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邓小平/存档2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优良条目评选

~移动自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最后修订

邓小平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政治人物,提名人: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 (+)支持:提名人票。当初在申请周恩来优良条目的时候,就有编辑邀请我去修改邓小平。后来因为觉得工程量太大就放弃了,直到有此某用户在破坏了该条目后,在其他场合恶语侮辱了我,才使在下决意大幅修改这个条目。这个条目在鄙人接手前被其他编辑申请过两次优良,但都因为可靠来源只保持10个左右而未通过。这次修改主要是保证内容有所依据,所以大概前后看了数十本书,补充了近250多个来源,其中绝大都来自于纸张书籍,有页码、有ISBN(某些书籍出版时间过早而没有),算是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吧,即使某些人要想恶意破坏,估计对他们难度也不小(笑)。在注释方面采用书籍页码分家方式(在英文维基貌似已经很流行了),那是上次鄙人申请爱米尔·涂尔干优良条目的时候,User:S19991002君推荐指导的,在这个条目的编写上也方便极了,减少条目的字符量,看起来也简单明了(希望大家和我有同感呵呵)。内容方面力求中立,所以我不清楚大陆的朋友们能否顺利浏览这个条目(请回馈撞墙反应)。基本内容不会再有很大变化,所以个人窃以为到了优良条目的标准,特此提请。还望大家不吝赐教。(另外,这个是优良条目的选举,希望大家不要太为难在下,谢谢了。)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09年11月25日 (三) 06:35 (UTC)
  • (+)支持:內容頗詳盡的,衝特色吧。— Yravi.kJ 2009年11月25日 (三) 09:06 (UTC)
  • (+)支持,甚為中立。--試後不適症 (留言) 2009年11月25日 (三) 09:18 (UTC)
  • (+)支持,符合優良條目標準。—ArikamaI 逃殺使者:維基百科染血謝絕廢話2009年11月25日 (三) 10:35 (UTC)
  • (!)意見,暫時。
  • 勤工儉學這個詞建議解釋或者是註解一下。
  • 並在馮玉祥手下擔任第7團的政治委員。此後,政治委員的職務他一直擔任了2年,修改一下,有點累贅。
  • 由於中央指揮失誤,,這個中央建議修改為黨中央或者是其他比較明確的詞。
  • 在數字的格式上,我還需要看一下,由於這個條目的內容的關係,部份小於一的數字都用阿拉伯或者是大寫可能無法滿足需要,目前看起來還蠻一致的,這麼大篇幅的可以作到這樣,提名前的準備工作蠻踏實的。-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1月25日 (三) 11:16 (UTC)
  • (!)意見,鄧在六四的影響和背後的扮演的腳色,有點太淡化了。-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1月27日 (五) 17:27 (UTC)
    • (:)回應,在三个章中我都提及了他的作用,一个是改革开放中的“改革中的问题”,其中用了3段去介绍1989年的问题,然后在“南巡”一章中一段直接提及了邓公在六四后的行为,然后还在“批评和争议”一章一段提及民间对他关于六四处理的批评。也就是全文我用了四段去介绍这个问题。而邓公更重要的渡江战役(死伤100多万人)、淮海战役(死伤50多万人),我只能用两句话带过。从事件的重要性而言,六四肯定不如后者,但是为了顾及维基中的众多想法,我相信做出这样的分析已经让步很多了。写这个条目的时候,我读了十几本书,我并没有找到他和六四的直接联系确切依据。只是他处在那个位置,人们只能推测他对于那个事件是有足够阻止或者发生的能力。但是阁下仔细读那章,你会发现我把问题的背景扩大,邓公在中央的重心更多是为了保持两派平衡,以确定他的改革方案不会像毛泽东的文革一样被后人推翻。所以语气方面,如果我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和依据,作为谨慎点,我不会强化这个问题。无论如何,任何杀戮都是令人唾弃的,但如果没有直接证据指向邓公,我也不会妄加推测。(不过我很希望能够找一些台湾香港的关于邓公的书,希望能够补充一些来源,如果有维基朋友推荐,比如能给我发一份PDF,我真得万分感激。)—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09年11月27日 (五) 18:52 (UTC)
  • (+)支持,very good--圍棋一級 (留言) 2009年11月25日 (三) 15:05 (UTC)
  • (+)支持,粗略看过,很不错。dgg32 (留言) 2009年11月25日 (三) 15:15 (UTC)dgg32
  • (!)意見,「撥亂反正」一語作為章節名稱價值判斷味道太重,不妥。其它部分大致來說都相當好。—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25日 (三) 15:49 (UTC)
    • (:)回應,谢谢建议。那个时期的确都是用这个词去形容1977-1982,应该和改革开放一样,都是中立词。而且是有前后相承关系的,正所谓不破不立嘛,而且这个运动也算是邓小平主导的,用在他身上,在下觉得也比较合适。如果阁下有更好的建议,不妨大家讨论一下。—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09年11月25日 (三) 16:35 (UTC)
      • (:)回應,政治活動多標舉順天應人的大義,從秦皇漢武、老蔣老毛到各種起事者無不如是,當時社會也必然遵循使用上位者發起的口號,但未必適合在百科中用為標題;史景遷《追尋現代中國》以「再定義革命」為章節標題指涉此一時期,而在章內有「四個現代化」、「第五個現代化」等小節。莫里斯·邁斯納《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則以「鄧小平的復出與對毛主義的批判」專章描述1976-1981的中國政局,其下分為「鄧小平的勝利」、「1978-1981年的民主運動」、「毛的問題與對『毛澤東思想』的新詮釋」、「關於毛澤東評價的決議」等子節。可見能夠用以描述這個時代的標題甚多,可供吾人參酌。—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26日 (四) 07:55 (UTC)
(:)回應,恩好吧,阁下的意见是哪个标题为好?那个不是政治口号,我也不知道这个和秦始皇汉武帝有什么关系。只是当时人们都是这样说的,我家里也有人在那个时候被平反,在大陆地区只要提及“拨乱反正”,老百姓都知道是什么时期,而且我不觉得那个只是个口号,否则“改革开放”也不是个很客观的题目,更不用说。如果说“邓小平的胜利”我也不知道该放在哪个时期好了,放在现在都比较合适呵呵。—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09年11月26日 (四) 16:19 (UTC)
(:)回應,嗯……若當成專有名詞似也有理。但請容我這樣比喻,國共內戰時期國府有所謂動員戡亂剿匪,匪係指中共,亂自然指共產黨和國府的對抗。此二名詞作為歷史專有名詞,在維基百科以獨立條目介紹是沒有問題的,但若在蔣中正條目裡,用戡亂和剿匪當作章節名稱就有不妥了,彷彿百科承認蔣中正所勘者為亂、所剿者為匪。此外,就世界性而言,對中國當代史不熟悉的非大陸地區中文用戶,看到「撥亂反正」只會知道其成語意義。若您同意這樣的看法,請論其次,亦即標題的選擇。鄙意以為,或可考慮「復出」、「復出與對毛主義的批判」、「復出與對毛主義的再評價」、「確立在中國的最高領導地位(此選項即有勝利之意,且指涉更為精確。此外以人物傳記而言,如此描述可凸顯他的生命歷程)」等。若依然覺得撥亂反正為專有名詞且具時代性,或可考慮以加引號方式呈現,如「『撥亂反正』時期」。拋磚之見,若有更佳選擇也願與聞。—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1月26日 (四) 17:10 (UTC)
