数学分析,不过我所知道的:全微分指的是线性映射线性函数)的因变量,而全导数指的是线性映射本身。正如y=f(x):=kx中y是因变量,f是线性函数(连同其定义域),k是线性系数。换到这里:全微分=因变量Frechet 导数=线性映射Jacob 矩阵=线性系数;除此之外的差别就是Jacob 矩阵存在的条件弱一些,所以我说个人会“将可微性条件雅可比矩阵结合起来作为全导数的定义”。我比较较真,望原谅。我感觉好像Frechet 导数全微分还要一般一些。——虞海 (留言) 2008年11月17日 (一) 13:42 (UTC)[回复]
如果不是数学系的话,可能我说的就太玄了。首先可以想象导数,不仅是一个数,而且是一个函数。--刻意2 2008年11月17日 (一) 13:59 (UTC)[回复]
我是数学系,不过还在学,我倒是理解这个,不过我认为更应将其叫做矩阵。——虞海 (留言) 2008年11月17日 (一) 14:01 (UTC)[回复]
矩阵是取了一组基之后才有的。不用基,内蕴的观点便是前推。--刻意2 2008年11月17日 (一) 14:12 (UTC)[回复]
但是,这里讨论的是R^m射到R^n的函数,其自然基存在(就是坐标轴),与一般的拓扑空间不同。——虞海 (留言) 2008年11月19日 (三) 12:20 (UTC)[回复]

中文维基汉字文化圈专题[编辑]

Portal:汉字文化圈,内容包括汉字文化圈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的传统文化、历史、饮食、节日等。诚邀您的参与,相信你的参与定能提升汉字文化圈条目的水准。如果你有意加入,请在Wikipedia:专题/汉字文化圈#参与者签名。

加入后可在用户页加上以下用户框:

此维基人是汉字文化圈专题的参与者。



此维基人关注或对东亚文化圈有兴趣。专题 主题



请支持本专题,如果可以的话也请向其他维基人宣传此专题,谢谢。

汉字文化圈Skype讨论室[编辑]

Portal:汉字文化圈开了一个中文维基汉字文化圈Skype讨论室,如果你有Skype,可以随时加入,请看以下模板。如无法加入或有任何技术问题请告知。

--서공/Tây Cống/セイコゥ (留言) 2008年11月19日 (三) 03:48 (UTC)[回复]

虞海,您好!

如果您对汉字及其相关文字和词汇(包括汉源词方言字日文汉字韩文汉字越文汉字假名谚文喃字日本国字韩国国字则天文字方块壮字女书契丹文字女真文字西夏文字等)感兴趣的话,欢迎加入我们的维基词典计划:维基词典汉字专题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专题将对汉字相关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共同协作提高“维基词典”中汉字相关词条的质量,以使维基词典成为对人们最有帮助的汉字信息来源。如果您愿意协助这个计划,请在参与者栏目签名,我们有很多词条正期待着您的参与!

谢谢!--서공・Tây Cống・セイコゥ相談 2009年2月22日 (日) 07:46 (UTC)[回复]

回︰关注一下[编辑]

已依阁下提案修改模板。其实现在模板只处于半保护状态,阁下在编辑前可先评估一下这编辑引发争议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太大可能,阁下是可以自行编辑该模板而毋须于讨论页提报。始终这次不是因为编辑战而保护。 ^^ —J.Wong 2009年4月25日 (六) 04:37 (UTC)[回复]

谢谢!——虞海 (留言) 2009年4月26日 (日) 05:21 (UTC)[回复]


请阁下注意[编辑]

阁下您好!
自从北京当局解禁维基百科之后,大量大陆网民对中文维基百科进行了近乎破坏式的修改。
他们随意依照自己的主观意愿与个人习惯去修改词条的内容以及用词。
对此,中文维基百科的港台用户甚是反感。
希望阁下能够意识到:维基百科不是百度百科,维基是一个国际网站。
若阁下在意大陆地区网民在全球华人网民中的形象,还请阁下注意:
诸如“韩国标准时”(한국 표준시,英文为Korea Standard Time,简称KST)之类的称呼,是中文维基百科里早已约定俗成的。若阁下想要修改,可以到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提出来讨论。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为自由华夏。——虞海 (留言) 2009年5月15日 (五) 14:06 (UTC)[回复]

阁下您好!
  1. 请注意您的言辞。毕竟“近乎破坏式”这一用语是可以随便扣在别人头上的,维基只对“破坏”作了定义,而且明文规定“违反中立的观点”和“固执己见”不是破坏(维基百科:破坏#哪些不是破坏行为)。这样“近乎破坏式”这类模棱两可的用语就成了新的批评用语,而这依然伤人;
  2. 希望阁下能够意识到:中立性是维基百科的根本,因此,尽管朝鲜的状况令人担忧,但是我们依然要对朝韩的任意一方都保留起码的尊重——使用“朝鲜、南朝鲜”(或使用“北朝鲜、南朝鲜”)是对韩国的不尊重;使用“韩国、北韩”(或使用“南韩、北韩”)是对朝鲜的不尊重。因此,只有使用双方的官方名称才能体现对双方的尊重。请注意,这不是那个政权更民主的问题,而是起码的尊重问题;台澎金马地区也是称之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韩) 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172&ctnode=276]”——这样既尊重又符合当地习惯,而不是像你倡导的那种方式。
  3. 再谈朝鲜半岛标准时和华人的问题:这不是政治问题,而是范畴问题。如果你认为应该使用“韩国华人”一词的话,请把条目中“在北朝鲜约有5万人”一句删除,并删去本文的所有跨语言链接(除非你在英文维基百科中建立了En:Ethnic Chinese in South Korea一文)。否则,你就将全朝鲜半岛的华人与韩国的华人划了等号,即Ethnic Chinese in South Korea-韩国华人=0,即7万1千人-2万1千人=0人,既不把在朝鲜的华人当人看,这是严重的歧视,在维基中是绝对不允许的(我知道这绝对不是你的主观意图)。标准时的问题:英文Korea Standard Time并未言明South Korea Standard Time,再参看英文的“Korea”条目,讲的是一个统一的、没有经现代“诸主义”染指的古朝鲜,即历史与文化意义下的朝鲜,因此,翻译成朝鲜半岛标准时最为贴切,而且不失中立性。不过,这个问题我早已不提,应该已是几个月前的问题了,若不是你再次提起,我早忘了。
  4. 虽然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使用“朝鲜”一词,但这与当前在朝鲜半岛上存在的两个政权无关。朝鲜有“朝日鲜明”的意思,在中文维基里面写能使人感到一种乡土气息;而韩国一词一来会与战国时期的引起歧义,二来在古代以韩成朝鲜只代表三韩,即今天韩国南部的那部分,连韩国实际控制区域的一半都不到,更无法代表全半岛的人。但前,在韩国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朝鲜”一词,比如“朝鲜日报”。简言之,我所说的朝鲜是“李氏朝鲜”,不是“金氏朝鲜”(这么说不恰当,准确地说是:我所说的朝鲜是历史与文化意义上的“朝鲜”)。
  5. 最后请记住:留言要签名。
——虞海 (留言) 2009年5月15日 (五) 14:26 (UTC)[回复]


阁下有在“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达成共识吗?[编辑]

请问阁下:你所说的这些,在“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里达成共识了吗?
既然是大家存在争议的问题(不光是我,还包括了前面的“瓜皮仔”网友),就应该先放在“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里去讨论,先达成共识再做修改。这是维基百科的老规矩了。
如此说来,是谁在固执己见呢?
港台的用词习惯和大陆差异不小,阁下还是先去“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达成共识再动手修改吧。
正是因为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里达成共识,我才没有进行“朝鲜”、“韩国”的转换,尽在出现了严重的范畴性问题的韩国华人上做了修改

(个人认为这种事是不用方针里小题大做的,因为这是尊重问题而非习惯问题。你看看这个连接就明白了)(请不要因针对“个人认为”进行批驳而忘了括号外面的内容,因为括号外面的内容才是我最想说的)。——虞海 (留言) 2009年5月18日 (一) 13:44 (UTC)[回复]

此外,对于英文“Korea”,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今国际上以单独的Korea来表示“韩国”的情况似乎非常普遍。
要用可靠来源说话。你在英文维基百科里键入Korea看看就知道了,讲的是历史与文化意义的朝鲜。——虞海 (留言) 2009年5月18日 (一) 13:44 (UTC)[回复]
无论在大陆、香港、还是台湾,“I'm from Korea”基本上都是翻译成“我来自韩国”或“我是韩国人”。不知阁下的了解是否有所不同呢?
那是因为北朝鲜很少成功出国,因此是以概率推断他们是韩国人(而且对名人多有调查)。——虞海 (留言) 2009年5月18日 (一) 13:44 (UTC)[回复]
言归正传:


1、关于“韩国华人”:
关于你所说的“在北韩约有5万人”,我已经作了调整,改为了“附注”。整个“韩国华人”的词条,除了这一句以外,似乎全都是在说南韩,没有关乎北韩的描述了。
如果你要使用“韩国华人”,这个修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断开与英文维基百科的连接:En:Ethnic Chinese in Korea中明显有

一个章节Chinese in North Korea。里面有大段对北朝鲜华人的描述。——虞海 (留言) 2009年5月18日 (一) 13:44 (UTC)[回复]

2、关于“韩国标准时”:
提醒阁下:北京当局是从未使用过“朝鲜半岛标准时”或“朝鲜标准时”,他们只会称呼“东九区时间”。
所以,即便是根据大陆人的用词习惯,阁下的修改也是不恰当的,因为北京当局根本不使用“××标准时”这种用法。
没错。但你注意到没有,我编辑的条目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难道你认为那样一个政府会使用“韩国标准时”的名称,我只是去掉相互矛盾的论述,

还是那句话:这是对一个政府(即使很..)最起码的尊重。——虞海 (留言) 2009年5月18日 (一) 13:44 (UTC)[回复]

依你的意思,一切从习惯,那么:如果大陆人习惯把台北的区时叫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时的话,你也认为应当依习惯叫吗?

