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争议行为记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本頁記錄管理員(含行政員及其他職位)的未得社群共識而獨斷行使管理權限的爭議行為。除已有結論者之外,本頁面不涉及判定。
  • 目前正在收集整理過往記錄,歡迎自由補充。除有明確事實佐證該記錄為錯誤者之外,刪減前請先至討論頁討論。

Shizhao[编辑]

  1. 2007年1月26日:未經社群決議,擅自編輯MediaWiki:copyright,於其中加入非維基百科官方程式「Google分析」,造成一段時期維基百科訪客的IP、地理位置、上網設備等隱私被Google記錄,違反維基百科隱私權政策。
  2. 2007年2月7日:以監管員的身分及不明的原因動用checkuser權限,遭用戶向元維基投訴後由元維基管理員Bastique取消該權限。Shizhao稱是用完应该取消权限而忘了取消,但未說明其動用checkuser權限的依據。
  3. 2007年9月26日:社群對於是否照搬英語維基百科的頁首模板風格仍未有共識,Shizhao卻無視管理員編輯MediaWiki:Common.css需經過社群討論的規定,逕行引進統一頁首模板風格。
  4. 2011年3月9日:未經討論編輯全保護頁面,將全保護中的Google Chrome移動到Google Chrome 瀏覽器。(管理員已認錯)

Mys 721tx[编辑]

  1. 2011年7月18日:以其個人主觀看法,認定16名用戶為「由站外拉票引来的人肉傀儡」並永久封禁。(管理員已認錯)

T.A 白河[编辑]

  1. 2011年4月17日:以其個人主觀看法,認定Πrate讨论 | 貢獻)操作傀儡並永久封禁。管理員T.A 白河不認為自己的主觀判定有錯,但該被封禁用戶隨後因證據不足而解封。

Jusjih[编辑]

  1. 2011年4月11日:以其個人主觀看法及不合事實的個人調查,認定Πrate讨论 | 貢獻)濫用申訴管道並延長封禁時間。

长夜无风[编辑]

  1. 2011年4月3日:不理會Πrate讨论 | 貢獻)的抗辯而逕行封禁一個月,同時該用戶長達一個月的封禁申訴皆未獲回應。該用戶解封後提出抗議,管理員长夜无风為未回應封禁申訴道歉並說明其封禁理由。

PhiLiP[编辑]

  1. 2011年6月15日:以其個人主觀看法,認定Wikipedia:維權聯盟為「用户个人主张,不宜占据project页」,將該頁面移至用戶名下,同時動用禁止重新定向的管理權限。

唐戈[编辑]

  1. 2006年12月6日:該管理員於琉璃厂條目中的編輯遭民國九十五年讨论 | 貢獻)質疑正確性,隨即封禁該用戶3天。
  2. 2010年1月28日:該管理員所創建之麻那里條目的參考來源遭到Πrate讨论 | 貢獻)質疑正確性,隨即封禁該用戶1天。(管理員已認錯。)

AT[编辑]

  1. 2011年7月22日:該管理員個人認為Talktalk讨论 | 貢獻)的用戶名與用戶討論頁「User talk」相近,故判定該用戶名是誤導性用戶名並永久封禁。(管理員已認錯。)

RalfX[编辑]

  1. 2010年3月13日:與Πrate讨论 | 貢獻)於其所主編的{{Infobox animanga/name}}模板發生編輯歧見,既不避嫌,亦以其個人主觀看法定義Πrate為「擾亂」,並據此理由多次封禁。

wing[编辑]

  1. 2011年6月22日:未經社群決議,單方面以「不斷對其他用戶進行挑釁,惡意推定其他用戶的行為,甚至達到使用製造不存在的理由誣陷其他用戶的地步。他們玩弄規則,嚴重地阻礙和防止中文維基百科的有效管理。」為理由並使用Wikipedia:忽略所有规则作為其動用封禁權限的依據而永久封禁2004年註冊的Πrate讨论 | 貢獻)和2006年註冊的Sysywjel讨论 | 貢獻)兩位資深活躍維基人。

Mosesofmason[编辑]

  1. 2011年1月23日:在條目阿比盖尔和布列塔妮·汉瑟尔與用戶爆發回退戰,並違反「回退不過三」之方針。隨後憤而動用管理權限刪除該條目,違反管理員避嫌方針快速刪除方針之「系统管理員只能刪除已經被放上{{delete}}模板、或是已經被列在快速删除候选列表上的頁面。」。(Mosesofmason因此事件而遭罷免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