(:)回應,加引号也是一个方法。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拨乱反正时期是从1977年到1981年:他复出是1976年,获得实际的政治领导权是在1980年十一届三中,那个时候政治上的拨乱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军事上的权威是在1979年后的中越战争才开始的;对毛泽东的评价是1982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而实际上邓小平没有对毛主义(毛泽东思想)进行批评,只是对当初第一代领导人的功过评定(邓论第二卷《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有非常明确的表示,我个人是觉得《邓论》挺好看的),1980年的人大换届,1981年的党换届,基本完成了邓小平的组阁班子,这是“反正”时期。之后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总结了过去,旧事不再提,大家就放下包袱开始改革开放了。邓小平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政治家,每次复出都比上次更老练,我用的一些英文书籍,分析得特别深刻,但是我不能把条目写得太难了,也不能把所有事情解释,一方面不能让那些学邓论的人太过轻松,直接从我的条目中复制粘贴到他们的论文中;另一方面防止有人再说我是共产党派到维基的特务了。—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09年11月26日 (四) 18:35 (UTC)
邓小平中前期的生平主要参考这本书(乌利·弗兰茨著,天力,李强译,《邓小平传》,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 ISBN 7-226-00480-1 ),虽然现在内容变化了很多,但是还是有很多我当初写的内容。只是这本参考书在参考章节不见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11月26日 (四) 03:43 (UTC)
(:)回應:没有啊,您可以点击“参考文献”的内容,自动链接到“延伸阅读”中具体的书籍,我用的是这本:弗兰茨、李強(1989年).邓小平传.甘肃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26004807,应该没有错吧。ISBN之后改版,但是两种都可以互相兑换。如果能找到13位的,我就用新的编码。—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09年11月26日 (四) 05:56 (UTC)
嗯,看到了,不好意思。另外,我用新的参考文献格式和{{r}}标签重新整理了参考文献,这样就不用跳转两次了,而且减少了10k的字节--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11月26日 (四) 15:13 (UTC)
谢谢了。怎么现在日新月异,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个参考格式,你发明的阿?高科技版块上市?这样看起来条目减肥好多阿,估计以后有空再得好好整理以前做的优良条目了。—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09年11月26日 (四) 16:19 (UTC)
  • (:)回應,建议阁下好好看一下,我在1989年写的内容有整整一段,关于通货膨胀、胡耀邦去世、412事件、六四、以及之后的领导换届等等,请告诉我那年还有什么事情与邓小平有关?另外澳门的确和邓小平关系并不大,中澳谈判是李先念等人的事情,邓小平也没有和葡萄牙官方进行过面对面的磋商。而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的会谈直接决定了之后的香港问题。香港问题的解决了才有了澳门问题的方案,但后面的事情已经和邓小平本人无直接关系了。我总不能把所有间接的事情都推到邓小平身上吧?—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09年11月28日 (六) 01:43 (UTC)
  • (!)意見最好做一下繁简转换,我在里面居然看到“戴卓尔夫人”这样的字眼—冰熱海风 (讨論) 2009年11月27日 (五) 10:38 (UTC)
  • (+)支持:合格!--Teekkari (留言) 2009年11月27日 (五) 19:12 (UTC)
  • (!)意見:挂了两个来源请求,一个是胡锦涛是隔代继承人的猜想,另一个是对邓在六四中所发挥作用的批评。这两者都是比较重要的、关于观点的事实,需要来源予以引证。另外条目可以正常访问,“六四事件”不是全文关键词(仅是URL关键词)。--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11月27日 (五) 19:41 (UTC)
  • (!)意見:首段的“时代周刊”问题。引用文“《时代》周刊:邓小平改变了世界”,可我查了08年12月8日和15日的Time,没有找到关于邓小平的内容,甚至没有关于中国的文章。如果是亚洲版,应在正文中明确指出是亚洲版的Time。时代周刊封面也是同理。另外,第三次下台一节,“躲”字不妥。“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也不应该加粗。另外改革中的问题一节,动乱一词有时代局限性,建议改为中性词,此外个人认为应指出军队受命以“武力”清场。总的来说很好很好了,但是因为叙述主体特殊,所以只好精益求精。 —— yunner ~找我算账~ 2009年11月27日 (五) 21:50 (UTC)
    • (:)回應,我当初删除过时代周刊的那句话,后来被历史研究君回退了[1],之后我就没有动过那句话。另外,他被选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是1978年和1985年,阁下看08年的杂志,想必有点缘木求鱼了。我倒是找到那个信息的依据[2],但我觉得那个信息并不重要而已,如果阁下坚持删除,请直接删好了。另外武力与否,现在还没有找到官方证据,即使是当时那帮学生而言,他们的陈述也前后不明,互相无法佐证。我编写的时候,六四部分是我最后修改的一章,因为我知道编辑难度很大,如果条目无法通过优良,99%也是那段的影响。但是本着希望别人能够客观了解邓公的一生,在下才决定编写。这个条目究竟能走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又走向面目全非,在下对此毫无信心。—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09年11月28日 (六) 01:43 (UTC)
    • (:)回應:阁下误会了,我不是质疑邓公的年度风云人物,我质疑的是引文,文内援引联合早报的文章“美国《时代》周刊10日发表文章........”本人订阅了Time,但并无印象Time有此一文,所以才查阅了8日和15日的Time,结果并未发现相关的内容,因此我怀疑联合早报所引为Time的亚洲版。同理八次登上封面我也怀疑数据的准确性,是否包括登上Time亚洲版封面?如有我建议应注明。毕竟亚洲版的影响力有限。另外我将“躲”改成了“居住”,本人尊敬邓小平,看着这个字感觉十分扎眼,而且我也以为即便对邓公持不同意见的人士也应对他保持最起码的尊重。此外邓公对六四事件的处理,个人觉得应为一憾,但我们不应有所掩饰。军队开枪是肯定的了,那年我7岁,居住在北京,印象很深刻,而且一些影视资料中很清楚的可以辨析是否使用了武力。我非常理解编修这段内容的难度,要达成共识实在是一件难事,但我个人以为,(希望不要介意)这一段确有避重就轻之嫌......而正像我之前所言,本条目内容完全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优良的标准,但是由于记述的人物特殊,所以只好精益求精,请你理解。 —— yunner ~找我算账~ 2009年11月28日 (六) 02:06 (UTC)
(:)回應:在下没有指责阁下的意思。我真是觉得时代周刊的文章作为邓小平介绍的概括内容,总觉得有点不合适(我觉得那GDP的数据都比那个空名头要好),只是当时有人回退,我觉得反正条目肯定矛盾存在,规避争议罢了。邓公对六四应该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官方还没有公布记录,民间说法不一。六四事件时,我家里有亲戚曾在现场,伤痛至深,当事人反而事后鲜有提及;现有书籍多以猎奇隐射为主,逞一时口舌之快,并无深刻反思可言。既然邓公曾经总结过毛公的功过,我相信等时机成熟,中共也会有所评定。很感谢阁下好意,我也能够理解大家每次编辑得条目被人破坏后,都会觉得惋惜。总是觉得优良,编者必然倾注心血,无论如何邓公的诸多政策于己有恩,带有感情在所难免。总是编辑完这个条目,自己以后不再编辑政治人物,太伤神了。—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09年11月28日 (六) 06:10 (UTC)
别。。。觉得还有一个超级复杂的政治人物条目在等你去写--Gilgalad 2009年11月30日 (一) 02:00 (UTC)
的确,基础条目中还有两三个中国政治家哪。尤其还有一个是超级复杂的现代人物,哈哈--Brezza del mare (留言) 2009年12月1日 (二) 13:39 (UTC)
移动完毕Istcol (留言) 2009年12月2日 (三) 09:12 (UTC)