就是在习惯,也不能把牛蹄上的铁块叫成马蹄铁。——虞海 (留言) 2009年5月18日 (一) 13:44 (UTC)[回复]

3、关于“近乎破坏式的修改”:
很抱歉,我用了一个不太严谨的词。不过我的初衷只是想“婉转表达”而已。
我的意思,说白了就是:“破坏”。
““违反中立的观点”和“固执己见”不是破坏”,依此观点,你所谓的“破坏”是错误指控。——虞海 (留言) 2009年5月18日 (一) 13:44 (UTC)[回复]
大陆坟青在维基百科所做的“破坏”基本上是如下两个方面:
(1)对“中华民国”恨之入骨:
请申明来源--虞海 (留言) 2009年5月18日 (一) 13:53 (UTC)[回复]
在他们眼里,“中华民国”视同“台独”,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才是“政治正确”。
“他们”在哪里?--虞海 (留言) 2009年5月18日 (一) 13:53 (UTC)[回复]
殊不知:在台湾,最反感“中华民国”的,恰恰就是台独分子。台独分子们恨不得马上“正名”为“台湾国”的。
台独分子只是在国内场合反感“中华民国”,在国际场合呢?(不过我不感兴趣这个问题)--虞海 (留言) 2009年5月18日 (一) 13:53 (UTC)[回复]
如此说来,还真有点“红绿一家亲”的感觉 … …
你的观点,我无权干涉。——虞海 (留言) 2009年5月18日 (一) 13:53 (UTC)[回复]
(2)关于南韩的大量侮辱性修改:
台湾人也有不少反韩的,但在百科里乱来的还是很少见。
什么叫“乱来”?哪里有?
至少,我不认为我所做的是反韩,我只是维护中立性。维基应给双方以平等的地位(尽管朝鲜当局比较独裁,但是北朝鲜的方言、民俗、文化、罗马转译、名称等应得到与韩国同等地位的尊重)。——虞海 (留言) 2009年5月18日 (一) 13:53 (UTC)[回复]


P.S. 抱歉,上次签名忘了写了。
没关系,我当你是“习惯性”的呢~--虞海 (留言) 2009年5月18日 (一) 13:57 (UTC)[回复]
——自由华夏 (留言) 2009年5月17日 (日) 02:55 (UTC)[回复]

回复时注意一下格式[编辑]

如果你直接在我的留言里面插入回复,还请阁下注意一下格式。
例如:用“ ---------------------- ”将我的留言和你的回复隔开。
否则看起来有些乱。
  

好的。——虞海 (留言) 2009年6月24日 (三) 10:53 (UTC)[回复]

引用:
要用可靠来源说话。你在英文维基百科里键入Korea看看就知道了,讲的是历史与文化意义的朝鲜。
回复:
“韩国”不一定是指“大韩民国”(南韩)。
在港台,“韩国”可以泛指包括南北两韩在内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上的朝鲜半岛。
其含义等同于英文 Korea 。
对此,阁下可以看看这个 (请点击)
这是香港TVB翡翠台所制作的《向世界出发》林燕妮篇,请注意里面涉及“韩国”的用词。
  

你说的当然存在,可那些不是中立文献,维基百科是中立文献。——虞海 (留言) 2009年6月24日 (三) 11:03 (UTC)[回复]

再者,奥运会上面,韩国 (南韩) 代表队的标号就是“KOR”(即 Korea 的前三个字母)。类似的做法还有:
俄国代表队的标号是“RUS”(即 Russia 的前三个字母)
德国代表队的标号是“GER”(即 Germany 的前三个字母)
  

符号不代表政治取向,如.cn和CHN也是China的简称,但这不代表China就是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虞海 (留言) 2009年6月24日 (三) 11:03 (UTC)[回复]

引用:
如果你要使用“韩国华人”,这个修改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断开与英文维基百科的连接:En:Ethnic Chinese in Korea中明显有一个章节Chinese in North Korea。
里面有大段对北朝鲜华人的描述。
回复:
“Korea”对译成“韩国”,不仅仅是在港台,现在大陆也有开始这么用了。
再者,维基百科从来就没有“不同语种之间的对应词条一定要一致”的规定。
在不同语言版本对应的词条之间,内容涵盖面、涵盖量差距甚远的还多的是。
如果你实在坚持,我在“朝鲜半岛华人”与“韩国华人”之间设置了“繁简转换”,你看这样如何?

我们要开放些,朝鲜半岛是一个整体,不论北朝鲜人还是南韩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因此,他们的关联条目应为同一个(除非是政治关联的条目),因为他们只是在政治意识形态上不同,在民族、文化等领域都是相同的。
另外,韩国一次本身具有歧义,它常被用于春秋时的韩国。
对这个问题,我想这样,繁体用"韩半岛华人",总可以了吧。注意简体版我也从来没用过“朝鲜华人”一词,而使用“朝鲜半岛华人”。想必在台湾“韩半岛”一词也没“朝鲜半岛”常用吧,这回就按你的来了。我也累了。(不过你的新词创得挺有意思:“韩共”,我第一次看到还以为南韩也出了个共产党,正想看看他的主张是否与朝鲜劳动党相同呢,发现这是你自创的词。)——虞海 (留言) 2009年6月24日 (三) 11:03 (UTC)[回复]

  
引用:
“他们”在哪里?
回复:
这里就有一个。(请点击)
此外,跑到台湾网站上发布此类言论的大陆网友还不止一个。甚至还动辄喊打。需要我一一列举吗?
  
引用:
什么叫“乱来”?哪里有?
回复:
阁下不知道吗?
自从中共解禁维基百科之后,维基的许多词条都被管理员新列为“半保护状态”,甚至“保护状态”。
顺便解释一下:按照维基百科的惯例,遭到频繁破坏的词条,会被管理员设为“半保护状态”,更严重时,则会被设为“保护状态”。
  
引用:
““违反中立的观点”和“固执己见”不是破坏”,依此观点,你所谓的“破坏”是错误指控。
回复:
上面那个链接里的例子算不算“违背中立观点”或“固执己见”呢?
  

数量上又没有说明?台湾也有很多破坏者,影武者就是最出名的一个。世界各地都有愤青,个别几个愤青不至于让你使用
大量大陆网民对中文维基百科进行了近乎破坏式的修改。
他们随意依照自己的主观意愿与个人习惯去修改词条的内容以及用词。
对此,中文维基百科的港台用户甚是反感
我能不能也说:
大量台湾网民对中文维基百科进行了近乎破坏式的修改。
使得在大陆居民得以在此见到维基百科的时候发现自己几乎看不懂里面的人和一篇条目。
对此,中文维基百科的大陆用户深表叹息。
都是同样的道理。——虞海 (留言) 2009年6月24日 (三) 11:34 (UTC)[回复]

引用:
你看看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172&ctnode=276就明白了)(请不要因针对“个人认为”进行批驳而忘了括号外面的内容,因为括号外面的内容才是我最想说的)。
回复:
很抱歉,你给的链接似乎无效。能够重新发一个吗?

你先看看www.mofa.gov.tw能不能访问。——虞海 (留言) 2009年6月24日 (三) 11:34 (UTC)[回复]
这样,再试试。——虞海 (留言) 2009年6月25日 (四) 11:52 (UTC)[回复]

  
引用:
个人认为这种事是不用方针里小题大做的
回复:
“无争议”的修改,当然不用去方针里讨论。
但若“存争议”的话,就不存在所谓“大”、“小”的问题了。
  
引用:
台独分子只是在国内场合反感“中华民国”,在国际场合呢?
回复:
即便在国际场合,激进的台独分子也是崇尚使用 台湾同心旗 (即所谓的“台湾共和国国旗”) 的,这面旗帜才是台独旗帜。
“绿营”在抗议中共的时候,也有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但那是出于“争取台湾中间选民支持”的考量,并非真心认同。

所以说,最反感“中华民国”的断不是台独分子——否则他们完全不会接受青天白日满地红。他们为“争取台湾中间选民支持”,还是接受了它,说明他们并非最反感“中华民国”的(要知道,一部分红营的对青天白日满地红是彻底的不接受)。——虞海 (留言) 2009年6月24日 (三) 11:38 (UTC)[回复]

还需要我详细解释吗?
  
——自由华夏 (留言) 2009年5月28日 (四) 13:47 (UTC)[回复]

诚邀[编辑]

本人正被提名成为管理员,诚邀阁下至此页投票或发表意见。感谢。—Frankou (留言) 2009年5月21日 (四) 10:04 (UTC)[回复]

需要您的意见和建议[编辑]

汉字文化圈语言专有名词的中译规则的草案刚刚完成,尚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讨论以获得社群的共识。如果可以的话,恳请您阅览一下这个提案,我们非常需要您的意见和建议以让它更完善。非常感谢!--서공・Tây Cống・セイコゥ (相談 / / ) 2009年5月31日 (日) 07:31 (UTC)[回复]

RE:是否可以这样说[编辑]

在讨论页说了。--达师信访工作报告 2009年6月24日 (三) 12:06 (UTC)[回复]

欢迎参加建议建立 Wikipedia:版权偏执 以及 Wikipedia:避免版权偏执的投票[编辑]

基于有些管理员

  1. 把一些无版权内容当作有版权,从而错误的挂上侵权标签;
  2. 把一些足够短小的事实性论述,当作侵权的证据;

特提议建立以下方针和指引:

链接在下面:

建议建立 Wikipedia:版权偏执 以及 Wikipedia:避免版权偏执的投票-Sysywjel (留言) 2009年6月27日 (六) 18:30 (UTC)[回复]


下次有留言,还得麻烦阁下提醒我一声[编辑]

不知道阁下是什么时候回复,我刚刚才看到。
下次有留言,还得麻烦阁下提醒我一声
  

[编辑]

引用:
数量上又没有说明?台湾也有很多破坏者,影武者就是最出名的一个。世界各地都有愤青,个别几个愤青不至于让你使用
  
回复:
台湾的深绿愤青很少到大陆网站上去撒野。这些人一般不太理睬大陆网站〔再加上大陆网站上的诸多言论限制〕,而是活跃于大陆以外的网站。
愿意上大陆网站的台湾人,一般都不会以捣乱为目的。
但大陆愤青就不同了:一堆堆地跑到台湾网站上高喊要“炸平台湾”。
雅虎奇摩上就有许多,需要我发链接给你吗?
  

[编辑]

引用:
我能不能也说:
大量台湾网民对中文维基百科进行了近乎破坏式的修改。
使得在大陆居民得以在此见到维基百科的时候发现自己几乎看不懂里面的人和一篇条目。
对此,中文维基百科的大陆用户深表叹息。
  
回复:
这就是笑话了:早在大陆人上维基之前N久,香港人和台湾人就开始上维基了。
大陆人上来以后,他们的习惯用词和港台不同。维基为解决这一问题,设置了“繁简用词转换”,本来问题可以得以解决。
但大陆用户有几个重视用词转换呢?
大部分情况下,“简对繁”都是“一对多”的情况,不管是“字”还是“词”。所以对于简体用词习惯者来说,用词转换的设置显得格外重要。
  

[编辑]

关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北韩)”:
没有人否认北韩的全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一点陆港台都一样。
大陆与港台的差异,在于“简称”上。
还需要我详细解释吗?
  

