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之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河套之患明朝稱為套寇,是指在明英宗天順年間和明憲宗成化年間在河套地區(河套的內蒙古部分,前套地區),因漠南蒙古的南下騷擾對明朝邊疆安全的威脅。

背景[編輯]

河套地區一直是中原王朝游牧帝國的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明初,北元殘餘勢力退回蒙古,在雙方的的軍事鬥爭中明朝雖取得了一些軍事勝利,但明成祖的北征成效有限,自宣德年間開始明廷便採取以守備為主的政策。為了防禦蒙古騎兵南下擄掠,拱衛中原腹里,在明長城一線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防禦體系,特別是建立在河套地區附近負責河套防務的大寧東勝開平等衛所極為重要。後又在邊地逐漸形成九邊軍鎮重點。朱棣時期,將大寧都司和東勝衛陸續撤到內地,這使得明初完整的防禦體系上出現了漏洞,河套地區直接暴露在蒙古勢力面前,蒙古諸部並以此為常駐之地頻繁南下入寇明朝邊地及中原地區[參1]

過程[編輯]

明英宗時期,河套之患逐步暴露出來。

瓦剌部的領袖也先死後,蒙古諸部短暫的統一局面結束,為了擴張勢力一些部落南下滋擾明朝邊疆,東部的韃靼部也再次強盛起來。明英宗天順年間,韃靼部的「阿羅出」(呼圖克圖少師)率部潛入河套地區[參2][參3]

公元1461年(明英宗天順五年),韃靼部的孛來多次侵擾明朝西北地區,入寇永昌甘州,但是被涼州都督毛忠打得大敗,孛來遣使向明朝求和,懇求入貢互市貿易。明英宗朱祁鎮批准了他的請求。但是孛來入貢有一個要求就是由陝西蘭縣入關納貢。原先蒙古部落進入內地納貢,都是從山西大同進京城,大同是明邊防重鎮,守衛森嚴,而蘭縣是進入河套草原的必經之路[參4][參5]

於是,韃靼部的孛來使團經蘭縣入貢,然後返回河套平原,為蒙古諸部入踞河套之始。後來,乜克力部(畏兀兒親族)的癿加思蘭亦不剌也率部在這裡定居下來[參6]。盤踞在這裡的蒙古人越來越多,中原地區每到秋收的時候,各部就成群結隊出去搶掠漢地[參4]

公元1465年(明憲宗成化元年),孛來等也率部進入河套地區。之後又有其他的韃靼部入主河套地區。蒙古軍事力量自占領河套地區後,遂於當地駐紮下來,從此河套就成了蒙古騷擾明朝內地的一個主要基地,而「套寇」也就成了明朝中期的主要邊患。蒙古諸部年年深入明朝邊地,殺燒搶掠,但當時的明朝政府無力收復河套,邊患一直影響到明武宗期間。明穆宗時期的「俺答封貢」以後,明朝才緩和與蒙古的關係[參7]

影響[編輯]

由於河套地區蒙古人佔領,明朝的北部邊境從此長久承受蒙古人的肆虐,中國大陸現代有說法指這是明英宗朱祁鎮埋下的禍患[參4]

參考資料[編輯]

    參:

  1. ^ 於龍. 《明朝洪武至嘉靖年间河套问题研究》. 《哈爾濱師範大學》 (哈爾濱師範大學). 2011年. 
  2. ^ 民勤县的历史沿革. 民勤: 民勤政府網. 2007-12-12 [201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中文). 
  3. ^ 韋占彬. 明代蒙古诸部对归顺汉人的任用及其军事影响. 中國邊疆網. 中國邊疆網 [2014-02-05] (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4. ^ 4.0 4.1 4.2 任用太监导致被俘的明英宗为什么像个明君?. 鳳凰網. 2009-10-19 [201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中文). 
  5. ^ 張嶔. 《被遗忘的盛世》. 九州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10801457. 
  6. ^ 特木勒. 元明时期Mekrin部史事考. 《民族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暨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 2015年, (第1期). 
  7. ^ 邢濤; 紀江紅. 《中国通史·<第二十一章·集权下的统治·明朝于蒙古的关系·河套之患>》.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3年10月1日: 第141頁. ISBN 9787200050646 (中文). 

相關條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