葉劍英

葉劍英不是捉四人幫事實 David2900 (留言) 2011年1月1日 (六) 03:30 (UTC)

鄧小平捉四人幫

(=)中立:大陸官方1979年報告是鄧小平和華國鋒和解放軍捉四人幫. Kzuu (留言) 2011年1月2日 (日) 00:49 (UTC)

关于旗帜

  • Wikipedia:格式手册_(旗帜)#不要用于出生或死亡地点指出:“不要在人物条目的介绍和/或信息框的出生与死亡信息中使用旗帜图标,因为旗帜会暗示一个人的公民身份和/或国籍。许多人因其父母旅行在外而出生于国外,他们从来就没有成为出生地所在国家的公民,也没有要求如此的一个国籍。比如,演员布鲁斯·威利斯出生于西德的美国军事基地,无论以何种理由将一面西德国旗放在他的信息框中,都可能会对偶然的读者产生误导,让读者以为他是或曾是德国公民。同样的,许多人由于战争、意外事故死于异国他乡,这对他们真实的公民身份或国籍没有任何影响。这一点在我们先前的讨论中存有极大的争议,因此建议在有新共识前慎重处理出生与死亡地的旗帜,已有国旗的请勿移除,没有国旗的请勿加入。”
  • 2007年11月社群有一场关于出生死亡地点是否使用国旗的大讨论,因为讨论中的争议,格式手册才建议“已有国旗的请勿移除,没有国旗的请勿加入”。我的理解是,在这场讨论进行时(2007年11月)已有国旗的不删除,没有国旗的不加入。
  • 请看2007年11月的邓小平条目:[3],条目在当时已经成型,且信息框内的出生死亡地点没有国旗。

综上,邓小平条目内不加国旗模板符合格式手册的要求。另外,请考虑一下格式手册中关于出生地不用国旗的分析是否有道理。--Gilgalad 2010年3月2日 (二) 07:50 (UTC)

2007年11月的邓小平条目所使用的模版和现在的模版并不相同,所以成型这个说法有待商榷。至于讨论是否有道理,我去仔细看看。--历史研究 (留言) 2010年3月2日 (二) 08:04 (UTC)
当时信息框中已有出生地一栏,并且没有国旗,按照格式手册的建议,“没有国旗的请勿加入”。如果您没有意见,我会在这几天把国旗模板拿掉。--Gilgalad 2010年3月3日 (三) 18:59 (UTC)
模板不同,恐怕不能够一体对待。如果现在这个模板最初也没有国旗,那么移除,我并没有意见。--历史研究 (留言) 2010年3月4日 (四) 03:56 (UTC)
格式手册里针对的是人物信息框里出生逝世地点是否挂国旗的问题,至于这个信息框是怎么实现,用模板还是其他什么形式写,并没有任何关系。既然2007年11月的时候条目里的信息框并没有在出生逝世地点上挂旗,那么按照格式手册,现在也不应该挂旗。--Gilgalad 2010年3月4日 (四) 03:59 (UTC)
方针说要尊重原来的模样,但原来的模样也要基本定下来了才好,连模板都在变的情况下,说明条目还在大幅度改善。依此时就为标准了,恐怕欠妥。请考虑。--历史研究 (留言) 2010年3月4日 (四) 04:07 (UTC)
格式手册说的很明确,就是人物条目信息框里的出生地一栏是否放国旗的问题,和条目其他部分没有关系。--Gilgalad 2010年3月4日 (四) 05:34 (UTC)
方针是说的这部分放不放国旗的问题,但如果部分根本就还没定型,这样也不准修改,就不合情理了。--历史研究 (留言) 2010年3月4日 (四) 07:58 (UTC)
格式手册说的很明白,任何一个人都能理解有关的规定和定型没什么关系。我一直很尊重你的意见,但现在我不得不认为你没有讨论的诚意。--Gilgalad 2010年3月4日 (四) 13:35 (UTC)