[编辑]

引用:
你说的当然存在,可那些不是中立文献
  
回复:
那个节目取自香港主流媒体TVB。
“繁简转换”的作用就是在繁体显示状态符合港台惯用词。
而大陆人的惯用词,可以在简体显示状态里体现出来。
  
——自由华夏 (留言) 2009年7月6日 (一) 03:27 (UTC)[回复]

既然中国语言中国语言列表都没有台湾南岛语言,在中国语言模板加入台湾南岛语言不是很奇怪吗?况且,如此作法有违Wikipedia:中立性,敬请三思。—Kolyma (留言) 2009年9月6日 (日) 09:04 (UTC)[回复]

请问您在Template:中国语言列入泰雅语 · 太鲁阁语 · 阿美语 · 撒奇莱雅语 · 布农语 · 巴赛语 · 猫雾捒语 · 噶玛兰语 · 猴猴语 · 西拉雅语 · 法佛朗语 · 洪雅语 · 凯达格兰语 · 龟仑语 · 巴布拉语 · 排湾语 · 卑南语 · 巴宰语 · 噶哈巫语 · 赛夏语 · 邵语 · 道卡斯语 · 鲁凯语 · 邹语 · 卡那卡那富邹语 · 沙阿鲁阿邹语的依据为何?请将它列出来,否则就是原创研究,不应该列入维基百科。
至于您目前提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山族”调查结果,并没有提到他们会使用这些语言。—Kolyma (留言) 2009年9月7日 (一) 11:08 (UTC)[回复]
您好!我先前建议您先到中国语言中国语言列表提出出张,一则是三者本应一致;另则是
模板中不适合加入 fact 及 ref 语法。(否则我直接在模板中加入 fact,要求您添加 ref 就好了,
何必多此一举?)
您不了解我的用意,也不问问我或者作“善意推断”,却模仿我的语气反问,着实令人啼笑皆非。
如果您期望的条目内容涵盖两岸(虽然我不觉得这样的条目有存在价值),而不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语言”,那么请您将条目名称改为“大中华地区语言”、“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依成立
时间序)等台湾人民比较有可能接受的名称。(相关的讨论请参考该模板讨论页旧章节)
Kolyma (留言) 2009年9月8日 (二) 23:34 (UTC)—Kolyma (留言) 2009年9月9日 (三) 09:54 (UTC)[回复]
另外提醒您:有关中国大陆高山族“语言”人口(不是种族人口)资料来源,如果您提不出来,
相关内容就没有理由继续留在维基百科的模板或条目上。—Kolyma (留言) 2009年9月8日 (二) 23:39 (UTC)[回复]
我确实不了解你的用意,但在中国语言中国语言列表中的台湾南岛语言刚被删除之际,提出令Template:中国语言服从前两者的要求,实在让我没法“了解”。
模板中确实不适合加入 fact 和 ref,但我提出的标星号方式同样解决中立性问题,且在英文Wiki中被广泛使用。
我模仿你的语气反问是为了说明你的观点站不住脚、易被模仿,否则我也没必要写“这样的话,我不也可以说”,直接反问回去就是了。
“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没必要写那么长,因为中华民国也简称中国,官方也使用这一名称。不过你要愿意那么改,就去改去就是了。只是中国语言中的台湾语言包含三层含义:“中华民国自由地区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实际控制区语言”、“大陆地区的台湾语言”,你若那样改,三层就容易被理解成一层或两层。
至于你那个提醒,只是针对第三层含义的。
由于模板讨论:中国语言中有了新讨论区,往后最好到哪里去讨论。就不用在用户讨论:虞海#有关Template:中国语言用户讨论:Kolyma#有关Template:中国语言、中国语言和中国语言列表中来回跑了。
还有就是中国语言中国语言列表的合并问题:你也看得出来,列表是庞大的,与主条目放在一起,不便读者阅读。而且你也能看出,中国语言列表分类更系统化。——虞海 (留言) 2009年9月9日 (三) 12:19 (UTC)[回复]

来源请求[编辑]

您好,关于北朝鲜华人华侨人口数字,中国官方未给出确切人数或者大约数量,也很难找到。不知【朝鲜华侨同乡会 】给出的数据(22133人)能否作为来源,但此网站(dprktime:时代朝鲜网)已被WIKI给屏蔽了,不知如何处理,请指正,谢谢。——joosungwoo (留言) 2009年9月20日 (六) 00:36 (UTC)[回复]

为何不可以?没听说还有被维基屏蔽的……要真是这样,就可以写一个The Great Firewall of Wikipedia条目了。——虞海 (留言) 2009年9月21日 (一) 12:39 (UTC)[回复]

re: 模板保护[编辑]

请在Template:CGroup/IT/temp中编辑,然后使用这个工具来刷新到Template:CGroup/IT中。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提高Template:CGroup/IT的安全性,还是出于效率考虑的手段:使用经过机器人优化后的转换代码可以大幅缩短页面加载所需的时间。如果您有其他意见,请前往WP:机器人/申请#LCBot提交。--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12月10日 (四) 07:30 (UTC)[回复]

晕!竟然是用temp作真正的模版内容……我恨不得把temp加到Titleblacklist里去来强制使用有意义的模板名。——虞海 (留言) 2009年12月10日 (四) 07:33 (UTC)[回复]
事实上,维基百科的首页meta:www.wikipedia.org template也是使用meta:www.wikipedia.org template/temp作为开放编辑的页面。--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12月10日 (四) 07:35 (UTC)[回复]

Gangkhar Puensum[编辑]

使用CHIV—803—1982转写成汉字不就行了吗?

关于Gangkhar Puensum,你有以上留言。可否详细说明?我不是很明白。YunHuBuXi 2010年1月16日 (六) 12:38 (UTC)[回复]

好像有一套呢:
  1. 藏语(拉萨话)地名译音规则 CHⅣ-803-82(CHIV-803-1982)
  2. 藏语(安多语)地名译音规则 ZBA 79003—1990 改为 CH/T 4013—1999
  3. 藏语(德格话)地名汉字译音规则 CH 4001—1991
  4. ……
你到网上搜搜
这类标准应该新华书店都有卖的(其他大书店,即使比新华书店大,也不一定有,因为连ISBN都没有),不过82年的那个就够呛了。
实在不行就参见这里联系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86-29-86802673)吧。——虞海 (留言) 2010年1月16日 (六) 12:48 (UTC)[回复]
我懂你的意思了。不过,下次请在对方(即本人)的用户页留言,否则对方(即本人)难以察觉你已回复(我能察觉只是碰巧而已)。YunHuBuXi 2010年1月16日 (六) 15:54 (UTC)[回复]

回复通告[编辑]

您有新的留言 您好,虞海。您在维基百科:用户体验反馈有新的留言或与您有关的消息。
您可以通过移除{{Talkback}}随时移除本通知

--HW (留言 - 贡献) DC8 - Signpost - GAR 2010年7月1日 (四) 10:07 (UTC)[回复]

收到,谢谢!——虞海 (留言) 2010年7月2日 (五) 04:44 (UTC)[回复]

邀请您参加第八次动员令[编辑]

中文维基百科 第八次动员令次动员令邀请函
查查资料,完善条目!
查查资料,完善条目!

亲爱的维基百科用户虞海/2008至12年您好:

为了提升中文维基的条目数量及品质,第八次动员令会于2010年7月1日开始,8月28日结束,我们竭诚邀请您积极参与。

本次动员令分为大、中、小动员令,中动员令的四个主题分别是世界各地自然与自然科学最多语言待撰写条目基础条目,小动员令的二个主题分别是战争及军事武器以及侵权待拯救条目

  • 请收到本邀请函的维基人,将 {{subst:动员令/8}} 此模板指示转贴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也请参考工具),如果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响应本次动员令、积极建立新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历次动员令成败之关键,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维基的服务及品质!感谢您

邀请您参与ACG专题译名投票[编辑]

{{{1}}}您好:

邀请您到ACG专题/有关正式译名投一票,因投票期限将于7/15结束,我们希望至少有25张有效票,但目前的有效票数仍然不足,希望所有维基人都能对于ACG专题投票发表您的宝贵意见。愿您能抽空参与^_^,再次感谢您。我是邀请您的维基人-Jack Tao(留言) 2010年7月13日 (二) 06:44 (UTC)[回复]


“正式”与“官方”定义[编辑]

现时Wikipedia_talk:ACG专题/有关正式译名/决议投票,是指Template:Infobox animanga/name的字段名。现时该模板的字段名定义如下:

  • 官方译名:日本出版商提供的中文译名
  • 正式译名:各地授权代理商所取的译名

一般语境下“正式”包含“官方”,换言之“官方”的事物一定是“正式”的,但“正式”可以包含一些非官方的东西,而该模板把“正式”与“官方”并列,意味着“官方译名”并非“正式译名”之一,这跟日常用语的意义相差甚远,恐怕对一般非ACG迷来说会引起混淆和难以理解,所以有人提出以“授权版译名”取代现时称为“正式译名”的字段(含义、用法不变,旨在正名),由于维基百科并非ACG或任何专门领域的百科,个人认为条目内容中任何名称都应尽可能使用一般人容易理解(不需另外解说)的名称,请在投票前了解清楚定义再作决定,谢谢--Ws227 (留言) 2010年7月13日 (二) 15:50 (UTC)[回复]

请User:Ws227不要如此拉票和宣传“正名”,谢谢。--ALS yulin (留言) 2010年7月13日 (二) 18:52 (UTC)[回复]

Re: Wiki Logo更改[编辑]

自行开发JS吧...那个我是取自现时的繁简Logo转换改良而成的,无法自行开发去找User:Liangent吧。-HW (留言 - 贡献) DC8 - Signpost 2010年8月19日 (四) 00:17 (UTC)[回复]

关于译音[编辑]

夏拉达这个译音来自北京大学“梵文贝叶经与佛教文献研究所” [2]。我个人一向不做任何音译和意译。寒蝉退士 (留言) 2010年9月16日 (四) 10:59 (UTC)[回复]

收到,谢谢!——虞海 (留言) 2010年9月16日 (四) 11:29 (UTC)[回复]

声明:

  1. 列于今天存废讨论的页面,并非由我提出速删
  2. 该页面被提速删的原因,因为该页面并非由用户本人建立
  3. 上面两个页面之任何速删模板之加入,本人经已回退
  4. 请勿编辑他人用户页面

HW (留言 - 贡献) DC8 BEST 2010年9月27日 (一) 13:45 (UTC)[回复]

贵人好忘事啊!
  1. 该页面确为你提出的速删
  2. 该页面确为用户本人建立
  3. 你的回退是没有道理的,你可以hangon,如果回退的话我有权再加上
  4. 我只是模仿你的行为,你告诉的我可以编辑别人的页面
——虞海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13:51 (UTC)[回复]

抱歉,本人弄错了于同日发生之另一事宜,现决定取消该速删请求。-HW (留言 - 贡献) DC8 BEST 2010年9月27日 (一) 14:00 (UTC)[回复]

不过,还是得提醒,“不要为阐释观点而扰乱维基百科”,包括“不要为阐释观点而破坏我的用户页”。-HW (留言 - 贡献) DC8 BEST 2010年9月27日 (一) 14:01 (UTC)[回复]
唉,开个玩笑嘛,别介意呵。反正我只知道,管理员都这么做了,我学着做准没错。到时候封禁的时候,总不能“区别对待”嘛。。。——虞海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14:04 (UTC)[回复]
声明,本人并非一名维基百科管理员,维基百科有79名管理员,当中不包括本人。-HW (留言 - 贡献) DC8 BEST 2010年9月27日 (一) 14:06 (UTC)[回复]
不好意思,我搞错的好像不是一点半点,让我自己好好捯捯,我在维基里弄混了多少人……——虞海 (留言) 2010年9月27日 (一) 14:13 (UTC)[回复]

Re: AdvancedSiteNotices[编辑]

抱歉, 不过这个修改似乎只有管理员才能做出, 因为控制显示的js脚本位于 MediaWiki 名字空间下 --Rat2.Call me Remy 2010年9月30日 (四) 18:50 (UTC)[回复]

这些也只有管理员才能修改... --Rat2.Call me Remy 2010年10月1日 (五) 03:42 (UTC)[回复]

Tatar poet[编辑]

Hello! I wanted to ask you if you can write an article about famous tatar poet and writer Gabdulla Tukai in Chinese. Thank you very much!--Рашат Якупов (留言) 2010年10月11日 (一) 07:17 (UTC)[回复]

