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家垴戰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40年10月,彭德懷在關家垴前線指揮作戰(徐肖冰攝)。

關家垴戰鬥,是中國抗日戰爭八路軍損失最大的一次進攻戰役,屬於百團大戰的第三階段。在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破襲戰的後期,侵華日軍反攻至幾近八路軍總部。1940年10月30日戰至10月31日,八路軍集結近兩萬人,對占領關家垴的約500名日軍進行圍攻。然而歷時兩晝夜,未能全滅日軍[1]。11月1日增援日軍趕到,八路軍被迫撤退[2]。關家垴戰鬥是百團大戰中極具爭議的一戰,被彭德懷視為自己戎馬一生的四大敗仗之一。[3]

背景[編輯]

129師領導人,左起:李達鄧小平劉伯承蔡樹藩

從1940年8月20日開始,華北各地的八路軍日軍發起了規模空前的破襲戰,後來稱為百團大戰。至1940年10月初,八路軍經過兩個階段的進攻作戰,已相當疲勞,決定集結主力進行休整。華北日軍則調動數萬兵力開始報復性掃蕩。[4]

10月20日,日軍三十六師團岡崎支隊[註 1]約500人從武鄉縣東村出發,深入太行地區進行掃蕩。22日,在離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師部5公里的溫莊遭遇八路軍短暫阻擊,25日到了黃崖洞兵工廠門口。八路軍385旅和新10旅先後急調部隊趕來阻擊。經過激戰,岡崎支隊於10月27日占領了兵工廠。彭德懷命令129師386旅趕往黃崖洞增援。日軍見八路軍大隊人馬來援,在兵工廠內放了一把火後即撤離。日軍除了徹底破壞兵工廠設施外,還繳獲了手榴彈2000枚,子彈1萬發,其他各種物資幾十箱。[4]

岡崎支隊後於10月28日撤到山西省武鄉縣蟠龍鎮關家垴附近。恰巧剛打完榆遼戰役129師主力就在蟠龍鎮附近休整。於是彭德懷下決心消滅這隊日軍。[5]

地形[編輯]

關家垴是群嶺環抱的一個高高的山崗,山頂是一塊方圓幾百米的平地,易守難攻。其北面是斷崖陡壁,下面是一條深溝,東西兩側坡度較陡,只有南坡比較平緩,可作進攻路線。南坡上面原住着50餘戶人家,沿山壁構築了一孔連一孔的窯洞。南坡的對面是比關家垴更高的柳樹垴,從柳樹垴上可以用火力控制通往關家垴的小路。[6]

部署[編輯]

第十八集團軍副參謀長左權

1940年10月29日下午,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從黎城趕到武鄉縣蟠龍鎮石門村,親自坐鎮指揮。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及129師師長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等人也先後趕到。當晚,八路軍總部正式下達作戰命令:由劉伯承、鄧小平指揮129師386旅、新編第十旅各一部,386旅旅長陳賡指揮129師385旅一部和決死第一縱隊25、38團各一部,彭德懷親自指揮總部炮兵團山炮連,於10月30日凌晨4時對日軍岡崎支隊發起攻擊。具體攻擊部署是:386旅772團和總部特務團為一路,從關家垴東北、東南側攻擊;385旅769團為一路,從關家垴的西北側與前一路並肩攻擊;決死第一縱隊為一路,由南向北推進,在關家垴南側對日軍的左翼進行牽制;新編第十旅為一路,由西向東封鎖日軍西逃之路。[5]

岡崎支隊有步兵3個中隊(基本部隊是第226聯隊第12中隊,外加第41師團1個中隊和獨立步兵第12大隊1個中隊),1個山炮分隊、1個工兵小隊、1個輜重兵小隊、1個無線電分隊和1個戰鬥救護班組成,總兵力535人,其中軍官19人。正當八路軍進行合圍時,日軍岡崎支隊連夜占領了關家垴和柳樹垴的有利地形[7],並連夜在兩地構築工事,在山頂台地挖了坑道,戰壕壁上還挖了很多貓耳洞;把山腰原來住戶的連排窯洞全部打通,每個窯洞都構築有射擊孔;還在關家垴山腳還挖了300多個散兵坑。整個防線以山腳外圍、山腰窯洞、山頂核心呈三線配置。[8]

經過[編輯]

當10月30日凌晨4時總攻信號發起後,決死第一縱隊38團沖向柳樹垴,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終於在天亮時搶占了柳樹垴。不料9時左右,遭到日軍的猛烈反擊,柳樹垴又被日軍奪了回去,影響了其他部隊對關家垴的進攻。於是,八路軍在進攻關家垴的同時,不得不重新組織三個營的兵力反攻柳樹垴。然而,最終未能奪回陣地,只好與日軍形成對峙。而在關家垴,由於日軍作戰素質較高,占據有利地形,頑強抵抗,又有日軍飛機支援,八路軍幾路攻擊部隊的進攻行動先後受挫,戰鬥一度呈膠着狀態,八路軍的傷亡在不斷增加。對於是否繼續攻打關家垴,八路軍眾將領產生分歧。在前方指揮作戰的陳賡、劉伯承分別打電話,建議彭德懷暫時撤圍,但遭到彭德懷拒絕。[9]