我的本意是希望你认真考虑我的意见,阁下的动作,我原则上不会反对。但阁下说我“不够诚意”的指控,我很愤慨。本人遇上过毫无诚意的讨论者,深知其中烦恼,所以,对阁下的指控,我严重不能认可。我们的分歧,实际上是方针中没有讲清楚的灰色区域,阁下在意见没有充分交换的基础上,就直接动作了,明显对我不够尊重。请阁下认真考虑,回复本人这段发言,我好决定明天是否对条目采取一定动作。--历史研究 (留言) 2010年3月4日 (四) 14:09 (UTC)

看了阁下对于抗日战争和邓小平条目的编辑,知道阁下并非不讲理之人,实际上,我也觉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模板是有不妥之处,既然涉及灰色地带,我想不放各退一步,不要长久僵持争论下去。 大清 中国这两个模板我觉得是一个普遍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窃以为,条目是需要发展的,国旗模板的诞生相比也有一个过程,望阁下本着发展的观点来促进条目发展,尽快达成共识。等候回音。--历史研究 (留言) 2010年3月4日 (四) 14:58 (UTC)

该说的前面都说过了。既然格式手册规定要保持2007.11以前的原状,为什么不遵守规则?--Gilgalad 2010年3月4日 (四) 17:09 (UTC)

我们都说过了,方针本身是没问题的。但我们谈到的这个是灰色地带,2007年哪个版本能否成为标准我有异议,前面也讲过。并,方针是为了避免争议,但如果添加后不存在争议,又如何不可呢?相信阁下也仔细看过方针和讨论,对此应该有所理解。阁下理性讨论,我暂且不会动作,希望继续交换意见。--历史研究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09:40 (UTC)

私下讨论无法达成共识,还是放到讨论页请大家讨论好了。--Gilgalad 2010年3月5日 (五) 19:56 (UTC)
你们俩真是浪费自己时间啊!有本事打个赌,我把《明史》人物全部创建之前,你们俩是否能把毛泽东推上优良。—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3月5日 (五) 21:35 (UTC)
两难啊。讨论总比不讨论直接开战要好,就是要提高点效率。--Gilgalad 2010年3月6日 (六) 18:21 (UTC)

听我一言,方针中有如下表述:“不要在人物条目的介绍和/或信息框的出生与死亡信息中使用旗帜图标,因为旗帜会暗示一个人的公民身份和/或国籍。许多人因其父母旅行在外而出生于国外,他们从来就没有成为出生地所在国家的公民,也没有要求如此的一个国籍。”,另外,还有如下表述:“这一点在我们先前的讨论中存有极大的争议,因此建议在有新共识前慎重处理出生与死亡地的旗帜,已有国旗的请勿移除,没有国旗的请勿加入。”综合一下,从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存在因为旗帜会暗示一个人的公民身份和/或国籍。许多人因其父母旅行在外而出生于国外,他们从来就没有成为出生地所在国家的公民,也没有要求如此的一个国籍的问题,所以要慎重,但邓小平条目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从第二句话可以看出,在有新共识之前,已有国旗的请勿移除,没有国旗的请勿加入。因此,添加国旗并不存在就一定违反了方针。本条目添加国旗应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并未就此引起争论,阁下在某种程度上却挑起了争论,当然,根据善意推定,我也希望阁下不是故意的。我也希望阁下抱着善意推定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尽快结束这个争论。--历史研究 (留言) 2010年3月7日 (日) 08:19 (UTC)

请等待其他人的意见。--Gilgalad 2010年3月7日 (日) 13:14 (UTC)

目前等待其他人意见,本人并无原则性异议。但不知等到什么时候为合适?因为不能无限期等下去。--历史研究 (留言) 2010年3月7日 (日) 14:14 (UTC)

如果关注的人不多,可以在公告栏公告一下。Talk:胡锦涛有个类似的讨论。--Gilgalad 2010年3月7日 (日) 23:20 (UTC)

模板也已经添加了几天了,如果确实没有什么意见,我将要开始编辑了。--历史研究 (留言) 2010年3月10日 (三) 07:44 (UTC)

刪除

(×)删除:葉劍英不是捉四人幫事實 David2900 (留言) 2011年1月1日 (六) 03:30 (UTC)

請問

請問黃魯宏是鄧小平兒子和他真的複制人嗎?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58.11.21.156對話貢獻)於2011年1月2日 (日) 15:06加入。

"联合国总部降半旗致哀"的来源问题

"1997年 邓小平去世 2月20日,联合国总部降半旗致哀[41]:692" 这个的参考来源怎么是在中国出版的一本书? (谭一青,袁德金(2004年).<军..仗> 中國青年出版社.) 这个不因该是联合国的网页链接? --.......... (留言) 2010年4月12日 (一) 02:19 (UTC)

  • 你也太卑鄙了,自己看来源不信,你干嘛要删了来源?可耻。—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4月12日 (一) 02:35 (UTC)
    • 卑鄙? 我损害了你? 你的来源的可靠性有很明显的问题. 还有, 什么叫可耻? 我把不是你做的说成是你做的了? 你在自己有问题时首先攻击他人的道德, 我看这才是卑鄙可耻 --.......... (留言) 2010年4月12日 (一) 02:56 (UTC)
    • "如果不相信来源,请补充相反来源,别删除别人来源,还挂个请求来源的模板。—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4月"
      来源可靠性出现问题时 直接删除来源对应的文字都是可以的, 为什么不能加高亮? 维基百科不是用来给一般人看的百科书, 而是是撰写者个人的出版物? --.......... (留言) 2010年4月12日 (一) 03:12 (UTC)
    • 你要做事就是做事,如果质疑,就找相反证据去,书籍不符合可靠来源的标准?还是你的个人见解才算是可靠来源?另外,我不是纳粹。—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4月12日 (一) 03:37 (UTC)
      可靠性问题举反证? 联合国的行为你找一个非联合国的出版物当来源, 是不是一本书说"联合国说邓其实不是人而是猪" 你也拿来做"联合国说邓不是人"的来源? "可靠来源"是我的看法, 而不是维基的方针? --.......... (留言) 2010年4月12日 (一) 03:55 (UTC)

  • 另外,好好看一下联合国旗帜法规 [4],其中第五章 Mourning (a) ,联合国给成员元首去世降半旗是联合国常规。至于来源我补充了中文的,请不要删除别人辛苦寻找到的来源。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这个都是具备可信度的。如果你质疑,理智的方法就是找到相反证据,并在讨论页进行讨论。而不是删除别人的来源,还挂个请求来源,做出从无佐证的模样。—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4月12日 (一) 03:32 (UTC)