Seems to be a big mass of job, and I think I might be able to make a start. Even, I'm unfamiliar with the Official Guide of Transcription into Chinese characters (you solved this problem, "加布杜拉图凯"), and what's more, unfortunately there's no Tatar version of that Guide. --虞海 (留言) 2010年10月11日 (一) 15:10 (UTC)[回复]
Still 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you transcription, "加布杜拉图凯", is proper. --虞海 (留言) 2010年10月11日 (一) 15:20 (UTC)[回复]
See this: empty result. --虞海 (留言) 2010年10月11日 (一) 15:22 (UTC)[回复]
I'm sorry, maybe other wikipedians know about it?--Рашат Якупов (留言) 2010年10月13日 (三) 06:32 (UTC)[回复]

目前该页面仍有若干重要、篇幅不长但语文版本数目过少(少于十个)的候选只有提名人投票或反对票占总票数三分之一以上,如en:Chemical databaseen:Star Wars sequel trilogyen:Lucifer Chuen:Consumer capitalismen:Mamoru Miyanoen:Pet fooden:Glebe, New South Walesen:Kurganmashzavoden:Product certificationen:Test methoden: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希望能参与TOTW候选投票,毕竟先前已经有一些这类的候选落选(如en:Fear of youthen:Fear of crimeen:Science educationen:British comicsen:United States of Africaen:Artistic licenseen:Customer experienceen:List of deadly fungien:Genna crime familyen:Go Ask Aliceen:Four Freedoms (Norman Rockwell)en:Sino-Albanian spliten:Physics and Star Warsen:CD-Texten:LGBT tourismen:Smart poweren:Second Superpoweren:Nomenclature codesen:Basketball (ball)en:Kick-Ass (comics)en:WoWWikien:Asian Centuryen:Tofurkeyen:Comparison of Star Trek and Star Warsen:Bo (dog)等),我并不希望类似案例重演。--RekishiEJ (留言) 2010年10月11日 (一) 13:08 (UTC)[回复]

不好意思,没听明白你的意思,能解释一下吗?——虞海 (留言) 2010年10月11日 (一) 15:05 (UTC)[回复]

并不是所有版权内容的解释都应该写在主条目空间里。察此段文字,不仅内容不正规(如此处:“而且翻译得不怎么样”),而且解读有问题,翻译自英文维基的条目版权协议仍然为CC-by-sa 3.0,而不是PD。翻译条目一般都是在讨论页中用{{已翻译}}标注。

祝阁下编辑愉快。--快龙此致敬礼 2010年10月12日 (二) 15:25 (UTC)[回复]

谢谢,已回复:讨论:瓦金德拉蒙古文。——虞海 (留言) 2010年10月12日 (二) 15:33 (UTC)[回复]


华闾快速删除通知[编辑]

您好,你创建的页面被认为符合快速删除的标准,已被提出快速删除。

若您认为这个页面不应被删除,可以将{{hangon}}放置到被提删页面的顶部(但请放置到快速删除模板的下面),并在讨论页阐明您的观点。但是,一旦条目被加入快速删除模板,只要条目满足快速删除的标准,它便可能立即被删除。请您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删除模板,但也请您大胆改善条目,以使其尽量满足维基百科的方针与指引。如果您有疑问,可以使用IRC即时聊天与在线的管理员交谈。在该条目被删除后,您也可以联系管理员,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将被删除前的条目通过邮件发送给您,便于您未来重新编写条目。 --UAL55 (留言) 2010年11月1日 (一) 05:10 (UTC)[回复]

我被雷倒了……提删者就不用提醒了吧。——虞海 (留言) 2010年11月1日 (一) 05:24 (UTC)[回复]

尼泊尔[编辑]

那些名只是多人这样译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哲里对话贡献)加入。记录)——虞海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05:01 (UTC)[回复]

靑蟳属[编辑]

你好!有关靑蟳属条目,请参阅[3],就算是繁体中文,是异体字,才是正字,谢谢.--Gakmo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02:15 (UTC)[回复]

是不是异体字不重要(维基百科没说不让用异体字),将字体这样切换就是字体(繁简)破坏。维基百科没有任何指引说不能用简体、繁体或异体,因此,将源码中的简体/繁体/异体/正体互相切换就是属于字体破坏,而应当被回退。——虞海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04:51 (UTC)[回复]
WP:VAND字体(繁简)破坏

无正当理由下,故意将页面的源代码全部或部分替换成繁(简)体,在收到其他维基人提示后不作出合理的解释并依旧进行手工繁简替换的行为,会被视作破坏。但是,为了修正系统转换错误或繁简混杂造成的链接错误而将相应内容替换成繁(简)体的行为不是破坏。

本身条目名为靑蟳屬,有维基人改为青蟳屬,全部均为繁体,不构成破坏.--Gakmo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06:15 (UTC)[回复]
  1. 该动作既符合将页面源代码的部分(从康熙体)替换成繁体,又符合将页面源代码的部分(从康熙体)替换成简体,怎么不叫繁简破坏呢?
  2. 即便不属于字体(繁简)破坏,也属于地区名称破坏:“刻意将原有的翻译名称进行替换、取代、删除动作”。
  3. 同时如果阁下认为(我并不这样认为)条目处于“编辑战”,也应该在条目处于“编辑战”前的状态(即oldid=14549816,该状态标题为“靑蟳屬”)下保护,而非在条目被移动到“青蟳屬”后加以保护。
——虞海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09:23 (UTC)[回复]
由“靑蟳屬”移动到“青蟳屬”中,只有第一个字有转变,且两者都是繁体。--Gakmo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09:37 (UTC)[回复]
另外,由于移动不涉及名字实质改变(靑等如青),所以阁下的第2点不适用.有关第3点,据维基百科:页面保护方针

对条目的某个版本实施保护,并不意味着支持该版本,所以不应该继续请求回退到另外一个版本。

又,现时维基有青字的条目,如青荃桥,都是用这个青字,若阁下觉得不妥,由于牵连甚广,建议在互动客栈提出讨论.谢谢.祝编安.--Gakmo (留言) 2010年11月4日 (四) 10:19 (UTC)[回复]
我承认,对条目的某个版本实施保护,并不意味着支持该版本,但被保护的版本,应为编辑战(如果阁下以编辑战为由保护条目的话)发生之前的版本,即oldid=14549816,该状态标题为“靑蟳屬”。
另,我并没有要把所有带“青”字的条目都改成“靑”,正如修正简繁破坏时,将条目名称恢复为简\繁体并不代表自己要把所有的条目都替换成简\繁体(否则,修正简繁破坏就成了创造简繁破坏了)。所以阁下所说的第二点不适用。——虞海 (留言) 2010年11月11日 (四) 10:15 (UTC)[回复]

谢谢回应。抱歉题外话,以google搜寻,“青蟳属”得300+结果,而“青蟹属”则有17000个结果,根据命名常规,条目应使用最常用名称,是否应该以“青蟹属”为名?谢谢。--Gakmo (留言) 2010年11月11日 (四) 10:59 (UTC)[回复]

即便移动,也不能改字体,“靑”字要保留,“靑蟹属”。——虞海 (留言) 2010年11月11日 (四) 11:04 (UTC)[回复]

本是同qing1,为何“青荃桥”用此qing1,“靑蟹属”用彼qing1?--Gakmo (留言) 2010年11月11日 (四) 11:13 (UTC)[回复]

(:)回应这不是显然的么?跟维基里条目名称既有简体又有繁体的道理是一样的,跟“台”、“臺”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我完全可以问同样的问题:为何有时用“台湾”,有时用“臺灣”,“台灣”?——虞海 (留言) 2010年11月13日 (六) 09:38 (UTC)[回复]

为了要减少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应该全部用“青”或“靑”,谢谢。--Gakmo (留言) 2010年11月17日 (三) 00:47 (UTC)[回复]

(:)回应Gakmo:我该说怪哉了,为什么要统一?维基百科里本来就是有简体也有繁体,有正体也有俗体,干吗要区别对待?~为了中立,不应“减少这种情况”。——虞海 (留言) 2010年11月23日 (二) 14:15 (UTC)[回复]
(!)意见 无论从“中文维基百科使用现代标准汉语”和“使用事务常见名称”的角度来讲,我个人觉得都应该用“青”字。不过更重要的是,刚刚看了下方针和指引,在字型方面的确有些欠缺,不妨提请社群讨论关于异体字问题,得出结论,正式写入方针或指引。--∰ 黑目观世界 2011年1月24日 (一) 20:27 (UTC)[回复]
(:)回应黑目:仅仅因为某些地区将某些字定义为“异体字”就将其排除在“现代标准汉语”之外显然是不中立的。如果能够这样排出的话,我将也可以将台湾囯语排除在“现代标准汉语”之外,进而大批量地做繁-简转换了。我认为这一点是不应退让的。
另外,“使用事务常见名称”当与本事无关。举个例子就是:青蟳屬与靑蟳屬同为事物的同一名称,正如靑蟳屬与青𫊻属同为事物的同一名称一样;前面讨论的“条目应使用最常用名称”,指的是“蟳”与“蟹”的差别。—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1月25日 (二) 08:18 (UTC)[回复]

阿哈罗诺夫-玻姆效应[编辑]

麻烦您查阅这些网页:[4][5]

1、大卫·玻姆已建立为条目,不需要英文注释。

2、请问有“路经”这名词吗?

3、一些物理术语,加上连结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相关意义。

4、分类加上索引键,方便读者寻找。

5、CODE ERROR。

以上这些是我找到的一些问题。不知您可否说明为什么这样编辑,能否加以修改?谢谢!-老陈 (留言) 2010年11月19日 (五) 07:13 (UTC)[回复]

  1. 阁下说的“路经”、物理术语、分类加索引加连结,我不是很明白指的是什么(我不记得自己那个编辑动过这些);
  2. CODE ERROR是指在繁体中才有的现象,我也不是很明白;
  3. 正在寻找大卫·玻姆等人的官方译名法译名。
——虞海 (留言) 2010年11月23日 (二) 14:18 (UTC)[回复]

请仔细查阅您自己的撤消纪录[6]。假若您不介意,我可以将前面所指出五点回复。

1、“路经”的“经”应该是个别字,正确名词应该是“路径”。

2、一些物理术语,加上连结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相关意义。例如,双缝实验,加上连结,改为双缝实验

3、分类加上索引键,方便读者寻找。例如,[[Category:介观物理学]],加上羅馬拼音索引,改為[[Category:介观物理学|A]]。

谢谢合作-老陈 (留言) 2010年11月26日 (五) 07:31 (UTC)[回复]

明白了,我当成纯粹的人名编辑回退了,不好意思。—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0年11月26日 (五) 17:48 (UTC)[回复]

关于DYK...[编辑]

更改新条目推荐候选修改要求正式投票已经开始,由于阁下曾于客栈讨论投过票,特别邀请阁下前往正式投票。--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23日 (二) 14:10 (UTC)[回复]

关于IP创文权投票[编辑]

你做的那个实在是容易让人眼花,我做了个替代方案,希望考虑一下。—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1月23日 (二) 15:59 (UTC)[回复]


Template:UnicodeTitle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UnicodeTitle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有编者认为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条目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P:页面存废讨论#Template:UnicodeTitle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条目,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顶端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11月25日 (四) 16:21 (UTC)[回复]


Template:TitleLang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TitleLang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有编者认为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条目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P:页面存废讨论#Template:TitleLang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条目,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顶端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0年11月26日 (五) 05:43 (UTC)[回复]

继续投票的问题[编辑]

有意参与发起人吗?—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1月26日 (五) 17:03 (UTC) “发起人”,是什么?—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0年11月26日 (五) 17:34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警察叔叔的名言.PN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警察叔叔的名言.PN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11月26日 (五) 17:40 (UTC)[回复]

