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趙之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秦滅趙之戰
秦滅六國之戰的一部分
日期前236年-前232年,公元前229-前228年,公元前222年
地点
结果 秦国破趙
参战方
秦国 趙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王翦
桓齮 
李信
杨端和
羌瘣
王贲
趙王遷(被俘)
扈輒 
李牧 處決
司馬尚
趙蔥 
顏聚(被俘)
代王嘉(被俘)
兵力
至少数十万(王翦、桓齮、杨端和总和)还有李信军【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秦始皇本纪】【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史记刺客列传】 未知,约有数十万
伤亡与损失
20多萬員 近乎全滅

秦滅趙之戰秦国赵国开展一系列进攻战役后,在前228年取得最终胜利的战役。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秦王乘趙國進攻燕國之際,派王翦桓齮、楊端和分兩路大軍攻趙,攻佔了趙國的閼與(今山西和順)、撩陽(今山西左權)、(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今与赵都邯郸城同在邯郸市境)和安陽(今河南安陽西南)等9座城池城,趙國的實力大減。

秦王政十三年(前234年)十月,秦王嬴政擔心秦滅韓時,趙國仍有助韓的可能,再度攻打趙國的平陽(今河北磁縣東南)、武城(磁縣西南),斬首10萬,大敗趙軍,並殺死趙將扈輒。(平阳之战)。

秦王政十四年(前233年),桓齮率秦军在肥之战中被趙军全殲。次年(前232年),秦軍分兩路進攻番吾(今河北靈壽西南),亦被李牧擊敗,史稱番吾之戰

趙國經過秦國數年的攻擊,死傷惨重,再無組織進攻能力了,僅能自保。秦軍南渡黃河轉攻韓國,攻克韓都郑城(今河南新鄭),虜韓王安,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韓國不戰而降,秦設潁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市)。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趙國代地發生地震。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趙國大饑。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秦滅韓後第二年,秦軍乘趙國大旱,兵分三路,北路由李信率领,自太原和云中地区出发,攻略赵国北方四郡,而李信出太原、云中—[1]中线以王翦桓齮羌瘣李牧司马尚对峙于井径关。南线以杨端和为将包围赵国首都邯郸。李牧数次打败秦军,杀死了桓齮。王翦遂施反间计,以重金贿赂赵国重臣郭开,使其进谗言而陷害李牧。赵王年幼,其母赵悼倡后在立储之事上与李牧不和,而赵国当权者春平君与倡后私通,故而他们与郭开一拍即和。李牧面对着赵国君臣的不满而遭免职。李牧被赐自尽,司马尚遭免职。[2]赵又以赵葱、颜聚为将对抗秦军。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王翦、羌瘣破趙軍,攻佔邯鄲,俘趙王,趙國滅亡。趙國公子嘉逃到代(今河北蔚縣東北),收拾殘部,自立為代王。

燕太子丹荊軻刺秦王失敗,秦將王翦領軍攻燕國,燕王喜和代王嘉聯合抵抗秦軍,聯軍由太子丹統領,兵敗易水,秦軍克燕都城薊(北京)。燕王喜與太子逃至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代王嘉勸燕王喜“殺丹獻之秦王,秦王必解”。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賁、李信率軍在攻滅燕於遼東,俘燕王喜;不久又攻趙代殘餘勢力,俘代王嘉。建立代郡(今河北蔚縣西南)和遼東郡(今遼宁省遼陽市老城區)。

参考文献[编辑]

  1. ^ 史记·刺客列传
  2. ^ 孽嬖传·赵悼倡后云:倡后者,邯郸之倡,赵悼襄王之后也。前日而乱一宗之族。既寡,悼襄王以其美而取之。李牧谏曰:“不可。女之不正,国家所以覆而不安也。此女乱一宗,大王不畏乎?”王曰:“乱与不乱,在寡人为政。”遂娶之。初,悼襄王后生子嘉为太子。倡后既入为姬,生子迁。倡后既嬖幸于王,阴谮后及太子于王,使人犯太子而陷之于罪,王遂废嘉而立迁,黜后而立倡姬为后。及悼襄王薨,迁立,是为幽闵王。倡后淫佚不正,通于春平君,多受秦赂,而使王诛其良将武安君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