    • 1.关于降半旗常规性, 你应该写在条目中, 而不是只写在讨论页.
    • 2. 我认为你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关于来源的问题, 你所做的看上去是在证明这个联合国行为的存在, 而不是在解决你在最初编辑撰写中出现的来源可靠性问题, 你列出的来源过多, 并且和联合国无关的来源依然存在
    • --.......... (留言) 2010年4月12日 (一) 05:49 (UTC)
      • 呵呵,您的口味真独特。有来源的时候,您偏偏删除来源,然后挂出“请求来源”的模板。等我增加四个来源的时候,您说来源还不够行,必须找到联合国的来源。等我找到3个联合国来源时候,您告诉我,联合国的文件也存在“来源可靠性问题”。我真不知道是不是我中文理解能力或表达能力太差,还是整个维基社群的编辑整体中文水平太差,以至于鄙人在申请优良条目、特色条目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投反对票。另外,降半旗是有常规性,那个应该在专门的联合国条目中解释,为什么我要在邓小平条目中解释,我只是说“他死了,然后联合国降旗致哀”,我只要证明这个事实存在就可以,然后我的确证明了,就是这么简单。我干啥在条目中去证明降旗的常规性?为什么?我吃饱了撑了,还是你吃饱了撑了?另外,已经不是一个编辑提醒你阅读WP:可靠来源,你看了么?我所有增加的内容都是有正经出版的(作者、出版社、ISBN一应俱全),而且我还附了页码(顺便说,阁下增加的书可没有附页码啊!),可靠来源必须有可查证性,如果你不服,你可以去图书馆查那本书、可以去书店买,白字黑字的东西写得很清楚。(可是你呢,连页码都没有,找一句话得查一本书)。唉,说你什么好呢。—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4月12日 (一) 06:21 (UTC)
      • 另外说一句话,你不是说“和联合国无关的来源依然存在”。你敢不敢和我打个赌:“联合国总部降半旗致哀”那句话后面一共有9个来源(除了链接到页面的,书籍条目都有页码),如果其中有一个来源没有提及联合国,那么我永久退出中文维基百科。如果其中所有来源都有“联合国”(United Nations),那么你永久退出中文维基。—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4月12日 (一) 06:27 (UTC)
      • 回退User:Dowclo的编辑,降旗是常规性,但是开会悼念可不是联合国常规性。那些来源不仅支持了降旗,也支持了联合国哀悼会。倒是你的来源,怎么页码还没有补充上来啊?是不是我可以删除那个来源了?—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4月12日 (一) 06:37 (UTC)
    • "有......时候; 等.....时候"
      我的疑问一直是你的来源使用了非第一方的材料(不是联合国的),
      "我只要证明........,然后我证明了"
      并且我认为给不相关的第三方的来源严重 降低 了你原文的可靠性; 我认为 你的问题/你我的编辑冲突 基本是 你像OJ辛普森案中的检方, 坚持自己的理由和证据(你的辩论中带有强烈的情绪, 你也坚信你的第三方参考资料没有问题) --.......... (留言) 2010年4月12日 (一) 07:39 (UTC)
      • 回答你的问题,是不是可靠来源,我告诉你,所以符合WP:可靠来源的都是可靠来源,这已经是我第四遍重复这句话。如果对维基百科方针指引有异议,请到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表达你对该方针指引的看法或修改意见。和辛普森案的检方证据诉讼程序相反,我提供的证据,你查阅反驳、考证了么?没有,你直接删除了,Gilgalad 已经告诉你了,你删除的行为就是破坏。可是你道歉了么?没有。你对条目进行破坏,我又凭什么对你示好。无论你说我是纳粹,还是小说人物,好笑,我是什么有何重要的,我编写条目需要我是什么么?那你又是什么?还有,如果你认为我提供的是不相关的第三方来源,请证明这些条目中没有说明相关事情(比如像阁下说的“联合国说邓是猪而不是人”)。还是那个打赌,你有胆量就应承这个,否则的话就别唧唧歪歪:“联合国总部降半旗致哀”那句话后面一共有9个来源(除了链接到页面的,书籍条目都有页码),如果其中有一个来源没有提及联合国,那么我永久退出中文维基百科。如果其中所有来源都有“联合国”(United Nations),那么你永久退出中文维基。我对你的话就到此为止,如果有胆量接应这个,就给我个人页面留言。否则的话,我就不再和你废话。—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4月12日 (一) 16:13 (UTC)
        • 以后对这种破坏行为直接回退、在讨论页留个说明就行了,他要闹的话让他去客栈,一对一再怎么辩都是浪费时间。--Gilgalad 2010年4月12日 (一) 19:24 (UTC)
        • Walter Grassroot兄,您舉的聯合國文件的確是說成員國的國家元首 (head of state) 或政府首腦 (head of government) 過世時會降半旗,但是小平過世時已經卸任,而且一生也沒有正式擔任國家或政府元首,恐怕不適用於這條規定。不知可有其他依據?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Donquixotean對話貢獻)於2010年11月11日 (四) 08:50加入。

有法理證明

有法理證明 Mys72tx (留言) 2011年1月4日 (二) 21:04 (UTC)

六四事件

六四事件建議單獨列成一個章節來撰寫,現在該條目相關內容還相當單薄,個人覺得還不滿足特色條目的要求。--farm (talk) 2010年4月14日 (三) 11:54 (UTC)