别那么速度……模板难找啊—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0年11月26日 (五) 17:45 (UTC)[回复]

诚挚邀请参与音乐与舞蹈提升计划[编辑]

满怀的热情通知您音乐与舞蹈条目提升已开始了!您现在可在该计划提出协作请求或者帮忙协作,这比您在一两个同好对话页或条目讨论页互动性更佳。为了提升中文维基百科各领域的条目数量及品质,亦欢迎您邀请您认识的同好一起参与该计划或 其他子计划(也可参与筹备),或参阅WP:条目质量提升计划(若纯支持请至正式报到处签到)。--吟游诗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8日 (三) 08:20 (UTC)[回复]

文件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上传的文件File:警察叔叔的名言.PNG已列入Wikipedia:档案存废讨论中,具体原因及讨论请参阅该页面。图片可能是缺乏图像版权标志等重要资讯,如是者请尽快补充,否则文件一定会被删除。同时借此机会提醒您,维基百科极为注重著作权,请参考相关的Wikipedia:图像使用守则#版权Wikipedia:版权信息#图像指导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准则等指导页面。谢谢!UAL55 (留言) 2010年12月9日 (四) 05:28 (UTC)[回复]

关注度过期[编辑]

阁下曾挂关注度模板之条目已到限期,如阁下认为该条目现时尚未合乎关注度标准,可作提删。—Nivekin请留言 2010年12月18日 (六) 16:13 (UTC)[回复]

ip创条目投票的论点讨论区[编辑]

是否可以给个说明或示范啊,你花很多心力设计,如果都没人会用没人用等于白设计,老实说我点进去编辑页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ffaarr (talk) 2010年12月20日 (一) 12:17 (UTC)[回复]

好的,尽量。饭桶已经试验过了一次。其实如果投票结果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共识,就没必要启用论点区了。论点区与投票配套,仅在解决严重分时才有效。—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0年12月21日 (二) 04:17 (UTC)[回复]
谢谢!不过现下针对课题的意见要发表在那里?ffaarr (talk) 2010年12月21日 (二) 10:29 (UTC)[回复]
嗯!我看一下大致理解了,不过使用的规则最好写清楚(例如你说不要签名),这样比较能提升使用率。ffaarr (talk) 2010年12月21日 (二) 10:43 (UTC)[回复]
再次建议把用法在投票页面写清楚,不要让大家像瞎子摸象一样。使用者在增加讨论随时很容易会把整个投票页面破坏影响到投票正常进行。我今天已经修两次了,还不知道我修得对不对(实在看不懂语法),只是至少把投票页面弄成可使用而已。ffaarr (talk) 2010年12月22日 (三) 03:13 (UTC)[回复]
规则在Wikipedia:投票/开放IP创建条目权限 (第二次)/论点区细则。另,当初我是拣选了两条重要的放在规则区里的,不过后来因为有“没人看得懂”的抱怨而被删除了。所以只剩“论点区出现争议时(如编辑对方论点区所导致的编辑战),参考论点区细则、论点区模拟或直接依照WP:共识(组内共识)”一句。—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0年12月22日 (三) 05:21 (UTC)[回复]
想起来了,当初我把整个细则插入了([7])。那真是……让人头疼。—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0年12月22日 (三) 05:23 (UTC)[回复]

你做的模板出问题了[编辑]

RT。—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2月22日 (三) 03:08 (UTC)[回复]

完成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0年12月22日 (三) 05:16 (UTC)[回复]

我想你指的“主人”,大概是琉球人?不过,看看“日本”的用法,现在好像也很少称之为“琉球本岛”,现在反倒是“冲绳本岛”用的比“琉球本岛”多。我建议这个名称问题可以在条目讨论页先提出来看看大家的意见,再根据讨论决定要用哪个名称可能会比较好。-Alberth2 汪汪 2010年12月29日 (三) 14:37 (UTC)[回复]

但是,毫无疑问的,他现在确实是日本的岛;我们在这边玩文字游戏没什么意义,建议直接到条目讨论页上让大家一起讨论会比较好。--Alberth2 汪汪 2010年12月29日 (三) 14:44 (UTC)[回复]
所以我才说需要在让大家在条目讨论页上好好的研究研究啊~--Alberth2 汪汪 2010年12月29日 (三) 15:21 (UTC)[回复]

re[编辑]

CSS。--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0年12月29日 (三) 16:28 (UTC)[回复]

{{|楷}}:。--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0年12月29日 (三) 19:51 (UTC)[回复]

未经用户本人允许,请不要乱动他人用户页及其子页面下的内容。--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0年12月29日 (三) 19:58 (UTC)[回复]

你不是已经允许了吗?—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0年12月30日 (四) 06:00 (UTC)[回复]

那是应用于全篇的,只要你有闲去替换。我在editnotice里逗趣呢。--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0年12月30日 (四) 06:08 (UTC)[回复]

我改的就是全篇啊~还有,你的句号该换个位置了。—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0年12月30日 (四) 06:11 (UTC)[回复]

文件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上传的文件File:Philip Tzou.PNG已列入Wikipedia:档案存废讨论中,具体原因及讨论请参阅该页面。图片可能是缺乏图像版权标志等重要资讯,如是者请尽快补充,否则文件一定会被删除。同时借此机会提醒您,维基百科极为注重著作权,请参考相关的Wikipedia:图像使用守则#版权Wikipedia:版权信息#图像指导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准则等指导页面。谢谢!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0年12月29日 (三) 19:55 (UTC)[回复]

诚邀阁下参与琉球/冲绳专题[编辑]


Talk:日本语系快速删除通知[编辑]

您好,你创建的页面被认为符合快速删除的标准,已被提出快速删除。

若您认为这个页面不应被删除,可以将{{hangon}}放置到被提删页面的顶部(但请放置到快速删除模板的下面),并在讨论页阐明您的观点。但是,一旦条目被加入快速删除模板,只要条目满足快速删除的标准,它便可能立即被删除。请您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删除模板,但也请您大胆改善条目,以使其尽量满足维基百科的方针与指引。如果您有疑问,可以使用IRC即时聊天与在线的管理员交谈。在该条目被删除后,您也可以联系管理员,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将被删除前的条目通过邮件发送给您,便于您未来重新编写条目。 --今古庸龙DragonCube (留言) 2011年1月15日 (六) 10:57 (UTC)[回复]

Re: 中文维基中并无投票守则[编辑]

Wikipedia:投票/开放IP创建条目权限 (第二次)#规则

第一阶段并不允许投下(=)中立票。-HW (留言 - 贡献) 维基百科十周年 2011年1月17日 (一) 07:51 (UTC)[回复]

你好,请问你是否打算扩充琉球条目?--Ws227 (留言) 2011年1月17日 (一) 14:41 (UTC)[回复]

将合并琉球群岛琉球国的部分内容至琉球—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1月17日 (一) 14:45 (UTC)[回复]

请问能不能弄一Template:琉球历史模板?类似Template:中国历史Template:朝鲜历史Template:越南历史Template:日本历史那样--Ws227 (留言) 2011年1月17日 (一) 16:45 (UTC)[回复]

不是我不愿意,而是我的Wiki技术实在太差了。—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1月17日 (一) 16:54 (UTC)[回复]
谢谢!—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1月17日 (一) 17:37 (UTC)[回复]

抱歉[编辑]

一时看错。--Flame 欢迎泡茶 2011年1月19日 (三) 15:31 (UTC)[回复]


User talk:127.0.0.1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User talk:127.0.0.1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有编者认为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条目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P:页面存废讨论#User talk:127.0.0.1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条目,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顶端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月19日 (三) 16:14 (UTC)[回复]


Category:以外语命名的条目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Category:以外语命名的条目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有编者认为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条目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P:页面存废讨论#Category:以外语命名的条目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条目,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顶端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月21日 (五) 15:33 (UTC)[回复]

Re[编辑]

您好,由于我下午在考场于是没能及时回复您的留言。

如果说我的言论造成伤害的话,我愿意道歉。

但是还有几点我想说的,我个人认为,在社群页面,特别是互助客栈页面中,不存管理员拥有言论特权或是权威性。我认为,在互助客栈中,除非需要对重大项目的决议进行执行或者结案,否则任何维基人的合理言论都应该予以同样对待。即:管理员不是金口玉言,而普通维基人的意见也是极其重要的。--Mys 721tx(留言)-U18协会 2011年1月22日 (六) 09:29 (UTC)[回复]

对不起,在你的讨论页里其实是我把话说狠了,一是为了试试你的反应,二是咋呼咋呼。
留言之前我专门查看了阁下用户状况,确认了是管理员才发的(顺便发现了那个傀儡帐户)。你说得对,管理员应当具有和其他用户一样的权限,但由于权威说话的社会效应(这不是方针决定的,而是人本身的特点),管理员说话时须得特加谨慎。所以,正如(但不限于)WP:管理员#避嫌所说,管理员事实上和普通用户比丧失了一些权限。阁下对那个未注册用户的回复,如同菲菇在《问:Mys72tx因Wikipedia:用户名#令人混淆的用户名被封禁?》中对我的回复一样,读起来有一点无可奈何的妥协和潜在的微弱的不屑,这或多或少促使我到阁下的讨论页去,给那个未注册用户打打气。
最后,祝阁下考好、玩好!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1月22日 (六) 18:28 (UTC)[回复]

对于公用帐号[编辑]

我觉得,规则不用定得那么麻烦。改为“公用帐号,即用户名和密码他人可以得到或者多人共享,且已做出破坏的”就完全满足要求。且需要此类账户像傀儡账户一样在用户页里面声明,在投票之时一账户一票对待。

原因如下:

  1. 封禁方针是为了避免破坏并不是为了预防破坏。
  2. 要破坏完全不必使用公共帐号。历史上也未见此类使用。
  3. 封禁乃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的不得已的手段。
  4. 封禁一个无害的账户,有可能会造成激化矛盾,对于维基百科完全没有任何好处,且有害。

您能否就此提出一个可行的修改于意见,以利于修改方针?谢谢您的宝贵意见。--苹果派.留言 2011年1月22日 (六) 16:07 (UTC)[回复]

你好,
  1. 若改为“公用帐号,即用户名和密码他人可以得到或者多人共享,且已做出破坏的”,那么直接把它包含在“持续的破坏性编辑;”不就完事了?
  2. 在投票之时一账户一票对待有如下问题:我和我的朋友(两个人)注册500个组织,是否就可以投502票了?—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1月22日 (六) 18:04 (UTC)[回复]
  • (:)回应
  1. 已做出破坏,并不一定需要持续。只要有破坏,就封禁。这是比照傀儡帐户的做法。
  2. 一帐户一票,但不能是傀儡,您的例子已经违反傀儡方针了。--苹果派.留言 2011年1月22日 (六) 19:08 (UTC)[回复]
那就是第二个例子,我在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中给出的:为反对XX方针,我建立以集体帐户User:支持XX方针协会,吸引该方针的支持者加入;然后以集体帐户的名义给该方针投一张支持票,这样所有属于该帐户的人就被掳夺了投票权。—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1月22日 (六) 19:11 (UTC)[回复]


Template:''楷''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楷''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有编者认为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条目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P:页面存废讨论#Template:''楷''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条目,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顶端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1年1月22日 (六) 20:47 (UTC)[回复]