經過10月30日一天的激戰,日軍仍占據着關家垴和柳樹垴兩個主要陣地。而129師385旅和新編第十旅在外圍與2500多名增援日軍交火。在此情況下,386旅又派出一個團前去擔任阻擊任務,八路軍其他各部則於10月31日重新組織兵力對關家垴和柳樹垴的日軍發起了進攻,力爭在日軍援軍到來之前殲滅岡崎支隊,結束戰鬥。但八路軍進攻仍然受阻,士兵一批批地衝上去,又一批批地倒下。彭德懷鑽出總部指揮所,跑到離關家垴只有500米的前沿陣地,察看敵情,被隨軍記者拍到。時間不長,彭德懷就被拉回了總部指揮所。[3]

隨着日軍援軍越來越近,戰況對八路軍越發不利。彭德懷下令:在16時向敵人發起總攻,務必全殲岡崎支隊。同時,將負責保衛八路軍總部首長安全的特務團警衛連也投入戰鬥。總攻發起後,八路軍最終攻上關家垴。日軍則退到了半山腰村子裡的窯洞中,繼續抵抗。直至深夜,仍有數十名日軍據守在窯洞中,未被殲滅。柳樹垴上也有一小股殘餘日軍未被殲滅。[10]

11月1日,日軍1500多人的增援部隊,在10餘架飛機的掩護下逼近關家垴。彭德懷與左權命令部隊停止攻擊,撤出戰鬥。日軍殘部則在援敵接應下撤離。[11]

戰果[編輯]

關家垴戰鬥中,八路軍陣亡500多人,負傷1,570人,其中很大一部分由白天進行炸射的日軍飛機造成[12]。日軍內部戰報稱日軍陣亡50人(含軍官5人)[13],負傷者99人(含軍官5人)[註 2]。中共對外宣傳擊斃日軍岡崎支隊大部400多人(包括指揮官岡崎謙受中佐[註 3][15]

評價[編輯]

中共官方宣稱關家垴戰鬥的意義為日軍從此之後不敢再以一個大隊的兵力深入根據地進行掃蕩,從而延長了日軍掃蕩的周期,使根據地軍民有了更多的休養時間[16]劉伯承鄧小平評論此戰「實際上這一仗停止了敵一個大隊可以在根據地橫衝直闖的局面」[17]

此外,鄧小平在1943年1月太行分局的一次會議上指出:百團大戰使本區軍事力量過於暴露,傷亡很大,元氣不易恢復。劉伯承在1945年中共「七大」發言稱:「百團大戰不打不行,但是打,也不是使用百團大戰的打法,更不是運動戰,尤其是陣地戰這樣的打法,而是要用全面游擊戰爭的打法。」作為指揮官,彭德懷自己也承認關家垴戰鬥「打得比較苦些,傷亡也比較大些」。在《彭德懷自述》中,他將關家垴戰鬥視為自己戎馬一生的四大敗仗之一,其他三次是紅軍時期贛州戰役,解放戰爭時期的西府隴東戰役和朝鮮戰爭的第五次戰役[3]

注釋[編輯]

  1. ^ 有文獻稱岡崎大隊,但實際未滿編。
  2. ^ 根據日方戰報,岡崎支隊的上級單位「獨立混成第4旅団」於10月19至11月14日間共陣亡71人[14],其中應包含岡崎支隊的陣亡人數。
  3. ^ 死後被追贈大佐。另有文獻稱其為岡崎謙長。

參見[編輯]

參考來源[編輯]

  1. ^ 朱曉明/蔡朋岑. 惨烈关家垴:百团大战中的一场力竭血战. 讀報參考. 《黨史博採》. 2015-09-01 [2017-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2. ^ 李飈 主編.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地狱决斗. 青蘋果數據中心. 2014-02-08: 120–122. GGKEY:TN153YC8K68. 
  3. ^ 3.0 3.1 3.2 彭德怀一生四大败仗之一:浴血关家垴. 人民網. 2010年10月21日 [2017-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5). 
  4. ^ 4.0 4.1 血战关家垴:八路军2万人围攻5百日军被大部脱逃. 鳳凰網. 《鳳凰大視野》. 2010年8月23日 [2017-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5. ^ 5.0 5.1 潘澤慶. 关家垴战斗:百团大战中极具争议的一战.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博覽》. [2017-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30). 
  6. ^ 付傑; 付明喜. 抗日战争: 利剑划破囚笼.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5: 第172頁. ISBN 7801992474. 
  7. ^ 《陳賡傳》編寫組. 《陈赓传》. 當代中囯出版社. 2003: 第249頁 [2017-01-26]. ISBN 7801702115. 
  8. ^ 光亭. 抗战胜利70周年 争议关家垴. 觀察者. 2015-06-01 [2017-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9. ^ 劉強倫. 中国抗日战争年度焦点:血肉长城.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 
  10. ^ 喬希章. 华北烽火:八路军抗日战争纪实.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1年: 第551頁. 
  11. ^ 關河五十州. 《彭大将军》. 現代出版社. 2015-07-01. ISBN 7514337695. 
  12. ^ 李飈 主編.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叱咤英豪. 青蘋果數據中心. 2014-02-09: 117–118. GGKEY:JCZZCWE1UN2. 
  13.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 八路军:回忆史料. 解放軍出版社. 1991: 第41頁. ISBN 750651687X. 
  14. ^ 独立混成第4旅団第2期晋中作戦戦闘詳報第一六号 附表第一 昭和15年10月19日~15年11月14日. [2017-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15.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将领篇. 南文博雅. 2015-03-10: 142. GGKEY:ZP7LN8Z28FK. 
  16. ^ 劉強倫. 中国抗日战争年度焦点 血肉长城,1940-1942.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145. ISBN 978-7-5438-4070-6. 
  17. ^ 唐振南. 彭德怀与湖南.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8: 246. ISBN 978-7-5438-1890-3.