    • 淮海战役死伤俘获人数超过一百万,邓小平是总前委,是否把淮海战役也写成独立一个章节?百色起义及其后续战役,死伤上万,是否也写成独立一个章节?129师参加百团大战,死伤上万,是否也写成独立一个章节?这些战役死伤人数、时间、战役范围、重要性,哪一个不比六四事件要多要强?“改革中的问题”章节中有两段话来描述六四事实,“南方考察”章节第一段话描述六四影响,“批评与争议”章节中第三段话描述六四与邓的评价。已经有四段话从不同角度描述六四,足以构成一个章节内容,我不知道阁下要写几段话才觉得不算“单薄”?另外,我说漫画被删,只是告诉你一个过于业已发生的事实。我并没有提书生的人如何,更没有上升到代表不代表维基百科的问题。—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4月15日 (四) 09:25 (UTC)
      • 你搞錯了一個基本常識,事件影響大小,並不是純粹以傷亡人數來衡量的。六四事件是中國79年到現在的政治生態的分水嶺,當然影響深遠,比你說的那些戰役影響都要大。另外,六四也是小平政治生涯爭議最大的事件,當然有必要單獨段落撰寫。現在中文的這個所謂特色條目,六四內容還遠不及非特色條目的英文條目。當然,你可以說沒興趣添加相關內容,但如果認為不應該擴充相關內容,這種態度符合“有容乃大”的理念嗎?--farm (talk) 2010年4月15日 (四) 09:41 (UTC)
        • 您的言论顿时让我这个作为一个参加过百团大战、淮海战役、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以及六四事件的家族的成员无法回答,所谓事件影响多寡,恐怕您得去问那些受政策和战役影响的大陆人吧,至少他们的言论不宜被人忽视或者否认。另外你说的79年到今的分水岭,鄙人窃以为阁下言过了(改革开放又算什么?香港谈判又算什么?)。我不否认六四事件的影响,只是质疑六四事件的内容是否足以列成一个章节(修改必要性),以及关切现存的四段描述应该扩增到几段才满足阁下意见(修改程度)?另,阁下质疑我这个条目的质量,可以去申请特色条目复核,我也很奇怪为何申请优良特色的时候并无反对,一上首页却成为众矢之的。走到这一步,条目人物、条目编辑承担了过多的编辑以外的压力,在此我只能对所有帮助这个条目促成的编辑以及所有参考资料作者表示感谢。阁下同是佛教徒,我不忍因此事伤及同门,亦相信阁下的编辑能力,故请您放手编辑。本人关于这个条目所有编辑、评论,到此为止,立誓为鉴。—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4月15日 (四) 16:34 (UTC)

邓小平客家人?

有趣……呵呵天地一沙鸥,人间任我行 (留言) 2010年4月15日 (四) 22:21 (UTC)

反对毫无根据地把邓小平归为客家人

邓小平是四川广安人.根据他的女儿毛毛写的回忆录<我的父亲邓小平>记载,小平一族从明朝洪武年间就从江西吉安迁到广安了.这样算来他就应该是正宗的四川人了.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16.1.37.5對話貢獻)於2010年10月24日 (日) 02:40加入。

这么缺钱么。。

要这样自宫啊? 居然还能评为特色条目!! 这么差钱一开始就不要自扮清高做这样的网站啦。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21.8.83.154對話貢獻)於2010年5月14日 (五) 12:05加入。

    • 对啊,已经被XX的东西怎么可能还继续被XX呢。。。楼上那位,你认为太监还能自宫么?
    •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21.8.83.154對話貢獻)於2010年5月23日 (日) 17:36加入。
      • 又见到一个只会说的人,自己不写还说这个条目……维基缺钱?天大的笑话,哈哈。这里是美国人管的,不是中国人管的。你们口中的“人类的希望”怎么会差钱呢?系唔系啊? —CHEM.is.TRY 2010年5月24日 (一) 12:06 (UTC)

为何有些人总喜欢将关于“修正主义”的内容删去?

为何有些人总喜欢将关于“修正主义”的内容删去?认为邓小平是修正主义不是一两个人的观点,我想那些右派们不需要为此煞费苦心地把评价中的”修正主义“一条删掉。我想这并不违反中立原则。--117.88.117.179 (留言) 2010年5月24日 (一) 10:04 (UTC)

关于负面评价

我认为90年代后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不应该成为邓的负面评价,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农民的收入来自于土地,而一定面积的土地创造的差值增长是有限的,西方工业化国家都经历过初期城乡差距扩大的阶段,后来靠技术革新和农村人口城市化增加人均土地面积解决。技术革新不是经常发生的,而邓对农业科技的发展也已经有足够的重视,农村人口城市化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更延缓了这个过程。尤其不能因此得出当初包产到户是错误的结论。Derekjoe (留言) 2010年6月5日 (六) 12:43 (UTC)

关于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这一段除了开始邓与英国人包括撒切尔的直接接触外,其他的描述似乎可以更简略一些,毕竟对于邓这种经历非常丰富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来说,直接参与的事件已经够多了,这个谈判和移交的过程完全可以一笔带过,想要具体了解的人直接去相关条目就好了。Derekjoe (留言) 2010年6月5日 (六) 12:48 (UTC)

同意Sa8 (留言) 2010年6月28日 (一) 12:14 (UTC)

模板太多

条目底部的模板已经不能正确显示了。我拆了一二十个模板以后还是报错,看来长条目应该尽量少用r模板标来源。--Gilgalad 2010年8月28日 (六) 18:52 (UTC)

基本同意阁下清理模板的做法,相关条目确实存在一些累赘的问题。国旗模板部分,根据维基百科的规定,有“已有的不取消,没有的不添加”,对此,我进行了处理。--历史研究 (留言) 2010年8月29日 (日) 07:40 (UTC)

第一,WP:格式手册 (旗帜)不是指引更不是方针。第二,有关规定仅仅针对出生地/死亡地。第三,模板过多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如果您有空请帮忙继续拆模板。--Gilgalad 2010年8月29日 (日) 13:35 (UTC)
(※)注意,{{cite web}}{{cite book}}这两个模板没有牵涉国旗,大家在修改的时候请勿乱动。 AlexHe34 (留言) 2010年8月29日 (日) 14:06 (UTC)
国旗是次要问题。拆cite模板是因为当前条目使用模板过多,超过单个条目允许的上限,导致条目尾部的模板失效。--Gilgalad 2010年8月29日 (日) 14:25 (UTC)
明白了,不如先从r模板下手,这个算是小众模板。 AlexHe34 (留言) 2010年8月29日 (日) 14:59 (UTC)
这个条目的r模板用了很多pages参数,不知道该怎么拆。--Gilgalad 2010年8月29日 (日) 15:37 (UTC)
我理解您的用心,不会再进行回退,不过您还是要做好准备,上次好像因为{{r}}等模板造成了一场大争论。祝您编辑顺利! AlexHe34 (留言) 2010年8月29日 (日) 15:46 (UTC)
谢谢理解。我先去客栈问一下有没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吧。--Gilgalad 2010年8月29日 (日) 16:17 (UTC)
“是指引不是方针”就不遵守了?--达师147228 2010年8月30日 (一) 10:53 (UTC)
不是指引也不是方针。--Gilgalad 2010年8月30日 (一) 13:38 (UTC)

不知道此条目原来在编辑中发生过什么,本人申请在邓小平条目下加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模板,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总参谋长我已经整理完了,就差邓小平这个半保护页面了。--云不会哭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5:23 (UTC)

关于出生地国旗模板的讨论

1.8 "恶性走资“时期;

”恶性“是非中性词语,用在此处违反维基百科的中立原则。将《 "恶性走资“时期 》改成 《 第三次上台 》较好。—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Wulumuqi100對話貢獻)於2011年1月17日 (一) 12:33加入。

“南方考察”与“南巡”

早先的“南巡“因为有皇帝的感觉,因而产生出了“南方考察”的说法。是否应该在做出说明之后统一使用“南方考察”这一说法。 --Wlxcr (留言) 2011年11月3日 (四) 13:06 (UTC)

感觉还是“南巡”更加常用一点吧。--CHEM.is.TRY 2011年11月3日 (四) 15:14 (UTC)

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是歷史的必然!

