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师养病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
水师养病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山东省威海市
分类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时代1888-1895年
编号3-9
登录1988年1月13日

水师养病院,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刘公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之一。现隶属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简介[编辑]

李鸿章创办北洋海军时,提倡“借材异域”,引进了教习、炮台、船坞工程人员等外洋人才。但在医院建设及医护人员引进上并不积极,仅在天津、旅顺、威海设三所小型医院,引进的外洋医护人员很少。馬根濟英语John Kenneth MacKenzie英国伦敦传道会传教士,也是医生,在天津行医时常为李鸿章看病,获李鸿章信任。1880年(光绪六年),马根济经李鸿章赞助,在天津创办一所小型医院“北洋施药局”。[1]翌年,中国留美幼童撤回中国,被分发到南北洋服务。美国驻天津领事畢德格(William N. Pethick)乃向李鸿章建议,甄选一批自美国返回的中国学生学习西医,以服务陆海军。李鸿章接受了该建议,将“北洋施药局”改组为“北洋医学馆”,并继续用马根济主事。自1882年(光绪八年)到1884年(光绪十年)共招收三届学生共20人,除两名优秀生留校外,其他毕业生被分发到各军舰服役[2]

1889年(光绪十五年),根据《章程》,旅顺、威海分别创办“陆海军养病中心”及“水师养病院”,但这两所医院规模小且缺医少药。威海的“水师养病院”位于刘公岛北洋海军提督署以东的坡地上。医院基址购民地27亩,建房间108间及走廊、院墙等,共用约18万两工料银。建成初期曾与水雷局合署办公。1889年夏,李鸿章特地致电威海卫水陆营务处提调牛昶昞,为准备将来的战争,水师养病院“不敷军士养伤之用”,命牛昶昞“速将水雷挪设别处,多留房屋,以备养伤”[2]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缺额严重,临时招募的兵勇不堪使用,这与北洋海军伤兵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关。日军自1895年1月25日到2月2日仅用9天便占领了威海湾南北帮炮台及威海卫城,使刘公岛成为孤岛。自2月3日到2月11日,日军依托南北帮炮台实行水陆夹击,接连七次进攻北洋舰队,在这场刘公岛保卫战中,清军方面有13位洋人参战。其中一位英国医生克尔克(Kirk)在刘公岛水师养病院中抢救伤员[2]

日本辑录的《日清战争实纪》中记录了日军占领刘公岛后要求洋员“宣誓”不再對日作戰时留下的名单,仅提及马格禄英语John McClure (admiral)等10人的名字而未提到克尔克(据定远舰副管带英国人戴樂爾回忆,他当时和克尔克、瑞乃尔躲进山中)。川崎三郎的《日清战史》提到了克尔克。戴樂爾Pulling String in China(《我在中國海軍三十年(1889-1920)——戴樂爾回憶錄》)一书中记述了克尔克在水师养病院的表现。克尔克原先受雇于北洋海军,在水师养病院服务。甲午战争中,医院绝大部分“医生、裹伤护士及其他医院中人员”都以自己属于“文吏”不受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管辖为由逃离了刘公岛,其中包括许多中国人,但克尔克医生选择在医院连麻醉药都没有的情况下,冒着战火为伤病员“施割锯及其他手术”,并教授协助他工作的戴乐尔“如何止制动脉”[2][3]

水师养病院经过英租威海卫时期及日军占据时期,原有文物建筑损毁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驻刘公岛部队在其原址建有5栋建筑[2]。1988年水师养病院作为“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之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参考文献[编辑]

  1. ^ 1850—1888 马根济 John Kenneth Mackenzie 十九世纪英国伦敦宣道会医疗宣教士. 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 [2020-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2. ^ 2.0 2.1 2.2 2.3 2.4 克尔克医生与刘公岛水师养病院. 齐鲁晚报. 2017-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4). 
  3. ^ William Ferdinand Tyler. Pulling Strings in China. Constable & Company, Limited. 1929年: 94 (英语). 
  4. ^ 于雪梅. 文化遗产旅游视角下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研究. 山东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