Template:琉球历史[编辑]

谢谢阁下将Template:琉球历史修改得如此完善,感恩。--今古庸龙 (ten7728) (留言) 2011年1月23日 (日) 05:40 (UTC)[回复]


Template:年历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年历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有编者认为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条目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P:页面存废讨论#Template:年历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条目,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顶端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1月23日 (日) 09:30 (UTC)[回复]

厌胜物[编辑]

厌胜物Iokseng留言2011年1月23日 (日) 09:50 (UTC)[回复]

re: 模板重定向已还原[编辑]

您好,模板重定向已还原,未仔细检查造成困扰之处,敬请海涵。--Ellery (留言) 2011年1月25日 (二) 12:13 (UTC)[回复]

骇客编辑团[编辑]

欢迎加入骇客编辑团—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Pohhvs对话贡献)加入。

海藻脑袋的密码给我[编辑]

希望快点给我,别再混淆视听。-- 小虎 Tiger 2011年1月26日 (三) 12:34 (UTC)[回复]

已发送,尽快把密码改掉。我本是希望等签名形式与“Unsigned”显示结果完全相同是否恰当?讨论结束再给你的,没想到阁下那么着急,所以希望等签名形式与“Unsigned”显示结果完全相同是否恰当?讨论结束后再行操作该傀儡。—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1月26日 (三) 12:41 (UTC)[回复]

2011年1月[编辑]

您好。您可能还没有发觉,当您在讨论页和所有开头是“Wikipedia:”的页面中参与讨论时,您应该使用四个波浪号( ~~~~ )来在您的留言后签名。这将会自动将您的用户名或IP,以及发表评论的时间加入到页面当中。这些信息在其他维基人参与讨论时尤为有用。谢谢。 --UAL55 (留言) 2011年1月28日 (五) 06:29 (UTC)[回复]

是哪个地方?真没找到。—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1月28日 (五) 06:32 (UTC)[回复]


势 (集合论)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势 (集合论)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有编者认为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条目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P:页面存废讨论#势 (集合论)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条目,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顶端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1月28日 (五) 14:41 (UTC)[回复]

恶意推定[编辑]

维基百科何时成为恶意推定了?--Jgoisd (留言) 2011年1月30日 (日) 15:56 (UTC)[回复]

没有啊?—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1月30日 (日) 16:00 (UTC)[回复]
莫名其妙被User:UAL55列入Wikipedia:当前的破坏,只因为欢迎用户,这已经是恶意推定了吧?--Jgoisd (留言) 2011年1月30日 (日) 16:06 (UTC)[回复]
维基不推荐恶意推定,不代表能要求每个人都不恶意推定。整个社群的基调是尽可能地善意推定,这就够了。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存在恶意推定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阁下被扯入WP:VIP,不代表阁下将被封禁。扯入VIP,只代表“阁下的行为很‘重要’,社群需要针对阁下的行为‘讨论讨论’、‘研究研究’,再商量商量‘对策’”而已。阁下同样可以把本人扯入VIP,无非是给社群多加一点工作量而已。对于对待“被扯入VIP”的态度,不妨采取“躲在后面看戏”的对策(如果阁下的状况“很棘手”,将有一群人围绕阁下的行为做激烈的争论,暨时本人亦可能参加),如果真做出了封禁决定(网管日理万机,错误时有发生)再动身也不迟。—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1月30日 (日) 16:36 (UTC)[回复]

关注度过期[编辑]

阁下曾挂关注度模板之条目哆啦A梦 (角色)已到限期,如阁下认为该条目现时尚未合乎关注度标准,可作提删。—Nivekin请留言 2011年2月3日 (四) 01:07 (UTC)[回复]

RE[编辑]

随便你。—Edouardlicn (留言) 2011年2月3日 (四) 17:18 (UTC)[回复]

Re: Why CamelCase?[编辑]

[8]Liangent (留言) 2011年2月3日 (四) 17:53 (UTC)[回复]


FPTP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FPTP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有编者认为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条目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P:页面存废讨论#FPTP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条目,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顶端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Snorri (留言) 2011年2月5日 (六) 16:09 (UTC)[回复]

关注度过期[编辑]

阁下曾挂关注度模板之条目光影魔术手已到限期,如阁下认为该条目现时尚未合乎关注度标准,可作提删。—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2月6日 (日) 08:28 (UTC)[回复]

2011年2月[编辑]

您好。您可能还没有发觉,当您在讨论页和所有开头是“Wikipedia:”的页面中参与讨论时,例如Wikipedia:管理员解任投票/Mosesofmason/第2次,您应该使用四个波浪号( ~~~~ )来在您的留言后签名。这将会自动将您的用户名或IP,以及发表评论的时间加入到页面当中。这些信息在其他维基人参与讨论时尤为有用。谢谢。 --t m yan O M G 2011年2月7日 (一) 05:40 (UTC)[回复]

签名[编辑]

在签名中加入时间,并在每次签名时用~~~应可以做到与模板相同的效果,不过有造成其他问题的风险。祝编辑愉快。--Jimmy Xu talk·121 2011年2月7日 (一) 06:02 (UTC)[回复]

谢谢,知道了。不要求完全一样,其实我的签名和Unsigned两字体都是不一样的。—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2月7日 (一) 06:03 (UTC)[回复]

注册[编辑]

请问,您是如何在这里注册的,我怎么找不到注册的地方?--Potocoso (留言) 2011年2月9日 (三) 13:51 (UTC)[回复]

天啊?你是怎么知道的?我09年4月注册以后一直就没用,今儿刚翻出来,就被你发现了。—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2月9日 (三) 13:54 (UTC)[回复]
记得是直接点注册就行了,不过我现在也注册不了了(入口都堵死了),去ShoutWiki吧。—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2月9日 (三) 14:02 (UTC)[回复]

我告诉你,这次事件是可以避免[编辑]

如果双方其中一人愿意停一停,想一想的话,就不会沦落这个地步。很明显有部分支持的人士是带有怨恨去投票,至于是哪些人我不说了。--地狱少女阎魔爱 地狱绘马 2011年2月11日 (五) 12:56 (UTC)[回复]

关于制蓬峩条目的命名[编辑]

Bre[编辑]

Dacă eu vin și-ți scriu aici pe românește, tu înțelegi vreun cuvințel? Exact același lucru l-am pățit și eu când matale mi-ai scris cu hieroglifele astea când eu nu am nicio căsuță că aș vorbi limba chineză. Revizuiește-ți un pic atitudinea. Firilacroco (留言) 2011年2月14日 (一) 16:14 (UTC)[回复]

关于某管理员除名的投票[编辑]

我老早就说,你不要将实验性的东西随便乱用。维基百科尤其是投票和客栈是个是非之地,搞不好亏的还是你。今天路过看到当时的讨论,就过来这边提醒一下你。-Edouardlicn (留言) 2011年2月26日 (六) 15:27 (UTC)[回复]

说起Jerry Wong我就郁闷,他说了几句话将方针和条目探讨版都河蟹了(有敏感词)。一提到敏感词就郁闷,好好的讨论了,还说你侮辱他人,关键是后面他来个敏感词,你还不能回复他的话。晕死。-Edouardlicn (留言) 2011年2月26日 (六) 15:55 (UTC)[回复]
下次你还是小心好了,最好别扯进去。跟某些人讨论简直是浪费生命。-Edouardlicn (留言) 2011年2月26日 (六) 15:56 (UTC)[回复]
原来是他啊,害得我还得趁页面载入一半就stop,然后edit section0,submit后赶紧再stop……确实挺郁闷的。—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2月26日 (六) 16:06 (UTC)[回复]
不过这次,希望不要有人受伤。昨天查历史发现壮语维基有个说田阳壮语的被Shizhao伤到了,然后就离开维基百科了,唉。—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2月26日 (六) 16:06 (UTC)[回复]

(大约)此处有一留言被回退。—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2月28日 (一) 15:41 (UTC)[回复]


我最新研究发现,封锁对这个词只是在提交动作也就是上传上,在下载方面的封锁要相对宽松。-Edouardlicn (留言) 2011年2月28日 (一) 15:04 (UTC)[回复]

(:)回应:晕死,我的观点永远跟阁下是取反的:好像载入比提交更严,不然怎么阁下的提交没有问题,提交完了以后就不能访问了?—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2月28日 (一) 15:38 (UTC)[回复]
另,你说的死角,我真的很想将他逼到那里。我相信逼死他的不会是我而是他自己。-Edouardlicn (留言) 2011年2月28日 (一) 15:08 (UTC)[回复]

关于Template:蒙古诸部[编辑]

虞海你好。我看到在这个模板中,既有内札萨克,也有卫拉特、归附、移民等字样,大概是打算在Template:Mongol Yastan的基础上,加入时间上的演变关系。然而蒙古各个部落的演变、迁徙、统属及其亲属关系都比较复杂,各个时期的变化极大,且中国人与俄国人、西方人的观点也不尽一致,我觉得很难用一个模板就完整地表现出来。我认为不妨换个角度入手,专门按时代或地域将其归类即可,如“蒙古国各族群”、“俄罗斯境内的蒙古人”、“元代蒙古”等。英文维基的en:Template:Mongol Yastan就是将蒙古人相关的各种ethnic groups按照地域归类。但其中各条目也有不少错误,比如把额济纳土尔扈特当作渥巴锡统领的土尔扈特,同样也将两个杜尔伯特混为一谈等等,不可全信。关于清代以来蒙古各部落的划分和统属关系,我写了内札萨克蒙古外札萨克蒙古外藩蒙古内属蒙古等条目,还做了个Template:清代蒙古,或许可备参考。--inhorw (留言) 2011年3月1日 (二) 06:17 (UTC)[回复]

关注度过期[编辑]

阁下曾挂关注度模板之条目已到限期,如阁下认为该条目现时尚未合乎关注度标准,可作提删。—Nivekin请留言 2011年3月6日 (日) 15:38 (UTC)[回复]


尜尜儿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尜尜儿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有编者认为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条目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P:页面存废讨论#尜尜儿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条目,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顶端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3月7日 (一) 15:20 (UTC)[回复]

关于空格共识问题[编辑]

个人以为阁下未于共识时间提出异议,是您个人问题,这情形如同“投票时间未能投票,据以宣告投票无效。”的不适当。若共识须考虑“每个人上机因素”,那维基事务将难以运行。在此提供建议,若阁下对空格共识任一不满,可再于相关讨论提出“覆议”。若大家对阁下覆议没有异议,相关条文即纳入阁下意见,切不要断然否定原来好不容易形成的共识。--Winertai (留言) 2011年3月14日 (一) 02:28 (UTC)[回复]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3月14日 (一) 06:17 (UTC)[回复]
阁下所言事例均有部分律理,我不便不喜辩驳,就全照您意吧。无所谓,我本就对这共识解决没抱太多希望;依您意思纠缠吧。我只是觉得阁下并非关注于此当事者、亦非无理之人,何必在此好不容易取得共识节骨眼,趁乱折腾。此事我就此作罢,随您便吧,顺祝编安,也提醒您别为了这芝麻小事,来个3RR。--Winertai (留言) 2011年3月14日 (一) 07:09 (UTC)[回复]
嗯,没有共识,总比一个定死了的定式好。没想到出现这么细致的规则,细致到无法接受。—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3月14日 (一) 07:16 (UTC)[回复]
关于这点,我想你还是重开一个新的段落讨论,旧的讨论太长。--Flame 欢迎泡茶 2011年3月14日 (一) 08:28 (UTC)[回复]