六四天安門事件確實為鄧小平帶來了政治污點,這是一個歷史的必然性,改革開放本身就是一種極大風險。 新舊思維的衝突必然發生,爲了控制保守勢力對改革開放帶來的衝擊,甚至是破壞,爲了保住得來不易的改革成果。 流血犧牲勢在難免。這是造成六四天安門事件最終釀成傷亡悲劇的惡因。但天安門知識英靈的血並沒白流, 事件造就了改革派一次極大的勝利,在鄧小平的主導下,借此事故,徹底掃清了保守派的阻力, 因此才有江澤民,朱鎔基等第三代領導的出現。從此開動了改革開放的強大列車,為中國百年以來實現民富國強的夢想帶來了真正的曙光。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23.21.112.173對話貢獻)於2012年2月6日 (一) 02:00加入。

为什么把改革开放的问题作为邓小平的负面评价

改革开放的功绩与成果远远大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并非完全是改革开放所导致。一个改变13多亿人口国家的政策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用改革开放作为邓小平的负面评价,这是普遍人所不能认同的。 就如同一个提倡民主国家的人,把民主国家中出现的问题,算在他的负面评价当中一样。

难道邓小平提倡改革开放错了吗? 这些改革开放的问题,请放在改革开放条目当中,放在邓小平条目当中不妥吧。

--59.174.106.1 (留言) 2012年2月17日 (五) 16:09 (UTC)

关于“1.7第三次下台”

本段落中有数小节时间数序上有问题,并且出现了重复的话语,应该是修改时疏忽所致,望重新编写,修正。 Theoaids留言2012年6月25日 (一) 21:36 (UTC)

邓小平和金维映在1940年离婚的话

李铁映的爹是谁呀?--Berthe留言2012年7月17日 (二) 16:58 (UTC)

邓小平在藏人示威时期是什么角色

需要添加相关内容,我认为邓小平实际上是支持胡锦涛的。—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99.244.13.79對話貢獻)於2012年10月30日 (二) 06:58加入。


“渐露锋芒”一节的编辑说明

先前版本中这一节关于邓小平在广西的内容不太符合史实,我主要根据邓60年代《我的自述》中的有关记录加以修改。主要写明两件事:第一,邓小平参与了百色、龙州起义的筹备,但发动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第二,邓在江西脱队返回上海是事实,不过是经过前委同意的,原版本中说他逃跑甚至“携款”并没有根据。邓在起义发动和部队脱险这一首一尾两个关键时刻都离开了,所以他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并不像原文所引用的有的文献说得那么高。另外,我修改后的版本留了一个模糊不清的地方,就是邓第一次返回上海的时间,各个文献中的记载不一致。邓在《自述》里说1930年2月返回上海,而邓的女儿在《我的父亲邓小平》里则说他1月还在上海陪产,1月底离沪赴桂。因为有这个矛盾,所以我只能模糊地写邓在1930年初回上海。由于是对特色条目的修改,特此记录。--Gilgalad 2013年1月13日 (日) 17:55 (UTC)

template limit

模版上限討論案例,因涉及維基百科其他類似問題,移往互助客栈/其他討論。--(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2月7日 (四) 04:20 (UT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引用《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引用《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2年11月14日通过)

http://www.hprc.org.cn/gsyj/zhutiyj/18da/zywj/201212/t20121217_206565.html

以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引用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如果网站没有,新华书店也应该有。是1989年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不是1992年的某次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以上虽然是在描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但也是在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人先后执政,时间明确,会议明确。中国共产党自己认可的党章是否说明问题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02.99.106.194對話貢獻)於2013年7月29日 (一) 07:59加入。

  • 本来就没有最标准的时间断代,而《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官方使用的正式版本的说法,被大陆各个机构、媒体、编者及其他使用者广泛引用,并且被国外官方机构、媒体、编者及其他使用者作为官方的正式的材料引用,相比其他各种说法(如1992年断代说)更广泛,也更权威!—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02.99.84.10對話貢獻)於2013年7月29日 (一) 08:16加入。

重大事件还是保守表述为好!

@GilgaladSyaNHsKou_DouGabhksw“在邓小平的首肯下,中共中央决定以武力镇压[来源请求][需要解释]。6月3日晚至6月4日,荷枪实弹的解放军从北京外围强行开入天安门广场酿成了震惊中外的‘六四事件’。”——这是一段意义非同寻常非常重大的内容!其表述必须非常谨慎非常客观!按照孤证不立的原则,必须要有至少两种或两种以上而且非常可靠的来源支持!否则就必须得修改!你们可以网上搜索一下,除本网的一个临时网页之外,哪个包含此段内容的网页能够正常打开!?因此如果你们还都真关心爱护维基网站的话,就应当知道怎么做!政治本身非常残酷,大家又何必为一个维基条目这么固执呢?请相信历史自有公论这句话吧!谢谢!--凤白留言2014年8月5日 (二) 16:55 (UTC)

怎么修改?--Gabhksw留言2014年8月6日 (三) 00:29 (UTC)

资料来源:应当过滤但不是滤而不过!

