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朱祁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永豐恭和王朱祁鉞(1435年—1475年),是明朝淮靖王朱瞻墺庶第三子,母夫人安氏,明仁宗之孫。明朝第一代永豐王。[1]

生平[編輯]

正統八年三月甲子(1443年4月7日),獲封為永豐王,[2]同年,朝廷賜給朱祁鉞歲祿二千石,米鈔中半兼支。[3]景泰二年(1451年)七月,明代宗遣武安侯鄭宏、隆平侯張福為正使,兵科給事中谷茂、刑科給事中劉璉為副使,持節前往饒州府冊封淮王府長史王彰之女為永豐王祁鉞之妃。[4]天順二年(1458年)二月,朱祁鉞向禮部奏稱,王宮內缺乏宮女,希望從饒州守御千戶所軍旗家庭收買女子為宮女,但因為饒州府千戶不歸屬淮王府主管,因此難以收買。禮部於是建議朱祁鉞自行準備彩禮,在淮王府儀衛司以及群牧千戶所軍校之家中收買情願入宮者。[5]

成化十一年(1475年)十二月,朱祁鉞逝世,時年41歲,明憲宗為此輟朝一日,並追贈諡號恭和,《鄱陽縣誌》記載朱祁鉞安葬於饒州府城以西的梧桐山(今江西省鄱陽縣白沙洲鄉胡趙村)。[6][1]兩年後,嫡長子朱見淨襲封為第二代永豐王。[7]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四十八》. 庚寅。淮府永豐王祁鉞薨。王。靖王第三子也。母夫人安氏。宣德乙卯生。正統癸亥冊封為永豐王。至是薨。年四十有一。訃聞。輟朝一日。賜祭葬如制。謚曰恭和。 
  2.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 甲子遺黔公國沐儼等為正使,兵部左侍郎鄭辰等為副使,各持節敕封鄭王瞻埈嫡長子祁鍈為鄭世子,第二子祁銳為新平王,第三子祁銑為涇陽王,第四子祁鎔為朝邑王,荊王瞻堈嫡長子祁鎬為荊世子,第二子祁鑑為都昌王,淮王瞻墺嫡長子祁銓為淮世子,庶長子祁鑌為鄱陽王,第三子祁鉞為永豐王 
  3. ^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 給淮王瞻墺、鄱陽王祁鑌、永豐王祁鉞。荊王瞻堈子都昌王祁鑑歲祿各二千石,米鈔中半兼支。 
  4. ^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之二百六》. 壬子。遣武安侯鄭宏。隆平侯張福為正使。兵科給事中谷茂。刑科給事中劉璉為副使。持節冊封南城兵馬指揮李進女為淮王祁銓妃。長史王彰女為永豐王祁鉞妃。 
  5. ^ 《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之二百八十八》. 庚午。禮部奏永豐王祁鉞言缺女子使用。欲於本處饒州守御千戶所軍旗之家收買數人。然本所不系王府相干,衙門難以准買,宜令自備財禮,於淮府儀衛司並群牧千戶所軍校之家情願者買用,從之。 
  6. ^ 張瓊英; 陳驤. 《鄱阳县志》.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9年3月. 永豐王祁鉞、厚炢、載址、翊鈠墓俱在府城西梧桐山。 
  7. ^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七十》. 庚午遣保定侯梁傅...為正使。尚寶司司丞沈瑜...為副使。持節冊封...淮府永豐恭和王嫡長子見淨為永豐王。 

外部連結[編輯]


原因:明政府封之
明永豐國國王
1442年-1475年
繼任者:
子懷順王朱見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