肖肖尼语[编辑]

请不要用挑衅的言语。您当初在Symplectopedia提出移动时不发言,而现在表现的似乎人家对您有什么亏欠似的,不符合文明原则。若您认为该移动不恰当,请提出新的移动请求,而不是用这种不适当的发言。 --Nlu (留言) 2011年3月14日 (一) 13:17 (UTC)[回复]

好,既然这样,我就要提一提了:维基百科:移动请求维基百科:移动请求/当前里面写的都十分清楚:“务必在提出移动请求之条目的讨论页中发起讨论”、“请先在相关条目的讨论页中发表”,因此阁下的移动从一开始就是非法的。
(~)补充:刚发现,连Symplectopedia的方法违背了维基百科:移动请求都没有明说,只是一句“够可以的啊”——这就是阁下所说的“挑衅的言语”以及“不符合文明原则”。不过这点我接受,却是用词不当。—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3月14日 (一) 13:58 (UTC)[回复]
您觉得这个用词真的可以称为文明吗? --Nlu (留言) 2011年3月14日 (一) 20:13 (UTC)[回复]
我不了解阁下的编辑解释习惯:凡是执行移动请求都写“XXX要求”,“Symplectopedia要求”字面解释就是阁下对人不对事,凡是“人品好”的人要求的,都给移动。这句话确实是气话,不过不构成人身攻击(够不够成“挑衅”,那得由阁下说了算)。如果当初知道阁下是在执行移动请求,我是绝对不会这样说的。—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3月15日 (二) 02:10 (UTC)[回复]

File:Opera_序数-超限递归-15583418.PNG[编辑]

请用File:沙盒.png,谢谢 :)--Jimmy Xu talk·84 2011年3月15日 (二) 09:14 (UTC)[回复]

我需要一个在本地和Commons里同时存在的文件名测试空间。—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3月15日 (二) 14:53 (UTC)[回复]

移动请求[编辑]

您好!"WP:移动请求/当前"不应用作存档之用,如有需要请再发起讨论。--Gakmo (留言) 2011年3月17日 (四) 13:42 (UTC)[回复]

谢谢回应!已回复。—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3月17日 (四) 13:49 (UTC)[回复]
我的意思是这样会比较整齐:[9]--Gakmo (留言) 2011年3月17日 (四) 13:52 (UTC)[回复]
两点:
  1. 这样做成了新的移动请求,相当于默认了原来的移动请求“已成共识”;
  2. 这几乎就是囘退嘛~连我给Nlu的一条留言、我对移动请求的三条回应都被删了。—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3月17日 (四) 13:56 (UTC)[回复]
不好意思,已补回您给Nlu的回应。由于阁下的修改对页面的改动比较大,我认为先讨论一下比较理想。另外,“讨论没有结果”与“在新的日期再发起讨论”之间没有冲突。--Gakmo (留言) 2011年3月17日 (四) 14:29 (UTC)[回复]
注意到您给"琉特琴 → 鲁特琴"、"菩提寺 (消歧义) → 菩提寺"和"六碳糖激酶 → 己糖激酶"加上MovedWithoutWarning模板,但相关讨论根本没有结论,亦未作任何移动,请问何来“取消该讨论的结论(并回退相应的操作)”(录自该模板)。--Gakmo (留言) 2011年3月18日 (五) 08:35 (UTC)[回复]
  • (:)回应:琉特琴 → 鲁特琴的移动是我回退的,当时看串了行,把Nlu最后面的完成看成是针对琉特琴/鲁特琴的了。今天才发现那是Symplectopedia做的私人移动,已回退该回退。—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3月18日 (五) 09:01 (UTC)[回复]
其实"琉特琴 → 鲁特琴"、"菩提寺 (消歧义) → 菩提寺"和"六碳糖激酶 → 己糖激酶"的讨论没有结论,亦未作任何移动,请问何来MovedWithoutWarning所指的“取消该讨论的结论(并回退相应的操作)”?--Gakmo (留言) 2011年3月18日 (五) 11:17 (UTC)[回复]
不好意思,已修正。—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3月18日 (五) 11:26 (UTC)[回复]

re:为什么是Shoshoni?[编辑]

参见en--UAL55 (留言) 2011年3月18日 (五) 09:45 (UTC)[回复]

hello :)[编辑]

Did you want answers/explanations, or were you just taking notes? Seb az86556 (留言) 2011年3月19日 (六) 14:02 (UTC)[回复]

->Nv:Choyoołʼįįhí bichʼįʼ yáshtiʼ:虞海#How can I help?—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3月19日 (六) 14:30 (UTC)[回复]

Re: File:则在绝大多数简体中文环境下,会出现这X这Y这Z这Ζ这Ж这Ω这π这М这Ц这Щ这个现象.PNG[编辑]

此文件的两个版本除了红框外无任何差异。--Jimmy Xu talk·80 2011年3月20日 (日) 03:02 (UTC)[回复]

已传至Commons。--Jimmy Xu talk·79 2011年3月20日 (日) 15:01 (UTC)[回复]

T:Move[编辑]

修改如下[10],请直接编辑以发表意见。--Gakmo (留言) 2011年3月21日 (一) 11:14 (UTC)[回复]

我觉得是需要署名的,方便沟通。--Gakmo (留言) 2011年3月22日 (二) 09:18 (UTC)[回复]


Template:ProperNoun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ProperNoun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有编者认为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条目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P:页面存废讨论#Template:ProperNoun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条目,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顶端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3月29日 (二) 12:45 (UTC)[回复]

关注度过期[编辑]

阁下曾挂关注度模板之条目中华民国共产党已到限期,如阁下认为该条目现时尚未合乎关注度标准,可作提删。—Nivekin请留言 2011年4月13日 (三) 07:58 (UTC)[回复]


Category:琉球妖怪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Category:琉球妖怪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有编者认为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条目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P:页面存废讨论#Category:琉球妖怪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条目,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顶端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J.Wong 2011年4月24日 (日) 14:23 (UTC)[回复]

关注度过期[编辑]

阁下曾挂关注度模板之条目殷人东渡美洲论已到限期,如阁下认为该条目现时尚未合乎关注度标准,可作提删。—Nivekin请留言 2011年5月7日 (六) 04:28 (UTC)[回复]

请补充档案File:UnicodeTextSimSun-SeaMonkey.PNG的版权或来源信息[编辑]

欢迎参与维基百科。您所上载的档案File:UnicodeTextSimSun-SeaMonkey.PNG由于没有注明上载页面所要求的所有资讯,将作快速删除处理。请补充所需的所有资讯,包括填写上载页面的虚线方块内所有栏目,以及使用了适当的档案版权标志。维基百科严格规范图片上载手续,是为了避免侵犯版权所致,多谢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5月12日 (四) 12:43 (UTC)[回复]

系统出错[编辑]

系统出了些什么错?-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6月3日 (五) 13:39 (UTC)[回复]

没事,要用Firendly通知你用户:向柏霖,但用了两个浏览器系统总是当掉。—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6月3日 (五) 13:56 (UTC)[回复]


Wikipedia talk:扰乱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Wikipedia talk:扰乱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有编者认为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参见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条目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24/06/07#Wikipedia talk:扰乱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条目,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顶端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UAL55 (留言) 2011年6月9日 (四) 01:08 (UTC)[回复]


Template:NoEdit/temp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NoEdit/temp已被列入页面存废讨论列表中,正在投票表决是否应该删除。这是因为有编者认为这页面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方针,并已经解释了原因。您可以参看维基百科不是什么

我们欢迎您参与讨论并留下关于页面是否符合方针、应当如何处理的意见;请在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1/06/21#Template:NoEdit/temp中留下您的意见,记得使用~~~~签名。您也可以在讨论期间改写您原先的页面,但请不要移除条目页面的条目删除模板。谢谢合作,祝编辑愉快!UAL55 (留言) 2011年6月21日 (二) 10:10 (UTC)[回复]

邀请您参加第九次动员令[编辑]

中文维基百科 第九次动员令邀请函
维基娘,第九次动员令的吉祥物
维基娘,第九次动员令的吉祥物

亲爱的维基百科用户虞海/2008至12年您好:

首先,感谢你对维基百科的贡献!为了提升中文维基的条目品质及数量,第九次动员令将于2011年6月25日开始,9月3日结束,我们竭诚邀请您积极参与。

本次动员令分为大、中、小动员令,大动员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题中贡献的动员令项目,而中动员令的2个主题分别是人文与社会科学世界各地,小动员令的4个主题分别是最多语言待撰条目自然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外交

关于本次动员令的详细信息请您参见:第九次动员令,并欢迎您到动员令入门页了解什么是动员令,并请至报名页面报名参与是次动员令,已于6月25日开放报名了

请收到本邀请函的维基人,将{{subst:动员令}}转贴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也请参考工具),如果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响应本次动员令、积极建立新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历次动员令成败之关键,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维基的服务、品质及数量!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WP:RM[编辑]

您好!英语的是用bot实行的,我没有这个技术,我会询问有此技术的管理员。现时,我见到请求后,若判断为有争议,我会挂上模板,公示一周。谢谢您的留言。--Gakmo (留言) 2011年8月16日 (二) 01:51 (UTC)[回复]

合并历史纪录[编辑]

并不是每种情况下都需要合并历史纪录的,详见这里

又,不用回复,请别建立本人的讨论页是盼--124.244.91.174 2011年8月21日 (日) 07:45 (UTC)

2011年8月[编辑]

请停止于维基百科条目内进行编辑测试(如阁下于Template:日本民主党的编辑)。此类测试会被视为破坏及遭到回退。如阁下仍需进行测试,请使用沙盒。敬请合作--唐吉诃德的剑风车之战十步杀一人 低头思故乡 2011年8月28日 (日) 08:19 (UTC)[回复]

你要提删这个模板我没意见,本身一个如此繁杂的模板是根本不需要的。我只说一句:你还真好意思说“最近的有改善可读性的编辑”……我确实不应该把NotMandarin的模板一道回退,因为阁下的修改事这个本身就已经很Not Mandarin的模板更加Not Mandarin—唐吉诃德的剑风车之战十步杀一人 低头思故乡 2011年8月28日 (日) 15:15 (UTC)[回复]
怎么说呢,全日文的话,起码懂日文的人士能看懂。经过阁下的修改之后,就是全地球除了阁下之外,没一个人能看懂。不,应该是连阁下都看不懂,因为相信阁下的日语水平肯定不高。在这打住不说了,还是请你以后别自作聪明自创语言吧。—唐吉诃德的剑风车之战十步杀一人 低头思故乡 2011年8月28日 (日) 15:35 (UTC)[回复]
简直荒谬,阁下完全是死鸡撑饭盖。是不用考虑日语读者能否读懂,但你曾否考虑过任何一种语言的读者能否读懂?你那些翻译,凭良心说google机械翻译都比你好百倍,不是自创语言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你根本不懂日语,翻什么译?不,应该说这根本不是翻译。还以后都这样做?丢脸没丢够?—唐吉诃德的剑风车之战十步杀一人 低头思故乡 2011年8月29日 (一) 12:12 (UTC)[回复]

回︰能否把阁下发给我的svg贴到投票页上?[编辑]