  • 可靠来源——适当运用;可疑来源——谨慎使用;无来源资料——杜绝使用。
  • 可靠来源可以但不应当必须原原本本直接照搬使用。第一,适用而符合上下文语境的可靠来源内容可以直接运用;第二,适用而不符合上下文语境的内容适当进行文字调整后运用或作为备注;第三,适用但不符合母语语言逻辑或语言规则的内容首先应当进行语言学方向转化,将有关范畴或表述转化为适合本条目母语语言逻辑的适当形式。
  • 观点或看法非常重要的可疑来源可以考虑作为备注使用但必须非常谨慎,以维护维基条目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 条目关键或重要之处,无来源之表述内容应当格删勿论!--凤白留言2014年8月10日 (日) 00:31 (UTC)

条目的中立性问题

问题还是挺多的,比如说这么一段就很有意思

6月3日凌晨,戒严部队进入警戒目标,有人设置路障拦截军车、殴打战士抢夺军用物资。6月3日晚上戒严部队向天安门广场进发,指挥部发出紧急通告要求人们离开,路遇多人围观拦堵,发生战士被枪击死亡现象,部队鸣枪警告。 6月4日凌晨,事态愈来愈恶化,戒严部队强行处置清场,动乱暴乱之中上千人受伤上百人死亡。此即1989年震惊中外的“六四事件”[133][16]:3。

这一段内容相当的有误导性,读者读完了都会得出结论:部队只是鸣枪警告,而群众杀死了不少战士。 不过据我所知,事情并非如此。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文过饰非。 Howitzer留言2014年8月18日 (一) 03:10 (UTC)

本条目本来就存在问题!现将本人修改之前相关内容粘贴于此然后简要分析:

……在邓小平的首肯下,中共中央决定以武力镇压[来源请求][需要解释]。6月3日晚至6月4日,荷枪实弹的解放军从北京外围强行开入天安门广场酿成了震惊中外的“六四事件”[16]:3。……

  • 本人修改所加内容完全根据人民日报相关资料,如果对此有所怀疑,那只能作为历史问题留待将来解决!
  • 对于修改前“武力镇压”一说,本人于8月5日早已上挂来源解释请求标签,但至今无人解答。关键之处无来源者格删勿论!因此只能删除!
  • 中立性永远是相对的!如果说“强行处置”说不中立,那“武力镇压”说就中立吗?如果确有中外文可靠资料直言其“武力镇压”也可应用于此处,否则它不也是严重误导人们甚至严重歪曲历史吗!?
  • 重大问题还是谨慎表述为好!如果这一问题我们这代人无法解决那就留待我们的后代人解决吧!--凤白留言2014年8月18日 (一) 05:20 (UTC)

鉴于六四事件问题事关重大,“处置”一说为人民日报一家之言,故此将普遍所传“镇压”一说以备注形式作为历史遗留问题补充之,留待后人去思考考证吧!--凤白留言2014年8月18日 (一) 05:35 (UTC)

六四事件原资料来源为: David S. G. Goodman. Deng Xiaoping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 political biography. English:Routledge.1994.ISBN 978-0-415-11253-6.Edition2(English( 大卫·S·G·古德曼《邓小平与中国革命:政治传记》),其中文版书名为《邓小平政治传记》。中文版前言中说“总之,中文版的邓小平传还没被重写或者说没有被明显地修正,其目的恰恰是为了勾通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说明中英文版应当无实质性差别。关于六四事件,其中相关内容如下(链接:第八章 换代交接(1985及1985年之后)):

……5月20日,开始实施戒严。

邓小平在戒严后所发生的事情中的作用,直到现在也不太清楚。戒严的实施遇到了极大困难。奉命进京的部队要么被围困,要么被说服到别的地方去,要么互相处于僵持局面。在有些地方局面乱成一团。因此做出了调入大量的荷枪实弹的军队进城的决定。
6月9日,邓小平在评论他所说的这场反革命暴乱时,对所发生的一切显得异常的平静。
后来有迹象表明,对邓具体参与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可能有一种更为复杂的解释。……
  • 对照原条目相关内容,除“荷枪实弹的解放军从北京外围强行开入天安门广场”与中文版中“调入大量的荷枪实弹的军队进城”具有相似之处外,其他“邓小平的首肯”、“中共中央决定以武力镇压”、“酿成了震惊中外的……”均与中文版内容不符!这到底是中英文版本的区别还是原条目编辑者有意为之!?请相关编辑人对此作出明确解释!
  • 请原相关编辑人提供英文版(PDF)原著(可将原著发于本人电子邮箱),并将相关内容影印件粘贴于此供大家讨论!--凤白留言2014年8月18日 (一) 11:15 (UTC)

在六四事件中,有大量句子无来源,并且很多来源都不是中立的第三方来源。--Gabhksw留言2014年8月18日 (一) 22:51 (UTC)

@Gabhksw

  • 六四事件的“强行处置”一词源于1989年6月10日人民日报!请问“军事镇压”一词源于何处?
  • 赵紫阳会见戈尔乔夫所说,当天晚上就通过电视公开报道了,几乎全世界人都知道了,就你不知道吗!?
  • 维基百科的第一原则是中立性!而真实性是中立性的基本要求!
  • 在目前还没有更可靠来源的情况下,难道出自人民日报的说法“强行处置”说就不中立?而完全没有来源支持的“军事镇压”说就完全中立?维基百科的逻辑何在!?到底是谁在混淆视听!?--凤白留言2014年8月19日 (二) 00:59 (UTC)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of 1989……June 3–4: Clearing the Square……At about 10:00 pm, the 38th Army opened fire on protesters at the Wukesong intersection on Chang'an Avenue, about 10 km west of Square.[97][101] The crowds were stunned that the army was using live ammunition and reacted by hurling insults and projectiles.[97] Song Xiaoming, a 32-year-old aerospace technician, killed at Wukesong, was the first confirmed fatality of the night.[97] The troops used expanding bullets, which expand upon entering the body and create larger wounds.[13]…………Just past 6:00 am on June 4, as a convoy of students who had vacated the Square were walking westward in the bicycle lane along Chang'an Avenue back to campus, three tanks pursued them from the Square, firing tear gas and one drove through the crowd, killing 11 students, injuring scores.[116][117]

[1] [2] [3] [4] [5] [6]

——摘自英文维基百科条目《1989天安门抗议(示威)》--凤白留言2014年8月20日 (三) 04:43 (UTC)

  • 点评:中文维基百科条目以英文维基百科条目为实际资料来源!英文维基百科条目关键之处的资料来源却又主要是一个中国人吴仁华的几篇中文博客文章!——多少中国人持武力镇压说?又有多少中国人持强行处置说?为何只选择前者一说作为资料来源而不选择后者?——这种明显带有意识形态倾向性的编辑手段难道就是维基百科中立性原则的真正体现!!!???
  • 另告:除上述无可靠来源支持的关键之处问题之外,本条目本来就存在许多问题:多处句子、文字、标点不准确,个别章节大段内容重复(列举省略通读条目即可发现),等等——这样的条目何以成为优秀条目!?这样的编辑水平就代表中国人的编辑水平!?本人随意出言,大家不必再意!那些热衷于武力镇压说的编辑人就继续玩这种自欺欺他的政治编辑游戏吧!--凤白留言2014年8月20日 (三) 04:4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