可以,稍后为之。—J.Wong 2011年8月29日 (一) 08:17 (UTC)[回复]

真抱歉,失信于你,未有张贴该图至投票页。—J.Wong 2011年9月4日 (日) 02:42 (UTC)[回复]

对于某用户的封禁[编辑]

从其言论可以明显看出两者的说话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CU虽然可以对比最近数次登录的IP,浏览器等习惯,但无法判断一个身处异地的人的注册用户并发言的行为,希望你注意。—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 (留言) 2011年8月29日 (一) 11:06 (UTC)[回复]

请停止使用 attention 模板[编辑]

您好:attention 模板已于 2011-07-02 被重定向至 cleanup 模板,请勿再使用,谢谢!-Kolyma (留言) 2011年8月29日 (一) 12:08 (UTC)[回复]


请解除巴哈姆特半保护[编辑]

.Zilong0419

虽然他指称该页面被攻击

但实际上,却只是他与某几个IP重复删除其他人编辑的资料而已


请注意,不是修改编辑条目

而是将整个条目删除

这种作法,称不上是中立吧


事实上,事件刚发生时,有人用IP佣户身份进行谩骂的攻击洗版

也没看到他与那几个删除编辑条目的IP出来说话

篇篇等其他人编辑的差不多了之后,他才出现删除别人编辑的条目


若是他不满意编辑内容,它可以提出修改,这个新的条目的编辑

已经修改很多次了,但是他却只是出现删除而已

我看不出来,这样的作法合乎维基的目标

谢谢你的支持[编辑]

希望继续支持关注边疆、民族条目。祝顺利 : ) --inhorw (留言) 2011年9月5日 (一) 01:24 (UTC)[回复]


连续音快速删除通知[编辑]

您好,您创建的页面被提出快速删除,该条目很快会由管理员复核并决定是否保留。

请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删除模板。若提删理由不适当或您已对条目做了适当修改,请在被提删页面的顶部、快速删除模板下方放置{{hangon}}模板,并在讨论页中说明。您也可以同提删的维基人进行沟通。

提示:在该条目被删除后,您可联系管理员,要求他们将删除前的条目内容通过邮件发送给您。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9月30日 (五) 13:23 (UTC)[回复]

连续音 = En:Continuant != 擦音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9月30日 (五) 13:26 (UTC)[回复]

闽南语 - 关于"台湾地区"一词的中立性[编辑]

在条目闽南语里原本包含着以下资讯:

使用国家及地区: 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除马祖外)、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及泰国等东南亚华人地区

我基于以下2项主要理由认定 "台湾地区" 一词的使用有失中立性.

  1. 标题明确的指明 "国家及地区". 加注 "地区" 一词否定其为一个 "国家".
  2. 其他国家后并无加注 "地区" 一词. 故于台湾后加注 "地区" 有意的贬低台湾的地位造成台湾与其他国家的不平等地位.

虽然 wikipedia 中立方针中指明 "可以在与政府、法律、政治等无关的条目内容中,以台湾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但基于你我观念上的差异, 我想, 使用 "中华民国(台湾)" 会是个比较适当的方案. >TSA的小K (留言) 2011年10月21日 (五) 05:04 (UTC)[回复]

Oops, 忘记签名真的很抱歉 >TSA的小K (留言) 2011年10月21日 (五) 05:04 (UTC)[回复]

(下面内容不代表个人政治倾向,而是总结各方存在的各种认识)
  1. 台湾地区有两层含义:
    1. 包括金门和马祖,所以不能和“台湾”混淆。“台湾”在条目中说得很清楚了,只是个岛屿。因此,使用“台湾”不妥。
    2. 为“中华民国自由地区”的比较不政治化的称呼,并不涵盖中华民国的法定区域,所以使用“中华民国”不妥。如果阁下想要较真,把“台湾地区”改为“中华民国自由地区”也并无大碍,读起来别嘴一点就是了。
  2. 称地区并无不妥:
    1. 加注“地区”一词确实否定其为一个“国家”,但这是一个海峡两岸共同承认的事实——“台湾国”只在1895年存在过150天,此后就没有了。今天,不管是蓝营还是绿营,都承认台湾和金门马祖受同一个政府管辖,属于同一个国家,到阁下这里怎么就出问题了呢?
    2. 确实,其他国家后并无加注“地区”一词,但同在一列的“中国大陆”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的简称,也没见哪个大陆人说这是“有意贬低中国大陆的地位造成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的不平等地位”啊?当然还是那句话,阁下要是想把“中国大陆”改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改便是了,至多就是读起来别嘴一点。
  3. 称“中华民国(台湾)”,相当于宣称“中华民国=台湾”,这是政治敏感的,而且也不符合事实:你让金门人情何以堪啊? 还有,你让其他法定统治区域的民众情何以堪啊?这种冒犯人的事情(有“倭化中华民国的地位造成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等”之嫌)还是不要干得好。
(上面内容不代表个人政治倾向,而是总结各方存在的各种认识)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10月21日 (五) 17:04 (UTC)[回复]

>>>>以下为TSA的小K (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02:21 (UTC)的发言<<<<[回复]

  1. 台湾本岛确实和中华民国广为人知的泛称 "台湾" 有着相同的名称.
    1. 不过有着 "除马祖外" 的注解, 读者应有足够的依据来判别.
    2. "中华民国自由地区" 并非通俗的用词. 此名称多数只出现于政府、法律、政治等公文中.
  2. 使用 "地区" 一词只在前后文对应下才可行.
    1. 既然部分场合 "台湾" 可同等于 "中华民国", 加注 "地区" 一词同时否定了 "中华民国" 的国家的地位.
    2. 如同 "中国大陆" 为简称以利读者, "台湾" 一词也为便利读者区别的用词. 当然, 若有对 "中国大陆" 异议的出现, 如同你我对 "台湾" 的异议, 更改为 "中华人民共合国" 也无可厚非.
  3. 在非政治相关条文中, 中华民国(台湾)的使用有助于辨别. 结构为 "国名(广为人知的泛称)". 主要用意在于提及广为人知的其他称呼以避免混淆或误读. 此用法可比照中华民国护照.
    • 台湾事实上是中华民国广为人知的泛称/简称. 于政府、法律、政治等相关的条目内使用台湾代表中华民国确实有政治敏感之处, 但请注意, wikipedia 中立方针中明确指出"...可以在与政府、法律、政治等无关的条目内容中,以台湾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此条目并非政府、法律、政治等相关条目, 故比使用台湾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更加妥协的 "中华民国(台湾)" 的使用方式合乎wikipedia的中立条款.
    • 你的比喻在我眼中为片面之词(无恶意也非挑衅, 只是感觉不适当). 列举: 泛称美利坚合众国为America并无让夏威宜人难堪之处(夏威宜不属America[美洲]). 更无“倭化美利坚合众国的地位造成美利坚合众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等”之嫌因为America为美利坚合众国广为人知的泛称. 再举: 泛称澳大利亚联邦为澳洲并无让塔斯马尼亚人(Tasmanian)难堪之处(塔斯马尼亚非澳洲本岛). 更无“倭化澳大利亚联邦的地位造成澳大利亚联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等”之嫌因为澳洲为澳大利亚联邦广为人知的泛称. 以上例子都是以地理名称作为国家的泛称. 虽有辩夺的嫌, 但也确实反驳了你的疑问.
个人结论, 台湾可用作中华民国的泛称. 但在有异议下, 若要在台湾之后加注地区则须在之前注明国名. 不然单以 "台湾地区" 一词表达实在难以让人心服.
最后, 讨论归讨论. 重点还是取得一个你我能接受了折衷方案. 综合你我意见, 我提出以下方案:
  1. 比照 "中国大陆" 方式使用 "国名-地区" 的构成. 但为与中华人民共合国做出区别, 国名以全名表示. 台湾改为中华民国台湾地区
  2. 在 "使用国家及地区" 下放置 "中国大陆、中华民国(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及泰国等东南亚华人地区". 后再于 "区域" 下详细区分

>>>>以上为TSA的小K (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02:21 (UTC)的发言<<<<[回复]

再看了一下, 发现台湾马祖被注明不使用闽南语有可议之处. 根据台湾话, 整个中华民国都使用台语. 故我想, 以上我的提议第二项可能比较适合. Infobox Language中 "使用国家及地区" 的字段事实上是给 "使用国家" 的. >TSA的小K (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02:46 (UTC)[回复]
  1. 我并不反对(也不支持)阁下的第一条提议即使用“中华民国台湾地区”这一称法,它符合维基百科的中立性,只是太啰嗦。但第二条则显然是具有政治倾向性的不可被接受的提议。
  2. 维基百科具有中立性,因此不管一个政治实体是否被广泛承认,都可被列在列表中,但前提是并未使用混淆性的名称——例如,“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是可以进入国家列表的,但“西撒哈拉”则只能是个地区。
  3. 泛称在一般情况时适用的,但如果使用泛称会导致表述产生政治倾向,就不应使用泛称:
    1. “中华民国(台湾)”一称有“中华民国=台湾”之嫌,不宜使用:
      1. 阁下所提的“可以在与政府、法律、政治等……”并不属于WP:NPOV,而是属于WP:BIAS。问题就在于,这句本身就与WP:NPOV矛盾。BIAS确实也是方针,但NPOV是founding principles之一,具有共识不可替代性。
        • 矛盾的产生源于,当称法本身产生政治倾向的时候,不管内容是否与政府、法律、政治相关,都会产生不中立性。
      2. 阁下所举的几个方程的例子:
        • 第一,“澳洲”本身是歧义的,因为没有人能说清它是洲(大洋洲)还是国(澳大利亚联邦);第二,America一词用得本身就很少,远没有United States多。
        • 台湾的情况与阁下所举的例子不同的是——台湾只覆盖了中华民国不到10%的疆域,以此泛称,显然不妥。因此,“台湾地区”可以作为“中华民国自由地区”的泛称,但“台湾”却不能作为“中华民国”的泛称,这也就是我坚持使用“台湾地区”一词的原因。
    2. 同时,这也是因为,将“台湾地区”作为“中华民国自由地区”的泛称不会产生政治意图,但将“台湾”作为“中华民国”的泛称则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
  4. “Infobox Language中 "使用国家及地区" 的字段事实上是给 "使用国家" 的”一句没有来源。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10月22日 (六) 18:22 (UTC)[回复]

请关注“大日本帝国”条目易名的讨论,谢谢[编辑]

提议:大日本帝国 → 日本帝国

欢迎提出您的意见或建议。谢谢!--越南漢字復活委員會某幹事 2011年10月22日 (六) 03:43 (UTC)[回复]

Re:藏语拼音[编辑]

不好意思是我的失误,已经修正了。我了解藏语拼音和THDL(现已改名为THL)之间的差别(看我最近写的一系列西藏相关的条目就知道了),只不过是当时一时不慎的失误,抱歉。--Stevenliuyi (留言) 2011年11月23日 (三) 07:08 (UTC)[回复]

太好了。—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虞海对话贡献)加入。 2011年11月26日 (六) 07:14 (UTC)[回复]

谢谢[编辑]

很高兴碰到一位同好。中国边疆史地比较冷门,除了些维基政客,这里关注的人也不多。不知兄是学相关专业的吗?--inhorw (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13:24 (UTC)[回复]

合并问题[编辑]

已回应台端这项讨论,欢迎继续--123.202.64.17 2011年12月12日 (一) 06:0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